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的实施方法和成效。方法成立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定期组织查房、会诊指导、制订工作指引,并对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质控。结果建立和实施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1年多以来,小组共负责全院危重症专科以及疑难病例护理会诊53例;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达标率从93.28%上升到98.71%。结论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实施对解决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难题,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专科护士在提升医院重症患者护理水平中的作用。方法由专科护士组建院内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通过专科护理培训、专科护理会诊、多学科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参与专科质量控制、重症监护室出科访视等方面,规范全院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结果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和临床护士对危重症患者专业护理能力均提高;重症患者质量考核得分、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患者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达到98.75%,临床护士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达到97.65%。结论危重症专科护士在其专科护理领域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规范专科护理质量,提升医院危重症专科护理水平,从而促进危重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巡查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成立糖尿病、慢性伤口造口、静脉治疗、危重症护理4个专科护理小组,对全院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与指导,每月按计划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专科护理质量巡查并及时反馈。结果护士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专科护理巡查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吸纳专科护士到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专科护士制定本专科护理指引,制订并审核所在专科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参与护理部的质量检查,并由专科护士组织专题学习、护理查房。结果:专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危重症专科护士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培训后对VAP知识知晓率、预防VAP患者半坐卧位达标率均高于培训前(P<0.01);危重症专科护士对转出综合ICU患者进行出科访视,2010年转出ICU患者重返ICU发生率及转出后其他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2009年转出ICU患者(P<0.01);糖尿病护理小组、静脉治疗小组2011年第1季度全院各科室相关操作考核质量均高于2009年、2010年第1季度(P<0.01)。结论: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三级访视制度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自2010年10月起,我院采取三级访视制度(即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对全院危重患者进行管理,记录采用三级访视制度后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并于访视中提出建议。结果:实行三级访视制度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危重访视小组成员共访视危重患者1189例。2010年10-12月,危重患者月护理质量得分从最初的97.64分提高到99.05分,并于2011年持续维持在99分左右;重症访视小组成员在危重患者专科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方面提出的建议逐渐增多,专科护理方面由每季度0增加为26条,并发症预防方面由每季度18增加为47条。结论:三级访视制度是加强全院危重患者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了对危重患者的专科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危重症专科小组运作方式在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将106例行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专科小组运作后57例为实验组,实施专科小组运作前49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建立危重症专科小组定期组织查房、会诊指导、制定工作指引及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三级全程监控;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士长查房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以精细化护理为导向的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根据半结构访谈建立呼吸道护理、消化道管理、皮肤护理、血管通路、个体化发育支持、院内感染防治6个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制订亚专科护理小组工作内容并实施;基于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指标制订培训方案;以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实施亚专科护理培训;同时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结果实施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后,新生儿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各维度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发表论文、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批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增加;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方面疼痛管理、母乳喂养率、尿布性皮炎发生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精细化护理为导向的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开展,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护士专科理论水平,促进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夏旦  吴慧芬 《护理与康复》2013,12(4):382-383
为提高对输液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建立静脉输液小组,制订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开展PICC护理门诊及护理会诊,对护士进行静脉输液的专科护理培训,每月对各病区进行静脉输液质量评价。通过静脉输液小组建立与实践,提升了专科护理水平,提高了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的建设和管理模式。方法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总监,护士长为组长,骨干护士为成员的三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成员职责,对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结果成立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后,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0.20%提高至97.34%,危重患者满意率由93.23%提高至97.08%。成立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的建立规范了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骨干成员的综合素质,增加了人才储备;提升了学组成员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CU护士规范化在职培训中护理小组应用P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方法 某综合ICU应用PBL教学法对护理小组进行专科培训及效果评价,护理小组包括:血液净化、呼吸治疗、基础护理、伤口及造口、静脉输液维护、院内感染防控、肠内外营养7个小组.结果 开展小组培训2年后,护士在重症专科理论、专科技能及临床抢救应对能力方面均有提高,表现在专科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与培训前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提高(P<0.05),护士职业认同感较培训前有所升高(P<0.05).结论 应用PBL教学法提高了ICU护士规范化在职培训中护士的专科理论及抢救技能,为临床培养危重症专科型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会诊在解决胰岛素泵相关问题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对全院各科室遇到的胰岛素泵相关问题,由临床科室责任护士向糖尿病专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糖尿病专科小组按护理会诊程序进行会诊.结果 全院有关胰岛素泵问题护理会诊102例,均得到了及时解决和护理.结论 通过护理会诊,切实提高了临床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护理质量,保证了...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专科护理工作体系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临床专科护理工作体系,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科内专科护理小组三级专科护理工作体系,认真组织落实各级专科护理工作职责,定期进行专科护理工作总结分析.加强专科护理骨干培训.开展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结果 实施2年后共培养了6名专科护士.5位持证护士成功开展了500多例PICC置管术及术后护理,糖尿病护理门诊接诊了498例患者的专科护理服务.专科护理质量中的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老年患者基础护理评分、静脉输液质量评分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伤口护理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糖代谢指标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构建适合专科护理发展的工作体系,将专科护理工作落到实处,能明显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并培养出专科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危重症亚专科护理的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30名重症监护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分亚专科护理小组,开展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下的亚专科护理小组培训。在培训前后,由第三方考核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测量护士的核心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下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后,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以及核心能力均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 P<0.01;t=-3.19, P<0.01; t= -11.58,P<0.01);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 P<0.01) 。结论 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下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可以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核心能力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及效果。方法护理部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下设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护士长、医院感染专职护士及科室联络员组成,形成组长、核心成员、联络员的三级质控督察体系;小组通过建立感染控制/标准防护的各项指引、工作规范和流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及对临床科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质量督导、跟踪、评价。结果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后,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3个年度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月平均问题数逐年减少,管理质量评分逐年提高(P〈0.05)。结论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实践,提高了医院消毒隔离质量,且能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使医疗器械及用品的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升临床护士的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同质、安全的护理.成立了糖尿病教育小组,制定了小组成员的职责,对小组成员进行了系列培训,并通过小组成员对所在科室护士进行培训.由此提高了糖尿病小组成员及全院临床护士的糖尿病专业知识及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成立护理技术小组提高全院护士临床护理技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全院护士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全院护士的整体技术水平。方法由护理部负责,成立护理技术小组,对常见护理技术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考核全院护士。结果全院所有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加强对护士的临床技术培训,是提高全院护士的临床技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QC小组活动对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病区护理工作重点和专科护理工作特色,科室设立无菌物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留置管道护理、健康教育5个QC小组。成员由科室护士组成,组长由护理骨干担当,每个小组包括1名护理骨干、2~3名护士。组长每月不定期对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抽查,每月组织1~2次会议分析发现的护理缺陷与差错事故苗头,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工作进行改进,之后跟踪监督改进的情况,各组长每月月底在安全分析会上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护士长进行工作总结。结果:QC小组成立2年多以来,提高了护士素质,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体现了团队精神,使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较以前大幅度提高,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根据病区护理工作重点和专科护理工作特色设立的QC小组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专科小组的设立在提高全院护士疼痛认知水平、疼痛护理管理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成立疼痛护理专科小组,制定小组成员职责,全院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对各病房开展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采用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KASRP)(2008)中文版问卷、疼痛治疗护理专科质量标准以及自行设计的疼痛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疼痛治疗护理专项质量以及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专科小组成立前后,接受调查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小组成立后,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调查得分、全院疼痛治疗护理专项质量检查平均得分、患者对疼痛管理满意度均较成立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专科护理小组的成立及良好运作,提高了疼痛小组成员与全院临床护士的疼痛专业知识水平及专科护理水平,也提升了疼痛护理质量及疼痛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全院护士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全院护士的整体技术水平。方法由护理部负责,成立护理技术小组,对常见护理技术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考核全院护士。结果全院所有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加强对护士的临床技术培训,是提高全院护士的临床技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全院护士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全院护士的整体技术水平.方法 由护理部负责,成立护理技术小组,对常见护理技术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考核全院护士.结果 全院所有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 加强对护士的临床技术培训,是提高全院护士的临床技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