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张伟  江天畅  田田 《安徽建筑》2013,(6):53-55,76
徽州传统民居,一片曾经的世外桃源,她是徽州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从探讨徽州传统民居适应现代居住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以保持徽州传统民居能够长久居住为目的,以不破坏徽州传统民居建筑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结构为前提.对徽州传统民居内部从通风、除湿进行改造,使其在宜居性方面有显著提升。只有让人住进老宅,才能更好的保护老宅。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徽州古建民居彩画艺术的作用和古建彩画的式样、技法,总结了精雕细镂,天人合一的徽州古建民居的传统建筑思想,对徽州现代民居建筑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徽州民居的建筑色彩、山墙、天井、庭院、梁架结构、雕刻艺术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挖掘徽州民居的特色与成因,展现民居背后的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4.
王璇  石田  侯方 《山西建筑》2008,34(14):50-51
在总结徽州民居形式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徽州民居完美体现了自然环境、传统哲学思维、大文化村传统、地域风俗文化的融合,并从徽州民用建筑的形式语言出发,挖掘徽州民居建筑的景观价值,以期对中国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谈徽州民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谈徽州民居王光明徽州民居,实用、美观、大方、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一、徽州民居概况以前曾听人说:“如果以民居质量定成份的话,徽州可以说家家是‘地主’。这话未免过份,但也说明了徽州民居不仅风格质量上确实占有一定...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民宿业态发展为背景,针对当下民居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徽州传统民居的外在形式及内部空间构成进行分析,通过民宿业态的介入,探索业态的构成、选择与发展对徽州传统民居更新的影响,从而得出民居更新的新模式,进而为徽州传统民居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要徽州民居的天井在诸多方面对其室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然而研究表明徽州民居内部存在通风不均匀的状况,徽州民居自身外墙开窗不足,缺乏风压通风是主要原因之一。采用CFD模拟的方式探索徽州民居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方法,以期应用于新民居建设,实现低代价节能。研究发现竖长型天井综合效果最佳,迎风面略增加开口能显著降低总体空气龄,背风面开口能产生穿堂风,而其位置对于室内总体空气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天井在传统的徽州民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室内热环境的作用,选取黄山地区4个典型徽州民居,从温度和湿度两方面思考不同形式的天井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结合对传统徽州民居的调研与实测检验,阐明天井对徽州民居室内热环境改善具有的重要价值,同时,为气候适应性住宅的设计和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徽州传统民居的形式、功能等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为进一步获取住户对徽州传统民居的现代宜居性居住诉求,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徽州地区400户传统民居住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徽州传统民居现存状态,并依据住户的居住诉求对徽州传统民居现状问题进行总结。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民居在营造耐久、布局适用、自然环境、安全、经济、人力因素等方面均存在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徽州民居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燕芳 《华中建筑》2006,24(11):131-133
徽州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颗明珠,它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要全面了解徽州民居不仅要认识其建筑特点还要探究其形成的诸多因素.该文即对此想法作了尝试.以期对徽州民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丁明静  李峻峰 《华中建筑》2013,(10):131-135
该文以西递和宏村两地的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和归纳徽州民居从入口到进入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形式.并通过列举,对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分析说明.最后从宗法观念、风水学和儒家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徽州民居入口空间组织的主要原因.旨在为人们研究和欣赏徽州民居建筑时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2.
《建筑》2017,(6)
<正>一、徽州民居规划设计的历史背景在徽州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从河南向南征伐荆南王高氏的时候路过徽,那天正下大雨,宋太祖不得不到一家屋檐底下避雨,被徽州地主请进屋里,有了一番关于徽州民俗、饮食和建筑的交流,其中对徽州民居屋檐前出很长足以避雨的称赞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直流传到今天。这大概是徽州民居第  相似文献   

13.
徽州民居是中国民居代表之一.布局的内部空间分隔和建筑艺术有其感情价值、文化价值,也有使用价值.在保护徽州民居的同时,还能从中在新时代住宅建设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徽州民居在规划布局方面和与自然环境融合方面的特点,以及从徽州民居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小斌  石庆旵 《华中建筑》2013,(12):165-167,171
传统聚落民居如徽州民居建筑是经过地域传统文化长久地演变、浸染、沉积而形成的,汉族民众生活的聚落空间文化,受宋明理学的长期影响塑造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包括传统家庭伦理及文化综合影响,涉及到对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与空间位序的布局安排,以及街道里民居空间的退让、高低的设计布局等关系的调整,都具有多层次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试图建构对传统聚落民居正确的营建观。  相似文献   

16.
《安徽建筑》2019,(12):173-175
徽州传统民居是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施工技艺完美结合的代表实例。然而,现代化的生活对建筑节能提出更高要求,徽州传统民居已无法满足。文章对徽州传统民居能耗问题进行分析,从墙体、屋顶、天井、门窗四方面提出改造设计,力求在保持民居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增强房屋的整体保温隔热性能,使传统风貌与现代技艺相融合。  相似文献   

17.
徽州传统建筑由南方干栏式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逐渐融合发展而来,现存最多的就是徽州古民居。王必成宅是典型徽州明代民居,在分析勘察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测绘、修复等手段,从其平面布局、屋顶形式、月梁形态等方面探讨明代民居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徽州明清民居作为中国优秀地域建筑代表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时代变迁,徽州明清民居的传承保护面临重重困难。如何对其进行系统、科学、可持续地保护和传承是关键所在。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文章探究了徽州明清民居特点及传承中的问题,并由此展开对徽州明清民居传承保护模式的研究,提出应由政府、学校、企业、民众组成"活态化"的系统传承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气候环境与民居形式特点的关联性,通过Ecotect生态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徽州民居各要素(如马头墙、天井、墙体、屋面及开窗方式等)对于夏冬两季气候条件下内环境营造的影响,得出徽州民居中天井空间与马头墙的尺度和比例是影响夏冬两季太阳能利用矛盾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一种对徽州民居改进方案的设想,其对于地域性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西递仰高堂的建筑实测,分析徽州建筑中的建筑特征及设计手法。探索形成徽州古代民居的历史文化原因、经济因素、民居理念及审美特征。首先总结徽派建筑的特色元素,归纳徽州民居设计中的手法,然后提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徽州古民居设计手法或是其特色元素的可能性,在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满足现代建筑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