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12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划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治疗组采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蔗糖铁联合生理盐水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为4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红蛋白、红细胞、RI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清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红蛋白(112.56±6.34)g/L、红细胞(5.68±0.42)×1012/L、红细胞比容(26.54±3.84)%、血清铁(9.51±2.01)μmol/L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血红蛋白(90.14±6.11)g/L、红细胞(3.24±0.59)×1012/L、红细胞比容(27.13±2.26)%、血清铁(6.51±1.41)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R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都比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不良反应情况少,同时对患者的化疗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非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临床实验疗效。方法 收集49例临床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非AIHA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为35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对两组所有患者输血前l小时和输血后24小时的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几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前后,血中TBIL(t=3.76,P〈0.01),DBIL(t=4.18,P〈0.01),Hb(t=8.69,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尿中尿胆原(x^2=3.094,P〉0.05)和尿胆红素(x^2=2.001,P〉0.05)在输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前后除了Hb(t=4.252,P〈0.01)外,其余TBIL、DBIL、尿胆原和尿胆红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输注洗涤红细胞前,两组患者Hb(t=0.174,P〉0.05)、TBIL(t=0.26,P〉0.05)、DBIL(t=1.58,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而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后,两组患者除了Hb(t=0.286,P〉0.05)外,其TBIL(t=2.30,P〈0.05)和DBIL(t=2.08,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非AIHA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能提高血红蛋白,但红细胞有加速破坏的倾向,增加患者肝脏转化功能的负担,故应尽量不输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77例癌性贫血患者,分为试验组(n=39),皮下注射EPO100U/(kg·次),每周3次,连续8周;对照组(n=38),8周内给予输血、补充铁剂以及更改放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贫血、疲劳感、抑郁、活动耐力及睡眠等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2.05%(32/39);试验组血红蛋白上升均值为(22.89±2.80)g/L高于对照组(12.00±5.06)g/L,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79.49%(31/39)的患者疲劳感减轻,48.72%(19/39)的患者抑郁好转,35.90%(14/39)的患者活动耐力增加,38.46%(15/39)的患者睡眠改善。【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癌性贫血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输血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静吸复合全麻(general anesthesia,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combined epidural and general anesthesia,CA)三种麻醉方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红细胞总量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ASAⅠ~Ⅲ级,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GA和CA三组,记录术中失血量,检测术前、术后第1、3、5d血常规,根据Nadler公式计算血容量.红细胞总量为血容量乘以单位红细胞计数。结果 三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0.22、0.25.P.均〉0.05);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CSEA、GA、CA三组病人红细胞总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5、3.48、3.66,P均〈0.05)。CSEA组与术前比较,术后第5天开始出现红细胞内源性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而GA、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0.09,P均〉0.05),未出现红细胞内源性恢复。术后第3、5天CSEA组与GA、CA组比较,红细胞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4、2.03、1.71、3.15,P〈0.05)。结论 CSEA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内源性红细胞总量的恢复较GA和CA组迅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常见并发症,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可减轻骨髓瘤相关贫血,但目前rhEPO的最佳用量仍在探索中。此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大剂量rhEPO治疗MM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均为我院在2005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MM患者,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患者被随机分到rhEPO+化疗组或单纯化疗组,前者除每月1次的化疗外,接受rhEPO 20,000u/天,皮下注射,在每月的第1~14天连续应用,共治疗3个月。结果:在治疗第1、2、3个月末时,未接受输血的患者中,Hb上升水平在rhEPO组(n=29)和单纯化疗组(n=26)分别为0.99±0.74vs0.19±0.86(P=0.722),1.78±1.48vs0.38±0.68(P=0.017)和2.67±1.54vs0.99±1.15(P=0.021);Hb上升≥10g/L的患者,在rhEPO组和单纯化疗组分别为79.3%和46.2%,P〈0.001;Hb上升≥20g/L的患者,在两组分别为65.5%和23.1%,P=0.002。治疗3个月时,生存质量评分和体力状况评分的改善均在rhEPO组更加明显。与单纯化疗组相比,rhEPO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大剂量rhEPO治疗MM相关贫血,可有效快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耐受性较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31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按红细胞是否增多分为红细胞正常组和红细胞增多组,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左心房、左心室结构的变化以及左心房和左心室重构的发生率。结果红细胞增多组患者舒张压(DBP)水平高于红细胞正常组患者,(101±16)mmHg vs(97±15)mmHg(P〈O.05);收缩压和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红细胞增多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和舒张末左心室后壁厚度与红细胞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33.98±6.82)mm vs(32.24±5.31)mm、(12.71±1.76)mmvs(12.03±1.80)mm和(11.92±1.69)mm vs(10.83±1.66)mm(P〈0.05或〈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增多组患者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LVH)罹患率显著高于红细胞正常组(27.5%vs17.1%和83.5%vs64.8%)(P〈0.05或〈0.01);而左心室扩大的罹患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DBP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能促进心脏重构的发生,进一步探讨干预红细胞增多的方法对高海拔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以及延缓或改善心脏重构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远战 《临床医学》2006,26(12):28-29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将30例贫血和营养不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独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另一组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旋卡尼汀,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改善效果。结果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及营养不良有改善作用,联合应用左旋卡尼汀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旋卡尼汀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方法2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68例为治疗组,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21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治疗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1.23±1.11)mg/L较治疗前(1.58±1.49)mg/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1.93±1.22)mg/L与治疗后(2.10±1.7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60±24.50)u/kg明显低于对照组(47.30±31.20)u/kg(P(0.05),且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2.82±1.73)低于对照组(4.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减少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诊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例。31例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为观察A组,31例患者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为观察B组,31例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为观察C组。比较各组患者间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升高( P〈0.05),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均降低(P〈0.05)。观察C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观察C组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均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结论与洗涤红细胞输注和悬浮红细胞输注相比,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可明显改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炎性介质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清除效果,并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疗效。方法M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3组,即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18人,每4周测1次血常规,根据贫血纠正情况调整EPO用量,随访3月,检测受试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EPO的用量与红细胞压积(Hct)的比值(EPO/Hct)作为EPO抵抗的指标。结果治疗前后组内对比,HDF组和HD+HP组患者CRP、IL-6、PTH、EPO/Hct有所下降(HDF组t=3.642,P=0.002;t=4.019,P=0.001;t=8.724,P〈0.001;t=8.386,P〈0.001。HD+HP组t=5.493,P〈0.001;t=8.425,P〈0.001;t=12.216,P〈0.001;t=5.128,K0.001),HD组各监测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PO用量、EPO/Hct、CRP、IL-6、PTH有统计学差异(F=27.538,P〈0.001;F=-8.358,P=0.001;F=12.269,P〈0.001;F=12.385,P〈0.001;F=11.139.P〈0.001),HDF组及HD+HP组EPO用量、EPO/Hct、CRP、IL-6、PTH均低于HD组(P〈0.001,P〈0.001;P=0.002,P=0.001;P=0.008,P〈0.001;P=0.008,P〈.001;P〈0.001,P〈0.001),其中HD+HP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HDF组(P=0.032;P=0.032)。相关性分析提示EPO/Hct与CRP、IL-6、PTH呈正相关(r=0.33,P〈0.05;r=0.28,P〈0.05;r=0.42,P〈0.05)。结论HDF及HD+HP治疗能够提高尿毒症患者EPO疗效并能减少EPO用量,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改善了该人群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肾性贫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和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疗程1年,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6.4%vs 66.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尿素氮(BUN)、血细胞比容(Hct)明显下降,分别为(2.1±0.5)mmol/L vs(1.1±0.2)mmol/L(P0.01)及(152.6±119.1)%vs(38.8±17.2)%(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多效蛋白(PTN)和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分别为(100.6±3.8)mg/L vs(57.0±1.5)mg/L(P0.05)及(31.1±0.5)g/L vs(18.7±0.5)g/L(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EPO治疗维持性肾性贫血临床效果好、安全高。  相似文献   

12.
黄俊  张虹  傅君舟  雷鸣 《新医学》2012,43(4):223-22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珠贫)对其使用促红素纠正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合并α-珠贫的MHD患者(α-珠贫组),观察其贫血纠正过程及对促红素的反应,并与无合并α-珠贫的12例MH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α-珠贫组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初始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例α-珠贫患者在透析治疗的前3个月每周促红素用量虽由137 IU/kg上升至190 IU/kg,血红蛋白仅上升了22 g/L,在此期间α-珠贫组有7例(58%)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而对照组仅1例(8%)发生心力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3个月中,α-珠贫组患者每周促红素用量升至(234±34)IU/kg,血红蛋白升至(114±3)g/L,贫血得以纠正。α-珠贫组在贫血纠正时及维持期每周促红素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α-珠贫组12例患者透析期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合并α-珠贫可能加重MHD患者的贫血程度,且使其对常规剂量促红素治疗反应不足,需大剂量促红素才可纠正其贫血,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小细胞低色素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肾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肾性贫血的纠正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MHD患者97例,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并监测血红蛋白(HGB)、铁蛋白,以及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每周用量.结果 经充分透析后,患者贫血状况能得到有效改善[(87.12±26.78) g/L比(103.92±21.16) g/L,F=12.635,P<0.05].随着透析充分性的提高,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可明显减少[(10351.9±6413.9)IU/周比(6178.8±3693.7) IU/周,F=14.285,P<0.05].透析充分性好的患者对缺铁治疗效果更加明显[(270.5±148.0)ng/ml比(168.3±92.2) ng/ml,t=-2.844,F=3.738,P<0.05].结论 充分透析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手段,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EP0以及铁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4.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杰  刘盈 《临床荟萃》2011,26(14):1214-1215,1219
目的 探讨伴自杀风险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P300(P3)特征.方法 研究组为62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其中有自杀风险的抑郁患者25例为研究组Ⅰ,无自杀风险患者37例为研究组Ⅱ.对照组为62例健康体检者;对所有研究者进行AEP P3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AEP 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308.76±26.11)ms vs(287.53±11.45)ms(t=5.860,P<0.01);研究组Ⅰ患者N2、P3波幅比研究组Ⅱ患者显著降低,N2(2.75±1.71)mV vs(3.96±1.82)mV(t=2.630,P<0.01); P3(4.14±1.78)mV vs(6.98±2.13)mV(t=5.500,P<0.01).结论 AEP P3可用于评定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并可作为评价抑郁患者自杀风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PCI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PCI术后患者在采取同样护理方法的前提下,结合认知行为干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再次入院率及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18.2±18.5),(111.4±17.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 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31.2±18.3)分,优于对照组的(118.3±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P<0.05);干预后1年,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58.2±14.5)分,优于对照组的(121.7±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P<0.05)。两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回访1年心血管事件比较,干预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2例(5.0%)、再次入院6例(15.0%),对照组分别为8例(12.5%),14例(35.0%),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0,4.27;P<0.05)。结论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PCI术后患者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地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两种加温输液液体加温效果及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加温输液液体加温效果及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恒温水箱组(HW组):患者手术全程输入经恒温水箱加温至40℃的液体;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组(JW组):患者手术全程输入经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的40℃液体。每例患者输入的液体建立两个测温点:tⅠ(输液瓶中液体温度)及tⅡ(输液管患者端液体温度)。监测患者麻醉前、全麻插管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及术毕体温(BT)、tⅠ及tⅡ变化。结果:两组各时间点tⅠ比较,JW组明显低于HW组(P0.01);全麻插管后各时间点tⅡ比较,JW组均明显高于HW组(P0.01);与各时间点tⅠ比较,HW组患者在全麻插管后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降低(P0.01),而JW组患者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升高(P0.01);两种方式加温输液中,随时间延长,HW组tⅠ、tⅡ逐渐下降,全麻插管后60mintⅡ已明显低于tⅠ(P0.05或P0.01),而JW组各时间点tⅡ均明显高于同时点tⅠ,亦高于同时间点HW组tⅡ(P0.01);与全麻插管前患者体温比较,HW组患者体温在全麻插管后15min、30min、60min无明显改变,90min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JW组患者手术全程体温无明显变化。结论:与静脉输入恒温水箱加温液体相比,输入经专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能提供更确切的液体温度,更能保障术中患者的体温趋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CO2气腹下,鼠网膜内甲状旁腺(PTG)移植物的功能与生存情况。方法采用同种、成年、雌性SD大鼠作为供、受体,建立去PTG模型受体。随机分对照组、低压气腹组、高压气腹组,每受体接受一供体的两个PTG,移植于网膜内。低压气腹组、高压气腹组移植术前、后分别向腹腔灌注1kPa、2kPa压力CO2气体各30min。比较移植前、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值。结果对照组受体鼠移植后7d血钙值(2.41±0.10)mmo]fL,低压气腹组为(2.47±0.05)mmol/L,高压气腹组为f2.44±0.09)mmol/L,与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68、10.51、10.07,P均〈0.05);PTH值分别升至(35.10±5.17)ng/L、(36.32±6.93)ng/L和(35.90±6.51)ng/L,与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30、24.71、25.70,P均〈0.05)。三组移植物存活期分别为:(29.75±7.97)d、(39.67±7.51)d和(41.41±8.15)d,两组气腹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5、3.54,P均〈0.05);两组气腹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05)。结论网膜内PTG移植能维持血钙正常水平;CO2气腹能延长网膜内PTG移植物存活期;正常范围不同压力CO2气腹不影响网膜内PTG移植物存活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3例和卡维地洛普伐他汀联用组62例(联合用药组)。两组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一定剂量的上述药物,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心率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NT-proBNP、cTnⅠ浓度变化,观察患者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78±12)次/min与(100±12)次/min,t=13.682,P〈0.05],LVEDD[(43±5)mm与(53±8)mm,t=5.284,P〈0.01],LVESD[(42±6)mm与(56±7)mm,t=6.454,P〈0.01],LVEF[(50±5)%与(35±8)%,t=-6.091,P〈0.01],NT—proBNP[(986±713)ng/L与(3328±1109)ng/L,t=17.626,P〈0.05],cTnⅠ[(0.85±0.16)μg/L与(2.03±0.63)μg/L,t=5.879,P〈0.01],6MWT[(355.6±92.5)m与(238.8±101.4)m,t=-8.255,P〈0.01]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联合用药组与卡维地洛组比较,LVEDD[(43±5)mm与(57±6)mm,t=5.892,P〈0.05],LVESD[(42±6)mm与(49±7)mm,t=3.243,P〈0.01],LVEF[(50±5)%与(42±8)%,t=-12.036,P〈0.01],NT-proBNP[(986±713)ng/L与(1626±968)ng/L,t=3.603,P〈0.01],cTnⅠ[(0.85±0.16)μg/L与(1.15±0.36)μg/L,t=3.200,P〈0.01],6MWT[(355.6±92.5)m与(296.2±99.5)m,t=-10.119,P〈0.01]显著优于卡维地洛组;再住院率显著下降(3.3%与12.7%),χ^2=6.224,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3.3%与15.9%),χ^2=5.974,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cTnⅠ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的用药安全。方法选择60例实施无痛胃肠联合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丙泊酚复合芬太尼;Ⅱ组(n=30):丙泊酚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以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为指导,当BIS值≤70时开始置镜,检查中BIS值维持在50~70范围。结果丙泊酚总用药剂量Ⅰ组(205.3±33.0)mg显著多于Ⅱ组(127.3±30.3)mg(P<0.01),镜检中血压、心率最低值Ⅰ组[(88.0±7.1)mmHg、(56.0±5.9)次/min]低于Ⅱ组[(110.8±16.6)mmHg、(61.0±4.3)次/min](P<0.01)。两组呼吸暂停(53.3%vs 43.3%)、低氧血症(6.7%vs 6.7%)均发生在首次给药时,为一过性。镜检中无知晓,麻醉效果满意。苏醒时间Ⅱ组(3.8±1.1)min长于Ⅰ组(2.7±1.1)min(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少量的咪唑安定-芬太尼,是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闽东  张芸  周蓉  冯雪芳  沈杰 《临床荟萃》2012,27(22):1946-1949,1952
目的 通过收集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索其EPO低反应的机制,对老年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进行早期预测.方法 共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患者使用EPO的剂量,采用四分位法分组(高反应组20例,正常反应组40例,低反应组2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EPO抵抗患者占3.8%(3/80).与高反应组及正常反应组比较,低反应组体质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1±10.0) kg、(61.0±8.2) kg vs (55.2±9.9) kg(P <0.05).与高反应组比较,低反应组合并血液滤过治疗较少65.0% (13/20) vs25.0%(5/20)( P<0.05).低反应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降低,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升高,低反应组EPO剂量升高,EPO品牌、EPO给药途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加强低分子毒素的清除无法改善EPO低反应性,血液透析合并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提高EPO反应性,丙型肝炎抗体水平、EPO品牌、EPO给药途径与EPO反应性有差异,这可能与患者免疫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