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系统研究BIM建模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建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总结,提出一种通用于矿山法隧道的BIM建模方法。首先,从平台选择、模型精度与轻量化、信息标准与分解标准、参数化建模4个关键环节对BIM建模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Revit的适用于矿山法隧道全生命周期的BIM参数化建模方法,其可适用于隧道结构及地质模型的建立;最后,通过实际工程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该方法通过EBS分解标准建立隧道构件模型库并通过WBS分解标准建立隧道BIM模型,其符合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要求;而且,通过遵从IFC、IDM及IFD标准实现隧道BIM模型在不同平台之间的无损传输及数值软件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昆明绕城高速公路杨林隧道为依托工程,结合BIM技术开展了从隧道参数化建模到施工信息管理再到BIM模型与数值模型交互方法的研究。应用Autodesk Revit软件平台,基于Dynamo可视化编程技术,开发了公路山岭隧道参数化建模系列节点包程序,高效地创建了隧道路线模型、隧道衬砌模型、隧道支护模型、地质模型;开发参数信息创建及录入自动化程序,实现隧道工程数据批量化导入BIM模型;基于中间格式文件“. sat”实现Revit与Midas GTS NX之间的模型交互,将建模区段的模型进行施工数值模拟并反馈到模型中。研究成果可为BIM技术在公路山岭隧道以及其他地下带状工程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BIM技术在各个工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IM技术的基础是数据标准,只有通过合适的数据标准才能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BIM技术的主流数据标准是IFC标准,本文借鉴国外IFC标准的制定经验以及对IFC标准的研究,定义了隧道工程建筑模型与投资分析模型、进度分析模型以及安全分析模型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视图,为最终的BIM-5D信息共享管理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盾构隧道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盾构隧道信息管理标准,对IFC标准进行了盾构隧道结构相关的扩展,提出了基于IFC标准的盾构隧道数据模型。通过对现有的IFC标准中关于工程对象描述方法的分析,确定了扩展的方向和范围。选取盾构隧道管片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盾构隧道结构的特点,在现有IFC标准关于空间结构定义的基础上,建立隧道整体、隧道分部、衬砌空间和管片环等逐级细化的空间结构表达;在现有IFC标准关于物理元素描述的基础上,重点建立管片块的物理元素表达;为空间和物理结构建立包含其常见属性的属性集合并通过关系实体将建立的各类描述实体、属性集合之间建立关联关系。通过上述针对盾构隧道的IFC扩展,实现了基于IFC的盾构隧道信息模型的数据表达,为建立盾构隧道信息模型提供了数据组织结构和存储标准,有助于实现岩土工程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建筑领域文本信息管理难度大、利用效率低,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文本信息集成管理可极大地提高建设项目管理的效率。在介绍BIM 的概念和数据交换标准(IFC)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IM 的中文文本信息集成方法:基于向量空间模型进行建筑文本分类;利用Revit API 提取模型对象的属性信息并生成查询向量,通过计算其与文本向量的相似度,检索出与模型对象相关的文本文档;利用IFC 提供的外部资源引用将文本关联到BIM 模型,实现文本信息与项目模型的集成。运用该方法从Revit 模型中提取了楼板属性信息并在楼板与文本间建立了关联关系,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为基于BIM 的建筑文档集成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BIM技术作为一种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行业中。相比于上部结构,BIM技术应用在地下工程中还存在诸多不便,地下结构的标高和尺寸的非可复制模块化,使得隧道基坑结构BIM建模技术的成本高、耗时长,亟待自动化、参数化的BIM建模技术提高效率。基于Revit二次开发环境编制了隧道基坑模型构件定位算法,以Excle表格格式构建了隧道基坑构件位置、尺寸的基础数据源;然后借助于Revit构件族与Dynamo可视化编程建模,实现城市隧道基坑结构快速参数化建模。以深圳公常路隧道基坑为例,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建模技术的能够有效解决BIM在地下工程中应用困境,且有效的提高了BIM建模技术效率。本文所提融合Revit+Dynamo的参数化三维建模技术将为推动BIM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正向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BIM技术广泛应用于铁路复杂项目的建设,为促进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完整性与有效性,保证BIM数据得以有效的利用,本文在国际IFC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对铁路站房建筑信息模型IFC标准的扩展方法。充分了解IFC实体间继承关系后,通过将新增实体类添加至IFC标准框架,利用转换工具获得新的实体类文件,最后在天磁BIM协同平台验证该IFC数据扩展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对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视,BIM已成为未来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为BIM实施的第一步,BIM模型的创建对BIM的成功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IFC数据标准作为国际通用的BIM基础数据格式,可以使以IFC标准格式形成的BIM模型,在多种AEC工程软件中进行信息传递及交换。当前,不同的软件对IFC格式的支持范围及支持程度各不相同。本文针对Building SMART的Coordination View Certification 2.0项目中对当前主流BIM软件的IFC2X3支持情况的统计,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得出面向IFC的BIM建模软件选择方案,为不同特点的项目BIM应用提供软件参考,从而促进IFC标准的发展以及BIM技术的普及。  相似文献   

9.
随着隧道施工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隧道多元信息繁杂抽象及数据异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基于BIM的IFC标准开发隧道施工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分析了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反馈分析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流程,研究了IFC标准的隧道模型表达方法;其次,从隧道种类、隧道结构和属性集合等方面出发,实现IFC标准在隧道领域的拓展,建立了施工多元监测信息和反馈分析信息集成模型;最后,引入反馈分析计算程序模块,借助IFC Engine DLL和Direct3D图形引擎,开发了具有IFC模型属性读写、格式解析和三维可视化展示功能的反馈分析管理信息系统(MIS),完成了系统程序的编写。初步应用表明,该系统功能令人满意,为隧道施工信息管理可视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杨党辉  苏原  孙明 《建筑科学》2015,31(3):31-36,56
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的难点在于结构分析软件与BIM建模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本文从IFC标准、Revit API以及基于Excel的数据转换等方面进行了数据转换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测试从构件和结构整体两个层面出发,讨论了不同转换方法对不同的截面类型和结构体系的支持程度。结果表明:针对结构专业,IFC标准仅适合结构物理模型的数据转换,后续的结构分析设计和实体配筋上受到很大的制约;基于Revit API和Excel的数据转换是可行的,但是存在诸如截面类型受限等问题。应当开发IFC结构模型转换器实现不同软件之间的模型转换。  相似文献   

11.
结合济南某隧道工程,介绍了将BIM软件Revit中建立的三维隧道模型直接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以供后续的计算,将Revit与有限元软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减少有限元软件建模的时间,同时解决BIM建模缺少受力分析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的难点在于结构分析软件与BIM建模d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本文主要从IFC标准、Revit API以及基于Excel的数据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数据交换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测试结果为:IFC标准仅适合结构物理模型的数据交换,后续的结构分析设计或实体配筋难以进行;基于Revit API二次开发的接口在进行结构分析设计上的数据交换上是可行的,但是存在诸如接口不稳定等问题;基于Excel的转换依赖于软件是否支持Excel数据文件的导入导出,但转换过程稳定。实际运用上,应当针对结构体系和模型复杂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13.
BIM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是建筑业实现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缺乏统一的BIM数据存储和传输标准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IFC标准和gb XML标准都是解决BIM建模软件和绿色建筑分析软件之间互操作性问题的重要BIM标准。本文通过分析基于IFC标准和gb XML标准的绿色建筑信息模型的内容和不同标准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IFC标准和gb XML标准的绿色建筑性能分析流程,探索了不同软件间信息共享的途径,对解决BIM模型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IFC标准定义了建筑信息模型交换的数据格式,为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供了标准的数据定义和数据模型,是目前对建筑信息描述最全面、最详细的标准,是解决建筑行业BIM软件之间数据交换性和互操作性问题的重要标准。但是IFC基于EXPRESS语言来定义建筑信息交换与共享,EXPRESS语言本身不是编程语言且不可被计算机编译执行,因此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解析和处理基于IFC标准的BIM模型,是BIM软件开发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本研究利用开源的Java插件,解析基于IFC的BIM模型,生成相对应的IFC实体类,在此基础上,利用Java语言来具体编程实现不同的应用功能,为下一步的基于IFC标准的土木建筑工程BIM软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BIM具有强大的可视化和信息集成功能,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工程结构监测中。由于模型文件存在不兼容的问题,监测信息需要以标准化形式来表达。本文提出了基于IFC标准的BIM技术对建筑监测信息的表达方法,通过模型属性扩展等方式建立结构监测信息模型与IFC标准的数据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以一栋4层砖混结构为监测对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陈明  李阳  周观根 《建筑结构》2020,50(11):90-95
针对BIM技术发展现状,结合现有钢结构空间网架建模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关于空间网架仿真建模的概念,实现钢结构空间网架BIM仿真建模。通过创建空间网架Revit标准构件库,并引用Revit API类库在Revit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完成钢结构空间网架的建模。同时,针对MSTCAD数据接口文件进行开发,实现自动化建模。通过Revit参数化建模与Revit二次开发的结合,创新出Revit下钢结构空间网架BIM仿真建模的方法,为今后钢结构空间网架在Revit平台下的建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某医院工程中,通过对BIM技术的主流标准IFC标准的研究,建立建筑构件模型的量价关系。天津市某医院工程中,通过二次开发手段,实现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表明,基于IFC标准建立的BIM量价关系能完整构建出BIM预算模型,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成本预算。  相似文献   

18.
张雪晴 《山西建筑》2024,(8):129-131+148
针对地铁车站小系统BIM应用中设计建模的特点,研究了标准地铁车站小系统BIM建模解决方案,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思想以及Revit提供的程序接口API,开发了一个地铁车站小系统快速建模程序,解决建筑模型频繁变化出现重复建模的问题。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方便和高效性,极大地提高了BIM技术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信息集成化管理是隧道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BIM技术为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标准化是BIM技术实施的第一步,拥有一套统一的隧道工程BIM标准,后期平台开发以及基于该平台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鉴于当前隧道工程领域缺乏统一的BIM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匮乏等问题,在既有标准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隧道工程领域BIM技术标准研究的理论框架,并首次创建了一套属于隧道工程领域的新的成熟度模型。以此为基础,对隧道工程领域信息进行分类,并对隧道工程领域的BIM技术标准化进行了一系列初步的研究与探讨。此外,首次提出了“标准度”的概念,建立了标准度模型,初步讨论了标准度与标准统一度、工程参与者认可度、软件适用度以及平台建设完善度等4个影响因素的关系;基于提出的成熟度以及标准度模型,进一步提出了隧道工程领域BIM技术标准化评价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并推动隧道工程领域BIM技术标准化及信息集成化管理进程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协同设计工作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时代已经到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建模软件的信息提升。作为国际标准的IFC,是实现标准化建筑信息模型交换的一个选择,本文将结合IFC标准对模型的数据交换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