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一种新出现的蒲黄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观察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对蒲黄真伪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真品与伪品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现象和薄层色谱四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4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地鉴别蒲黄真伪。  相似文献   

2.
一种西红花掺伪品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双丰  陈军 《中南药学》2010,8(9):686-688
目的研究一种新出现的西红花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观察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对真伪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真品与伪品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3个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异。结论 3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地鉴别西红花真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对丁公藤药材市场上常发现的伪品丁公藤的来源、性状、显微鉴别进行了比较,列出各自的特征,以作鉴别,为丁公藤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牛蒡子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晋勇  盛军 《中国药业》2004,13(6):61-61
目的:保证牛蒡子的药材质量,杜绝伪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牛蒡子及其常见伪品进行鉴别比较.结果:通过对牛蒡子、大鳍蓟、绒毛牛蒡子、木香、水飞蓟果实的鉴别比较可以区分它们的真伪.结论: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简便、可靠,为保证牛蒡子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保证骨碎补、茜草、皂角刺等3组易混中药材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方法根据国家相关药品标准及药材经验鉴别技术,对收集的正品及其混伪品进行来源、性状、显微鉴别。结果明确了各组药材的生药鉴别特征。结论可准确、快捷鉴别几组药材的品种真伪。  相似文献   

6.
牛蒡子与伪品大鳍蓟的鉴别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保证牛蒡子的药材质量,杜绝伪品。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牛蒡子及其伪品大鳍蓟进行鉴别比较。结果 通过对牛蒡子大鳍蓟的鉴别比较可以区分他们的真伪。结论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 简便、可靠,为保证牛蒡子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30):4306-4308
目的:培养学生对松花粉、蒲黄、海金沙药材的真伪鉴别能力。方法:首先,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图片对比法、课堂演示法等方法对3种中药材的正品及其伪品的鉴别进行教学,并开展标本实训和显微鉴别实训。结果与结论:3种药材颜色、理化性质、显微特征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区别。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准确区分3种中药材,并能鉴别各药材的真伪。图片对比法、课堂演示法简单形象,可用于培养学生中药真伪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霞玲  童树洪 《中国药业》2009,18(18):75-76
目的鉴别冬虫夏草真伪,以利用药安全。方法通过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等方法进行鉴别。结果正品与伪品、混淆品在性状、显微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冬虫夏草伪品及混淆品不能替代正品,使用时必须准确鉴别,以避免误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藻及其混伪品的性状、显微特征,以便准确鉴别海藻药材。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对海藻及其混伪品进行形态组织对比研究。结果:海藻及其混伪品在药材性状和组织结构上存在差异。结论:采用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可准确鉴定海藻药材基原。  相似文献   

10.
张云方 《中国药业》2010,19(16):72-74
目的鉴别菟丝子药材的真伪,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实践经验,从植物形态、生药学形态、显微特征方面进行鉴别。结果与结论菟丝子的伪品主要有石荠苎、北秫米、莨菪子、青葙子、芥子、紫苏子等,真伪品的性状、生态学形态、显微特征都有很大差异,应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提高广东神曲的质量标准,建立具有特征性的广东神曲显微鉴别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寻找广东神曲在显微镜下的茯苓和猪苓药材的特征性细胞;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广东神曲中黄芩药材的含量。结果:显微鉴定显示茯苓和猪苓药材特征性强;含量测定方法显示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检测操作简单,准确,黄芩苷在10.25~328.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回收率为99.82%。结论:对茯苓和猪苓药材定性及黄芩药材定量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控制广东神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茑萝松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药学的方法对茑萝松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及紫外光谱进行观察研究。结果:首次系统阐明了茑萝松的生药学特性。结论:为茑萝松的准确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蟾饲五谷虫与五谷虫的质量差异,以期为蟾饲五谷虫与五谷虫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HPLC色谱鉴别和总氮量测定等方面,比较蟾饲五谷虫与五谷虫的质量差异。结果蟾饲五谷虫与五谷虫在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方面无明显的质量差异。HPLC色谱鉴别出蟾饲五谷虫中含有华蟾酥毒基,而五谷虫中不含有华蟾酥毒基。蟾饲五谷虫和五谷虫的总氮含量相近。结论 HPLC色谱鉴别可用于蟾饲五谷虫与五谷虫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论钩藤的带钩率与质量的关系,建立钩藤的显微鉴定和异钩藤碱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法,寻找钩藤药材在显微镜下的最常见的特征性细胞与带钩率的关系;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带钩率的钩藤药材提取物的异钩藤碱含量.结果 显微鉴定:特征性细胞与带钩率不同有关联;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异钩藤碱在1.0943~70.0350 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异钩藤碱的回收率为 97.83%.结论 本实验用定性、定量方法来检验不同带钩率的钩藤药材与提取物的质量,对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传统用药习惯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简单方便,快捷准确的人丹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其目标为显微鉴别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寻找人丹在显微镜下的木香、小茴香和草豆蔻药材的特征性细胞;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人丹中肉桂药材的含量。结果显微鉴定:木香、小茴香和草豆蔻药材特征性强;含量测定方法:肉桂药材中桂皮醛检测操作简单,准确,桂皮醛在1.2631~80.8403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桂皮醛的回收率为99.08%。结论对木香、小茴香和草豆蔻药材定性及肉桂药材定量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控制人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甘露茶定性、定量的检验方法,其目标为显微鉴别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寻找甘露茶在显微镜下的防风、广藿香、山楂、鸭脚木叶和青蒿药材的特征性细胞;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甘露茶中青皮药材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284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显微鉴定:防风、广藿香、山楂、鸭脚木叶和青蒿药材特征性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含量测定:青皮药材中橙皮苷在7.5188~481.2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7.239x+17.608,R2=1(n=7),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1.94%(n=6)。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甘露茶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罗定强  樊宝娟 《安徽医药》2009,13(10):1183-1184
目的改进金嗓开音丸显微鉴别。方法三批样品分别制片10张,显微特征检出率大于40%。结果金银花的花粉粒、连翘的内果皮纤维、玄参的长方形石细胞、黄芩的韧皮纤维、菊花的花粉粒、僵蚕的菌丝体、蝉蜕的几丁质皮壳碎片显微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改进后金嗓开音丸显微鉴别能够更好的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定蒙药马蔺子的原植物、性状及显微鉴别依据,以便安全、准确地使用马蔺子.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马蔺子的原植物、性状、种子的组织构造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结果:提出了马蔺子的形态特征、性状特征,种子的组织构造及粉末的显微特征.结论:马蔺子的以上特征,可为鉴别其真伪及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可靠的部...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质量标准中显微鉴别项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就日常的中成药检验中发现的一些显微鉴别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为中成药检验和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使中成药的质量标准更规范。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对中成药进行显微鉴别项的检验,并对鉴别特征的合理化进行考察。结果:中成药显微鉴别项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书写格式、文字描述不规范;特征选择、特征的变化方面问题,使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结论:针对中成药标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并要求标准的起草和复核单位应加强对标准的审核,减少标准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区分紫丁香和小叶丁香,探讨其鉴别依据。方法: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采用传统药材鉴别方法;理化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两者植物叶片的性状和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两种药材中三萜皂苷、挥发油及糖苷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差异均较大,明确了鉴别两种药材的方法,为两种药材的市场流通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