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为探索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在福建沿海季节性养殖的可行性,于2018年11月开展了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南移福州海域养殖试验。试养海胆分为大(壳径3 cm)和小(壳径1 cm)两种规格。采用当地现有的鲍养殖海域和设施,定期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经过6个月的养殖,福州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达(55.90±2.63)mm,体质量(56.30±6.92)g,性腺指数15.02%±1.5%,海胆生殖腺发育处于成熟前期(Ⅲ期),性腺质量良好,且显著高于大连同期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46.56±3.88)mm和体质量(39.07±5.05)g(P<0.05)。同时,福州养殖的小规格海胆壳径达(40.97±0.87)mm,体质量(23.18±0.37)g,性腺指数9.64%±1.00%。试养结果表明,冬春季中间球海胆可在福建沿海开展季节性养殖,采用现有海上设施和养殖笼,投喂鲜活大型藻类,海胆的生长速度显著优于同期大连养殖。中间球海胆福建沿海南移养殖是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种饵料模式对中间球海胆整个生长周期的生长速度及商品规格性腺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取6月龄中间球海胆,以3种饵料模式海带(E1)、海带+贻贝(E2)、玉米+贻贝(E3)养殖至商品规格,期间每隔2个月对海胆的壳径和体质量进行测量,实验结束时,对海胆的性腺湿重、性腺水分和性腺颜色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海胆的各生长阶段,饵料模式对其壳径和体质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3种模式下海胆的壳径和体质量均为E2>E1>E3。饵料模式对海胆大部分生长阶段壳径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具有极显著影响,3种模式下海胆壳径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均为E2≥E1>E3。饵料模式对商品规格海胆性腺产量和性腺品质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于性腺湿重,E2模式[雌性:(7.58±1.21)g,雄性:(7.74±1.95)g]表现最优,其次是E1模式[雌性:(4.50±1.20)g,雄性:(4.87±1.02)g],最后为E3模式[雌性:(2.66±1.02)g,雄性:(2.32±0.75)g];对于性腺指数,E2模式(雌性:15.07%±1.84%,雄性:15.83%±3.01%)表现最优,其次为E1模式(雌性:10.49%±2.71%,雄性:11.27%±2.45%)和E3模式(雌性:12.48%±4.33%,雄性:12.78%±3.73%);对于性腺水分和性腺颜色,E2和E1模式表现最优,E3模式表现较差。饵料模式对不同性别海胆的影响差别较小。实验结果表明,单一投喂海带,中间球海胆即可获得较好的壳生长,而添加动物性蛋白可以明显的提高其体质量和性腺产量,海带+贻贝这一模式可应用于提高海胆养殖效率,而玉米对促进海胆的体生长和性腺产量和品质均无有益效果,即使添加动物性蛋白,玉米+贻贝这一模式也很难替代海带有效地养殖中间球海胆。  相似文献   

3.
1993年7月~1997年5月,在夏季采用网袋、网箱开展虾夷马粪海胆F2代稚海胆的海区渡夏,壳径日平均生长量比室内提高33.6%~61.6%;采用网箱平面培育方法进行F2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和F3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中试,壳径的日平均生长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为0.53×10-2~1.46×10-2cm/d,体重日平均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介于2.32×10-2~10.72×10-2g/d之间,培养中密度过大会降低海胆的成活率并导致疾病发生;采用立体水槽开展陆地工厂化养成,经13个月,海胆壳径由1.16cm增至5.98cm,体重由0.47g增至61.0g,性腺指数达18.0%。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中间球海胆稚胆对敌百虫短时间(24小时)处理的忍受范围较广,500mg/L仍有成活个体,稚胆胆径φ<500μm的个体对敌百虫的耐受力弱。其安全浓度为4.6369 mg/L。30 mg/L以下浓度稚胆的脱板率差异不显著。敌百虫对稚胆的毒性在有饵状态下减弱,耐受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四种海胆杂交的可行性及子代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常亚青 《水产学报》2000,24(3):211-216
报道了中国北部沿海马粪海胆、海刺猬、光棘球海胆三种主要海胆与引自日本的中间球海胆四种海胆之间的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及其子代浮游幼体及幼海胆的早期生长发育.结果表明,采用生殖调控可使不同海胆达到同步繁殖,在8~24℃下各种海胆杂交组合的受精率与亲本亲缘关系有关,同时受到双亲繁殖适宜温度的影响,受精率介于0~69.6%之间,均低于自交组.以马粪海胆和海刺猬为亲本的正反交、以马粪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为亲本的正反交以及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各组杂交胚胎均可发育至四腕幼虫,但畸形率较高,浮游时间比自交组延长3~10d,在其中的3个杂交组得到了幼海胆,经过14个月的室内培育,杂交组成活率低于自交组,壳直径达2.59~2.88cin.  相似文献   

6.
大连紫海胆幼海胆期的食性开始由摄食单一的底栖硅藻变为多样化,对某些柔嫩的大型海藻(石莼,海带、裙带菜、江蓠)鱼虾贝肉等有机碎片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均表现出一定的嗜食性。幼海胆不但对不同种饵料的摄食率有差别,而且不同种饵料对幼海胆的饵料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海带和裙带菜的效果最好,幼海胆对其的摄食率分别为红藻、石莼、动物性蛋白饵料的1.2~2.3倍,而其饵料效率也分别为红藻,石莼等的1.1~1.4倍。幼海胆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将为其工厂化人工育苗开辟新的饵料来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试验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试验结果表明: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4.66℃;受精卵发育至棱柱幼体的有效积温为482℃.h;受精卵发育至初期稚胆的有效积温为350℃.d。  相似文献   

8.
饵料对中间球海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饵料种类对中间球海胆的品质有显著影响。长期摄食鲜海带或裙带菜的海胆生殖腺呈橘红色和橘黄色,摄食孔石莼为浅橘红色和橘黄色,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为土黄色和乳白色。长期摄食鲜海藻类的海胆生殖腺味道甜美,口感上佳;而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则有苦涩味。饵料种类及其交替方式决定了海胆生殖腺色泽和口感的转变速度,其中鲜海藻类间转换速度基本一致,均需60d可完成;而人工配合饲料则需80d方能完成。中间球海胆消化道的颜色更易受饵料种类的影响,其转换速度与饵料种类和交替方式无关,20d即有明显表现,40d可完成。  相似文献   

9.
中间球海胆性腺氨基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以上,尤其是含有较高的甘氨酸、谷氨酸.雄性性腺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雌性,因此,雄性味更美.在生产中采集中间球海胆时期最好选在早期成熟阶段,在海胆成熟后期自然排放之前采收完毕.  相似文献   

10.
以益生菌、水温、寡糖和配合饲料为因素,仿刺参幼参的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4种因子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获得各因子的最佳组合参数。试验结果显示,4种因子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影响因素为益生菌水温寡糖配合饲料。最佳的因素搭配为益生菌5mL/m3,水温24℃,壳寡糖+褐藻胶寡糖混合0.002g/L,幼参B型配合饲料。各因素水平对仿刺参幼参特定生长率影响为益生菌5 mL/m315 mL/m310 mL/m3,水温24℃17℃10℃,壳寡糖+褐藻胶寡糖褐藻胶寡糖壳寡糖,幼参饲料B型幼参饲料加强型稚参饲料。  相似文献   

11.
中间球海胆生长分化相关的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同一遗传背景、同环境下培养的1龄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中,分别选择大个体50只、小个体30只,分别组成大小2组海胆,两组之间壳径、壳高2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共选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2组海胆进行PCR扩增,发现43个标记在大小2组海胆间存在显著的频率差异(P0.05),其中29个位点差异极显著(P0.01)。所有存在显著频率差异的位点中,2个位点在大海胆组中缺失,4个位点在小海胆组中缺失,14个位点在大海胆组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小海胆组(P0.05),而23个位点在小海胆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大海胆组(P0.05)。这一系列谱带可能与中间球海胆生长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海胆组的平均Shannon氏指数、Nei氏杂合度2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小海胆组(P0.05),提示杂种优势可能与中间球海胆的快速生长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筏式养殖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周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3月~ 1999年 5月间调查了筏式养殖体系中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 ,海胆的个体大小及性别不同 ,生殖腺成熟期及生殖腺指数变化略有不同。A组 (壳径 3 5~ 5 0cm)海胆的成熟期为 6~ 10月 ,B组 (壳径 5 0~ 6 5cm)为 5~ 10月。壳径大的海胆生殖腺成熟早且成熟期长。雄性较雌性生殖腺发育较快 ,成熟较早 ,成熟期保持时间长。 10月底至 11月初生殖腺指数急剧降低 ,此时为繁殖高峰期。雄性个体的生殖腺指数在 3~10月间略高 ,其余时间无明显性别差异。除排放期和恢复期外 ,A组的生殖腺指数均略低于同期B组  相似文献   

13.
海胆规模化杂交育苗,受精率为33%,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培养条件下,杂交海胆能够正常生长和附着变态,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用0.1mol/L的KCl诱导5 min,杂交海胆全部变态。杂交海胆壳径>2~3 mm剥离进入网箱培育,有利于快速生长。稚胆培养温度以12~15℃为宜。  相似文献   

14.
以益生菌、水温、寡糖和配合饲料为因素,仿刺参幼参的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4种因子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获得各因子的最佳组合参数.试验结果显示,4种因子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影响因素为益生菌>水温>寡糖>配合饲料.最佳的因素搭配为益生菌5 mL/m3,水温24℃,壳寡糖+褐藻胶寡糖混合0.002 g/L,幼参B型配合饲料.各因素水平对仿刺参幼参特定生长率影响为益生菌5 mL/m3>15 mL/m3>10 mL/m3,水温24℃>17℃>10℃,壳寡糖+褐藻胶寡糖>褐藻胶寡糖>壳寡糖,幼参饲料B型>幼参饲料加强型>稚参饲料.  相似文献   

15.
筏式养殖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周期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98年3月-1999年5月间调查了筏式养殖体系中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海胆的个体大小及性别不同,生殖腺成熟期及生殖腺指数变化略有不同。A组(壳径3.5-50cm)海胆的成熟期为6-10月,B组(壳径5.0-6.5cm)为5-10月,壳径大的海胆生殖腺成熟早且成熟期长,雄性较雌性生殖泉发育较快,较早,成熟期保持时间长。10月底至11月初生殖腺指数急剧降低,此时为繁殖高峰期。雄性个体的生殖指数在3-10月间略高,其余时间无明显性别差异,除排放期和恢复期外,A组的生殖腺指数均略低于同期B组。  相似文献   

16.
以光棘球海胆为母本,中间球海胆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父母本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40倍以上的精子作用下,杂交受精率为2.5%.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的培养条件下,杂交海胆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培育出的杂交海胆外部颜色及棘色、棘长介于两亲本之间.杂交海胆经过6~7个月的中间暂养,出苗量为0.6×10~4个/m~3,个体壳径3~30 mm,平均壳径8.8 mm.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氧化碳法和强酸法模拟海水酸化效应,研究两种海水酸化模式对中间球海胆早期发育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海水酸化模式均能降低中间球海胆胚胎的上浮率和四腕浮游幼体的存活率;显微观察得知,两种海水酸化模式下,中间球海胆四腕浮游幼体均出现对称性缺失和骨针外露现象,且对称性缺失程度随海水pH的降低而升高;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两种海水酸化模式下,中间球海胆四腕浮游幼体骨针的表面及横截面均有溶蚀痕迹,且溶蚀程度随海水pH的降低而加剧。结果提示,海水酸化可通过降低胚胎上浮率、浮游幼体存活率以及破坏幼体对称性和骨针结构影响中间球海胆的早期发育及存活。  相似文献   

18.
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又称虾夷马粪海胆,是大连水产学院1989年从国外引入并繁殖成功的海胆增养殖优良种,目前在大连及山东等地已进行大面积养殖。大连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自1996年开始进行该种海胆的人工育苗与养殖,已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自1998年以来,在其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先后遭受黑嘴病、秃斑病及稚胆脱板的影响,无法获得健康苗种,养殖规模急剧萎缩。本公司在2003年秋季海胆育苗过程中对其人工育苗工艺做了部分改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培育方法及育苗结果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间球海胆乳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其对海水酸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中间球海胆乳酸脱氢酶(LDH)基因序列及表达特征,研究其对海水酸化胁迫的响应,实验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中间球海胆LDH基因(命名为SiLDH)的全长cDNA,并且比较了海水酸化胁迫下,中间球海胆不同组织SiLDH基因表达及总LDH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SiLDH基因的cDNA全长为1 499 bp,包含133 bp的5′非编码区,349 bp的3′非编码区和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RF)。SiLDH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36.40 ku,理论等电点为6.55,属于无信号肽的非跨膜、温和疏水蛋白。②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iLDH蛋白序列与紫球海胆LDH X4蛋白序列一致性最高(90.88%)。③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发现,SiLDH基因在检测的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从高到低为性腺管足肠体腔液;总LDH活性检测显示,中间球海胆总LDH活性从高到低为性腺管足体腔液肠;④海水酸化处理60 d后发现,与自然海水组(pH 8.06±0.01)相比,SiLDH基因在中间球海胆性腺、管足和肠道中呈现总体降低趋势,在体腔液中则呈现随海水pH降低先降低后显著升高的趋势;总LDH活性在性腺、管足和体腔液中呈现随海水pH降低而降低的趋势,在肠道中则呈现随海水pH降低先降低后显著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面对海水酸化时可能通过调节SiLDH基因的表达和LDH活性来缓解海水酸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海胆(Arbaciapunctulata)属棘皮动物门、海胆纲。海胆生长在潮间带浅海区域.我国沿海有60多个种类。目前增养殖的种类是正形目球海明科的马粪海胆和长海科的大连紫海胆。海胆的生殖腺制成的海胆酱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l生物学特性1.l形态海胆身体呈半球形.口面向下较平坦,反口面向上隆起,呈五辐射对称状。体表除口和肛门周围外,均包有坚硬的胆壳,壳上布满许多能动的棘。马粪海胆壳径为3~4厘米,棘长0.5~0.6厘米,体色变化大,通常为绿色,也有带紫、红、白、褐色的。大连紫海胆的壳径为6~7厘米,棘强大,末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