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叙述了TCP+DST+DYD三联作技术在塔北深井的应用情况,对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难点进行了分析,经过技术改造措施,解决了应用难题,为联作技术在塔北深井的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叙述了浙江大学开发的旋流板塔技术在银川化肥厂二期扩建饱和热水塔中使用的具体情况,针对应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旋流板塔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对脱戊烷塔的改造技术及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改造后脱戊烷塔防止结垢堵塞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4.
减压填料塔分布器选型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阳  刘建晖 《石化技术》2002,9(2):69-73
通过对燕化公司Ⅱ蒸馏装置改造的情况总结,对填料塔分布器选型对塔内分布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喷淋式分布器在填料塔存在较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联合装置分馏塔上部塔盘结垢堵塞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结合工艺参数调整、设备在线检测、停工检修以及新型塔盘的应用,对分馏塔结垢堵塞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保证了装置长周期平稳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根据材料的性质,应用范围和特点阐述了影响填料湿润的主要因素及湿润的必要条件,湿润的基本原理,湿润对填料塔的传质效果的影响,从固/液界面附功和内聚功平衡分析入手,结合流体在填料环壁表面的理想流动,通过湿润准数,利用热力学方法,导出了填料塔最小润湿的计算公式,基于填料润湿的基本规律,以及填料过程中的特殊效应,提出了改善填料塔润湿的有效途径,并举例说明了该设计公式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焦炭塔裙座隐患分析及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力、生产过程、结构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焦炭塔裙座与塔壁焊口部分开裂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对整改后的结构形式进行强度校核。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获得了预想的效果,焦炭塔裙座改造成功。  相似文献   

8.
董月胜 《安庆石化》2001,23(2):24-29
应用ASPEN PLUS软件对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初馏塔、常压塔进行工艺模拟分析及优化计算。着重分析了分馏板数、中段位置的影响,提出了新塔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柏林 《南炼科技》1998,5(7):23-25
气分脱硫系统因自身装置的特殊性,原料中含大量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对设备造成大量腐蚀,塔盘严重减薄。本文通过对分析腐蚀原因和历年腐蚀调查数据,提出在气分干气脱硫塔中以渗铝钢塔盘替代原有碳钢塔盘,并探讨了其经济价值和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用AspenPlus过程模拟软件对脱丙烷塔作多种情况的物料平衡,分析了该塔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该塔的技术改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电解质气液相平衡的特点,建立了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和SO_2系统的相平衡模型。以此种缓冲溶液为吸收剂,将高效规整填料应用于吸收塔和解吸塔,进行了全流程吸收-解吸试验。研究了在中试规模下解吸塔汽提解吸SO_2操作中影响解吸效率的若干重要工艺参数。对解决我国的SO_2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节能优化改进方案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某炼油厂二套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节能优化改进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提出最优改进思路。研究各操作参数对过程工艺及能耗指标的单因素影响,提出流程操作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延迟焦化吸收稳定系统普遍存在的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以工业装置为例,通过详细的流程模拟计算,对影响系统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考察了解吸塔进料方式、解吸塔釜温、稳定塔釜温、稳定汽油吸收剂流量、液化气回流比等因素对系统吸收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程的优化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流程能够改善干气不干的问题,增产液化气和提高稳定汽油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运行3个月即发生泄漏的解吸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其裂纹成因进行了检验分析,并就此提出了改进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普遍存在的燃料干气中C3+液化气组分携带严重即"干气不干"和能耗较高的问题,从流程结构和操作参数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干气不干和能耗高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集成现有先进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一个优化的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案:解吸塔设置中间再沸器并采用全冷进料;稳定塔新增下部侧线,抽出轻汽油代替稳定汽油作吸收塔补充吸收剂;适当提高凝缩油罐操作温度和降低吸收塔操作温度。与现有流程和操作相比,提出的优化流程及操作方案可使干气中C3+液化气组分体积分数降低42.09%、系统能耗降低17%。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设置解吸塔进料预热器、二级冷凝器、中间再沸器的强化传质与节能型吸收稳定系统的工艺流程,通过建立基准流程和节能流程的模拟模型,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设置进料预热器,可提高一级冷凝液相进入解吸塔的温位;通过将解吸气与一级冷凝气直接混合,可避免解吸气与吸收塔塔底油及压缩富气的混合,降低一级冷凝器负荷;节能流程可强化解吸塔的传质效率,合理降低吸收稳定系统的总公用工程负荷;相对于基准流程,节能流程的能耗可降低22.02%,解吸塔内的气相和液相负荷均有所降低,具有强化传质、优化节能、缓解塔内气液相负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首次采用液氨为制冷介质的轻烃回收工艺,分析了其运行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吸收塔、脱吸塔、稳定塔的三塔轻烃回收工艺,吸收塔塔顶温度控制在18.4 ℃,较之现有成熟的吸收稳定系统的经典流程(吸收塔-再吸收塔-脱吸塔-稳定塔)节省了再吸收塔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简化了流程配置;产出的干气中C3+体积分数仅为1.96%,液化气中C5+体积分数为0.07%,满足国标GB1174-1997液化石油气中C5+体积分数不大于3.0%的要求,并且C3收率为94.0%,比吸收稳定系统经典流程的C3收率高;原料、制冷的液氨均来自其它单元,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装置间资源优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催化裂化装置吸收解吸系统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定汽液平衡罐作为1块理论板处理,将催化裂化装置吸收解吸系统的复杂塔系模型简化为单塔模型即“吸收解吸塔模型”,据此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Thomas法和Broyden法对模型的线性方程组和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的催化裂化吸收-解吸单塔流程。选择某工业装置吸收-解吸塔作为典型例子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表明,塔内流量和再沸器加热负荷大大减少。与传统单塔流程相比,解吸段再沸器负荷减少了39%,塔内吸收段气相负荷减少21.5%,解吸段气相负荷减少42.8%,与双塔解吸塔冷炳股进料上比富气取热负荷和总取热负荷基本相同,解吸段气相负荷减少41.3%,对新的催化裂化吸收-解吸单塔流程工艺条件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的吸收稳定四塔流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流程模拟软件PRO/Ⅱ模拟计算结果与装置标定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模拟过程的热力学方法为SRK以及参数规定。在确定吸收稳定系统干气、液化气和稳定汽油等产品质量的条件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系统能耗和吸收效果的影响,指出系统优化的操作参数为:补充吸收剂流量29 t/h,系统操作压力1.4 MPa,稳定塔进料位置和温度分别为第12块理论板和138 ℃,解吸塔热冷进料比例为7:3。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操作参数,可使系统冷热负荷分别降低约4%和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