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医生开药行为,合理使用中成药,首先是对症用药,其次要了解服用中成药的用药禁忌,服药时间,剂量用法和剂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患了感冒后很多人会自行选购药品,但倘若药品选购得不对症,轻则无效重则会加重病情。故而我们要加强用药知识普及,提高用药安全性的意识。所以为提高用药安全性以及正确合理地选对中成药,我们须先熟悉中药的药性,只有在知明药性、辨好症候的前提下才能确保用药安全,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以药物使用者的利益最大化的用药就是合理用药。要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最基本的原则是"对病"与"对症(证)"用药结合,"高效"与"经济"相结合,安全的基础上疗效最大化,不盲目追求新药和贵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经典卫生统计的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在寻常型银屑病对症用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法分析中医对症用药与银屑病疗效的关系,通过计算各疗效的四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并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将此排序与各证候的"总有效/无效"比值排序作同异反分析。结果为"同"或"偏同"的前提下,以疗效四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所指示的排序作为临床治疗时的首先参考。结果:本研究中序号2(失眠的对症用药:远志、竹茹、黄连、肉桂、酸枣仁、茯神);3(口干的对症用药:白茅根、乌梅、麦门冬、石膏、人参叶);12(脉弦的对症用药:柴胡、山栀、当归、甘草、泽泻、生地黄);18(红斑积分2.34的对症用药:丹参、红藤、茜草、六月雪);22(浸润积分1.46的对症用药:乌梢蛇、白芍、白花蛇舌草)的同异反分析为同或偏同,且一阶全偏联系数排序较高,认为该种情况下用药对症性好,有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结论:正确的对症用药有助于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效果,四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可以用于样本中对症用药疗效评估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38-1140
周春祥教授在临床上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尤其在组方配伍时更擅长应用药对。古人云:"结症下药,药到病除",药不在奇,贵在对症,如若药对症,平淡之品也能起沉疴。  相似文献   

6.
中药西用现象越来越普遍。考虑微观对症用药中的“对症用药”与“中药西用”内涵类同,为便于学术交流,故更名为“微观中药西用”。  相似文献   

7.
便秘的分类及中医治疗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便秘在临床上较常见,然而就医者甚少,大多数患者一般自己选择药物治疗.殊不知,治疗便秘的药物也必须对症用药,否则造成药不对症,疗效差且延误病情.也就是说,便秘有多种,治疗各不同.  相似文献   

8.
许多疾病经过对症治疗,理法方药亦丝丝入扣,结果其疗效很差,令人失望。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慢性病由于病程长,对症治疗后,很难立即见效。作为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能认为在短时期内难以取效就频繁地更法易方。病者或家属也不明白取效慢的原因,而另请他医治疗,频繁地更医换药,难于使疾病痊愈,造成治疗后的失误。产生上述原因还有医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认识不透彻;医生对患者及家属的解释不够;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不信任等。临床实践证明,许多疾患在药物对症的情况下不能立即见效,药物的效应期相对较长,这就要求医生不但要有胆有识,更要守法守方。同时要提高医生的技术素质和医德修养。疾病对症用药后,不能明显见效的另一原因是药不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病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原则为抗幽门螺杆菌、抗酸、保护胃黏膜、对症处理等。随着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用药不合理因素也在增加。现结合临床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将其不合理用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咯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除对症进行抢救外,加强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并严密观察用药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结果52例患者,死亡2例,余50例均痊愈。结论咯血是急危重症,抢救定要争分夺秒,还要娴熟、敏锐、镇静,尤其是护理工作一定要跟得上,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临床思维是指张仲景所说:“勤求古训,思求经旨,博采众方,演其所知”的理论与实践的思维涵接进程。其一,临床思维的基础是以天人相应观作出发点的中医疾病发生学。其二,临床基本思维要:首辨病,求病因,知势位,识病传。其三,诊脉参证,审判病机势位。其四,辨证抓主证。其五,选方主证要随机运用,或序贯试方。并对症用药。若再简化上述临床基本思维可归纳为“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对症用药”四句话。  相似文献   

12.
晚期食管癌多见乏力,口干咽燥,食少,进食困难,或伴疼痛等气血两虚或气滞血瘀的症候。而回生口服液具有活血化瘀、补气补血的功效,可对症治疗缓解晚期食管癌的证候,且剂型为口服液,微甜,对于口服用药困难者也可方便用药。因此,我科观察  相似文献   

13.
中药现代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是解决中药自身的问题,二是解决如何用药的问题。中药本身的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经过现代化的改造以后传统中药将以何种形式呈现;二是如何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如何用药的问题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中药用药与适用患者的严格界定和匹配性研究,即中药使用的对症问题;二是中药使用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即中药用药剂量的准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是一种经济、安全、副作用小、有效率高的脑细胞复能剂,较少发生不良反应,但是脑蛋白水解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患者过敏史,对用药过程进行监控,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学家周超凡先生强调中医临床要精准用药,对中药常用量与超大剂量应用有着深刻的认识。治病的有效剂量大都是常用剂量,所以在治疗一般疾病时首先要选择应用药物的常用量。在病情需要与患者体质允可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大剂量乃至超大剂量,药物剂量最好逐渐增加。不同剂量范围的中药,其治疗作用往往也有差异。中药常用量与超大剂量应用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对一些常被人忽视副作用的中药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尤其在超大剂量的情况下,即使是补益类中药的应用也应十分谨慎,必须对症。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与西医治疗可以分为对因与对症治疗。虽然中西医对病因、症状有不同的认识,但中西医的病因、症状的本质是相似的。所以,基于各自理论的对因或对症治疗能相互补充。中西医在不同的疾病中,对因或对症治疗各有优势,根据中西医疗效优势进行西医对因治疗+中医对症治疗、中医对因治疗+西医对症治疗、中西对因治疗+中西医对症治疗等有机结合有利于精简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王伯章 《中医药学刊》2003,21(3):335-338
临床思维是指张仲景所说:“勤求古训,思求经旨,博采众方,演其所知”的理论与实践的思维涵接进程。其一,临床思维的基础是以天人相应观作出发点的中医疾病发生学。其二,临床基本思维要:首辨病,求 病因,知势位,识病传。其三,诊脉参证,审判病机势位。其四,辨证抓主证。其五,选方主证要随机运用,或序贯试方。并对症用药。若再简化上述临床基本思维可归纳为“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对症用药”四句话。  相似文献   

18.
<正> 功能性水肿因其病因不甚明确,故又称之为原因不明性水肿。各种生化检查,均未有异常发现,找不出明确的发病原因,因此,在治疗方面也就无从着手,只能对症用药。笔者通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雁教授辨治肿瘤的临床经验.总体治疗思路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并从对症用药、辨病用药、健脾扶正药物的应用、动物药及毒性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总结其临床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很高,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蛋白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以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对症处理为主,中医以整体辨证用药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从五气、五体、五味立论,运用阴升阳降的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五行生克变化的原理,概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病机及用药经验,以期为本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