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血管和脏器病变,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基础病变之一。因此,防治血脂异常,长期以来都颇受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都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加重对动脉壁的压力,使血脂容易进入动脉壁,又因血管张力增加,使动脉内膜过度伸张,弹性纤维破裂,引起内膜损伤,促使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期血脂异常,血脂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如累及冠状动脉,使管腔变窄缩小,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3.
<正>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的起因是由于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的脂肪物质(如胆固醇)的聚集,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变。血脂异常时,脂质在血管内皮下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血脂异常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观察明确证实调节血脂可显著降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AS的形成主要与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各种损伤有关。近几年AS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全身AS的“窗口”,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因此,早期诊断、积极防治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近年关于CAS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治疗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元芳芳 《光明中医》2008,23(12):2061-2063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无疑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硬化性病变发病日趋显著,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急性缺血的直接相关性,已引起临床医学研究的广泛重视。颈动脉位置表浅,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窗口”,而且,解剖研究发现,AS有局限于某些动脉的倾向,它侵及动脉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Wills环。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全身AS中出现较晚,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全身AS的程度。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及其消长的检测指标。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因此对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胡献国  黄成汉 《中医杂志》2006,47(11):873-873
答: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ASO)是老年性动脉退行性非炎症性疾病。由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血液流动产生的应力作用因素,使血管内皮损伤,形成血栓,易在周围大、中动脉分叉处发生粥样板块,逐渐产生管腔狭窄和闭塞,动脉供血肢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产生一系列缺血症候群,患肢出现发冷、麻木、疼痛、间歇跛行等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瘀片调脂有效部位群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方法:建立可诱发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家兔模型,运用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该复方制剂对粥样斑块破裂处血栓形成面积的影响,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破裂斑块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消瘀片可明显抑制粥样斑块破裂处血栓的形成,且大剂量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可抑制斑块中泡沫细胞的形成和聚集,使纤维帽尤其是肩部区的结构保持得较为完整。结论:消瘀片具有一定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板块不一定是病理性产物,它有可能是人体为调整血流而在后天形成的重要组织。这一理论的提出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疾病的中医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瘀片对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瘀片调脂有效部位群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方法:建立可诱发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家兔模型,运用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该复方制剂对粥样斑块破裂处血栓形成面积的影响,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破裂斑块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消瘀片可明显抑制粥样斑块破裂处血栓的形成,且大剂量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可抑制斑块中泡沫细胞的形成和聚集,使纤维帽尤其是肩部区的结构保持得较为完整.结论:消瘀片具有一定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家兔动脉粥样斑块Bax/Bcl-2的比值表达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机理。方法:将50只家兔随机分成正常时照组、高胆固醇组、立普妥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一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二组。观察高脂剂量立普妥、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兔血清TC、TG、LDL-c、HDL-c的影响,并通过观察斑块面积大小及兔动脉粥样斑块Bcl-2、Bax蛋白的表达,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兔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干预机制及作用效果。结果:银杏叶提取物组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低于高脂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高脂组Bcl-2、Bax表达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而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可以调节Bax/Bcl-2阳性细胞表达率。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下调Bax/Bcl-2表达可能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心、脑血管病形成的病理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发病率日益增多。及时地纠正血脂异常,维持正常的血脂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改变其生活方式,协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枳术丸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理机制,为新药研发及经典方剂临床拓展运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白术、枳实、荷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组分;通过Gen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血脂异常主要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而后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枳术丸成分-血脂异常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等,核心靶点有ESR1、NOS2、ESR2、PPARG、PTGS2、PTGS1、MAPK14、ACHE、ADRB2、F7等,分子对接验证亦显示评分大于4.25者占总数85%,大于5者占63.6%,即大部分靶点与成分的结合活性较好。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以及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等通路,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细胞内类固醇受体的生命活动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枳术丸的临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一种临床表型,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原因造成粥样硬化的动脉进一步狭窄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促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特征是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斑块可以有效地反映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严重狭窄伴软斑块形成是卒中的高危状态,其发病突然且病情严重,又多无前驱症状。因此,应当及早诊断、提前干预。西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动脉内皮细胞损害、白细胞黏附和增值、血小板活化及脂质代谢异常等,他汀类药物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2]。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是由于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内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不稳定斑块即使不引起管腔的严重狭窄,其危害也极大。因此,对不稳定斑块的研究则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升高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内皮损伤及血脂异常等病理变化,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FIB通过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冠心病(CHD)相关,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可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同时FIB也是冠心病严重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首要致病因素。“土壅木郁-膏脂转运障碍”而内生痰浊瘀毒,壅积于血脉之中,引发胸痹,这一病理过程与血脂异常导致CHD的形成机制相似。CHD合并血脂异常大致经过三阶段:土壅木郁,膏脂失衡;膏脂化浊,酿生痰湿;痰瘀同源,毒瘀互结。相应的治疗原则为健脾疏肝、化痰祛湿、化瘀解毒,以恢复肝脾关系,改善膏脂转运的内环境。验之临床,收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肱动脉触诊与颈部血管彩超结果相关性。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中,通过对肱动脉触诊判断动脉硬化程度,进一步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判定是否有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及血管粥样斑块存在。结果:凡通过对肱动脉触诊判定有动脉硬化者,几乎均有不同部位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对于急诊住院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能及时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者,以及社区、基层未开展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者,可初步通过肱动脉触诊判断动脉硬化程度,给予早期药物干预,调脂、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智瑜 《河北中医》2010,32(1):143-145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指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管壁僵硬,内膜下脂质沉积、斑块形成以及管腔狭窄。近年来,中医药在CAS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观察通脉活血灵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脂调节变化和动脉粥样经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脂饲料喂养家兔可导致高脂血症,并可诱发动脉弱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