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心房颤动患者氯电流相关通道CIC-3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组织氯电流相关通道ClC-3的基因表达,探讨AF时心房组织ClC-3的mRNA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将7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3组:窦性心律组(SR组)31例,阵发性房颤组(PAF组)7例,持续性房颤组(CAF组)33例,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ClC-3的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与SR组相比,PAF组心房组织中ClC-3的mRNA表达增加,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CAF组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并与AF时程呈明显正相关(r=0.376,P=0.001).结论:房颤患者ClC-3的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细胞容量调节的氯电流(ICl.VOL)上调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AF)患者内向整流钾电流(Ik1)重构的分子基础。方法 将4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SR组)18例,阵发性房颤组(PAF)7例,慢性房颤组(CAF)21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Kir2.1mRNA表达。结果 和窦性心律组相比,Kir2.1mRNA在慢性房颤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房颤患者Kir2.1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Ik1上调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患者内向整流钾电流(Ⅰk1)重构的分子基础.方法将4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SR组)18例,阵发性房颤组(PAF)7例,慢性房颤组(CAF)21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Kir2.1mRNA表达.结果和窦性心律组相比,Kir2.1mRNA在慢性房颤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房颤患者Kir2.1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Ⅰx1上调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朱超 《河北医药》2013,(17):2591-259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预防房颤复发及心房重构的疗效。方法8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观察组接受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联合治疗1年。比较2组房颤复发率、窦性心律维持率、房颤负荷及左心房内径的改变。结果治疗后3及6个月,2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R.05),治疗后9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13.0%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房颤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能有效地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改善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与单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A组(23例)为胺碘酮治疗组,B组为(z3例)为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组。结果治疗10个月时A组、B组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0.01%、8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5.12mm、31.6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优于A组。结论在应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可以逆转心房重构、减少心房纤维化,从而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反复复发的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AF)患者内向整流钾电流 (Ik1 )重构的分子基础。方法 将 4 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分为三组 ,窦性心律组 (SR组 ) 18例 ,阵发性房颤组 (PAF) 7例 ,慢性房颤组 (CAF) 2 1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心房组织 Kir2 .1m RNA表达。结果 和窦性心律组相比 ,Kir2 .1m RNA在慢性房颤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加 (P<0 .0 1)。结论 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房颤患者 Kir2 .1m RNA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 IK1 上调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型钙通道β2亚基在心房颤动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42例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右心房组织作为标本,其中慢性心房颤动患者22例,窦性心律患者20例,分别作为慢性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型钙通道β2亚基的mRNA表达,以及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型钙通道β2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慢性心房颤动组中L型钙通道β2亚基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则均较窦性心律组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组心房组织中L型钙通道β2亚基的表达上调,从而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ATP敏感性钾通道(Kir6.2)基因转录的变化。方法 3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心外科手术时被取右心耳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测量心耳组织Kir6.2通道的mRNA表达量。结果 窦性心律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心房组织Kit6.2的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房颤组(P<0.05);而阵发性房颤组心房组织Kir6.2的mRNA又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结论 Kir6.2通道转录水平的改变可能是相应ATP敏感性钾通道产生的内向整流钾电流(IKATP)重构的分子基础,Kir6.2基因转录改变可能是促进房颤发生和持续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彭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33-34
目的:以C反应蛋白为观察指标,探讨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按入选标准纳入房颤患者64例入试验组,门诊就诊的窦性心律患者30例入对照组。心房颤动患者分三亚组,分别为: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比较试验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亚组间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结果:各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浓度比阵发性房颤组高(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在心房颤动的发生、维持与复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42)和普罗帕酮组(n=42)。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2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时间。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伟  龙娟  王丽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449-1451
目的研究和分析microRNA(miRNA)在心房颤动的心房重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实际病况分成心房颤动组(104例)和窦性心律(窦律)组(94例),均行外科开胸术治疗,术中取样两组患者右心耳组织进行检测和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心房组织中miRNA的表达量和Cx43mRNA表达量,并采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患者心房组织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形态学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心房细胞异常增大,肌纤维异常增粗且断裂,同时表现出大小不均、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间质纤维化明显等特点。心房颤动组miRNA在心房组织中的表达量[(0.614 9±0.175 7)×10^3]明显低于窦律组[(2.298 6±0.390 6)×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43,P〈0.01);但两组Cx43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4,P〉0.05);心房颤动组Cx43蛋白表达量[(0.576 2±0.201 0)×10^3]显著低于窦律组[(1.145 0±0.373 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7,P〈0.01)。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明显;同时该类患者心房组织中mi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致使其相关的靶基因Cx43蛋白的表达量也随之下调,二者呈非负相关,说明miRNA并不能直接通过对Cx43的表达调控而参与到心房重构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风心病持续性AF患者右房闰盘与心房颗粒病理变化.方法 选择29例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根据有无持续性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AF组)和窦律组(SR组),两组之间临床因素没有统计学差异.换瓣术中取右心耳心肌标本,电镜观察闰盘和心房颗粒的变化.结果 AF组患者右房心肌闰盘缝隙的裂开,缝隙中出现髓样、絮状物质.心房颗粒多位于核周及肌原纤维间,可见高尔基氏体,多伴有脂褐素沉着,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风心病慢性AF与窦性心律患者右房肌细胞闰盘结构存在差异,这些改变可能是导致风心病患者右房AF的重要病理基础.而两组心房颗粒(ASG)之间无明显差异,显示ASG不是风心病房颤患者右房颤动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CNP)、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初步分析CNP、CRP浓度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心房颤动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CNP浓度,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结果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NP、CRP浓度升高,且与心脏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张燕  徐健 《安徽医药》2019,40(8):858-861
目的 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肌钙激活蛋白酶(calpain)系统表达水平改变及其与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1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于手术时取左心耳心肌标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calpain及其抑制剂calpastat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和右心房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0.001),房颤组和对照组心房肌calpainⅠ、calpainⅡ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组calpastatin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calpainⅠ、calpain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lpastat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lpainⅠ、calpainⅡ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67,r=0.55,P<0.05),calpastatin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显著负相关(r=-0.73,P<0.05)。结论房颤所引起calpain系统的蛋白表达改变,使calpain/calpastatin系统相互间作用失衡,造成多种蛋白被降解可能是心房重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杨兰  张莹 《淮海医药》2008,26(4):290-29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患者,其中特发性AF34例,器质性心脏病AF38例,另选24名健康人组成对照组,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BNP水平。结果AF组血浆BNP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有升高(P<0.05),随着AF分类级别的升高,血浆BNP水平明显增加(P<0.05),并且AF组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AF患者血浆BNP水平在不同类别的AF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律转为窦性后逐渐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后胺碘酮撤药时机的相关性因素分析。方法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6个月后已复律患者30例,给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维持心室率在55~65次/min,减少胺碘酮用量,在3个月内撤掉胺碘酮,从撤药开始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分析影响撤药成功的因素。结果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可使患者心功能改善(P<0.05),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缩小、EF值增大(P<0.01)。倍他乐克逐渐替换胺碘酮后房颤复发9例(30%),维持21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与撤药前左房内径相关(P<0.01,OR1.30,95%CI1.01~1.74)),左房<40mm的患者不易复发房颤。结论氯沙坦治疗在应用基础上倍他乐克替换胺碘酮在临床有其可行性,且撤药成功与撤药前患者左心房内经相关,远期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林营  钟振和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24-192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关系.方法 选择AF患者53例,窦性心律(SR)者32例.各AF亚组的D-dimer、CRP及LAD相互比较,并分别与SR组比较.结果 AF组的D-dimer、CRP、LAD水平高于SR组;持续性和永久性AF组的D-dimer、CRP水平高于SR组、阵发性AF组;持续性AF组的LAD大于SR组;永久性AF组LAD亦高于阵发性AF组、SR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F组的D-dimer、CRP与LAD之间均存在直线相关性(r=0.376、0.33,P<0.05).结论 CRP的升高与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有关;LAD与高凝状态、炎性反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扬州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扬州地区心房颤动(AF)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对2005~2008年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诊断AF患者1172例住院患者进行同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69岁,男女比例1.07:1.00.AF病因及相关冈素统计(单项%)分别为老年64.8%、高血压49.0%、冠心病51.9%、风湿性瓣膜病15.6%、甲状腺机能亢进1.8%、特发性AF 0.8%、心肌病11.1%和糖尿病8.4%;心房增大65.3%,射血分数降低28.0%;阵发性AF 28.1%,持续性AF42.2%,永久性AF 29.8%.阵发性AF 3%采用节律控制治疗,57.4%采用心室率控制治疗,药物以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最多,其次为胺碘酮;慢性AF 75.3%接受心室率控制治疗,常用药物为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等;脑卒中患病率10.4%;非瓣膜病AF者脑卒中危险因素与AF类型、心房大小无显著相关,而与高龄、高血压、性别密切相关;接受抗血栓治疗79.1%(抗血小板68.3%、抗凝10.3%).结论 扬州地区AF患者在年龄分布、病因及相关因素、AF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与国内外报道相似;多数AF患者采用心室率控制和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的抗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