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含Pb的Bi-Sr-Ca-Cu-O新体系超导块材,超导电性与热处理工艺密切关联。在液氮温区以上体系存在Tc为110K和85K两个超导相。寻求最佳工艺条件可获得稳定性较好的零电阻温度为110K的块状样品。  相似文献   

2.
我们制得了高Tc的YBaCuO超导体。样品用名义组分为YBa_2Cu_3O_x的原料经高温陶瓷烧结工艺获得。电阻测量采用标准直流四引线方法。获得零电阻温度Tcf为96K,中点转变温度Tc为100K,起始转变温度Tci为101K,转变宽度△Tc为2.3K的超导体。研究了烧结、热处理工艺对超导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高纯度Y_2O_3、BaCO_3、Ag_2O和Cu粉,制备了新的超导材料Y-Ba-Cu-Ag-O。该体系在90K附近电阻为零。实验证明,体系中Ag可以取代部分Cu;如果体系中Ag的含量过高,液氮区以上温度的超导电性消失。  相似文献   

4.
自Villars等人首先尝试用黄金坐标对高Tc(氧化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超导电性进行分析以来,此法一直为研究人员所重视,本文亦用此法对近百种高Tc氧化物超导体进行分析,得出高Tc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又一新的经验判据:一切高Tc氧化物超导体其平均价电子数都在3.9至6.6这间,其值不在此范围内的氧化物都不具有高Tc超导电性。  相似文献   

5.
1973年以来,对高温超导电性的研究几乎停顿不前.Bednorz和Mulle在La—Ba—Cu—O系中高于30K超导电性的发现迅速改变了这种局面。以后的发展近乎日新月异。赵忠贤等首先报道了在Y—Ba—Cu—O体系中发现高于液氮温度(77K)的超导电性并公布了材料组分。接着C.W.Chu等在Y—Ba—Cu—O多相氧化物超导体中得到了高于90K的的超导电性。最近,更多的研究组在单相YBa_2Cu_3O_(9~-y)氧化物超导体中发现了高于90K超导电性。我们在研制单相YBa_2Cu_2O_(9~-y)超导材料过程中发现,制备条件对超导性质的影响很大。我们选用分析纯钇钡铜的氧化物或碳酸盐。阳离子配比为Y∶B∶Cu=1∶2∶3。在玛瑙研钵里充分研磨以后,在管式炉内900—1100℃通氧烧结12—24小时。冷却速率对超导性质的影响是显著的。缓慢(超过6小时)冷却到室温可得到零电阻温度高于90K的超导电性,如图1所示。快速冷却的零电阻温度低于77K,如图2所  相似文献   

6.
自Villars等人首先尝试用黄金坐标对高Tc(氧化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超导电性进行分析以来,此法一直为研究人员所重视,本文亦用此法对近百种高Tc氧化物超导体进行分析,得出高Tc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又一新的经验判据:一切高Tc氧化物超导体其平均价电子数都在3.9至6.6之间,其值不在此范围内的氧化物都不具有高Tc超导电性.  相似文献   

7.
新型高T_c氧化物超导体Bi—Sr—Ca—Cu—O系,在100K以上呈现超导性,存在高T_c(~110K)相和低T_c(~80K)相,其零电阻转变温度(T_(c0))总是低于85K.适当掺Pb可以增强高T_c相,抑制低T_c相,降低烧结温度,提高零电阻转变温度.用固相反应法制得组分为Bi_(1.6)Pb_(0.4)Sr_2Ca_2Cu_3O_y的超导体,零电阻温度为107K,稳定性较好。现以此样品作示差扫描量热(DSC)分析,并配合XRD分析,试图了解该体系的结构相变及其与超导电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EuSr2Ru1-xNbxCu2O8体系的结构、磁化强度和电阻进行观测,结果发现:EuSr2Cu2O8样品呈现超导电性和铁磁性共存,其超导临界温度为Tc^onset≈35K,Tc(ρ=0)=10K,铁磁相变温度为TM=130.2K;Nb部分替代Ru同时导致铁磁相变温度和超导临界温度的下降,前者进一步说明了EuSr2RuCu2O8体系中磁有序权来源于Ru的磁矩,而超导临界温度的下降则是由于CuO2平面载流子浓度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EuSr2 Ru1-xNbxCu2 O8体系的结构、磁化强度和电阻进行观测 ,结果发现 :EuSr2 RuCu2 O8样品呈现超导电性和铁磁性共存 .其超导临界温度为Tconset≈ 35K ,Tc(ρ =0 ) =10K ,铁磁相变温度为TM=130 .2K ;Nb部分替代Ru同时导致铁磁相变温度和超导临界温度的下降 ,前者进一步说明了EuSr2 RuCu2 O8体系中磁有序仅来源于Ru的磁矩 ,而超导临界温度的下降则是由于CuO2 平面载流子浓度下降所致 .  相似文献   

10.
朱经武和Maeda等在BSCCO体系中发现具有120K转变的高T_c相存在。他们的工作是在Michel等人发现BSCO在7~22K呈超导状态的基础上将Ca加入该体系而得到的。但朱经武等人的工作只在Bi系超导体中有110K相存在,并没有制备出110K零电阻温度的高温超导体。Green等人在朱经武等人工作的基础上用Pb来部分替代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自从 Bednorz 和 Müller 报导了在 Ba—Y—Cu—O 系统中可能存在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之后,赵忠贤等认为,组份为 Ba_xLa_(5-x)Cu_5O_(5(3-y))的体系中,用 Y 取代La,可导致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并且给出 x=0.5的样品的电阻测量结果.超导转变中点温度为92.8K,转变宽度为4K,赵忠贤等的样品是用光谱纯的 Y,Ba,Cu 的氧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个制备Tl-Ca-Ba-Cu-O高Tc超导材料的简单工艺,利用这种工艺制备了重复性好,性能稳定的Tl-Ca-Ba-Cu-O超导体,起始转变温度超过140K,零电阻温度为107K。  相似文献   

13.
Cu元素、O元素在铜氧化物高Tc超导体中对超导电性的产生,超导转变温度的变化,掺杂元素的特征效应具有决定性作用。对Cu元素、O元素的性质特征认识,成键特点,以及在铜氧化物高Tc超导体中的同位素效应清楚的理解,对全面揭示高Tc铜氧化物超导体超导电性机理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析Cu元素、O元素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同位素效应,得出了高Tc铜氧化物超导电性的机理仍是电声机制,CuO2平面上的Cu元素,O元素的声子直接参于电声子配对,CuO2平面上的Cu、O元素的键态的声子模对电声配对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超导电性是凝聚态物质里一种电子体系宏观量子凝聚效应,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一系列神奇的特性.高温超导则通常是指少数材料(如1986年发现的铜氧化物)在较高温度下(77 K)就可以发生的超导现象,涉及凝聚态物理中许多基本概念和最前沿的问题,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地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区别于Bardeen-Cooper-Schrieffer(BCS)理论框架下的传统超导体,高温超导体具有异常复杂的晶体结构和相图,从而  相似文献   

15.
报导用高温烧结工艺研制出的高溫超导体Tl-Ba-C-Cu-O化合物,其零电阻转变溫度Tc为112K。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不含稀土的两类(Bi系和Tl系)新型高Tc氧化物超导体正日渐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高度关注。Tl系高于110K的超导相较易稳定,零电阻温度已达114K,然而Tl的昂贵(比稀土Y还贵几倍)及剧毒性(神经性毒物,致死量0.8g)不能不成为其致命的弱点。比较之下,Bi系材料无毒、价廉,更具前途,但迄今其零电阻温度却只有84~85K左右。显然,进一步提高Bi系超导体的零电阻温度必将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单相和多相Y-Ba-Cu-O化合物超导体的制备工艺及其超导电性.X射线分析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名义配比Y:Ba:Cu=1:2:3的样品为单相,其他配比成分的样品呈多相,但在一定配比范围内均呈现超导电性.它们的零电阻温度均在90K附近.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一种钇钡铜氧涂层,并研究了它的超导电性.电阻测量表明在92 K附近涂层电阻急骤下降,所有样品的零电阻温度均高于77K,有的达到88.2K.交流磁化率的测量也观察到在电阻转变温区有明显的抗磁性.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以氧化铝陶瓷为基体的涂层材料为单相YBa_2Cu_3O_(9-■)欠氧钙钛矿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Bi_(1·6)~Pb_(0·3)Sb_(0·1)Sr_2Ca_2Cu_(3-x)Mg_xO_y (x=0, 0.05, 0.15, 0.2)的电阻实验及交流磁化率测量结果,发现x=0时高Tc相转变温度为132k;随着x增大,高Tc相转变温度降低,到了x=0.2时只有一个80k相。敌Mg对超导电性的破坏较严重,这可能是由于破坏了超导的Cu氧化物,同时也抑制了单斜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超导体简介     
三月底四月初,《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先后登载了我校物理系在世界性高温超导电性研究热潮中,初步研制出起始转变温度为102K(-171℃),(旋又获得110K)的钡钇铜高温超导氧化物的消息. 自然界的固体物质,按导电性能的优劣,可将其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即使是银、铜这样的良导体,在截面一平方厘米、长度一厘米里仍存在10~(-6)欧姆的电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