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阴道B超探查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情况,排除妇科恶性疾病的可能,尤其是子宫内膜癌。方法 对3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先用阴道B超探查其子宫内膜情况,根据检查结果 进一步行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结果 子宫内膜癌3例,不典型增生2例,良性内膜增生9例,萎缩性子宫内膜改变16例。结论 阴道B超检查为绝经后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对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并发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挑选生理性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95例,对其进行阴道彩超检查,评判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癌与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经阴道彩超检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并将结果与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有较高相关性.结论:阴道彩超作为无创性检查,对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并发子宫内膜癌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异常子宫出血874例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进行诊断性刮宫的患者(除外流产患者)874例。按年龄组分为绝经组、非绝经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病史、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各年龄组发病情况。结果 874例患者中发现子宫恶性肿瘤16例。绝经后患者组中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最高,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征兆,要首选的检查是诊断性刮宫。非绝经组诊刮指征主要为异常子宫出血,病史及组织病理结果主要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器质性病变、与妊娠有关疾病、孕激素应用不当。结论 B超、宫腔镜、诊刮相结合的检查是异常子宫出血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减少漏诊及创伤,要结合病史、B超、宫腔镜联合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晓英  吴广平 《安徽医药》2005,9(9):690-690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 EP)是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局灶性增生的良性病变[1].可以引起子宫异常出血(AUB)、腹痛、不孕等症状.传统的诊断方法是B超、传统性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切除后病理诊断,但漏诊率很高[2].随着宫腔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宫腔内病变成为直观、清晰的图像,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大大提高.现将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有诊断性刮宫指征(AUB及不孕症)的患者80例,同时进行传统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诊断、刮宫,并比较两者的优越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疑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诊断性刮宫检查和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并将手术病理检查作为依据,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占总数的16.67%。宫腔镜检查20例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16.67%,诊断符合率为100.0%,19例宫颈管受累,宫颈管受累检出率为15.83%,诊断符合率为95.0%。诊断性刮宫检查11例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9.17%,诊断符合率为55.0%,10例宫颈管受累,宫颈管受累检出率为8.33%,诊断符合率为50.0%,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诊断性刮宫检查(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在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对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科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分别实施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8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病因为:子宫内膜癌5例,黏膜下肌瘤/息肉2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7例。诊断性刮宫、诊断性刮宫联合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诊断性刮宫联合宫腔镜检查对黏膜下肌瘤/息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用诊断性刮宫的结果(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病因诊断中,诊断性刮宫联合宫腔镜检查可明确分析病因,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病情的明确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术中定位取材或刮宫.结果 经宫腔镜检查后诊断为子宫内膜增厚17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宫颈管息肉6例,子宫内膜炎14例,疑似子宫内膜癌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宫腔机化组织6例及宫内节育器30例.其中,经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2例患者中,5例刮宫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余7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其病理诊断符合者8例.结论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率高,其敏感性优于B超检查,采用宫腔镜检查以及对子宫内膜异常部位行定位活检可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56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B超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42%。宫腔镜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86.7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66例,符合率为65.06%,子宫内膜息肉152例,符合率98.68%,慢性子宫内膜炎96例,符合率89.58%,子宫内胚物残留74例,符合率100.0%,子宫粘膜下肌瘤60例,符合率为96.66%,子宫内膜癌12例,符合率83.33%。结论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尽管有一定误诊率,因镜下可以定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对漏误诊分析。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检查,并结合阴式超声、宫腔正性造影、诊断性刮宫综合检查。结果: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断2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些年,子宫内膜癌在世界范围内正呈上升趋势。诊断性刮宫是最常用于排除子宫内膜癌变的检查方法,但60%的诊刮刮取的部位不到宫腔的一半,它对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达35%。但是,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尤其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可视性下的活检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可靠方法。目前牛津妇产科手册已将宫腔镜可视性检查指导下的活检作为现代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田琼 《临床医药实践》2009,(2X):107-108
目的:分析宫腔镜\B超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息肉的准确性,从而分析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10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745例,其中8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全部病例在宫腔镜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并对全部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诊刮和电切术,术后送病检。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4例,诊断符合率达88%,宫腔镜检查及电切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较B超及诊断性刮宫更准确、直观,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大量长期服用TAM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会造成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但在检查随访上重视不够,仅仅是在出现阴道不规律出血或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的情况下才进行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萎缩后子宫内膜,占宫体恶性肿瘤的90%以上,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1993年3月至2001年3月经手术、诊断性刮宫后病理证实的41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6-2008年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应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164例,术中定位取材或诊刮。结果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1例,符合率63%子宫内膜息肉36例,符合率94%,子宫黏膜下肌瘤21例,子宫内膜癌2例,符合率50%。结论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以更详细地观察形态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可以直视下活检,阳性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子宫异常出血的适宜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8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分为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术两组,通过分析两组对子宫异常出血诊断的病理结果 、手术时间、手术风险和经济费用,探讨基层医院子宫异常出血的适宜诊治方法.结果 诊断性刮宫448例,宫腔镜检32例.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流产后宫内残留235例,子宫内膜息肉83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6例,复杂型增生43例,不典型增生15例,子宫内膜炎9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结核1例.宫腔镜检病理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5例,子宫不完全纵隔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瘢痕憩室2例,宫内残留2例,宫腔粘连3例.手术时间宫腔镜检明显较诊断性刮宫长,手术风险和经济费用宫腔镜检也明显大于诊断性刮宫.结论 诊断性刮宫可作为基层医院子宫异常出血的基本诊治方法,宫腔镜检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患者可作为诊治方法 之一,对一些病变的定位和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5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56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随年龄的增加发患者数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55.4%),阴道不规则出血(48.2%),原发或继发不孕(42.9%);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共41例(占73.2%),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对诊断价值较高。结论45岁以下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对月经不调或不孕合并子宫增大的妇女采用分段诊断性刮宫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及官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行官腔镜检查,术中行诊断性刮宫或直接活组织检查,将官腔镜诊断与病理结果结合术前B超结果作出联合诊断.并分别将官腔镜诊断、诊断性刮宫及B超诊断与联合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萎缩性宫内膜27例(21.43%);子宫内膜息肉29例(23.02%),其中有2例为乳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者;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0.79%);黏膜下肌瘤4例(3.17%);分泌期宫内膜1例(0.79%);增殖期官内膜3例(2.38%),其中包括2例术前超声内膜厚度均小于4 mm者;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例(1.59%);不典型增生13例(10.32%);复杂性增生者9例(7.14%);子宫内膜痛31例(24.60%);宫颈管息肉2例(1.59%);官腔积脓4例(3.17%).官腔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5%、96.30%、96.91%、89.66%,其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诊断性刮宫的80.81%、60.00%,(P<0.005),宫腔镜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高于B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足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出血的妇女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宫腔病变在临床上的症状以月经量增多、子宫异常出血以及经期延长、不孕等为主,不同的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甚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相似,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1].既往临床上对于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以宫腔镜和诊断性刮宫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但上述2种方法均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并且花费较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  相似文献   

19.
<正>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约75%发生于50岁绝经前后妇女,近年发病率有上升和年青化趋势,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大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虽然子宫内膜癌的确诊要靠诊断性刮宫组织的病理结果,但随着超声检查,特别是彩色多谱勒检查诊断的开展和普及,显着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0.
田冬珍 《中国药业》2001,10(6):41-4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症状的治疗方法.方法激素替代治疗前常规做宫颈刮片、性激素测定、B超检查子宫、附件及子宫内膜厚度;口服低剂量尼尔雌醇,定期加服适量安宫黄体酮,或用尼尔雌醇1mg与复方康纳乐霜混合,涂抹阴道及尿道口周围,与口服药交替治疗;治疗结束后做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或诊断性刮宫作宫内膜活检.结果31例病人经尼尔雌醇1mg/月治疗,效果满意,经腹部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均<4mm;对服药6年的3例病人,行诊断性刮宫术,刮出极少宫内膜,病理报告为萎缩期宫内膜.结论使用比控制更年期症状用量低得多的雌激素可以控制泌尿道症状,而无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