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陈玉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65+167-165,167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特点与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54例酒精性肝病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经过治疗后,54例患者显效3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6%.本文患者的ALT、AST水平明显下降,GGT水平明显上升,表明肝功能明显改善(P 〈 0.05).结论 酒精性肝病在临床诊断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指标与血常规指标紊乱,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疗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加味四逆散治疗组和小柴胡颗粒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加味四逆散可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临床总有效率达97.5%,综合疗效优于小柴胡颗粒.结论 加味四逆散对酒精性肝病具有良好的保肝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加味四逆散治疗组和小柴胡颗粒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加味四逆散可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临床总有效率达97.5%,综合疗效优于小柴胡颗粒。结论:加味四逆散对酒精性肝病具有良好的保肝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并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33例(其中共选取病例63例,随机分成两组)与护肝片30例对照比较,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对恢复肝功能指标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作为酒精性肝病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肝功能试验是反映肝脏功能变化的一种试验,是临床应用最早、最广的诊断肝病的手段之一,为肝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已成为诊断肝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多种功能,约1500余种,目前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而且新的试验仍在不断的发展与建立,并继续发挥它在诊断中的作用。然而现行的肝功能试验并不能全面反映1500种功能的变化,而且每一种试验仅代表一个方面的功能变化,因此,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对正确评估肝功能试验的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HRZE/4HR方案对慢性肝病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所接收的38例慢性肝病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此归为一组,称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38例没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归为一组,称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使用中出现的肝功能损伤情况以及谷丙转氨酶升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16例肝功能损伤患者,其百分比为42.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4(10.5%)例,两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7例,其百分比为18.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9%,两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HRZE/4HR方案对于慢性肝病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比较大,并且恢复比较慢,因此在其使用过程中,要对肝采取一定的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7.
马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48-1949
目的:探讨1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简称甲亢性肝病)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6例甲亢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并将26例新诊断甲亢患者分为A组(肝功能异常组)和B组(肝功能正常组),分析两组血清ALT、AST、TT3、TT4水平和年龄。结果:16例甲亢性肝病临床表现不典型,A组血清ALT、AST、TT3、TT4水平和年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甲亢性肝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甲亢性肝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是一生理过程,肝脏在大小、血流及代谢方面可出现一些生理性变化。但是少数孕妇在特定情况下,妊娠可诱发某些妊娠所特有的肝病。原有的肝病在妊娠时可以加重,甚至影响妊娠的正常过程。临床上将妊娠期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者统称为妊娠期肝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检验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上的应用,旨在为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肝脏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天门冬氨酸转氨基酶(AST)、丙氨酸转氨基酶(ALT)、γ-谷氨酰转肽(GG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6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AST、ALT、GGT均显着增高,ALB、PA均显着降低;慢性肝炎患者ALB、PA、CHE均显着降低;肝硬化患者AST、GGT均显着升高,ALB、PA、CHE均显着降低;重型肝炎患者AST、ALT、GGT均显着增高,ALB、PA、CHE均显着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AST、ALT、CHE、GGT显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多种肝脏疾病的诊断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应用于肝病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7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生化项目检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检验结果。结果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胆碱酯酶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总胆汁酸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肝病诊断中进行血清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能诊断检测者的肝功能状况,为肝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陆群 《家庭医药》2016,(2):126-12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痨药物方案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状况。方法:对185例抗痨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32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35例高于60岁的患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13例,占37.14%,而低于60岁者则占12.67%;在23例伴有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9例,占39.13%,而不伴有肝炎病毒感染的则占14.20%;在19例患有血吸虫肝病患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8例,占42.11%,而不伴有血吸虫肝病者则占14.46%;在41例饮酒嗜好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15例,占36.59%,而不饮酒者则占11.81%。结论:老年患者、伴有肝炎病毒感染者、血吸虫肝病患者、饮酒嗜好者在进行抗痨治疗时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肝病的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两病并存,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由于肝病和糖尿病相互影响,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有些矛盾,糖尿病的药物对肝病有损害,治疗肝病的药物有些可诱发糖尿病。治疗上尽早控制糖尿病,改善肝功能。护理上不是单纯两种疾病护理的简单相加。本研究总结了我们院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肝病患者的护理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传染性肝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方法对吉林省肝胆病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5例妊娠合并传染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符合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临床特点。②妊娠期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③抗病毒治疗有助于传染性肝病的控制。④选择正确时机终止妊娠可最大程度保护母婴安全。结论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病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炽权 《中国医药》2006,1(3):156-15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77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无任何肝病临床表现,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复查肝功能发现肝功能异常者占49.4%;有发热、黄疸、右上腹胀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者占50.6%。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依次为抗生素类(包括抗结核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免疫抑制剂、抗溃疡药物、心血管类药物、中草药。基础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结核病、消化性溃疡、肝病、高血压、高血脂、风湿热、血液病。结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体征,仅在定期复查肝功能时发现肝功能损害。不典型病例极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故在使用具有肝损害作用药物时,务必定期复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黎春宇  钱宜丹 《中国药房》2011,(24):2284-2285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甘草酸二铵和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1200mg和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qd,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个月。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6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病确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经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共同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HBV-DNA载量、血清胆红素(SB)、内毒素(PE)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肝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HBV-DNA载量、SB、PE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乙肝病毒载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肝病诊断中的八项指标,包括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谷酰转肽酶(γ-GT)、前清蛋白(PA),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找出八项指标在肝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18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60例正常人,使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中的八项生化指标和常规肝功能项目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急性肝炎患者中TBA、ALP、5'-NT、AFU、ADA、γ-GT显著增高,慢性肝炎患者中TBA、γ-GT显著增高,肝硬化患者中TBA、ALP、AFU、ADA、γ-GT升高,肝癌时TBA、5'-NT、AFU、ADA、γ-GT升高,各种肝病患者中CHE和PA都有所降低。结论:急性肝炎患者中TBA、AFU、ADA诊断价值较高;慢性肝炎患者中TBA、γ-GT诊断价值较高;肝硬化患者中TBA、ADA、CHE、PA诊断价值较高;肝癌患者中5'-NT、AFU、γ-GT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异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凯西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凯西莱静脉滴注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异常 ,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 87.5 % ,优于对照组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谷胱甘肽片对重症肝病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收治的重症肝病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在其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片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为5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过敏、皮疹及心、肝、肾等毒副反应发生。结论:谷胱甘肽片用于治疗重症肝病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辅酶Q10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肌苷和维生素C。治疗组34例,给予辅酶Q10及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66%,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肝功能改善更明显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辅酶Q10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