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渤海湾滨州岸段实测潮水、气象、地理资料,对该段沿海风暴潮发生的原因及灾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简易的风暴潮经验统计预报模型,并成功预报该沿海发生的风暴潮,为渤海湾滨州岸段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渤海湾埕口站1954年~1987年实测资料,分析了风暴潮的成因;建立了风速与增水和天文潮与风暴潮出现时间的关系;根据埕口站风暴潮变化规律,编制了埕口站风暴潮预报方案,填补了滨州市风暴潮预报的空白,为防灾、抗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埕口、东风港、富国三站潮水位频率分析,确定了滨州沿海各个地点的风暴潮警戒潮水位,对防潮大堤高程是否高于风暴潮警戒水位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加强沿海地区防潮大堤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1概况 渤海湾同莱州湾中部相接,湾的西南角有漳卫新河,东南角有徒骇河,汇入渤海,湾口水深约18m,向湾顶逐渐变浅,底坡大约为1/8000,两站属温带海洋季风气候,由于海洋和大陆的影响,滨州沿海一带的季风特点强于内陆地区.夏季盛行从海上吹来的潮湿东南季风,降水显著增多,春秋过渡季节,冷空气频繁向东南扩散,南方气旋多在江潍入海口处活动,这时滨州沿海一带的偏东北大风加强,风力增大,海上狂风大作导致海水倒灌.  相似文献   

5.
1概况   渤海湾同莱州湾中部相接,湾的西南角有漳卫新河,东南角有徒骇河,汇入渤海,湾口水深约18m,向湾顶逐渐变浅,底坡大约为1/8000,两站属温带海洋季风气候,由于海洋和大陆的影响,滨州沿海一带的季风特点强于内陆地区.夏季盛行从海上吹来的潮湿东南季风,降水显著增多,春秋过渡季节,冷空气频繁向东南扩散,南方气旋多在江潍入海口处活动,这时滨州沿海一带的偏东北大风加强,风力增大,海上狂风大作导致海水倒灌.……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沿海受台风暴潮影响严重,特别是粤东沿海,由于特殊的地形有利于风暴增水,所以风暴潮灾害尤为突出,导致该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受到巨大损失.对此,在整理分析1979~2006年登陆影响粤东沿海的热带气旋和风暴潮增水资料(包括历史上实测最强的6903风暴潮)的基础上,对该海域热带气旋路径特点、热带气旋强度和潮流等与风暴潮产生过程具有最大增水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粤东沿海风暴增水的作业预报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构建基于ADCIRC的广州市风暴潮精细化预报模型,同时考虑上游来水、天文潮、风暴潮共同影响,以上游来水及外海潮位预报作为上下边界输入,采用Jelesnianski台风模型驱动,利用不规则三角网格模拟岸线地形变化,分别与珠江口附近城市的6个代表潮位站的天文潮及"山竹""天鸽"台风影响期间广州市6个潮位站实测水位验证对比。结果显示:模型预报的精细化程度高可达到百米级;潮位站天文潮拟合最大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3 cm; 2场台风的风暴潮的增水过程、最高水位值和出现时间均拟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基本可以反映出珠江口沿岸天文潮状况及风暴潮的增水过程,可为广州市风暴潮精细化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风暴潮灾害是对沿海地区破坏性巨大的一种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监测预警是极为重要的减灾非工程措施。目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风暴潮灾害预警主要是风暴潮增水预警,即增水值是多少,但风暴潮灾害事件的影响取决于风暴增水、增水发生时天文潮位、沿海地形、海堤高程及社会经济分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仅有风暴增水的预警不能直观地预见灾害即将带来的影响。提出基于GIS对风暴潮灾害事件影响进行评估的监测预警方法,并以201604号台风"妮妲"为例进行了说明。首先,通过对天文潮和风暴增水预报获取目标区域潮位预报;然后,基于Flood Area构建风暴潮漫滩淹没模型,对风暴潮漫滩淹没进行仿真模拟;最后,结合淹没范围、深度和社会经济数据,评估风暴潮灾害事件可能导致的受灾人口数和GDP损失,基于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预警分级,该方法可以为风暴潮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宋正逵 《江苏水利》2006,(10):17-18
南通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滨江临海,几乎每年夏秋季节都要受台风影响,防御和抗击台风灾害是南通市各级防汛部门的重要工作.台风引起的主要灾害之一表现为沿江沿海潮位的上升从而引发岸堤的坍塌.本文通过对长江天生港站潮位资料的分析,研究1995年两次台风影响时天生港潮位的增水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08,(5):9-13
近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2007年,我国平圴每年风暴潮灾害损失约161亿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发展与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风暴潮灾害正成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每年遭遇不同强度台风的袭击,其中风暴潮为最严重的灾害之一,给宁波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超级集合法优化台风路径,三级嵌套网格顺序推进,深积分二维模型对宁波市沿海站点进行风暴潮增水预报,叠加基础天文潮可得到沿海站点各时段的潮位数值,为宁波市沿海海塘安全预警和城市内涝排水提供精准的时间表,提高海塘的安全保障和涝水的排放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上,东、北两侧濒临莱洲湾和渤海湾,海岸线长、地形平缓、潮间带宽广。由于该区域特殊的地形和地理环境,沿海极易发生风暴潮。风暴潮不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破坏沿岸的生态环境。随着东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修建防潮大堤,加强风暴潮灾害的基础工程建设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珠江河口风暴潮增水的数值模拟精度,建立了珠江河口高分辨率的波浪—风暴潮耦合数值模型,该模型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对复杂岸形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有效波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52m,最大有效波高相对误差仅5.3%。运用该模型对1822号"山竹"台风风暴潮及波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波浪对风暴潮增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最大值增水值约10~20cm,占风暴潮增水的6.5%。考虑波浪—风暴潮耦合作用后,计算结果更接近观测值,可提高风暴潮数值预报的精度,同时对沿岸设计潮位的确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风暴潮灾害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2001—2007年,平均每年台风暴潮灾害损失约161亿元,其中2005年和2007年经济损失总值分别达333亿元和298亿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风暴潮灾害带来的损失呈增加的趋势。海堤工程是沿海地区防风暴潮体系中重要而有效  相似文献   

15.
1810号强台风“安比”是1990年以来直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却并未诱发较大风暴增水。采用ERA-Interim数据集作为背景风场资料建立了双重嵌套的高分辨率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台风“安比”在长江口地区风暴潮增水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台风期间增水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北支出口沿岸,而长江口南支在台风登陆后出现明显的减水过程,台风登陆位置导致了长江口南、北支增水分布的差异;移行风对台风路径右侧增水影响更大,除梯度风场的向岸风作用外,落潮期间移行风场的作用致使连兴港附近岸段风暴增水平均增幅26.8%;除台风强度外,台风路径也是影响长江口地区风暴增水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810号强台风"安比"是1990年以来直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却并未诱发较大风暴增水。采用ERAInterim数据集作为背景风场资料建立了双重嵌套的高分辨率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台风"安比"在长江口地区风暴潮增水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台风期间增水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北支出口沿岸,而长江口南支在台风登陆后出现明显的减水过程,台风登陆位置导致了长江口南、北支增水分布的差异;移行风对台风路径右侧增水影响更大,除梯度风场的向岸风作用外,落潮期间移行风场的作用致使连兴港附近岸段风暴增水平均增幅26.8%;除台风强度外,台风路径也是影响长江口地区风暴增水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呈加速上升态势。长江口地处西北太平洋风暴盆地的西北缘,地势低洼,被评估为风暴潮灾害影响下的脆弱区。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后长江江阴以下河段风暴潮位的变化,建立了精细化长江口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数学模型。该模型模拟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后,在9711号“芸妮”和1509号“灿鸿”这两种典型台风作用下,长江口近岸天文潮和风暴增水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计未来100年,海平面抬升70 cm后,长江口平均潮位上升50~80 cm。长江口江阴以下河段及近岸区域增水极值略微下降。增水极值自上游江阴到下游牛皮礁先增后减,增水极值沿程最大值的具体位置与台风路径、台风强度密切相关。研究可为中长期长江口沿岸城镇防洪排涝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台风暴潮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在珠江口呈愈发严重的趋势。结合珠江口风暴潮特点定义了严重影响的风暴潮等级,筛选2000—2022年严重影响珠江口的热带气旋,对时空分布、路径、结构、极端风暴潮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严重影响珠江口的台风暴潮每年发生0~2次,7—9月尤其是8、9月为珠江口防台关键期;(2)珠江口风暴潮遭遇天文潮概率具有一定随机性;(3)西北或西北偏西方向路径行进,珠江口以西、尤其是珠海至茂名一带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台风最易给珠江口带来严重风暴潮;(4)珠江口以西登陆的12级或以上的台风,登陆点距珠江口近的,即使风圈结构较小,也易导致严重风暴潮,但登陆点距离更远的,若风圈很大,同样会导致严重风暴潮;(5)珠江口极端风暴潮强度呈增强趋势,台风结构和路径特点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其风暴潮增水过程特点其结构路径变化特点相一致,上游来水、天文潮状态和遭遇降雨情况均会影响风暴潮上溯过程。研究成果可为珠江口未来的风暴潮预报及防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70—2018年珠江口潮位站历史潮位资料,结合风暴潮数值模拟结果,统计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风暴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风暴潮增水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伶仃洋、狮子洋、前航道等区域出现较大增水的频率较高,与该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伶仃洋河口湾漏斗状形态产生的能量辐聚有关,增水极值与台风登陆地点和台风强度均有关系;风暴潮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总次数的74.4%;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台风以上级别的台风频次增加趋势明显,各站点历年最高潮位呈增加趋势,平均速率为0.02~0.03m/a;台风路径对风暴潮增水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当台风在大湾区西岸登陆,距离台风登陆点约2.5倍最大风速半径的位置可产生较大的增水值;最大增水随着台风中心压强的降低而升高,中心压强每下降10hPa,最大增水值上升0.4~1.1m;当台风移动速度接近8.3m/s,珠江口形成较为稳定的风暴潮水位梯度,产生较大的风暴潮增水。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沿海地区位于渤海湾顶端,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极大,防灾减灾工作十分重要。海河防潮闸是宣泄海河流域洪水、防御渤海湾风暴潮的重要水利工程。对天津沿海警戒潮位与该地区水文测报值、大沽高程系之间的数据进行换算并分析,得知目前海河防潮闸挡潮能力已不足以抵御重现期为1 a一遇的大潮,且实际挡潮高度尚低于天津市沿海蓝色警戒潮位35 cm。对此,应充分重视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风暴潮预警,做好风暴潮防御工作;同时,在天文大潮期间要提高警惕,遇市区降雨应提前预泄,严防风、雨、潮三碰头造成的城市内涝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