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法对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进行设计。结合射箭项目特点、射箭运动员机体的能量代谢特点与射箭技术的发力特点,研究得出:射箭项目力量训练内容主要是力量耐力与最大力量;创新了射箭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探讨了射箭力量训练阶段与负荷控制模式。以期为射箭教练员力量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赛前高原训练作为一种强化训练方法,其负荷安排对提高女足运动员比赛中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赛前高原训练负荷安排意义重大,但国内外对此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很少,为此,以我国优秀女足为研究对象,对其赛前高原训练的负荷安排状况进行调查,探讨全国女足赛前高原训练负荷安排的规律,为今后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年度训练负荷现状、各运动素质训练负荷结构,揭示该项目优秀运动员当前的训练负荷结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及现场调研与测试。结果与结论:1)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全年训练以陆地训练为主,雪上训练为辅,重点队员陆训期和雪训期的年训练量相同,但训练周期割裂、年度训练量显著减少,应有选择性地参加比赛,恢复运动员的训练完整性。2)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年度训练负荷结构重点突出,其他素质兼顾,符合项目特点。3)但从能量代谢系统角度,应从项目特点出发,加大无氧训练在该项目训练中的比例,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多年训练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导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多年训练的年龄结构特征、多年训练的运动负荷特征、心理训练阶段特征、训练方法与手段特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模式符合实现培养高水平中国女子投掷运动员目标的需要,投掷运动员应注意不同阶段负荷安排的有机联系,各阶段的高强度专项负荷量以逐级递增式安排为宜,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在多年训练全过程中出现始训早、高峰早、退役早的“三早”现象.对运动项目的研究要把握现代训练的基本规律,并推动运动训练实践更快地发展,已成为我国投掷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关于小周期板块训练模式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年来运动训练中运用较多的小周期理论的内涵、训练安排及板块结构理论的内涵、训练安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颖的竞技训练模式——小周期板块训练模式。其内涵为:全年以预定的赛间间隔为小周期来制定训练计划,在小周期末参加比赛,以赛带练,赛练结合;根据不同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的重点问题为训练板块,一个板块解决一个问题,围绕具体板块安排训练的课次、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在自己的板块中接受单一、集中的刺激,其外延为:小周期板块训练模式是微观的具体训练操作,依然有宏观的长期规划;比赛在这不仅仅是训练的目的,也是训练的一种手段;训练的关键是使赛季中形成且波动的竞技状态在每个小周期末都得到回升,达到较高水平,从而使高水平运动员适宜竞技状态在赛季中持续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已有文献表明,在优秀手球运动员全年训练中的某一阶段还缺乏足够证据来说明不同身体负荷之间的关系。为了探讨超级联赛中的手球队在全年训练周期中赛季前不同负荷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超级联赛的球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0.3±1.7)岁,参与测试选手的运动等级从一级到健将级。一般性和专门性运动能力水平通过教育学和生物医学的方法进行评估。运动能力通过负荷逐渐变化的方式来评估。研究结果揭示了手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活动以及全年训练周期中赛季前负荷量之间的有效性关系。训练负荷适宜的分布应该如下:30%的有氧负荷,43%有氧和无氧负荷,12%无氧乳酸和大约15%的无氧酵解负荷。至于负荷的比率,要慎重考虑一般性和专门性运动能力的变化,这一点应归因于心血管系统和肌肉工作的能量供应系统对练习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赛艇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也是决定赛艇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2 000 m最大能力和三级递增负荷测试的方法结合血乳酸、心率和功率等指标对5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特别是对无氧阈情况下运动员的功率、心率和血乳酸值进行评价。所用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阈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为以后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射箭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肩负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取奖牌甚至金牌的重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射箭运动员是射箭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在数量上是韩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的三倍,但培养质量方面却远不如韩国。青少年射箭在全国的发展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培养体系不健全、基础训练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教练员综合执教能力不强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归纳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多角度探讨了陈定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高住低练"模式下高原训练与监控的安排,研究发现:陈定伦敦奥运会赛前高原训练计划时间长达82天,远长于传统的赛前训练时间安排。各阶段训练任务明确,紧密衔接;赛前训练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及恢复训练四个部分。各项训练内容紧密围绕奥运会比赛展开,体能训练注重运动员基础运动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战术训练强调实战性,贯穿于重点课次之中,突出技术训练的重要性;重视不同耐力训练强度分级,手段多样化;负荷安排基本符合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呈负相关的训练规律;赛前生理生化指标基本处在正常范围之内,波动幅度较小。能及时有效的反映训练负荷,特别是大负荷训练之后的身体机能状况,有利于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调节运动员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少年网球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是整个国家网球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有体工队培养模式、网球学校和俱乐部培养模式、家庭式个人培养模式三种形式。网球项目的初级阶段选材主要是选拔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中级阶段选材的重点就是技术水平和对技战术的学习能力,而高级阶段的选材则侧重于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心理素质等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训练,对青少年以后的发展非常关键。多参加比赛,在实战中应用所学技术,并及时发现问题,是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赛前焦虑与恐惧脑象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脑电图(EEG)与脑象图(EEQG)技术,使用新的自发性脑电信号编辑模式,对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进行动态追踪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能够直接反映射箭运动员赛前焦虑与恐惧情绪的判识方法.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射箭运动员两种特异性脑象图之间出现次数并无明显的差别.优秀射箭运动员出现的赛前紧张往往是恐惧情绪,其特异性图形为缩结型脑象图.一般射箭运动员出现的赛前紧张主要是焦虑情绪,其特异性图形为逃逸型脑象图.脑电图与脑象图的应用对优秀射箭运动员的赛前调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精英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26名精英射箭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还进行振动杆训练(30min/次,3次/周,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与训练系统测试双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胛骨平面外展45°时外旋/内旋向心性收缩运动的峰值力矩;使用表面肌电图记录双侧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sEMG信号;采用OSIS评估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双侧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及OSI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的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O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振动杆训练能显著加强射箭运动员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可作为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浙江少年女子组近20年中(1980-1990年)在全国少年田径赛及全国中学生田径赛中共获得了22项冠军,为了探索浙江省体校女子短跑组成绩稳步上升的原因,寻求少年女子短跑基础训练模式,进行了长达十年时间的跟踪探索,研究认为: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要坚持边打基础边提高的原则;在少年女子短跑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基本素质与专项成绩的相对平衡;要十分重视跑的基本技术、基本素质的训练,以及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训练的比例,在整个少年时期有氧代谢训练的比例不得少于1/3.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心理测量与个案研究法探讨射箭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训练策略问题,研究对象为5名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整个研究历时10年,结果表明:(1)5名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的人格都不同,差异较大;(2)在10年训练中,4名选手的人格变化有一种相似的趋势,即情绪向不稳定方向发展;(3)根据人格特征提出并实施相应的训练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是射箭运动员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4)训练型与比赛型射箭运动员的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5)不同人格的射箭运动员存在抗应激能力与动作本体感觉能力之间的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15~17)的运动水平受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影响的程度大于受基本技术的影响程度。设计了适合优秀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各项标准评分表”、“相关评分表”、“均衡发展程度表”供教练员在评价训练效果、制订训练计划、选拔运动员时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电测速的方法,依照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的年龄分段和全国少年分龄标准,探讨了我国少年女子(13~15岁)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0米及2个5米分段速度与成绩的关系,建立了我国少年女子跳远助跑速度与成绩的模式表。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射箭队24名集训队员在集训期和参加国际比赛的唾液Cortisol和SIgA变化作为研究数据,观察训练期和比赛期两者的差异,分析运动员的应激状况,查看比赛期的变化规律,探求合理的干预手段。研究发现:比赛期与训练周期的基础值相比较,运动员的唾液Cortisol上升,而SIgA则下降,其中男运动员在第1、4天升高显著(P〈0.01),女运动员头3天上升明显(P〈0.01);男运动员的SIgA在第1天下降明显(P〈0.01),吃得开女运动员前3天的都有显著下降(P〈0.01);优秀射箭运动员唾液Cortisol在比赛周期上升,SIgA则下降,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男子射箭运动员的应激反应上比女子更加敏感和迅速,女子运动员则表现缓慢而平稳。  相似文献   

18.
网球运动员需要在训练中发展速度、力量、耐力以及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同时还需要在训练中提高意志品质和技能。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测试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体能测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今后我国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力量素质是青少年男子全能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它发展的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运动员身体的匀称性,而且对运动员今后从事十项全能运动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拟就从发展力量素质的不同层面入手并结合青少年男子全能运动项目的特点,探究科学的力量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