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 ,并检查 10 0例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及颈动脉内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 ,老年组 (≥ 6 0岁 )IMT显著高于 <6 0岁组 (P <0 .0 0 1)。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 6 6 .0 % ,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入口和起始处(87.8% ) ,以低回声斑块为主 (6 1.0 % ) ,其次为强回声斑块 2 6 .7%。 10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2 6 0 % ,以中重度狭窄为主 (80 .7% )。狭窄部位以颈总动脉 (CCA)为主 (46 .1% ) ,其次为颈内动脉 (ICA)(38.5 %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ICA CCA比值较对照组高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彩超检查能确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稳定性 ,能确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程度 ,提供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进而减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探讨(附4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群  朱幼玲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384-1384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斑块的改革性质密切相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侧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侧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4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4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探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动脉斑块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两组患者数据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例数明显要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容易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发生,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引起脑梗死早期进展的主要诱因;另一方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能是导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側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側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进展性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100例,用超声对入选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中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明显多于非进展组。结论: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进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进展性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100例,用超声对入选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中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明显多于非进展组。结论: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进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鹏  何志义 《现代保健》2010,(36):98-100
目的 了解踝臂指数(ABI)、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与缺血性脑梗死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自2009年2月~2009年6月在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在此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体检的8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多普勒超声仪测量AB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硬化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包处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踝臂指数、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相同年龄组,ABI降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65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回声强度、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径,并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组,再根据超声检查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分为硬斑和软斑2组,同时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也随之增加,且呈正相关;中、高浓度纤维蛋白原组软斑发生率明显多于低浓度组。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能决定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而且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声评价Ⅱ型糖尿病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评价Ⅱ型糖尿病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对经头颅CT证实的 64例非糖尿病和 5 8例Ⅱ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行超声检查 ,观察颈动脉IMT、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性质。 结果 糖尿病组中有 5 6例检出斑块 ,43例为不稳定斑块 ,非糖尿病组中有 48例检出斑块 ,2 3例为不稳定斑块 ,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1)。糖尿病组患者 3 3例为双侧有斑块 ,IMT平均为 2 .43± 0 .75mm ,非糖尿病组患者 2 1例为双侧斑块 ,IMT平均为 2 .12± 0 .67mm ,两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糖尿病使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加重 ,且以不稳定斑块为主 ,应用超声检测能很好显示颈动脉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卢慧英 《现代保健》2013,(2):132-13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器检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与对照组(n=90)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组不稳定斑块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斑块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68例经过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将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168例患者有134例(79.76%)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对照组160例有6例诊断出颈动脉颅脉外段存在粥样硬化,2组彩超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梗死灶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健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为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临床上建议使用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的相关性,寻找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收集1年内所有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硬化并斑块组149例,占46.86%,硬化组139例,占43.71%,3组年龄差异显著,颈内动脉硬化并斑块组及单纯颈动脉硬化组与阴性组比较,TC、LDL-C均偏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与年龄、LDL-C因素正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动脉粥样斑块、高龄、血脂的异常有明显相关性,应尽早、积极予以干预、治疗,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胡记妹  郑定容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104-110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关系。方法应用VOIUSON 73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斑块发生情况,并将患者的病史、个人史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数较非脑梗死组多,且软斑比率较非脑梗死组高(P〈0.05),分析显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可能反映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4例住院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中有59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2.8%),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与卒中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结论: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评估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赵玉娟 《现代保健》2010,(11):81-8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程度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95例脑梗死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空腹血浆Hey水平的测定,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测量左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并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患者组比健康对照组血Hey水平明显增高(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瑛发生明显增多(P〈0.05),同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3.6%)比正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37.5%)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脑梗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询问病史,检测血糖、血脂。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8.75%)、CCA内径及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发生部位以CCA最多(64.2%),其次是BIF(29.4%);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01);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TG以及空腹血糖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血压、糖尿病、血糖和血脂等代谢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的积极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