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观察2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害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歧化酶(SOD)和维生素E(VE)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透析前后血清LPO明显增高,P<0.001及P<0.01;血清SOD活性和VE含量均降低,P<0.001;透析前后比较LPO降低明显.P<0.001。反映了尿毒症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增强及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氧自由基(OFR)产生和清除平衡的破坏,证实血液透析对改善OFR所致机体损伤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延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歧化酶变化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脑梗死病人静点尿激酶治疗,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红细胞LPO、SOD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LPO明显降低,SOD明显增高,两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延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脑梗死后体内自由基增高,脂质过氧化反应及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47例糖尿病病人及47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及血清脂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糖尿病病人的红细胞SOD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L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4.
检测54例乙肝患者血清LPO和红细胞SOD含量,并进行了动态观察。探讨了乙肝病人血清LPO与红细胞SOD水平的关系,LPO和SOD与ALT的关系。结果:三组乙肝血清LPO水平明显升高(P<0.01);慢重型乙肝LPO水平比急性和慢活型乙肝明显升高(P<0.01)。当ALT>200~u时LPO水平升高(P<0.05),<30~u时血清LPO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急性乙肝LPO上升,而红细胞SOD明显下降(P<0.01)。慢活型、慢重型乙肝比急性乙肝SOD水平升高、明显升高(P<0.05,P<0.01)。当ALT>200~u时红细胞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200—30~u和<30~u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乙肝恢复期(ALT<30~u时)血清LPO水平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其中7例慢重型乙肝病情恶化时LPO水平持续高水平。乙肝病人红细胞SOD水平随病情的好转而上升(P<0.01)。结果表明,乙肝患者LPO水平高低可反映肝功能受损程度,特别是重型乙肝更为明显。而乙肝红细胞SOD水平升高和降低的论点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采用TBA荧光法,微量指血SOD快速测定法,测定了120例糖尿病人的血清LPO值,红细胞Cu/Zn SOD活性,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证实,糖尿病人血清LPO值升高,红细胞Cu/Zn SOD活性降低,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中以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白内障患者更为显着。结果提示,糖尿病人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LPO值增高是SOD活性降低和/或氧自由基增高的结果。故LPO值,SOD活性测定对糖尿病多脏器功能损害发生机制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血清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0例川崎病急性期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进行了测定,对其中30例兼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对28例进行治疗后血清LPO的复测。结果表明,急性期血清L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血清LPO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川崎病的发病机理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50例脑梗塞病人经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前后的红细胞SOD及血浆LPO。结果表明,经此法治疗后脑梗塞的红细胞SOD活力明显增高(P<0.001),血浆LPO含量明显下降(P<0.001)。说明此疗法可增强脑梗塞病人清除自由基酶SOD活力,调节体内自由基平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46例糖尿病(DM)患者和45例正常健康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RCD)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结果显示DM患者RCD明显下降,血浆LPO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及P<0.01);在DM组中,合并有血管并发症者RCD降低及LPO水平增高分别较无血管并发症患者明显,提示DM患者并发血管并发症与血浆LPO水平增高及RCD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92例冠心病患者多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观察患者服用中药“心脑维新”前后体内脂质过氧化速率、微量元素及脂质代谢的变化。结果:疗后红细胞超氧化物质歧化酶(SOD)比活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含量明显提高(P值均<0.001),血浆过氧化脂质(LPO)、血清总胆固醇(T-ch)及甘油三酯(TG)浓度、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ICD)活性、血浆微量元素(Cu,Zn,Fe)含量显著下降(P值均<0.05)。提示该中药具有明显的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并能调节微量元素及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36例冠心病患者服用香青兰前后血浆、血小板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血浆TXB_2及6-Keto-PGF_(1α)的变化。结果发现服用香青兰后患者血浆中LPO、TXB_2、TXB_2/6-Keto-PGF_(1α)比值明显降低(P<0.05);SOD、6-Keto-PGF_(1α)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中LPO降低(P<0.05)、SOD升高(P<0.01),Se-GSHPx升高但无差异。此结果表明香青兰能调节冠心病患者血浆、血小板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能力及调节TXA_2/PGI_2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血糖、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对5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检测了血清LPO和红细胞SOD活性。结果表明:NIDDM患者血清L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呈正相关,有视网膜病变者血清LPO升高更明显,红细胞SOD活性则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HbAIC呈负相关,有视网膜病变者降低更明显。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定86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84例健康人的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赫过氧化酶GSH-PX含量,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清LPO明显高于健康人,而红细胞SOD、GSH-PX明显低于健康人,且有血管并发症者较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LPO升高更明显,SOD下降更显著。此外,糖尿病患者血糖与LPO呈正相关,LPO与SOD呈负相关。提示NIDDM患者体内自由基产生与消除之间有失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35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3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LPD检测采用测定其最终产物之一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AMD组MDA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SOD在AMD组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MDA与SOD呈负相关(r=-0.4139,P<0.05),而AMD组则否。说明AMD患者抗氧化能力减弱,导致脂质过氧化损害。低锌可能是SOD降低原因,应用抗氧化剂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32例正常妊娠晚期,28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的胎血组织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妊高征组的胎盘组织LPO 水平显著升高,而其 SOD 活性显著下降。在正常孕妇、中度及重度妊高征三组中,胎盘组织 LPO/SOD 比值依次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提示,妊高征胎盘组织中可能存在着氧化与抗氧化反应间的失平衡,对妊高征患者的治疗,除给以镇静、解痉药物外,尚需辅以疏通微循环及抗氧化作用的药物,可有利病情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观察4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和红细胞内Na 、Ca 浓度以及血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老年人高血压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Na 和Ca(2 )浓度明显升高,血浆LPO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红细胞SOD活性显著下降,并且ATP酶活性的降低与LPO、SOD的改变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老年人高血压体内存在钠和钙离子转运障碍,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及其清除能力减弱可能通过降低ATP酶活性、增加细胞内Ca(2 )浓度而参与老年人高血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测定69例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LPO明显增高,而SOD明显降低。在脑梗塞患者LPO增高与SOD降低呈负相关,而脑出血者无此类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在消化性溃疡(PU)治疗前后变化,以探索其对PU发病和愈合作用。方法:用SUN法和于树玉法分别测定PU患者血及组织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活性和LPO含量。结果:180例十二指肠溃疡(DU)和42例胃溃疡(GU)患者粘膜和红细胞中Cu ZnSOD活性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0.001)。136例DU组织及血中和15例GU组织中LPO含量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0.001)。用呋喃唑酮、雷尼替丁和洛赛克分别治疗50、20和24例DU患者两周后组织中Cu ZnSOD活性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0.001)。组织中LPO含量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5~0.001)。组织和红细胞中Cu ZnSOD活性从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逐渐升高,而LPO含量则逐渐降低。结论:粘膜组织中Cu ZnSOD活性和LPO含量升降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和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