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甘蔗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标准化体系是通过在甘蔗种植、加工、综合利用各环节,建立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促进甘蔗产业生产标准化、科学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制定一批能够促进行业发展的技术和管理标准,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甘蔗产业标准化体系,以促进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百色市为例,通过甘蔗主产区进行产业政策调研和访谈,分析百色市甘蔗产业发展现状,提出要紧紧抓住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机遇,并从6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即①要注重制定和实行“订单农业”扶持政策;②要注重制定和执行推广甘蔗良种扶持政策;③要注重制定和执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④要注重制定和实行专业化生产扶持政策;⑤要注重制定和执行推广农业绿色技术扶持政策;⑥要注重创新产业保险与金融扶持政策。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创新政策措施,助推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蔗在燃料乙醇产业中的角色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蔗生产乙醇在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方面完全可行.对甘蔗是否为非粮作物、是否与粮食争地、是否影响食用糖安全3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从种属和用途上属非粮作物;甘蔗与水稻存在争地的可能,但可通过实行蔗糖收购价格与种植的土地类型联动的政策,杜绝甘蔗与水稻争地;采用糖能并举的方式有利于食用糖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广西蔗区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广西甘蔗品种种植的单一性形势依然严峻,甘蔗品种仍以台糖系列为主导。本文就广西甘蔗品种种植的现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蔗区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提出:必须创新甘蔗育种理念,进一步加强甘蔗育种研究工作;必须加强蔗区甘蔗品种调研,进一步调整优化甘蔗品种种植结构;必须进一步加强甘蔗优良品种的引种筛选与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甘蔗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必须进一步加强甘蔗优良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这对加快推进广西优良甘蔗品种多系布局,促进广西乃至全国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广东甘蔗植保的发展历程,本文重点从奠定甘蔗植保技术研究的基础阶段(1951~1972年)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通过分述甘蔗病虫害初步普查与研究、农业及人工防治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物理防治农业害虫的基础研究、开启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利用666等农药防治甘蔗害虫、开展蔗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鼠害的初步研究、蔗田害虫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为我国甘蔗植保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应用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期能为科研人员开展植保技术研究以及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发挥一定的指导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是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包括制订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三个方面。制订标准是标准化过程的首要部分,对标准水平及实施效果都有重要的影响。笔者就多年来从事标准制订、修订工作的体会提几点建议。1 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归口的研究单位和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临沧发展“优高”甘蔗生产途径的认识、问题、政策和措施。认为,实现“优高”甘蔗生产,政策是动力,科技是关键,投入是保证。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优高”是个动态指标,可随人们的努力程度产生差异,因此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显得非常重要。为使“优高”甘蔗生产稳步发展,每个蔗区都要切实注意保护农民种蔗积极性等问题。“优高”甘蔗生产政策千万不能忽视,这里主要考虑甘蔗收购价咯政策、蔗肥挂勾政策、良种、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推广运用扶持政策和各级干部、科技人员抓甘蔗奖励政策等。“优高”甘蔗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以强化良种、提高单产、提高糖分、提高效益、提高科技素质等为中心,切实抓好良种推广、提高耕作栽培管理质量、科学施肥、病虫鼠害防治、耕作制度改革、地膜覆盖、轮作、间作、套作、培肥地力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甘蔗糖蜜综合利用的国内外概况。在这方面,指出了我国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认为我国必须:充分利用甘蔗糖蜜酒精废液,大力发展单细胞蛋白工业;以甘蔗糖蜜代粮,发酵生产各种生物化工产品;充分发挥生物工程技术的优势,把甘蔗糖蜜综合利用的效益推向新台阶;增加投入,制订鼓励政策,促进甘蔗糖蜜综合利用产品的开发研制与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华海蔗区多年实践,总结了华海蔗区实现甘蔗三高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①大力引进和推广甘蔗良种,实现早、中熟高产高糖品种多元良化;②全面推广蔗地机械化深松耕;③全面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④大力推广甘蔗地膜覆盖综合栽培技术;⑤强调深沟浅种和大培土措施,以防倒伏和减少秋笋;⑥合理密植;⑦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广西甘蔗制糖业绿色转型的现状及形势、政策支撑、实施措施及成果,并就绿色转型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广西甘蔗制糖业绿色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蔗宿根黄化病是近10余年发现的一种无病原菌感染的生理性病害,对甘蔗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逐渐成为影响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且有逐年加重趋势。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见广西发生宿根甘蔗生理性黄化病,对其病因存在多种解释,但尚未明确,也未找到高效的复绿措施解决生产上日益严重的黄化病情。本研究开展了广西宿根甘蔗生理性黄化病现状调查,对发病点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连作和轮作情况及病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早日实现甘蔗宿根黄化病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蔗绵蚜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糖料作物,甘蔗绵蚜是甘蔗生产上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在明确绵蚜为害规律、生物生态学特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各种防治措施的应用概况及其发展前景,为绵蚜的综合管理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菓青 《甘蔗糖业》2016,(1):31-36
在生产中如何在有限的甘蔗资源中提高糖分的收回率是各糖厂挖潜技术改造设备的关键所在。压榨提汁工段中提高压榨抽出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提高甘蔗的破碎效果是提高生产规模和压榨抽出率的重要措施。现大多数糖厂使用的甘蔗预处理设备为转鼓式蔗刀机(切撕机),通过2~3台切撕机的组合,甘蔗破碎度普遍达到70%以上,如果对甘蔗预处理环节进行技术改造,甘蔗破碎度可达到85%~90%。本文从影响甘蔗破碎效果的主要环节讨论提高甘蔗破碎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食糖市场严峻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加快构建广西甘蔗产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是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绿色发展,提高广西乃至我国甘蔗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文提出6点对策措施,即:"必须抓好甘蔗生产保护区的划定与建设"、"必须转变甘蔗生产经营方式"、"必须加大甘蔗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必须加快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必须加大各项轻简高效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力度"、"必须进一步创新政策和服务措施"。笔者提出上述措施,以期为加快推进广西甘蔗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甘蔗除草地膜全膜覆盖轻简栽培技术在龙州县应用推广情况,对甘蔗除草地膜全膜覆盖轻简栽培技术在龙州蔗区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结合龙州蔗区实际情况推广甘蔗除草地膜全膜覆盖轻简栽培技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能源甘蔗——甘蔗糖业发展的新亮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能源甘蔗是解决能源紧缺的有效办法,也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通过介绍能源甘蔗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发展状况及其发展的新亮点,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能源甘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蔗根锯天牛的为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蔗根锯天牛已成为我国蔗区重要的地下害虫,发生面广,为害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甘蔗大面积连作种植制度,现有药剂防效下降,气候炎热、少雨、干旱等因素.采取以农药防治为主、配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8.
徐闻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产业调研,对广东省徐闻县甘蔗产业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该县蔗糖业的总体思路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甘蔗高产高糖高效益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中的五个因素进行了二个水平的二年三造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2)荣茎产量和蔗糖分均最高。试验结果的实际最优因素水平级配处理(2)与理论的最优因素水平组配是相符的。为甘蔗“三高”综合栽培中几个主要措施的组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甘蔗蝗虫发生的基本规律以及成虫、若虫大量取食蔗叶的特点,针对今年海南甘蔗蝗虫的发生呈上升、蔓延、暴发的态势,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甘蔗蝗虫暴发的原因,阐述了生态控制是防蝗治蝗的根本对策,强调甘蔗蝗虫的防治必须遵循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求应用农业的、人工的、化学和生物的防治技术,压低虫源基数,降低暴发频率。同时提出了在确保人、畜、水产和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及时采取的一些应急化学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