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及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108例石蜡包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108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6.1%(39例),其中19号外显子突变率为13.0%(14例),21号外显子突变率为23.1%(25例);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多为不吸烟、肿瘤直径较小(<3 cm)、腺癌、无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较早(P<0.05),与患者性别、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鳞癌标本中均无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原发肿瘤和脑转移灶明显缩小.结论 EGFR基因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作为有效的NSCLC靶向治疗的临床筛选指标,很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与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结合可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外周血与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RMS法检测105例NSCLC患者淋巴结针吸标本及其配对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外周血和淋巴结针吸标本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05例外周血中检出45例突变(突变率为42.86%),淋巴结针吸标本中检出50例突变(突变率为47.62%),两者一致性为83.81%(8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74,P0.001)。外周血标本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直径无关(P0.05);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淋巴结直径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与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及细胞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EGFR基因状态,为NSCLC患者提供临床诊疗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拷贝数,明确中国NSCLC人群中EGFR基因状态.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和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RMS)联合检测290例石蜡包埋、甲醛固定的NSCLC组织中其EGFR基因突变状态,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其中209例EGFR基因拷贝数的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和EGFR摹因拷贝数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EGFR基因状态与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织EGFR突变率为41.7%(121/290),其中腺癌为48.4%,大细胞癌为16.7%,鳞癌为0.EGFR基因突变以第19、21外显子突变为主(92/121),其中6例存在两种类型的突变.EGFR基因FISH阳性率为51.2%(107/209),包括29例扩增,78例高多体性.其中腺癌FISH阳性率为52.1%,大细胞癌为75.0%,鳞癌为11.1%.检测结果显示NSCLC组织EGFR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高拷贝数主要存在于腺癌,EGFR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拷贝数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中国人NSCLC组织具有较高的EGFR基因突变率和FISH阳性率;联合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和基因突变可能更有利于靶向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Feng Q  Li XH  Chen Z  He JS  Wang CX  Zhou LX  Xue WC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0):660-663
目的探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优化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09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8 ~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分析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受检309例NSCLC样本中,E...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法与下一代测序法(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分析,来探索更适合我国临床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2例NSCLC患者标本,分别用ARMS法及二代测序法对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本次实验的22例标本其中17例EGFR基因突变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一致,结果为EGFR单突变6例,双突变1例,阴性10例;2例ARMS法检测为单突变,二代测序法检测为双突变;3例ARMS法未检测到突变,二代测序法检测到突变。结论 ARMS法与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基本一致,但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结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192例NSCLC的EGFR基因第18 ~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分析其意义。结果19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64例存在EGFR酪氨酸激酶结合域的基因突变(33.3%),其中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60.9%( 39/64),第21号外显子替代突变率为39.1% (25/64),第18和20号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在伴有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8.5%( 24/41),显著高于普通腺癌(37.9%,33/87)、鳞癌(7.5%,4/53)、大细胞癌(1/5)和腺鳞癌(2/6),P<0.05;女性(51.9%,40/77)显著高于男性(20.9%,24/115),P<0.01;不吸烟者(50.0%,57/114)显著高于吸烟者(9.0%,7/78),P<0.01。结论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NSCLC的EGFR基因突变技术稳定、可靠,为临床开展NSCLC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GFR、KRAS基因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检出率,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手术标本86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EGFR、KRAS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并分析EGFR、KRAS、ALK及ROS1基因改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肿瘤组织中驱动基因总突变率为62.8%(54/86),其中EGFR基因突变占总突变的76.0%(41/54);KRAS基因突变占总突变的9.3%(5/54);ALK基因融合占总突变的13.0%(7/54),其中1例患者存在EGFR 19缺失突变与ALK融合共存;ROS1基因融合占总突变的3.8%(2/54)。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显示,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腺癌患者中突变率高(P0.05);与患者年龄、是否吸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KRAS、ALK、ROS1基因改变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NSCLC中EGFR、ALK基因均存在较高的突变率,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KRAS、ROS1基因改变以及驱动基因双突变共存型基因突变率虽低,但其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突变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SCLC共443例,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样本299例、粗针穿刺活检标本59例、细针穿刺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样本85例。所有样本均通过石蜡包埋、切片后确定肿瘤细胞含量,显微切割富集肿瘤细胞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编码区第18至21号外显子的突变。结果(1)在443例NSCLC标本中共检出EGFR基因突变193个,发生在189例患者中(42.7%);EGFR基因第18至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2.0%( 4/193)、48.7% (94/193)、6.7% (13/193)和42.5% (82/193);(2)EGFR基因总突变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但在年龄大于中位年龄(57岁)的患者中第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50.9%,54/106)高于年龄小于或等于中位年龄者(32.2%,28/87;P<0.01);(3)女性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53.5%,107/200)高于男性患者突变率(33.7%,82/243;P <0.01);(4)腺癌中的突变率(46.5%,161/346)高于鳞癌(13.3%,4/30;P<0.01)和低分化癌者(24.1%,7/29;P<0.05),而与腺鳞癌(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手术切除、粗针穿刺活检以及细针穿刺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样本中EGFR突变检出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49.5%( 148/299)、35.6% (21/59)和23.5% (20/85),其中细针穿刺和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样本中的检出率较手术标本中的检出率为低(P<0.01)。结论直接测序法是检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的有效方法,特别对未知突变类型的检出具有优势;NSCLC中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和腺癌中多见,以第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和第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为主;EGFR基因突变分布特征可能与年龄有一定关系;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与样本类型密切相关,活检组织及细胞学样本是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有用材料,但可能会漏检部分患者中EGFR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丹  侯庆华  黄来珍 《医学信息》2010,23(5):1515-15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多种肿瘤中都有过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预后及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多种方法可用于检测组织、血液、细胞中EGFR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激酶活性,EGFR的检测将有助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循环肿瘤DNA(ctDNA)和肿瘤组织样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分析两者关系及检测ctDNA EGFR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2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和肿瘤组织样本,提取相应血浆游离DNA(cfDNA)和肿瘤组织DNA(tDNA),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分别检测EGFR第18~21号外显子突变,并将两种样本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例NSCLC中,8例血液样本存在EGFR突变,突变率36.4%(8/22);13例肿瘤组织样本有EGFR突变,突变率59.1%(13/22);16例血液样本和肿瘤组织样本EGF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以tDNA检出结果为标准,ctDNA诊断EGFR基因突变敏感度为61.5%,特异度为100%;与tDNA结果的一致率为72.7%。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ctDNA的EGFR基因突变,为无法获取肿瘤组织标本患者提供新的检测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