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驱动的空调系统———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气液相变蓄冷机理及其潜力。以LiCl水溶液为蓄冷工质,在理论上和实验上分别对这种蓄冷模式进行了蓄冷特性的探讨,并与传统的蓄冷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种蓄冷模式在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有独特的优势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型笼屉式相变蓄热水箱,通过实验测试对比分析相变蓄热水箱与普通蓄热水箱对太阳能组合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及系统能效比的影响。实验表明:同等水箱容积,使用相变蓄热水箱时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小时集热量为普通蓄热水箱的3.7倍,相变蓄热水箱有利于提高太阳能保证率及系统能效比。在太阳能辐照强度相似的情况下,相变蓄热水箱会使太阳能保证率平均提高72%,使系统能效比平均提高26%。同时相变蓄热水箱可减少夜间水箱上部的热损失,使水箱上部水温降减少50%。  相似文献   

3.
相变蓄冷在建筑空调、家用冰箱和食品储存等领域应用广泛。相变球堆积床是一种典型的蓄冷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和蓄能密度大等特点。文中以NaCl共晶盐为蓄冷介质,建立了低温柱状垂直堆积床传热模型,计算了不同蓄冷球尺寸、堆积床高径比和空气质量流量条件下的蓄冷量和空气进出口压降。结果表明:在堆积床体积相同时,减小蓄冷球直径能够增加堆积床的蓄冷量,但堆积床进出口压降会增大;减小堆积床的高径比能显著提高堆积床的蓄冷速率,同时减小压降;增加入口空气的质量流量能明显提高蓄冷速率,而空气进出口压降则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4.
为强化相变蓄冷材料传热,将脉动热管技术与相变蓄冷技术相结合,设计一套脉动热管相变蓄冷装置。采用脉动热管可强化传热,提高形核率,加快结晶速率,减少蓄冷时间。该装置将脉动热管蓄冷装置与相变材料相耦合,使脉动热管相变蓄冷器的传热得到强化。相变蓄冷系统的蓄放冷性能与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传热方式密切相关,本研究对脉动热管传热机理进行探析,建立了精确、通用性较高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传热机理,为脉动热管蓄冷装置的模拟和实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小型蓄冷空调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伟珂  郭新川 《新能源》1999,2(4):20-24
本文描述了一套小型蓄冷调控系统,并采用有机相变材料进行了性能实验,得到了系统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分析基础上,对小型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我省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从冷热源、系统方案、冷负荷计算、高能效设备选择、变风量系统、蓄冰空调、低温大温差技术、变新风、冷却塔供冷、热回收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的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相变蓄冷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能源转换与存储问题。但相变材料具有导热性能差,传热不均匀等问题。引入有限时间热力学概念,建立更为实际的蓄冷系统数学模型,对相变蓄冷系统进行热力学优化。通过解析计算,得出蓄冷系统高低温热源与蓄放冷时间的关系式。对比理想状态下与添加不可逆热损耗时蓄冷系统的功率与效率,为相变蓄冷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空调蓄冷材料及蓄冷球内非固定融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空调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和比热等热学性能。并对该种蓄冷材料制成的蓄冷球进行了释冷特性的研究,探讨了蓄冷球内固液密度差引起的固态物上浮对蓄冷球融化释冷的影响,得到了融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该蓄冷材料融解热为149.4kJ/kg,相变温度为7.9℃,该相变材料可作为空调蓄冷材料,蓄冷球的直径及固液密度差对融化释冷特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外相变蓄热材料在家用太阳热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指出相变蓄热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集热效率;能量蓄积密度和太阳能保证率。材料的性质(如导热系数、熔点、比热容,相变潜热、密度等)、设计参数(蓄热材料的体积、换热管的数量和位置)以及材料的包装方式(形状和大小)影响系统性能(包括效率、出水温度、热水可用时间、热损及蓄放热速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有蓄冷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能耗和经济性评价方法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全面的评价蓄冷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经济性,提出用单位冷量能效经济系数评价蓄冷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效性和经济性,并对影响蓄冷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单位冷量能效经济系数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蓄冷空调用蓄冷球,建立三维蓄冷球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ANSYS-FLUENT对蓄冷球内相变材料(PCM)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蓄冷球半径、载冷剂温度和蓄冷球球壳材料对蓄冷时间及蓄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蓄冷球半径和载冷剂温度相同时,蓄冷球材质的导热系数越大,完成蓄冷的时间越短。当蓄冷球的半径为35 mm,载冷剂温度分别为2℃、3℃、4℃、5℃时,与载冷剂温度为5℃相比,前者的蓄冷时间分别减少了58.72%、48.09%、29.70%。本研究对蓄冷空调用蓄冷球的蓄冷过程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利用相变材料蓄冷的太阳能光伏直流冰箱的运行特性与不带蓄冷的光伏直流冰箱及常规冰箱进行对比实验,带有蓄冷功能的冰箱在压缩机启停次数、运转率及停机保冷时间上较后两者有较大优势,能有效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此外,系统完全由太阳能供电而不消耗电网电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家电”,特别适用于偏远山区以及游牧民族地区的食品保鲜以及疫苗等医疗卫生用品的冷藏.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三种不同蓄冷球球径堆叠方式的相变蓄冷装置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以研究其内部传热及相变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提高、蓄冷球直径的减小,蓄冷结束后三种方案中装置内蓄冷球的凝固率提升显著;双球径方案与单球径方案装置内蓄冷球凝固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蓄冷过程初段相类似,但两方案中相同球径部分蓄冷球相变结束,双球径方案中发生相变的蓄冷球由大直径转变为小直径时,其凝固率随时间变化的速度逐渐超过单球径方案。该研究可为相变蓄冷装置的实际设计及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宁波市一幢公共建筑为例,采用Polysun?软件对小型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空调系统进行了性能模拟与经济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伏与热利用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相近,一次能源的节约率分别为30.7%与30.2%;而二者的投资回报期相差较大,光伏空调系统为6~7年,热利用空调系统则超过20年。因此,就太阳能空调系统而言,光伏技术更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而热利用技术只有在有大量余热的情况或大中型中央空调系统中应用才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合肥地区顶层房间,建立了在屋顶内外侧分别加装相变材料或隔热材料的房间的非稳态传热模型,比较分析了两种材料降低空调能耗的效果.研究发现:无论空调运行于恒温模式还是蓄冷模式,相变材料均未能完成一次凝固、熔解循环过程,相变材料利用率低,降低房间空调能耗的效果较隔热材料差;结合峰谷电价政策,房间空调蓄冷模式下日运行费用较小;综合考虑相变材料和隔热材料的节能性和经济性,选择隔热材料更为合理;在屋顶外侧加装隔热材料可使空调耗电量最大降幅为27.2%,空调日运行费用减少28.9%.  相似文献   

16.
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基本原理的描述,概括总结了迄今为止对氟里昂气体水合物蓄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揭示在实用空调蓄冷系统中气体水合物作为新的蓄冷技术的节能优势,指明了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应用于空调系统中仍需解决或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温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性能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超  王秀丽  刘铭  尚建磊 《太阳能学报》2007,28(10):1078-1084
以所研制的相变温度为76℃的相变蓄热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对该相变蓄热装置的蓄、放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相变温度为76℃的中温相变蓄热装置具有良好的蓄、放热性能,为在太阳能利用、工业废热利用以及暖通空调蓄热等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太阳能空调间隙性制冷,解决长时间稳定供冷问题,搭建一种光伏直驱冰蓄冷空调系统。针对系统在不同工况下运行稳定性以及不同工作模式下蓄冷供冷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系统采用19 m~2光伏组件,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辐照度下限为148 W/m~2。系统采用制冰蓄冷后融冰供冷模式运行,制冷系统额定输入电功率为2.2 kW,制冰量为165 kg,COP为0.23。研究发现,制冰蓄冷过程中系统COP随蒸发器表面冰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优化系统运行模式为制冰蓄冷并同时融冰供冷模式,COP达到0.36,较优化前提升56%。  相似文献   

19.
简介蓄冷空调系统的原理、类型及特点,分析了蓄冷空调系统的发展前景,说明空调蓄冷技术是利国利民的一项节能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典型公共建筑中应用的太阳能综合系统进行长期的测试,建设一套可直观显示节能数据的MePad(微排智能集成解决方案)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太阳能有效得热量、太阳能系统效率、常规能源耗热量和太阳能保证率等经济技术指标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