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革 《价值工程》2021,40(33):184-186
基于203个城市截面数据,运用OLS以及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以及不同消费水平数字经济对消费支出影响规律.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提高,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影响不足;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呈现倒"U"趋势;随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科技创新系数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由负向抑制转向正向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由正向促进转向负向抑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数据,实证检验城市级别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级别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城市银行业多样性和降低企业的投融资错配程度对债务融资成本形成显著的中介因子效应。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结构优化,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这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融资负担提供了政策制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周卫华  郑欣圆 《城市问题》2023,(8):26-36+53
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将城市数字金融纳入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以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城市数字金融对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企业绿色化转型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测度企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基础上发现,城市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于企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应建立城市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机制,制定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推进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引。本文利用2008-2019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区(未包括西藏)面板数据,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改善经济发展质量。研究内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金融效率和缓解资本错配程度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即存在“数字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效率与缓解资本错配→改善经济发展质量”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余珍  周磊 《财会通讯》2022,(3):57-60
本文以企业股权融资成本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的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机制、异质性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小规模企业组、管理者能力较高组,数字金融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更加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提高企业股票流动性和减少投资者监督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最后,本文发现数字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提升了企业价值,丰富了数字金融经济后果相关研究,为数字金融服务实体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市场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探析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产业结构升级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中介机制,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双重驱动力。数字金融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地理和经济邻近地区的市场一体化进程。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数字金融对市场一体化影响在东部地区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中部与西部地区尚未形成区域内协同发展格局。为此,应夯实数字金融基座、推动产业集群跨界共建、加速区域市场协调发展、驱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此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剖析数字经济和城市创新的演化格局,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发展水平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同时,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用边界,在1200公里处达到峰值。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研发强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影响城市创新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空间效应和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掀起了全民创业的浪潮,众创空间作为新时代服务大众的创新创业平台发展迅速。基于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指标衡量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计算众创空间发展水平,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众创空间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众创空间的发展,其中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众创空间发展影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众创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治理也产生了影响。本文从犯罪的成本—收益角度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盗窃犯罪的影响。利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2014~2019年全部盗窃罪一审刑事判决书,通过文本大数据识别,构建了地级市层面盗窃犯罪率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则当地盗窃犯罪率显著下降0.579个标准差,基于CLDS微观调查数据的稳健性检验和基于城市与杭州的球面距离的工具变量分析支持这一结果,并且数字金融发展主要减少了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人进行盗窃犯罪。而且,我们没有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导致其他犯罪类型数量增加。机制分析显示,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升支付便利性降低了盗窃行为的预期收益,并通过促进市场就业提高了盗窃犯罪的机会成本。基于CLDS微观数据研究表明,居民被盗后信任度、幸福感、安全感水平显著下降,情绪问题加重,医疗开支增加。本文还量化了盗窃犯罪对于受害者家庭支出的影响,显示了数字金融所能产生的意料之外的社会收益。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适应新技术和新业态发展的社会治理手段和工具,实现包容性增长,从而建设平安中国,推动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和城市层面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增加了区域内企业的现金持有,且数字金融分指标中除了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外,二级指标中的数字支付和互联网信贷业务均会显著增加企业现金持有。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抑制企业杠杆率和降低债务融资等机制增加了企业现金持有。此外,对于规模较小、民营和弱银企关系的企业而言,数字金融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后果,也拓展了现金持有理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金融、消费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产生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消费升级。然而,这一显著变化是否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呢?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0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门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消费水平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消费水平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水平的门槛效应调节。因此,应当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稳定发展,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提倡青年群体理性消费,积极参与创业创造;统筹协调生产要素资源禀赋,服务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字金融发展来推动价值链地位攀升已成为多数中小企业的共识。本文通过构建包含2008—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以分析数字金融、中小企业发展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模型下,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发展能够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且存在异质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金融改善通过提高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正向影响。门槛模型检验进一步揭示:在不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下,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金融进步,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增强效应被逐步放大。由此,本文提出强化数据要素主体地位,增强数字经济的普惠性和做好新技术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卉 《企业经济》2023,(3):141-150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新兴业态,对资本市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上市企业样本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降低股价非同步性,提升股价信息含量,且该作用对于小规模企业、所在地的传统金融禀赋基础较好和传统普惠金融发展较好的企业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通过提高市场流动性以及信息透明度来提升股价信息含量。以未来盈余反应系数衡量股价信息含量和采取工具变量法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基于此,应继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推动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协同发展,同时也不能忽略数字金融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2014—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物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时序发展变化,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和调节中介模型分别检验数字经济对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消费升级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物流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上升增长趋势,但区域发展存在非均衡性;数字经济对物流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直接作用;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对物流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影响;数字经济对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正,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对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富民增收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拓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构建一个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14—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从细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农民收入存在促进作用,而且覆盖广度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技术进步、农民物质资本积累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传导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下游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的增收效果最强,中游其次,上游最弱,而且对于收入水平高、人口规模大和耕地规模大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的增收效应更强。从空间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溢出边界。本文研究结论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视角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微观企业主体治理有着重要影响,其能否有效矫正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本文选用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公司违规是否存在矫正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弱化公司违规倾向与违规程度,对公司违规行为具有积极的矫正治理效应。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能有效发挥资源效应、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加强内部控制三个传导路径抑制公司违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在公司规模较大、市场法律制度环境较差的样本中更有助于矫正公司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三期数据,从代际流动的视角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基准结果表明,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代际收入弹性,促进代际流动和社会公平。通过计算持久性收入、换用代际收入秩相关系数等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进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家庭的流动性约束进而改善家庭部门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代际教育流动,最终对代际收入流动产生影响。此外,本文还对数字金融影响的子指标分解和异质性分析做了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主要改善了低人力资本和低社会资本家庭的代际流动,具备普惠性特征,这也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字金融是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重要引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企业风险承担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不仅会显著增加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还能够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增加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能通过企业风险承担增加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分组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企业风险承担增加审计费用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增加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此外,审计投入也在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标:从空间维度考察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8年30个省份和四大区域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金融集聚的空间效应,即特定地区农民消费如何关联于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金融集聚。研究发现:在全国省级层面上,农民消费不仅受本省农村金融集聚的显著影响,同时还受到邻近省份空间溢出的显著影响。分区域检验显示,一方面,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民消费受到域内金融集聚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这一区域差异与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但农民收入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民消费受邻近区域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影响显著,但东部地区则不显著。研究表明,一是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二是农民收入过低会弱化金融发展对消费促进效应,增加农民收入是提升消费的根本;三是加强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金融合作有利于实现共赢。研究创新:将空间效应引入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探究了该影响的空间特征及关联性。研究价值:对农村金融集聚的消费促进效应做出了更全面的评价,为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抓手。  相似文献   

20.
杨平 《河北企业》2023,(1):87-90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不断迎来新机遇,“十四五”规划指明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普惠金融迎合政策趋势,不断推进数字化纵深性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迎来数字化浪潮下的一大发展机遇。加之2020年国家继脱贫攻坚工作完美收官后,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保证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提出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深层次目标。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河北省11个市135个县域2014—2020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论证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积极促进作用,以及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对不断完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更有针对性地指出河北省未来的发展路径,如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居民金融素养以及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等建设性意见,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其他省份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