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提高 ,但术前误诊率较高。为探讨B超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B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5~ 1998年间 ,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30例 ,年龄在 33~ 5 4岁之间。均有孕产史。1 2 方法应用Aloka- 6 3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 ,频率 3 5MHz。常规B超检查 ,患者膀胱充盈适度 ,取仰卧位 ,于耻骨联合上进行横向、纵向等多切面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肌、子宫肌层回声。2 结果B超诊断 :子宫腺肌病 16例 ,子宫肌瘤 12…  相似文献   

2.
对 16 9例子宫肌腺病患者的术前阴式超声 (阴超 )及腹式超声 (腹超 )结果 ,与其术后病理结果做准确性比较观察 ,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 1996年 1月~ 1997年 12月妇科行子宫切除术1195例。术前行超声检查 110 8例 ,其中阴超 5 88例 ,腹超5 2 0例。全部病例均行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共有 16 9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腺病。年龄 30~ 5 7岁 ,平均年龄 (4 2 .6±2 .89)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计算阴超及腹超诊断肌腺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等指标。显著性判定用χ2 检验。2 结果1195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中…  相似文献   

3.
我院 2 0 0 1年 6月~ 12月在原有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开展了改良式的经腹腔镜下SEMM子宫切除术[1] (ClassicabdominalS .E .M .M .hysterectomy ,CASH) 32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年龄 32~ 5 2岁 ,平均 4 3岁 ,均已婚已育。 32例中有结扎史 7例 ,剖宫产史 5例 ,阑尾切除史 2例。术前诊断子宫肌瘤 2 7例 ,子宫腺肌病 5例 ,合并有一侧卵巢肿瘤 5例。妇检子宫孕 8周左右大小 2 0例 ,孕 10周左右大小 12例。术后病理检查 :子宫肌瘤 2 5例 ,子宫腺肌病 7例 ,卵巢均为良…  相似文献   

4.
当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 ,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时 ,称为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 30~ 5 0岁经产妇。本文就我院 1992 - 0 1~ 2 0 0 0 - 0 6收治 30例子宫腺肌病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以提高临床医师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 临床资料1 1 年龄与妊娠本组 30例均为住院病人 ,年龄 2 5~ 6 0岁。其中 ,2 5~ 30岁 4例 ,占 13 33% ;30~ 40岁 15例 ,占 5 0 0 0 % ;40~ 5 0岁 9例 ,占 30 0 0 % ;5 0~ 6 0岁 2例 ,占 6 6 7%。 2 9例为已婚病人原发性不孕 6例 ,占 2 0 0 0 % ;继发性…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Transcatheteruterinearteryemboliza tion,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 ,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方法[1] 。本院 2 0 0 1年来应用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 2 1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 ,对 2 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TUAE治疗。年龄 32~ 4 6岁。均有进行性加重的经期下腹痛 (4个月~ 12a) ;伴有月经量多者 18例 ;并发贫血者 19例 (血红蛋白含量 6 .1~ 9.7g/L) ;并发子宫腺肌瘤者 11例 ;并发子宫肌瘤者 4例。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I检查确诊 ,其中 6例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超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诊断价值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咸宁市通山县人民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56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声像图.结果 术前诊断本组56例患者,49例子宫腺肌病,5例子宫肌瘤,2例子宫肥大.术后病理检查显示33例子宫腺肌病,19例合并子宫肌瘤,3例合并子宫肌瘤和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仅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B超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 诊断子宫腺肌病,B超检查有可重复检查、没有创伤、诊断符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王宝金  赵轩  吴华真  杜鹰 《西部医学》2005,17(3):242-243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各32例、子宫肌瘤内膜30例及正常内膜2 0例中HSP 70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内膜(P<0 .0 1 )及正常内膜(P<0 .0 0 1 ) ,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 .0 5 ) ,并且失去在正常内膜组织中的周期性变化。结论 HSP 70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兰 《中国医刊》2001,36(4):35-36
1 资料与方法本院自 1 994~ 1 998年子宫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者 3 0例 ,为腺肌病组。随机抽取同期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者 3 0例 ,为肌瘤组。对比分析二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术前诊断及手术指征。数据经卡方检验统计学处理。2 结果2 1 腺肌病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腺疾病组患者年龄 3 4~ 51岁平均 4 0 1岁 ,肌瘤组患者年龄 3 4~ 64岁平均 4 4 1岁。腺肌病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 60 %(3 0∶50 ) ,占同期妇科开腹手术 8 2 % (3 0∶3 65) ,占同期妇科住院人数 1 1 % (3 0∶2 84 7)。2 2  腺肌病组与肌瘤组的主…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 ,在超声图像上有相似之处 ,两者误诊时有发生。我院自1990年 10月~ 2 0 0 0年 6月 ,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腺肌病 2 6 0例 ,现回顾分析这些病例的B超图像 ,以提高诊断率。1 资料与方法本组子宫肌瘤 180例 ,其中 2 0例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下简称内异症 ) ,年龄 2 6~ 4 2岁 ,平均4 1.5岁 ;子宫腺肌病 4 7例 ,其中 12例合并内异症 ,年龄 2 9~ 5 0岁 ,平均 4 2 .5岁 ;肌瘤合并腺肌病 33例 ,其中 2 0例合并内异症 ,年龄 32~ 5 1岁 ,平均 4 3.5岁。  使用LOGIQα 2 0 0…  相似文献   

10.
吴曼祯 《广州医药》2004,35(3):37-38
目的 探讨血清CA12 5测定及B超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 4 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和 4 9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相近 ,但子宫腺肌病的痛经症状明显 (P <0 0 1)。B超诊断符合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子宫腺肌病组血清CA12 5水平明显升高 ,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 (P <0 0 1)。子宫腺肌病组血清CA12 5水平术后较术前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结合痛经、B超检查、血清CA12 5测定对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有一定的价值 ,CA12 5也可作为评价子宫腺肌病疗效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在子宫肌腺病、子宫肌瘤、子宫肥大3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阴道超声加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进行鉴别诊断,最后经随访反复复查及手术后病检证实.结果:2008年1~12月进行阴道彩超检查11271例患者,检出子宫肌腺病患者368例,检出子宫肌瘤患者2120例,检出患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病的比例约5:1;超声检出子宫肥大的患者432例,检出患子宫肥大与子宫肌腺病的比例约1:1.其中单纯性子宫肌腺病220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34例,合并子宫肌瘤18例,合并妊娠22例.在368例子宫肌腺病患者中子宫前、后壁均增厚者222例.前壁增厚者72例,后壁增厚者74例.结论:阴道彩超在子宫肌腺病与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的鉴别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IUD治疗子宫腺肌病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淑明  韦明秀 《广东医学》2004,25(8):944-944
子宫腺肌病现已成为妇科常见病[1]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我院自 2 0 0 2年 10至 2 0 0 4年 1月对 2 9例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采用放置LNG -IUS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9例中年龄最大 4 9岁 ,最小 2 7岁 ,其中 30~ 4 0岁 18例 ,占6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8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同时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和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在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术后病理证实,8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合并子宫肌瘤37例,合并巧克力囊肿26例,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21例。57例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准确率为67.86%;75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准确率为89.29%。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相比于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慧  刘秀荣  王波 《黑龙江医学》2002,26(10):809-809
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肌壁间的一种良性病变 ,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75例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及误诊、漏诊原因 ,做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本组 75例子宫腺肌病均为 1990 - 0 1~ 1999- 12间 ,我院住院病例。年龄最小者 32岁 ,最大者 5 2岁 ,平均 39岁。采用AloaSSD - 2 5 6 ,RT - 30 0 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均为3 5MHz,检查前嘱病人饮水 ,使膀胱中度充盈下取仰卧位 ,在耻骨联合上做纵向、横向等多方位扫查 ,观察子宫大小、形态 ,子宫壁厚度 ,内部以及双侧附件区卵巢等有无异常回声区。2 结果75例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除了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B超已成为最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它为诊断子宫腺肌病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有报道子宫腺肌病的术前诊断率为1/3。本文对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B超声像图及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0%,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统计1990年1月至1997年6月,妇科住院开腹手术1004例,其中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手术年龄在32~52岁,平均44岁;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凤娴  王彬 《重庆医学》2000,29(4):319-320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最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 ,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2 ] 。尽管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子宫腺肌病 ,但其疗效都不十分令人满意。为了探讨其发病机理 ,本研究采用单克隆链菌素亲生物蛋白 -过氧化酶 (SP)免疫组化法 ,检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 (PR) ,期望能对临床进行内分泌治疗及药物的选择提供帮助。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8年 1~ 12月在我院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病例 5 6例。年龄 :2 2~ 5 4岁。术前临床表现为痛经 30例 ,占 5 3 5 7% ;月经改变 …  相似文献   

17.
042 342 超声检查及血清CA1 2 5测定诊断子宫腺肌病的评价 /康佳丽…∥实用妇产科杂志 — 2 0 0 4 ,2 0 ( 2 ) — 96~ 97对 1 2 0例疑为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患者 ,行术前腹部B超和血清CA1 2 5测定 ,术后切下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确诊并与之对照。结果 :子宫腺肌病术前血清CA1 2 5检测敏感度 73 8% ,特异度 73 5 % ;B超诊断该病的敏感度 5 5 4% ,特异度 64 8% ;若以两种方法治疗均为阳性作为诊断标准 ,则敏感度5 2 5 % ,特异度 94 1 %。故认为 ,测定血清CA1 2 5水平 ,对子宫腺肌病是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B超检查对该病有一这的诊断价…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8年来开始探索经腹横切口微创手术 ,此术切口长度在 4~6cm ,比传统手术缩短 1~ 3倍 ,并对子宫切除的手术步骤作了改进。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对有妇科手术指征的子宫 <2 0孕周大小的子宫肌瘤 72例、子宫肌腺症 2 4例及附件良性肿瘤 2 4例 ,共12 0例作为研究组 ,患者年龄 34~ 5 5岁。选择本院同期子宫肌瘤 36例、子宫肌腺症 12例及附件良性肿瘤 12例用常规手术治疗的 6 0例作为对照组 ,患者年龄 36~ 5 6岁 ,平均 4 5岁。所有附件肿瘤病例 ,术前均做抗肿瘤标志物及B超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诊治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机抽取同期180例子宫肌瘤病例与之相对照。结果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官腔手术史≥3次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诊断率65.6%,误诊率34.4%,B超诊断率51.6%。结论子宫腺肌病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B超作出诊断,多次的宫腔操作、炎症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疾病的病因可能有一定的同源性,手术治疗是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子宫腺肌病30例,均进行超声诊断与联合治疗。结果:二维超声显示2组内膜都呈现均匀性增厚,病灶与周围肌层没有界限,内部不均匀性回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动脉血流RI值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患者(P<0.05)。所有患者都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彩色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有很好的效果,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能取得很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