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粘滞综合征及其治疗近展简述天津运输工程学院门诊部(解放军东局子医院)郑盛群高粘滞血症,也你高粘滞综合征,简你:HVS。是一个病理生理的综合概念,它是由一个或几个血液粘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合症。血液粘滞因素包括: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内粘度和刚性...  相似文献   

2.
胡征林  邓禄延 《蛇志》1990,2(3):26-27
高粘滞综合征又称高粘滞血症,是指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中产生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随着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的进展和普及,高粘滞综合征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该综合征可见于临床各科,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血淤”证。高粘滞综合征不但可以发生在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而且也可以见于正常中老年人群。目前,许多文献只是根据实验室资料进行分型,这样有时还不能客观反映临床情况。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分型外,作者认为还应该结合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期,即分急性期和慢性期,这样能更有利于恰当的处理与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孝养  兰海 《蛇志》1991,3(4):40-42
血液中存在一系列的粘滞因素,即血液粘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红细胞脆性,以及血小板聚集等,这些因素的升高,可导致血液的高粘滞状态,1981年 Dintenfass 将这种状态称之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lood High ViscositySyndrome,BHVS)也称之为高粘滞血症(Hyperviscosacmia).BHVS 可致微循环血流不畅,根据林氏等研究发现,微循环血流不畅是疾病特别是心脑血栓性疾病的起因,是引起机体癌症的早期原因.因此,欲减少或避免上述疾病的发生,就应有效的预防微循环血流不畅.一旦出现微循环血流不畅应及时治疗,以保证组织细胞不缺血,不缺氧,不缺营养物质,使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型的新型学科,其范围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它是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其突出表现是红细胞聚集症和高粘滞血症。血液流变学不但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药物、介入等方面作为临床治疗与疗效的评估指标,而且对心肌梗死疾病的预后及对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欣  黄文新 《生物磁学》2011,(16):3196-3198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型的新型学科,其范围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它是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其突出表现是红细胞聚集症和高粘滞血症。血液流变学不但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药物、介入等方面作为临床治疗与疗效的评估指标,而且对心肌梗死疾病的预后及对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栓酶配合等容稀释治疗高粘滞血症36例临床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门诊部季平,李国清本部自93年以来,采用清栓酶(蝮蛇抗栓酶)配合等容血液稀释治疗高粘滞血症36例,同时回顾清栓酶治疗高粘滞血症102例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清栓酶加等...  相似文献   

7.
清栓酶治疗高粘滞综合征89例的血液流变学观察河北省廓坊市宋次区第二医院马春玲我院于1992年至1993年期间采用血液流变学测定清栓酶对89例高粘滞综合征治疗前后的的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的选择高粘滞综合征89...  相似文献   

8.
清栓酶对不同型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疗效探讨赵继福,韩翠萍,赵钛,匡高峰解放军总后机关第二门诊部100071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loodhyperviscositYSyndrome简称BHS),在临床上近几年从血液流变学角度命名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用清栓酶...  相似文献   

9.
柳标  王继凯 《蛇志》1996,8(4):32-32
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青龙肠溶胶丸治疗高粘滞血症的颅内血流变化观察柳标王继凯张学习(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医院特诊科110031)高粘滞血症是血液各种成份在质和量上的变化,致人体各组织器官供能、供氧不足,临床上表现多样化的症候群。严重时,可致心、脑、肾等重...  相似文献   

10.
刘日兰 《蛇志》1995,7(2):34-36
本文对103例锰作业工人测定了血液流变学中的七项指标,结果表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粘附、血沉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证实锰作业工人普遍存在高粘滞血症,为临床治疗锰中毒开辟新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浦良发  沈德方 《蛇志》1992,4(2):19-2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伴高粘滞综合症表现.在用马利兰作化疗同时应用清栓酶治疗,结果发现在马利兰未使白细胞下降前,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下降及高粘滞综合症得以缓解,而其它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也有明显改变.证明清栓酶能降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前血粘度增高,缓解高粘滞综合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青龙胶囊治疗高粘滞综合征54例临床疗效分析三明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科郭水英,李启燕,刘岑我们应用青龙胶囊(中国蛇协毒素研究所生产)治疗54例高粘滞综合征(BHS),效果显著,现将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清栓酶治疗高粘滞综合征200例疗效观察武汉市针灸医院吴凤芝我院心血管内科近三年来选用清栓酶治疗血高粘滞综合征2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为95.5%。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蛇协编《清栓酶应用常规》一书高粘滞血症(BHS)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蝮蛇抗栓酶治疗高粘滞综合征40例血液流变学观察武汉市第五医院二桥门诊部周玉祥国内外大量文献报导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的病人血液呈高粘滞状态,是造成这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之一。笔者近几年来与武汉市针灸医院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陆佳华 《蛇志》1995,7(4):48-50
本文报道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血液粘度异常以上的高粘滞血症47例,以复方丹参对照观察,两组治疗1~2疗程后,复查血液粘度恢复正常者,抗栓酶治疗组占68%,复方丹参治疗组占60%;两种药物对降低全血粘度,血球压积,加快红细胞电泳均有明显作用;抗栓酶对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男性的全血粘度较复方丹参作用更显著,是治疗高粘滞血症一种较理想的药物,也可作为心脑缺血性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6.
邵胜利  柳振清 《蛇志》1992,4(4):7-9
本文通过对我院10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做了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还原粘度以及体外血栓三项指标中,除还原粘度一项与正常值无显著差异外,其余9项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证实精神分裂症存在着高粘滞血症.  相似文献   

17.
于华  于莉 《蛇志》1990,2(1):26-27
本文对本院1988年以来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中风预测2500例,对CT诊断脑血栓阴性,而血液流变学指标超过55%,血三脂指标有1~2项明显增高600例高粘滞血症患者,使用蛇毒制剂清栓酶治疗,取得良好疗效,证明该药具有较强的降粘、解聚和抗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应用降纤酶治疗高粘滞综合征 1 8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0例中 ,男 1 0 6例 ,女 74例 ;1 8~ 30岁 1 1例 ,31~ 40岁 30例 ,41~ 50岁65岁 ,51岁以上 74例 ;单纯高粘滞血症 83例 ,合并高血脂症 37例 ,冠心病 31例 ,脑血管破裂或脑血栓后遗症 1 9例 ,脉管炎 4例 ,糖尿病 6例。1 .2 治疗方法 用降纤酶 5u加入生理盐水1 50 ml中静滴 ,1 h内滴完。每天 1次 ,1 5天为 1疗程。隔 1 5天后再用第 2个疗程。用前作皮试 ,阴性者用药。全部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随访检查血脂、血糖、血细胞、心电图…  相似文献   

19.
蝮蛇抗栓酶治疗阳痿2例报告(摘要)李殿石,李岐东,尚云凤,段丽霞目前我院在应用蝮蛇抗栓酶(解放军二三八医院产品)治疗脑血管病及高粘滞血症同时,治愈2例阳痿患者,现摘要报告如下:靳××,年龄57岁,患隙性脑梗塞半年,来院治疗。经血液流变检测结果指标均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真菌血症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和真菌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真菌血症死亡危险因素,为真菌血症临床治疗和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74例真菌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致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确定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真菌血症易感因素多,病死率高(74例真菌血症患者,死亡33例),念珠菌感染65例,为真菌血症主要病原菌。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高龄(≥60岁)、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糖尿病、肺部感染、外科手术后或创伤和胃肠外营养这6项指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存在有统计意义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外科手术后或创伤、糖尿病、胃肠外营养是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念珠菌是真菌血症主要病原菌。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外科手术后或创伤、糖尿病以及胃肠外营养可能是真菌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度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早诊断,积极消除易感因素,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是真菌血症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