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以制浆黑液中提取的木质素为原料,通过Mannieh反应使木质素胺化改性合成阳离子木质素胺,以含氮量来确定木质素的改性程度.探讨了超声作用对木质素胺化改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差热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木质素和术质素胺的结构进行研究,通过黏度和表面张力的测定对木质素胺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有助于提高木质素的反应活性,使木质素的改性率增加,木质素经碱活化后再超声处理的改性效果更好,改性样品表面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造纸黑液中提取的木素为合成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使木素胺化改性;以氮元素含量来确定木素的改性率;采用正交实验来确定温度、甲醛和己二胺的用量对木素改性率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了超声活化对木素的胺化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电镜对木素和改性木素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改性木素进行了品红溶液的絮凝脱色实验,研究了脱色时间和改性木素用量对品红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木素改性率的主要因素是甲醛用量和温度,改性木素对品红溶液具有很强的絮凝脱色效果,当脱色时间为100 min、样品用量为10 mg(即0.5 g/L)时脱色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3.
以混合胺和木质素磺酸盐为原料自制木质素胺,通过酰化反应合成了木质素酰胺表面活性剂,考察了棕榈酰氯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木质素酰胺合成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初步验证了木质素酰胺的结构.结果表明,木质素酰胺合成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棕榈酰氯与木质素胺质量比为1.51,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35℃;该条件下得到的木质素酰胺中氮含量为2.92%.酰化率为4.05.  相似文献   

4.
以碱木质素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木质素胺,将其作为界面改性剂用于PVC/木粉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形貌学特征等进行研究,对其界面改性机理进行探讨。与未处理木粉制备的复合材料相比,以木质素胺处理过的木粉(质量分数2%,氮元素含量8.18%)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1.0%和43.9%;木质素胺中氨基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明显。以木质素胺处理过的复合材料,吸水率有所降低,储能模量升高,加工热稳定性略有降低,但整体影响不大。SEM分析表明,木质素胺的引入,提高了PVC基体与木粉间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5.
以木质素、二乙烯三胺和甲醛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木质素)∶n(二乙烯三胺)∶n(甲醛)=1∶1.5∶4.5条件下,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对Pb2+吸附效果最好;在吸附温度为45℃、吸附剂用量为1.2g/L、溶液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4h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合成的吸附剂对Pb2+的去除率为59.82%,吸附量为49.85 mg/g。该吸附过程为慢性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改性木质素胺对Pb2+吸附过程是受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的共同影响,其中颗粒内扩散是主要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6.
二乙烯三胺/甲醛改性木质素胺的制备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较温和的Mannich反应途径制得了二乙烯三胺/甲醛改性木质素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二乙烯三胺和甲醛用量、反应体系的pH值与加料方式对Mannich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胺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h,n(甲醛):n(二乙烯三胺):n(木质素)=1~2:1:1,反应pH值11.5,加料方式:将甲醛缓慢滴入木质素与二乙烯三胺的混合溶液中.FTIR、1H-NMR的测试结果表明,木质素经与二乙烯三胺/甲醛的Mannich反应,在木质素愈创木核的C5位引入了相应的胺甲基.并对二乙烯三胺/甲醛改性木质素胺对沥青的乳化效果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减量率、K/S值及断裂强度的测试,考察了碱胺同浴改性工艺中各主要反应因素对胺解效果的影响规律,为确定合理的改性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毛竹碱木素和毛竹木质素酚分别进行羟甲基化改性,并改变木质素和甲醛反应比例进行对比实验,通过红外光谱法(FT-IR)、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二维核磁(2D-HSQC NMR)等分析手段对羟基化改性前后的毛竹碱木素和毛竹木质素酚进行表征,发现在改性前两者几乎相同的分子量特征下,改性后相比于碱木素,木质素酚重量平均分子量和分散比变化明显,说明相同反应条件下木质素酚发生羟甲基化的位点多,效果优于碱木素;保持甲醛用量不变,随着木质素酚用量加大,其羟甲基化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9.
木质素羟基化改性及其在聚氨酯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木质素主要来源于制浆和纤维素乙醇生物精炼的副产物,产量巨大;且木质素具有替代多元醇合成聚氨酯材料的应用潜力。对木质素进行羟基化改性,可以控制木质素分子质量和增加羟基含量,从而提高木质素的反应活性和在合成体系中的相容性,减少木质素在聚氨酯中的聚集,增加聚氨酯材料的微观均匀性,从而增强聚氨酯材料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可能赋予聚氨酯抗紫外、吸油、可降解等性能。本文对木质素基本理化性质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木质素羟基化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木质素基聚氨酯合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木素胺化改性制备重金属吸附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萌  王振  翟凡  付文晓 《中国造纸》2016,35(5):80-83
以木素为原料,通过胺化改性制备木素基重金属吸附剂,吸附Pb2+。实验中首先将木素用琥珀酸酐进行酸酐改性,然后以对甲苯磺酰氯为催化剂与三乙烯四胺反应,得到胺化改性木素。以琥珀酸酐与木素摩尔比及反应时间为变量优化酸酐改性条件。通过测定羧基含量、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吸附性能分析对产物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琥珀酸酐与木素摩尔比1.5∶1、反应时间1 h、温度28℃、pH值8.5~9.0时,所得酸酐改性木素中羧基含量最高,达1.98 mmol/g;FT-IR谱图分析显示木素改性成功;胺化改性木素对Pb~(2+)吸附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同时随着pH值的升高,产物吸附性能随之提高,p H值5时吸附性能降低,在p H值为5时胺化改性木素对Pb~(2+)的吸附量达到152.95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