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评价其降压作用,探讨其降压机理。方法 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压分组,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8mg/d,共8w,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指数。结果 罗格列酮分别降低了两组的血压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抵抗指数降低。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的时候,在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改善IR的同时,能够明显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受损(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乃至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糖尿病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环境因素是发生糖尿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的尸检冠状动脉完整剥离后连续取材,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及HE染色,光镜观察及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选取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等相匹配的21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结果21例伴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共1076个冠状动脉取材块中,4级狭窄549块(51%),3级狭窄366块(34%),2级狭窄140块(13%),1级狭窄21块(2%)而21例对照组心肌梗死死亡病例的1020个冠状动脉取材块中,4级挟窄449块(44%),3级秩窄377块(37%),2级狭窄163块(16%),1级狭窄31块(3%)21例糖尿病组病例中18例在冠状动脉内检出血栓,而对照组有19例。糖尿病组l076个冠状动脉组织块中,粥样斑块(指脂质中心超过斑块的40%)占57%,对照组1020个组织块中,粥样斑块占49%。结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影响,但与非糖尿病病例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中10%~20%有2型糖尿病(T2DM).大约55%~60%的T2DM患者有高血压,而在30%~50%原发性高血压者有胰岛素抵抗(IR)[1].T2DM伴高血压的特点有:(1)高血压的发病率年龄提前,女性更显著,可比无糖尿病者早10年,甚至在发生糖尿病前就出现高血压;(2)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发生率比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者高出2~4倍;(3)两者并存,心血管损害和事件更多和更明显;(4)两者并存的治疗更困难.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变、恶性肿瘤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位杀手,在人类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加的今天。对糖尿病病因与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糖尿病的分型更加接近病因学。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1999年世界糖尿病组织(WHO)将1型糖尿病分为自身免疫性(即1A型糖尿病)和特发性(idiopathic type 1 diabetes,即1B型糖尿病两类。特发的1B型糖尿病具有以经典的1型糖尿病起病方式:自发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DKA)急性起病;也更多倾向2型糖尿病的特征:发病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以前,体型大多肥胖,常有明显的家族史:检查以高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成比例。血尿C肽水平降低,发病时血胰淀粉酶及弹性蛋白酶水平升高。以及胰岛自身免疫抗体(GAD—Ab、ICA、IAA)始终阴性为特点。特发性1B型糖尿病ADM以其不同与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也不同与2型糖尿病的异质性备受全球的关注,所以又称为“非典型糖尿病”(ADM)。那么,ADM在治疗上具有下述特征。  相似文献   

6.
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代谢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睡眠呼吸紊乱(SDB)患者常伴有全身代谢紊乱,易发生2型糖尿病等,其机制正在探讨中。近期认为SDB患者的间歇性缺氧、睡眠片段化、肥胖和瘦素抵抗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日本人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异同。 方法 应用由日本国立京都病院国家糖尿病研究中心设计的登录系统文件,对确诊的T2DM进行登录,计中国人 1578 例(中国人组),日本人 1813 例(日本人组)。用 HOMA IR评价IR,评价单纯性糖尿病者、糖尿病伴高血压者、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者 IR的异同,并将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 在中国人组与日本人组随着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伴有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的叠加,空腹胰岛素(FIns)值增加,HOMA IR值增大。中国人各组的FIns、HOMA IR值与日本人相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质指数(BMI)中国人组明显高于日本人组(t=2 61,P<0.01),患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的百分比中国人组比日本人组高(t=3.57、4.64, P<0.01)。以IR为因变量,以年龄、吸烟、饮酒、BMI、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为自变量,进行广义线形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组IR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有关(OR=1.384、1.253,P=0 0011、0.0049),日本人组IR与BMI、高血压有关(OR= 1.062、1.340, P< 0.0001、P= 0.0182)。 结论 在初诊的 T2DM 患者, IR 与BMI、高血压、脂代谢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已证实 ,糖耐量降低 ,包括糖耐量受损(impairedglucosetolerance ,IGT)或明显的糖尿病常伴有高血压。此种伴发关系始终存在 ,与那些可能会影响血压水平的各种因素无关。UKPDS试验 (UnitedKingdomProspec tiveDiabetesStudy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1985年 )中初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几乎半数有高血压 ,而预期值约为 30 %[1~ 3 ] 。在Joslin医院资料库和UKPDS研究中高血压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女性患者尤其如此。1 血浆胰岛素和高血压美国圣安东尼心脏研究 (SanAntonioheartstudy)中…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影响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伴有脂肪肝(DFL)组108例,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NDFL)组139例,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DNASH)组52例.与DFL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腰臀比值、血压、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NDFL与NDNAS组比较,HOMA-IR差异无显著性.影响DFL的因素众多,主要因素是腰臀比值、甘油三酯;脂肪肝可能是糖尿病前的一个阶段,DFL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伴严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和体质指数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或伴有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也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家系硒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硒与糖尿病的关系 ,我们进行了 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血浆硒水平及硒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的检测 ,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对有糖尿病家族史的 2型糖尿病先证者的 4 9个核心家系进行了三代血统成员调查。分组 :(1)正常组 :无糖尿病与高血压家族史 ,OGTT结果正常。 (2 )一级亲属糖耐量正常 (NGT)组 :家系中糖尿病患者的非糖尿病子代或同胞 ,其 OGTT结果正常。 (3)新诊断 2型糖尿病组 (新糖尿病组 ) :家系中通过 OGTT新诊断或病程在 1年以内者的 2型糖尿病患者。(4)原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 (原糖尿…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294例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294例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DFL)与糖尿病对照组(DM组),并收集同期的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结果 (1)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1.15%;(2)与DFL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体重指数,腰臂比值,血压,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HOMA-IR,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是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数;(3)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和血清转氨酶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DFL与非糖尿病NASH比较,HOMA-IR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影响DFL的因素众多,主要因素是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数;(2)虽然性别,血糖水平和年龄对NASH影响显著。但在糖尿病患者中它们的作用相对降低;(3)DFL患者的肝酶活性一般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抵抗 (IR)和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 (HIS)在原发性高血压 (EH)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 0 0 2年 2~ 10月 ,我们应用新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Ⅰ型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EH( 1~ 2级 )伴有IR患者 3 8例 ,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女各 19例 ,年龄 3 3~ 74岁、平均 48 9岁 ,病程 ( 8 2 6± 5 6)年 ,体重指数 (BMI) ( 2 3 5 0± 4 18)kg/m2 ,均根据 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确诊 ,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肝肾功能异常。治疗及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停用降压药物 5个半衰期以上或未曾使用降压药 ,…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人性激素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和敏感性指效间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抽血查空腹血糖(FBS)、直胰岛素(FINS)、C肽、血睾酮(T)、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等。计算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R和ISI与性激素间的关系密切。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T是男性的保护激素,E2是女性的保护激素,并与IR和ISI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罗格列酮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关系研究的深入,证实胰岛素抵抗是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共同的发病基础,故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2型糖尿病。我们于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用罗格列酮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49例,旨在观察罗格列酮对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T2DM)通常有肥胖和代谢失调而易伴随心血管疾病(CVD),现一般称之为“代谢综合征”。应激状态下,由于反向调节性激素的激活和细胞因子释放,血糖增加超过了胰岛素的调节水平,从而引起高血糖症,此情况在T2DM尤为显著。既往无糖尿病史患者急性应激后可引起血糖水平升高,称之为“应激性高血糖”,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耐受。有资料表明,胰岛素不仅能控制血糖水平,而且能减弱急危患者的分解代谢水平、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等。由于慢性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必降脂与舒降之对Ⅱ型糖尿病脂代谢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伴有高脂血症的50例糖尿病患随机分成2组,必降脂组26例,每日加服必降脂缓释片400mg;舒降之组24例,每日加服舒降之片10mg,保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结果2个月后发现,降TC、LDL-C舒降之优于必降脂组(P<0.01),降TG必降脂优于舒降之组(P<0.05),升HDL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糖代谢影响;必降脂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明显下降,糖耐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P<0.01),而舒降之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索敏感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必降脂与舒降之均能较好改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此外在纠正糖代谢异常方面,必降脂优于舒降之。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脂肪肝是遗传、环境、代谢等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综合征,临床上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近年来NAFLD发病率逐渐升高,已证实其与胰岛素抵抗(IR)密切相关。我们对35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体重指数等进行监测,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NAFLD与IR,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DM)不仅是糖代谢异常,而且是糖脂病。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证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这些病人早在糖代谢出现异常之前,就存在脂类代谢紊乱,我们观察研究了本院门诊和住院的108例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与血脂及脂蛋白(a)水平的关系,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浆内皮素-1、瘦素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胰岛素抵抗(IR),近年来研究表明,内皮素-1(ET-1)和瘦素(Leptin)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我们检测了36例正常人(对照组)和52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观察组)的血ET-1、Leptin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旨在探讨前两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