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观察和分析102例血液病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对确诊的102例血液病患者抽取骨髓进行涂片,做形态学检查.结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巨核细胞数居各组之首,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巨核细胞在骨髓造血细胞中所占比值较少,病态的巨核细胞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增高最为明显,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以MDS组最多见,并且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只出现于恶性疾病.结论 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在部分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在各类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各类血液病患者均列为研究对象.用APAAP法染色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并进行分类.结果 多(双)核巨核、单圆核小巨核、多(双)圆核小巨核均可不同程度见于白血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骨髓纤维化(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病人骨髓涂片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未见巨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仅见于MDS.结论 用APAAP法检查各类血液病骨髓涂片中的巨核细胞,有助于各类血液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同步检测在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取材术,获取骨髓涂片、活检标本,对我院3374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涂片、骨髓涂片与活检切片的细胞形态及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骨髓活检的增生度明显高于涂片(P0.05);骨髓活检对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转移癌(MCBM)、淋巴瘤、骨髓纤维化(MF)、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诊断的阳性率高于涂片(P0.05);骨髓涂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活检(P0.05)。MDS粒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涂片;红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涂片高于活检。骨髓活检观察粒系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巨核细胞异常分布、基质病理改变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血液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对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病理活检在各类血液病诊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最终确诊的各种血液病患者442例,骨髓标本采用骨髓液抽吸涂片、活检同步法取材,骨髓涂片与活检染色后,进行增生程度、细胞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并进行对比。结果在骨髓纤维化(PMF)、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巨幼细胞性贫血(MA)、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转移瘤(MCBM)、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霍奇金淋巴瘤(NHL)等11类血液系统疾病中,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1,P=0.020);其中PMF、AA、MDS、MM、MCBM、NH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均比骨髓活检低,但只有PMF、MDS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MA、AML、ITP、CM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比骨髓活检高,其中ALL、AML、CML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活检较骨髓涂片在PMF诊断、NHL和MDS具体分型及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具有优势,而骨髓涂片在ALL、AML和CML诊断及分型,以及巨幼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疾病方面可能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小巨核细胞是一种病态的巨核细胞 ,可存在多种血液病的骨髓中。我们利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染色 (APAAP)检测小巨核细胞 ,通过其阳性率探讨小巨核特别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在MDS及各种全血细胞减少中的诊断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为我院 2 0 0 0 .1月至 2 0 0 2 .5月期间 ,门诊及住院的 12 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 ,其中MDS 2 0例 ,PNH 2 0例 ,巨幼细胞性贫血 2 0例 ,缺铁性贫血 2 0例 ,AA 2 0例 ,骨髓纤维化 2 0例。1.2 方法APAAP免疫酶标染色 ,骨髓涂片 ,室温干燥 2h后 ,置 4℃干燥器内 ,一周内染色 ,抗CD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一步抽吸一活检技术.结果 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骨髓涂片;红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免疫酶标染色法对微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高于瑞氏染色法.结论 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步分析及联合应用免疫酶标染色法检测微小巨核细胞明显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10例正常对照,10例增生骨髓,10例淋巴瘤,11例急性白血病(AL)、11例骨髓增生综合征(MPD)及11例MDS(难治性贫血3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丧贫血7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1例)的骨髓活检石蜡包埋切片,用Y2/51单抗(CD61)进行染色,计量研究其中的巨核细胞。其结果为:巨核细胞数(计数5个高倍镜视野中的个数)在MPD(9.7)和MDS(10.7)明显高于其他四组(其中以增生骨髓最高4.2)。小巨核细胞(直径<15μ)的百分数:AL22%、MPD17%、MDS25%,其他三组中最高的增生骨髓仅为9%。在MPD和MDS中巨核细胞的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核细胞脱核和胞核胞质连体分离形态及其意义。方法用光镜观察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难治性贫血(R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和急性红白血病(M6)初诊患者的血片、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中巨核细胞形态特征。结果4例骨髓象均观察到多种病态巨核细胞,其中PMF和M6多为撕拉分离状的淋巴样病态巨核细胞;RA和M2多为脱核的或胞核胞质分离状的病态巨核细胞,胞体大,部分胞核远离母体,有的残留少量胞质成为小(或)淋巴样巨核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显示分离的胞核胞质。结论巨核细胞存在脱核或胞核胞质分离现象,提示在成熟中存在多核胞核分散向周边逸去的过程,甚至完全脱离母体,并提示微小巨核细胞可能由多小核巨核细胞的胞核连胞质分离或分割而成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巨核细胞逸核和胞核胞质连体分离的形态学变化,用光镜观察4例初诊血液病患者的血片、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中巨核细胞形态特征.4例初诊血液病患者为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和1例红白血病(M6).结果显示:在4例患者骨髓象中均观察到多种病态巨核细胞,其中例A(PMF)和例D(M6)多为撕拉分离状的病态巨核细胞;例B(MDS)和例C(M2)多为脱核的或胞核胞质分离状的病态巨核细胞,胞体大或巨大,部分胞核远离母体,有的残留少量胞质成为小(或)淋巴样巨核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可显示分离的胞核胞质.结论:巨核细胞存在逸核和(或)胞核胞质分离现象,提示巨核细胞在成熟中存在多核胞核分散向周边逸去的过程,甚至完全脱离母体;微小巨核细胞可能是由多小核巨核细胞的胞核连胞质分离或分割而成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及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MK)。结果表明:16例MDS患儿骨髓CFU—MK集落形成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90%可信区间比较有62.5%的患儿CFU—MK降低,25%增高,12.5%正常;BFU—MK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中15例患儿骨髓涂片CD41μ阳性小巨核细胞总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小巨核细胞总数及Ⅰ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MDS骨髓中可能存在两种克隆的巨核细胞,一类为病态的、可能具有潜在恶性的幼稚小巨核细胞,一类是具有正常造血功能的巨核细胞;MDS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病态巨核细胞的增多导致正常巨核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几种血液病骨骨髓片病态巨核细胞的出现,并按其形态特点分成四类。病态巨核细胞在良恶性血液病中均可出现,但在程度上有差异。阳性率高出现数量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阳性率高但出现量少的疾病有骨髓增殖性疾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粒细胞缺乏症等。病态巨核细胞的形态是以胞核的异常改变为基木特征,胞体大小则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性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及出血,部分患者最后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我院于2002年12月份成功治疗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变为较为罕见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高龄老年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临床上以表现为细胞减少(单系、双系或3系)的无效造血、病态造血改变和转为急性白血病的高风险为其特征。虽然血和骨髓涂片的形态学检查至今仍是 MDS 诊断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染色体分析在 MDS 的诊治中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分别概述MDS 染色体畸变的频率和类型,讨论染色体分析对于 MDS 诊断、分型、预后和治疗的价值,评价 MDS  相似文献   

14.
小巨核(small megakaryocytes,SMK)多出现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正常人(NB)很少见。为明确MDS 中是否存在鉴别诊断意义的SMK数量和形态特征,我们对确定并经复核为MDS、AL、CML 和NB 的四组54份骨髓涂片作了巨核细胞象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态造血细胞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MDS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巨幼细胞性贫血(MA)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52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1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外周血指标及骨髓细胞形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72例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病态造血细胞比较,红系病态造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系病态造血、巨核系病态造血、原幼细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发现,与MDS密切相关的病态造血细胞形态包括多核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环形核粒细胞、Pleger-Huet样畸形、小巨核细胞。结论 MDS患者一般会发生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但两者的变化关系较为复杂,难以依靠单种指标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确诊。通过外周血指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可发现特殊的病态造血现象,有助于提高MDS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 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骨髓涂片与骨髓切片比较,明确骨髓活检在血液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138例血液病患者分别进行骨髓穿刺与骨髓活检,观察骨髓涂片与骨髓切片结果。结果骨髓切片能较准确地反映骨髓的增生程度,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淋巴瘤、骨髓纤维化(MF)、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中明显优于骨髓涂片。结论骨髓活检切片在某些血液病诊断上优于骨髓涂片,2者相结合,可有效提高血液病临床上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髓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采集的160例原发性MDS标本,另选取28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10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3例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4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及50例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和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在MDS、巨幼细胞贫血和PNH三者之间,各种细胞病态造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NSAA和MDS之间的三系细胞的质和量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ITP和MDS在骨髓髓系和红系形态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MDS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在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多种改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密切相关的异常形态包括多核红细胞、环状铁粒幼、异形红细胞病、巨大红细胞、假Pelger中性粒细胞、环形核和小巨核细胞。结论通过细胞形态学手段来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PNH和MDS是很困难的,特殊的病态造血在MDS中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MDS和急性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炎  冯敏 《江西医学检验》1998,16(4):213-2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巨核细胞(MK)计数及形态改变在其初发及治疗过程中可见明显变化。我们对97例MDS及68例AL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改变进行了观察分析,并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搜集1990年1月至97年12月97例MD和68例AI,,初诊患者经临床、血象及骨髓象诊断并经相应的治疗。年龄为5~74岁。MDS中难治性贫血(RA)型53例,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型6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型五例,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型7例。AL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