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以新鲜洋葱鳞茎为原料,采用水匀浆法制备粗提物,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其对苹果轮纹病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洋葱鳞茎粗提物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活性,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低有效质量浓度为3125 mg·mL-1,当质量浓度达到50 g·mL-1时,其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0% 和975%。  相似文献   

2.
大蒜提取液对番茄两种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苗期药效试验,测定了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乙酸乙酯做萃取剂制备的大蒜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处理浓度为10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显著,抑菌率达99.99%,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7.3%;处理浓度为10μL·mL-1的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和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95.53%和94.90%;处理浓度为1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与叶霉病害防治效果分别为94.10%和93.06%.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枯萎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危害严重,难于防治。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3种植物免疫剂对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种植物免疫剂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植物免疫剂JM1号抑制作用最强,接种后2d、4d、6d的抑制率分别为69.2%、48.82%、39.31%。JM2号的抑菌作用次之,接种后2d、4d、6d的抑制率分别为44.3%、30.11%、21.6%。JM3号抑菌作用最弱,接种后2d、4d、6d的抑制率分别为18.99%、20.66%、17.93%。在含有植物免疫剂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比较紧密,在接种的菌饼周围无紫色素产生。植物免疫剂JM1号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菌丝形态没有明显影响。温室盆栽实验表明,植物免疫剂JM1号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相对防治效果为45.4%,略低于化学杀菌剂多菌灵的防治效果(63.97%)。植物免疫剂JM1号稀释5×10~(-1)和10~(-2)后丧失了对马铃薯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和病害防治效果。上述研究结果对生产上应用植物免疫剂JM1进行绿色防控马铃薯枯萎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中浙优1号为材料,在浸种、苗期和穗分化后期喷施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和保康灵2号,研究其对秧苗素质、产量、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康灵1号和保康灵2号处理能提高种子出苗率,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的根冠比;保康灵1号处理还能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穗粒数,并降低纹枯病、白叶枯病病情指数,实现化学农药减施。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旋覆花的农用杀菌活性,采用液-液分配法对旋覆花乙醇提取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并采用离体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不同溶剂萃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的萃取率分别为34.89%、8.99%、8.63%和22.72%;在1.0mg·mL-1剂量下,氯仿萃取物对各供试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3.77%和66.25%,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达67.69%、62.12%和56.07%、51.75%,石油醚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8.70%;在1.0mg·mL-1剂量下,除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外,氯仿萃取物可显著抑制麦冬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板栗炭疽病菌、玉米青枯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96.00%、92.44%、80.43%、78.45%和71.84%,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各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40.86%~86.42%之间,石油醚萃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2.52%;果实针刺法测定结果表明,在2.0mg·mL-1剂量下,氯仿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分别为57.65%和50.60%(6d),其中治疗效果与对照药剂0.4mg·mL-1施佳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植物源作物诱抗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植物源作物诱志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抑制作用,运用植物源作物抗病必忸剂BZ和CF,在小麦始花期对穗部进行喷雾处理,能显著降低赤霉病危害,抑制效果分别达到55.41%和48.51%,但不及专用杀菌剂多菌灵的抑制效果(69.7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Z和CF对赤霉病菌无直接毒杀作用,在125-500mg/L浓度下,既不影响菌丝生长,也不抑制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利用白头翁植物体中的原白头翁素(性质不稳定)人工合成的前体溴代白头翁素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溴代白头翁素对病原真菌具有很高的抑制效果,在浓度为1 000.000和500.000 mg·L~(-1)时,该药剂对所供试的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为100%,其中对黄瓜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26.810 mg·L~(-1),当浓度为125.000 mg·L~(-1)时,除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1.07%外,对其它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0%以上,当浓度降到15.625 mg·L~(-1)时,对所有供试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低于10%;该药剂对供试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很高抑制效果,当浓度为125.000 mg·L~(-1)时溴代白头翁素对所供试的病原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都好于常用的商品药剂,当浓度降到31.250 mg·L~(-1)时对供试的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仍高于50%。  相似文献   

8.
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致病菌菌丝生长及48 h内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测定了油茶皂素对2种病害的防效。结果表明,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致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30.20和17.38 mg·mL-1;对2种病害致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茶轮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低剂量施药即可短时间内抑制其孢子萌发;油茶皂素浓度100 mg·mL-1对2种病害防效分别达74.58%和88.06%。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探索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抑制的效果、原理、浓度等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两种提取方法,通过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果实防治,进行形态观察和分离鉴定,对苹果炭疽病进行抑制试验,测定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培养4 d气生菌丝开始由白色转为灰绿色。在培养6 d后开始产生(9~24)um×(3~4.5)um大小的桔红色苹果炭疽病菌孢子;10 mg·mL~(-1)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5.63%,2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100%;1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远大于农药的抑制效果,以200 mg·mL~(-1)以上的浓度抑菌效果最好;200 mg·mL~(-1)、10 mg·mL~(-1)的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38%和30.38%;20 mg·mL~(-1)的提取液接种4 d和6 d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00%和64.71%,超过常用多菌灵的预防作用,但治疗效果在接种后4 d和6 d时治疗效果仅为30.26%和0.04%。【结论】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效果,而且效果远大于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随着蒜汁浓度的升高而对炭疽病病丝、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在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对番茄灰霉菌菌丝体和孢子的抑制作用,以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野生型菌株38B1)为供试靶菌,采用平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苦参碱(Matrine)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灰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接菌培养时间相同,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灰霉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抑制浓度为8和10mg·mL-1。处理8h后,苦参碱浓度为3mg·mL-1、氧化苦参碱为4mg·mL-1时即能抑制孢子萌发。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浓度、处理时间相同时,孢子悬浮液的滴加体积为0.06mL,孢子萌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5种化学药剂进行室内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表明,30%戊唑醇具有最佳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125 mg·L-1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1.79%,各浓度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变化不大。氟硅唑和12%戊唑·30%多菌灵抑制效果也较好,抑制率都在87%以上,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差距不大。20%吡唑醚菌酯抑制效果稍差,在62.5 mg·L-1质量浓度下抑菌率为73.21%。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差,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菌丝生长抑制率仅为3.85%。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结果为:20%吡唑醚菌酯、氟硅唑、 12%戊唑·30%多菌灵、菌清、 30%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0.0040mg·L-1、0.5530 mg·L-1、 5.0597 mg·L-1、 10.094 mg·L-1、5.0153 mg·L-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测定特戊酸柠檬酯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其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物质对所测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在338.72~829.20 mg/L之间,其中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338.72 mg/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59.63~131.69 mg/L之间,其中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59.63 mg/L。比较了该物质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对番茄早疫病菌及梨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抑制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虽稍高于甲基托布津,但接近或低于多菌灵。同时经特戊酸柠檬酯处理后的病菌菌丝隔膜不明显,原生质浓缩,菌体扭曲变形、断裂;孢子不能正常萌发,部分畸形,出现疱疹样突起。  相似文献   

13.
多菌灵抗性基因转化哈茨木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含有多菌灵抗性基因的质粒pRB129转化到哈茨木霉原生质体,转化率为6~7/3μgDNA/2×105原生质体。转化子可以在1000μg·mL-1多菌灵浓度下正常生长,并具有有丝分裂稳定性,多菌灵抑制木霉和木霉转化子的微管蛋白的体外聚合作用,5~10μg·mL-1多菌灵对木霉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率约为木霉转化子抑制率的2.5~3.5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生防菌株MT-06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探讨了既定条件下MT-06发酵液的最适培养时间及抑菌活性物质的萃取方法,并进行生防菌MT-06与甲霜锰锌混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MT-06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40.1%,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28℃和150 r·min-1条件下在PD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4 d的MT-06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适用于MT-06发酵液的萃取剂为乙酸乙酯;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MT-06和2 mg·mL-1甲霜锰锌混配防效超过单独施用4 mg·mL-1甲霜锰锌.  相似文献   

15.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 ormis)W10培养菌液和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较强的颉顽能力。经硫酸铵沉淀和透析而提取的W10抗菌蛋白显著抑制病菌生长,当蛋白浓度为100μg.mL-1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90%以上,菌核不能产生,处理菌核后菌核萌发推迟,明显抑制子囊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当蛋白浓度为200μg.mL-1时,对子囊的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分别达46.0%和65.6%。经抗菌蛋白处理后,病菌菌丝出现形态异常甚至断裂;细胞膜透性改变,电解质渗漏而电导率增加。盆栽试验表明,抗菌蛋白对油菜菌核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当蛋白浓度为3000μg.mL-1时,防治效果达71.8%,与1000μg.mL-1的多菌灵或腐霉利相当;抗菌蛋白与多菌灵或腐霉利3¨1复配剂,当其浓度为1000μg.mL-1时,防病效果为67.9%~70.1%。因此,地衣芽孢杆菌W10抗菌蛋白可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单用或与多菌灵和腐霉利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16.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哈茨木霉对黄瓜褐斑病菌--多主棒孢霉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105~108个·mL-1时,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抑制率高达98.2%.通过哈茨木霉菌液与4种杀菌剂对多主棒孢霉菌抑制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抑制作用较50%多菌灵和50%扑海因相对较差,但哈茨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含孢量为106个·mL-1的抑菌效果与75%百菌清相当,含孢量为108个·mL-1的抑菌效果与70%甲基托布津相当.  相似文献   

17.
几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菌灵、世浩、安克和翠贝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分别为83.6%,71.4%,73.1%和56.2%,其中多菌灵1 000倍液的抑制效果最好,为86.1%;多菌灵、世浩、安克和翠贝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亦明显,其菌落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2.9%,70.6%,71.1%和55.9%,其中多菌灵1 000倍液的抑制效果最好,为83.8%.  相似文献   

18.
为测定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醚的抑菌活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抑制6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在186.48~711.78 mg.L-1之间,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171.93~337.85 mg.L-1之间,且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普遍低于抑制菌丝的EC50。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菌丝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86.48和171.93 mg.L-1。同时,比较了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醚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对番茄早疫及梨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抑制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虽然稍高于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EC50,但均低于多菌灵,表明该物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分别测定35%多代可湿性粉剂800mg/kg、400mg/kg、200mg/kg;代森锰锌800mg/kg、400mg/kg;甲基托布津800mg/kg、400mg/kg;多菌灵800mg/kg、400mg/kg;福美双800mg/kg、400mg/kg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以35%多代400~800mg/kg效果好,浓度为800mg/kg抑剂效果最为明显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8.7%,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77.9%。  相似文献   

20.
分别测定35%多代可湿性粉剂800mg/kg、400mg/kg、200mg/kg;代森锰锌800mg/kg、400mg/kg;甲基托布津800mg/kg、400mg/kg;多菌灵800mg/kg、400mg/kg;福美双800mg/kg、400mg/kg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以35%多代400~800mg/kg效果好,浓度为800mg/kg抑剂效果最为明显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8.7%,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7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