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1,钟某,男,66岁,住院号28565。患者于1999年8月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胃及胃空腔吻合术”,术中见腹腔少量积液,伴腹腔内广泛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门区淋巴结融合成团块状侵及肝脏,压迫胆总管上段。肝内胆管扩张,但胆总管下段通畅,术后病理检查示低——中分化腺癌,术后曾做一周期5-Fu化疗患者于入院前2月因皮肤巩膜重腰黄染伴  相似文献   

2.
胰腺转移癌(pancreatic metastases,PM)的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差,不易与原发性胰腺癌鉴别[1]。近年来,PM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加,其治疗方式值得探讨。我院曾收治1例结肠癌术后胰腺孤立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肿瘤标志物CAl53、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9年124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分成两组,一组为无复发转移,另一组经CT、局部活检或再次手术证实为复发转移,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l53及CEA水平。结果: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l53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患者术后、CEA、CAl53阳性率与复发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结论:血清CEA、CAl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及血清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检测血清IL-4、TNF-α水平。术后随访3年,记录复发转移情况。结果:11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术后复发转移者35例,未复发转移者79例。两组的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Ki-6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组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肿块边界模糊、出现钙化、硬环征、灌注缺损和周围放射状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IL-4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后未复发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期、Ki-67>14%、肿块边界模糊、出现硬环征、周围放射状增强及血清TNF-α水平≥4.68ng/mL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特征、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TNF-α水平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58(0.783~0.9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和70.9%。结论: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TNF-α水平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指导患者临床高危因素的干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32岁。6年前曾被确诊为肝癌,行肝癌切除术及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给予免疫抑制药抗移植排斥反应,以及抗病毒、护肝、褪黄等对症治疗。1年前肝癌复发,并出现肺内转移,给予放疗、射频消融等治疗。2个月前,下颌部出现一淡红色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肿瘤标志物CA153、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9年124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分成两组,一组为无复发转移,另一组经CT、局部活检或再次手术证实为复发转移,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153及CEA水平.结果: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153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患者术后CEA、CA153阳性率与复发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结论: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NLR、CAR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1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患者行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记录平扫有效原子序数(Eff-Z)、病灶处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VP)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P)、碘浓度差值(ICD)。术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计算并记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水平/白蛋白比值(CAR)。患者术后门诊随访2年,观察是否发生复发转移。结果:术后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家族肿瘤史、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发转移组患者中临床分期为Ⅱ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组(P<0.05)。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Eff-Z、NICVP、NICAP、ICD均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NLR、CAR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ff-Z、NICAP、NLR、CAR水平是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如下:Logit(P)=-0.179+1.211×TNM分期+1.161×淋巴结转移+(-0.209)×Eff-Z+(-0.368)×NICAP+0.842×NLR+0.934×CAR。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0.920~0.997,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0%和85.4%,优于各指标的单独预测效能。结论:联合应用临床病理特征、能谱CT定量参数及NLR、CAR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效能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区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223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LN+组,n=99)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LN-组,n=124)。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否合并桥本氏病、术后病理诊断资料,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区域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是否合并桥本氏病、病灶大小及典型PTC的超声征象具有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区域的价值(P<0.05)。结论当患者为男性、不伴有桥本氏病,且病灶较大并具有典型PTC超声特征时,外科医师应警惕颈部淋巴结转移。PTC肿瘤位置影响淋巴结的转移区域。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因“肺癌综合治疗1年余,发热伴乏力3d”于2014年11月26日入院.2013年7月患者CT检查发现右上肺肿块,于外院行“右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术后辅以化疗及放疗,肿瘤控制情况良好.2014年7月复查CT示右肾上腺肿瘤,考虑肿瘤进展转移,在我院行右肾上腺转移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术后病情恢复好.2014年10月PET/CT检查示左肾上腺转移瘤侵犯左肾及脾实质,CT示左肾上腺转移瘤并邻近胃壁、胰尾部、脾脏、左肾上极及L1-L2椎旁间隙受侵,范围约6.0 cm×3.4 cm,脾动静脉、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包绕、粘连,受侵可能待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瘦素(lep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 teinases,TIMP)1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局部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0 d均测定MMP9、leptin、TIMP1水平,且完成术后3年随访调查,分析MMP9、leptin、TIMP1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后10 d,所有直肠癌患者MMP9、leptin、TIMP1水平均降低(P<0.05);Dukes分期为C期+D期、肿瘤侵犯浆膜层、合并淋巴结转移、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3年死亡患者MMP9、leptin、TIMP1水平分别高于Dukes分期为A期+B期、肿瘤未侵犯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接受辅助治疗、术后未复发/转移及术后3年生存患者(P<0.05);MMP9、leptin、TIMP1 3者表达均互呈正相关,3者与直肠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术后辅助治疗及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血清MMP9、leptin、TIMP1均呈过度表达,术后上述各因子水平均降低,3者表达均与直肠癌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均存在密切关联,可作为评估手术疗效及患者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化疗药盒埋置术治疗肝癌肺转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肺动脉化疗导管药盒置术治疗原发性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癌肺转移病例62例,其中一侧肺转移者19例,两侧肺转移者43例。除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外,加作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肺动脉化疗导管药盒埋置术。一侧肺转移病灶者,导管头端埋于患者侧肺动脉内;两侧转移灶者,导管头端埋于肺部动脉处。化疗方案为FDM或FDA。如果肝癌控制良好,则在药盒内每月注入化疗药物1次。结果 肺动脉化疗药盒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性评估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表达变化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62例HCC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术后4周测血清IGF-2值,术后6个月评估远处转移发生情况。结果62例HCC患者术前血清IGF-2值为(6.74±0.04)pg/ml,术后血清IGF-2值较术前增高(P<0.05)。在碘油分布不均匀及门静脉癌栓组中,血清IGF-2值增高。血清IGF-2升高者中,半年内有20例发生远处转移,而血清IGF-2值下降组仅2例。结论HCC患者TACE后血清IGF-2增加,与转移发生有关;IGF-2可以作为提示转移发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64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情况,采用χ2检验对肝脏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各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8例肝脏转移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原发灶大小、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情况和HER2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受体情况和HER2表达情况是影响乳腺癌术后肝脏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初诊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素受体情况和HER2是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对胆囊癌与胆管癌临床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在胆囊癌和胆管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胆囊及胆管病变患者18^F-FDG PET或PET/CT显像资料。其中胆囊病变患者46例(术前7例,术后39例)、胆管病变患者19例(术前2例,术后17例)。通过目测和半定量方法(最大SUV,SUVmax)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46例胆囊病变患者中,7例于术前行PET检查均诊断为胆囊癌,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3例为胆囊癌,2例假阳性(胆囊腺瘤、胆囊炎各1例),失访2例;其他39例为术后检查(PET显像均为胆囊癌患者),其中21例病理检查示有残留、转移,15例阴性,失访3例,PET诊断肿瘤残留、转移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84.6%。转移灶的分布以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为多。(2)19例胆管癌患者,其中2例于术前行PET检查,1例诊断为胆管癌,另1例为阴性(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假阴性,患者为胆管腺癌);术后检查17例(PET显像均为胆管癌患者),其中9例病理检查示有残留、转移,1例阴性,失访7例,PET诊断肿瘤残留、转移的灵敏度为9/9,特异性为1/1。转移灶的分布以肝脏为主。结论18^F-FDG PET显像诊断胆囊癌和胆管癌具有一定价值,但对术后再分期价值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脊柱包虫病引起截瘫者国内报道较少,我院曾收治一例椎管内包虫病,曾在外院误诊,最后导致截肢,报导如下:患者女,29岁.于1991年12月2日入院.患者于1970年8月出现右上腹包块胀痛不适,同时伴有双下肢外侧及小腿后侧放射性抽痛,同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肝包虫摘除,术后腰痛及双下肢症状加剧,双足下垂不能行走,出现尿失禁.外院诊断为腰椎结核,给予抗痨治疗.发病过程中否认低热、盗汗史.于1972年6月1日在我院诊断为椎管包虫病合并截瘫,行椎管内包虫摘除术,术后3个月左下肢感觉运动恢复,尿大禁改善,但左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感觉缺失,左小腿肌张力低,足下垂可扶拐行走.1977年4月左跟部无痛性溃疡,经3次住院交腿皮瓣转移等多方治疗时好时坏,反复不愈,左小腿肿胀,乃于1991年12月2日再次入院,细菌培养检出绿脓杆菌,左胫骨亦有骨质破坏,经病人及家属要求,于1991年12月14日在全麻下行左膝关节离断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治疗阴茎癌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阴茎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23例,淋巴结转移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转移淋巴结固定,不少于2个,单个直径>4 cm。行顺铂及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并同步放疗。放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分析其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期,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中位时间为6.1个月,并且95%的患者在术后16个月内复发。复发患者放化疗后局部肿瘤缓解率分别为65.2%(15/23)。治疗后患者局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7例治疗前局部破溃出血患者治疗后出血缓解。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3%、5.1%,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95%CI:3.4~8.1)。放疗剂量和局部肿瘤缓解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治疗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同步放化疗是阴茎癌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治疗的有效手段,然而总生存率仍较低。下肢水肿是其主要并发症,术后N分期偏晚及组织分化差是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1.1病例患者,男性,48岁,因头颈部皮肤色素沉着于2003年7月29日入院。患者自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颈部色素沉着、增厚、粗糙伴轻微瘙痒。2003年7月患者发现左侧颈部一肿物,到当地医院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低分化磷状细胞癌转移至淋巴结。在该院行CT检查示纵隔内多个肿物,考虑为转移,但未明确原发灶。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8岁。因痰中带血、言语不清4个月,吞咽呛咳半月于1999—9—30入院。患者于1999年5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微咳嗽,痰中带血,说话困难,声音嘶哑,言语不清,并曾抽搐、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及口吐白味3次。在外院行CT检查示“左肺癌并左脑顶叶转移”,并于7月15日行X刀治疗左脑转移癌。未行其它特殊治疗,原有症状也无明显变化。于9月15日突然出现饮水呛咳,不能进食,经“输液”等治疗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治疗的32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对患者术后肺转移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宫颈癌术后肺转移的发生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术前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癌抗原(SCC)异常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术前血清SCC水平是影响术后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术前血清SCC水平是预测子宫颈癌术后肺转移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一例19岁男性空肠腔内憩室。患者于生后第二天曾因空肠梗阻进行手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肠管明显扩张,未发现其它病变,故于空肠之扩张部与梗阻之近端肠管行侧侧吻合。术中以蚊嘴钳检查时曾穿透一位于扩张与变细肠管交界处之薄膜。于第二次手术前一个月患者曾发生左侧腹部痠疼、恶心和腹泻。X线检查见幽门痉挛,胃分泌增多,十二指肠环及空肠近端明显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