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蔡振豪 《法制与社会》2012,(15):248-25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公司在营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但公司承担环境责任存在着诸多障碍,突出反映为承担环境责任与营利性的冲突.为更好的保护环境,实现环境公平,推进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建立健全公司环境责任的实现机制,强化公司的环境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公司法》第5条规定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该条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原则性规定从宏观上消解了公司捐赠的合法性危机,成为我国目前公司捐赠行为正当性的法律支撑。然而,社会责任视野下的公司捐赠涉及公司、股东、债权人以及社会等多方的利益冲突与平衡问题,对其正当性的理论与实践证成,是规范和引导公司社会捐赠的逻辑起点。公司捐赠的多维度法律规制是在立足于公司的社会性与营利性基础上,以平衡和协调诸方利益为基本思路,通过整合与完善公司法、合同法、财税法等法律部门的有关规定,最终实现社会责任视野下公司捐赠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司社会责任①自诞生以来一直就备受争议。我国于2005年修改《公司法》时,在法律文本中写明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明确了我国立法者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公司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可能只顾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而全然忽略利益相关者正当的利益诉求,因此要求公司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有边界的,其营利性本质不能被否定,否则无法廓清与曾经的企业办社会的界限,带来历史错误重演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语境下对公司捐赠的法律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江华  张春红 《行政与法》2006,2(1):122-124
让公司承担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公司立法的一大趋势,但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公司的营利性目的无疑是矛盾的。公司捐赠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公司捐赠中如何平衡公司社会责任与营利性目的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是个难题。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对公司捐赠效力进行必要约束并进一步明确公司捐赠中董事所应承担的责任应该说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现代公司在以营利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前提下 ,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其追求营利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理论分析 ,承担社会责任也是现代公司不可回避的义务 ,它同我国传统的“企业办社会”有本质不同。我国应从立法、政策和舆论等方面构建公司社会责任的约束、激励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司社会责任是对传统公司功能——股东利润最大化的一种修正。公司社会责任旨在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在尊重公司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提出公司应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负有相应的义务。公司社会责任自提出起,争议一直不断。带着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思考,笔者尝试从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概括认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依据、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对方和承担者、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等方面阐述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以此表达对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艳英  张胜魁 《河北法学》2005,23(12):140-143
公司不仅要为股东营利,而且要对社会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正确处理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营利性之间的关系是界定公司社会责任含义的关键。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理论的修正和补充。我国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立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法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司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应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承担的一种社会义务。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使公司社会责任有落实的可能。董事会在作出经营决策和执行业务时应对其产生的社会后果作出必要的安排。关键是董事对其所承担义务的内容有准确理解并认真履行。董事勤勉义务应有的注意,不仅包括实现公司营利目标,也包括调整公司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维护利益结构的平衡,即在坚持全体股东长远利益的同时,确认和尊重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公司与股东、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和谐、互利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司在现在社会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公司在承担环境责任方面的正当性以及特殊性,也是把公司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责任主体单独研究的意义所在,公司营利性的本质决定了其趋利性的特征,因此,要使公司能够真正履行相应的环境责任就必须设计一套符合其趋利性特征的制度,只有如此才是促使公司切实履行环境责任的长久之道,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公司治理规律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司社会责任指的是公司在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首要价值目标之外应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承担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能够实现其价值持续增长和企业持续存在的前提下承担的利益相关者责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公司社会责任包括三个层面,即守法层面上的社会责任、道德义务层面上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理想层面上的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完善立法和道德规则法律化、制定自治规则和认证标准,以及借助政策、舆论和非政府组织运动的引导与监督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试论“超越法律”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越法律"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负担的那些超出法律强制性义务规定且符合社会价值和期望的责任,确认这种责任的法律规范实为"软法",它主要通过责任目标内化于企业的商业行为和治理结构之中,以实现企业的"自我管制";通过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实质性和程序性权利,提高利益相关者的谈判抗衡力量以实现市场的自发对抗;并以声誉机制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作为责任的实施机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体法规定相对完善,而在诉讼法领域却一直缺少与实体规定相对应的救济程序,导致公司违反社会责任,对社会公共利益构成危害时没有合适的诉讼程序对其进行追究,因此,构建公益诉讼程序应是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司法实践的重要步骤。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应从立法和实务操作上分别着手,改革我国的诉讼结构,构建公益诉讼制度,以期增加公司社会责任的可诉性,把公司社会责任真正落实到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激烈争论之后,出现了"改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将股东利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公司价值统合在一个综合的价值评价体系之下,应该成为现代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并指导公司治理实践。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律、舆论监督等外部手段的促进,更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配合。在"改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之后,各国公司治理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脱离原来的制度依赖。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层面,社会责任理念的灌注及实现只能选择局部的功能性调整作为路径。  相似文献   

14.
Global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ing call for corporation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mpacts, and for greater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ransparency with regard to nonfinancial risks (collectively known a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 CSR). At the same time, governments have increasingly turned to mandatory obligations for formerly voluntary CSR engagement, a trend we call the legalization of CS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hardening” and legalization of CSR, and considers what this process tells us about norms and assumptions regard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our analysis of corporate trends, regulations, and case law from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China, and India, we argue that the process of legalization and redefinition of CSR through a shareholder primacy lens may, troublingly, undermine the very notion of CSR. In the face of these trend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redefinition of CSR that includes an express commitment to corporations’ social and ethical responsibility to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杨力 《法学研究》2014,36(5):131-158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风险导向,现代产业网络核心的企业,已经越来越难以离开与利益相关方涉及经济、环境和社会等不同要素层面的交互和嵌入。更多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成为现代企业融入产业网络的标签,而且越来越借助制度的约束力,以保证切实践行。本研究在完成专门指向"制度性要素"的国内外文献和经验整理的基础上,归纳CSR责任制度化的世界理论共识和中国难题,藉此分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的现状、问题和矛盾,在此基础上,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上海地区近200家产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为调研样本,甄别和发现责任制度化的关键议题和优先顺位,进而提出当下中国企业责任制度化的多元路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伍洲 《行政与法》2012,(7):121-124
苹果公司供应商联建科技使用有毒化学原料正己烷导致百名员工中毒的案例引出一个法律难题——间接职业伤害主体的责任问题。本文从"毒苹果"事件提出的法律问题、职业伤害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依据,以及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职业伤害间接主体应承担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应从企业自身监督、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及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石守斌 《政法学刊》2011,28(4):28-31
近些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就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颇多。但不容回避的是,公司社会责任基本问题仍是极富争议的问题。学者们在公司社会责任的范畴、定位、对象等问题上见仁见智,尚未达成共识。而实践中,公司社会责任缺失愈演愈烈的现状,迫切需要在公司社会责任基本问题上统一认识,以便为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引。公司社会责任基本问题有着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董事多元化与公司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  祝函 《河北法学》2004,22(10):70-72
当今各国公司制度中,已形成董事多元化的格局。董事多元化是弥补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欠缺可操作性的一项积极的举措,它反映了“公司强行法理论”向“公司合同理论”的转变。在公司合同理论的基础上,辅之以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与公司存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代表做具体的分析,看是否应该和如何将其引入董事会,从而使公司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纠正了股东利益至上的片面理念,要求公司在开展经营活动中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而且也要遵守一般的商业伦理和社会的善良风俗,尤其要注重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承担。当今各国关于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债权人间接、消极参与模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债权人直接、积极参与模式。我国债权人特别是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应从内部监督和外部制约两个方面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