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翘石膏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连如 《四川中医》2001,19(7):56-56
小儿外感高热多为感受温热毒邪所致,临床按温病卫气营血辨治。自拟银翘石膏汤以清气泄热,清热解毒为主,随证加减,主要适用于温热病气分证、卫气同病的小儿外感高热急症。临床总结6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中医学院附院原院长、主任医师吕同杰对外感热病的辨治有独到的见解,临证建树颇多。他集多年之经验,提出“治热首当救阴”的理论,对临床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吕老认为,外感热病多因感触温热疫毒之邪所得,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极易出现热势炽盛或高热稽留,主要责之于湿热毒邪消烁阴液、迫津外泻,致水亏不能制火之故。若任其肄虐则邪愈盛阴愈耗,津愈亏火愈炽,终必形成虚虚实实之势。因此,机体阴津之存亡是病邪进退、病证机转的关键。正如吴鞠通所云:“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耗之未尽则生,耗之尽则阳无以敛,必气绝而死矣”。  相似文献   

3.
发热是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时出现的常见症状,而现代社会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人类抗感染能力,不当的治疗措施不仅无法让体温及时恢复正常,甚至会使体温攀升导致高热和不良预后。中医药治疗外感高热由来已久,有着独特的优势,“上海市名中医”方邦江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三通疗法”治疗外感高热,认为外感高热的核心病机为“阳郁”,应及时采用发表、泻下、通利三法并举的截断逆转治疗方略,以直捣病巢,直折热势,避免病情深入传变。本文主要阐述外感高热核心病机,并作“三通疗法”勾玄提要,再附医案一则以供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平安教授运用药对治疗外感高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平安教授是东直门医院热病科主任 ,多年来致力于外感热病的研究 ,尤其对外感高热的治疗 ,用药精练 ,疗效显著 ,主张“清、透、下”三法合用 ,绝大多数病人一剂见效 ,两剂热退。余有幸侍诊案侧 ,颇有所得 ,现将周教授治疗外感高热常用药对总结如下。1 麻黄配杏仁与石膏麻黄辛温 ,宣降肺气 ,祛寒散邪 ,使毛窍开通 ,阳气达表 ,汗液外泄 ,病邪有外达之路 ,杏仁辛开苦降 ,助麻黄宣肺卫之郁以祛邪 ,降肺气之逆以平喘。麻杏相配 ,一宣一降 ,顺乎肺之本性 ,故周教授治疗外感高热常用此药对。周教授认为近年来外感高热症 ,单纯伤寒者甚少 ,多为表…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小儿外感高热,审证求因,探索截热之法并拟定方药,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 细审致病之因:病必有因,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主要是六淫邪毒为多。据临床所见任何不正常之气,大多夹有邪毒致病,古有无毒不起热之说。因此,重视邪毒致热的因素有利于治疗。2 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除邪毒因素外,尚与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小儿易感、易热、易变为之不足,但治疗得当则易愈亦是其有利之处。掌握此特点,对患儿应注意保护,防止感触,一旦发病则应及早治疗以求速愈,或避免传变。3 截热方法举要3.1 解表清热法:以辛凉解表兼清气分热药物为主,用…  相似文献   

6.
《吉林中医药》1998,18(4):11-11
石银清解汤治疗外感高热325例浙江省绍兴卫校附属医院(312000)王国■【关键词】外感高热,石银清解汤,中医治疗笔者自拟石银清解汤治疗因感受外邪所致的高热32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5例,其中男128例,女197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外感高热的研究已成为中医科研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外感高热包括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泛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病毒感染无特效药,治疗中产生了诸多困难,目前来看难以解决.外感发热(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是常见的中医急症之一,由外感六淫邪毒或温热、疫毒所致,以恶寒、发热、体温升高、口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于温病、伤寒发病过程中,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李怡秋 《河北中医》1999,21(4):207-208
外感高热属内科六大急症之一,是指感受外邪引起的,体温在39℃以上的临床常见急症。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笔者从三阳经并治外感高热50例,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6岁;病程均在3日之内。其中有8例曾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且排除结核、伤寒、肾盂肾炎等引起的高热。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咽痛或咽痒,咳嗽,高热,头痛,周身酸楚不适,舌红或绛,苔黄,脉数。中医辨证为邪毒致热。2 治疗方法2.1 治则 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9.
涂晋文教授论治外感高热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凡卒感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客于肌腠,正邪交争,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达39℃以上,即称外感高热。外感高热在中医献中称“火热”、“壮热”、“身灼热”等。因其病因的多源性,证候的多样性,病证的多变性,病情的复杂性,以及在病情演变过程中极易耗伤津气,发生闭证、痉证、血证、脱证等特点,涂晋教授认为在救治上应清热、解毒、和解、祛湿、通下、清营凉血等多法联用才能建功。  相似文献   

10.
对12例外感高热患者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改以白虎汤配合针灸治疗,最早退热时间5小时,最迟退热时间2天,总有效率为92%。认为:小儿外感高热之病变核心为“热毒”,治疗以白虎汤清热解毒,并配合针灸使“热毒”外排,从而达到逐邪外出而内自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外感退热饮治疗外感高热508例山东歌舞剧院医务室(250012)颜景夫中国轻骑集团卫生科(250021)秦庆云关键词 外感高热;外感退热饮;疗效观察笔者20多年来应用自拟方外感退热饮治疗外感高热50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8例中...  相似文献   

12.
李谱智 《河北中医》1999,21(1):32-33
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蕃蓠薄弱,卫外不固,肺脾常虚,外邪入侵机体之后极易化热入里,伤气灼津或与内湿、积滞互相搏结,形成表里同病,寒热互见,虚实错杂的病理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小儿外感高热治疗5法,现分述如下。1 散寒疏风热解表散寒与疏风清热之寒热同用。多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初期。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风寒之邪后,寒邪易郁闭化热,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流清涕或浊涕,鼻塞声浊,口干,咳嗽无痰,咽红疼痛,唇红,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或浮数。治宜散寒解表,疏风清热。方选三拗汤与银翘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秋冬季外感高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外感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体温及其他相关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秋冬季外感高热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外感高热症(急性感染性高热)是因外感邪毒所致的临床常见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故治疗宜尽早驱邪外出,防其传变。近年来,笔者自拟透解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39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小儿高热,系儿科常见急证之一,外感高热尤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极易产生变证,甚则危及生命。应尽早找出发热病因,并针对小儿发热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热退邪祛,将疾病截除于高热初期阶段。一、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主要由感受四时六淫之邪所至。临床须根据儿科临床特点辨证施治,方能药中肯綮,提高疗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卫外机能不足,“稚阳体,邪易干”(《医  相似文献   

16.
芩蒿退热口服液治疗外感高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芩蒿退热口服热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感高热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退热速度快:结论:芩蒿退热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高热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温超过39℃时称高热。中医属“壮热”“大热”“实热”范畴。我急症部自1991年8月以来,对46例高热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二、治疗方法(一)、辨证原则:本病多见于各种病症之中。临床一般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尤其多见于外感六淫之邪,特别是温热火邪所致在肺卫或邪热壅盛或热入营血之高热、恶寒、头痛、咳嗽,咽痛。故清热,宣肺,通腑为本病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予清开灵注射液,均人液静滴,两组治疗第1日均予来比林静注。观察两组用药后退热及咽痛、咳嗽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和退热、咽痛改善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正> 吕同杰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中对外感热病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主张治外亦当调内,治热与保津并举的原则,验之于临床,尽收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1.顾护其虚,扶正祛邪吕老认为,温热疫毒是外感热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温为阳邪,极易化燥伤阴。在其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热势鸱张或高热稽留的急重征象,主要责之于阳热亢盛,水不制火之故。吕老非常注重吴鞠通关于温邪在表亦当“顾护其虚”的观点,并推崇其“增液保津”之品的应用。吕老的经验是,邪热和阴亏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20.
“退热Ⅰ号”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由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所致。对发热的治疗,尤其是对合并有病毒感染的发热,目前西医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及特殊疗法,而解热镇痛类药物对人体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用,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设治“退热Ⅰ号”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表实证,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经临床202例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系我院门诊患者,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型,病程在2天以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