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TiO2 /PVAc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钛酸正丁酯为原料,通过水解法制备TiO2醇溶胶,将TiO2醇溶胶分散于聚醋酸乙烯酯(PVAc)-丙酮溶液中,得无色透明的纳米TiO2/PVAc复合溶胶,将溶胶刮涂制膜,得无色透明的TiO2/PVAc复合膜.用透射电镜观察,TiO2颗粒在PVAc中分布均匀,形态一致.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表明,TiO2颗粒在PVAc中粒径在25~30 nm范围内,密度平均31.3 nm、体积平均27.5 nm、数均25.3 nm .Zeta电位值为-55.1 mV.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复合膜中2θ为10°~20°和20°30°出现两个宽峰,为无定型的特征.拉曼光谱在631.85 cm-1、522.56 cm-1、393.70 cm-1等处出现TiO2的特征峰.并对TiO2/PVAc复合溶胶进行紫外吸收测试,结果显示,与纯PVAc溶液相比,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5.4 nm,且吸光度增大了2.75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非晶态和结晶态两种相结构的SiO2/Al2 O3纳米复合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粉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纳米复合粉体的红外隐身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相结构的SiO2/Al2 O3纳米复合粉体均呈不规则颗粒状,其中结晶态SiO2/Al2 O3纳米复合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8 nm;结晶态SiO2/Al2 O3纳米复合粉体在2.5~25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发射率均低于非晶态复合粉体,3~5μm内发射率平均值为45.65%,8~14μm内发射率平均值为46.19%,是一种低发射率的红外隐身复合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Zn(NO3)2·6H2O为主要原料,Na2CO3·10H2O为沉淀剂,采用溶液直接沉淀法制得ZnO前驱体。在不同条件下灼烧前驱体即可得到纳米ZnO粉末。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样品的紫外吸收特性、晶型、粒子形貌和尺寸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ZnO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呈球状或椭球状,在近紫外光区有一强的吸收,其对应的波长约为370nm在400℃下灼烧2h制得的纳米ZnO的紫外吸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TiO2纳米晶的低温制备及其抗紫外线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纳米TiO2,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和粒径进行表征,并测试分析了纳米TiO2溶胶对紫外-可见光的透射和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TiO2为锐钛矿型纳米晶,粒子尺寸小于10nm.纳米TiO2溶胶在波长250-350nm的紫外光区透射率极小,在220-340nm区域出现强吸收峰.将制得的纳米TiO2制成整理剂用于织物的整理.经过处理的棉织物对紫外线的阻隔率明显提高,紫外线防护指数(UPF值)从未处理时的6.72增加到50以上,表现出优异的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5.
纳米ZnO/TiO2复合颗粒制备及紫外屏蔽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Ti(SO4)2和Zn(AC)2为原料,在制备金红石型纳米TiO2粉体的基础上,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ZnO/TiO2复合粉体.实验结合纳米TiO2和纳米ZnO的优点制得一种广谱防晒剂.TEM显示该复合颗粒为核一壳式结构;XRD分析该复合颗粒内核为金红石型TiO2,表面包覆一层六方晶系ZnO且该复合颗粒中存在强的化学键.UV-Vis测试表明该复合颗粒在整个紫外区的吸收能力达到85%,在UVA(320-400nm)区吸收性能比纯的TiO2强得多.  相似文献   

6.
以Ce(NO3)3·6H2O和(CH3COO)2 Zn·2H2O为原料,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eO2,ZnO粉体,CeO2/ZnO纳米复合粉体。研究了不同的铈锌摩尔对复合粉体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CeO2/ZnO纳米复合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XRD、IR、TG-DTA、UV-Vis以及激光粒度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CeO2/ZnO纳米复合粉体,属于原子级混合,其紫外吸收性能优于单一粉体。  相似文献   

7.
聚苯乙烯/Co3O4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 riton X-100水溶液中制得Co3O4磁性纳米粒子,将其与苯乙烯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中引发聚合,制得聚苯乙烯/Co3O4复合纳米粒子.根据透射电镜(TEM)观察,Co3O4纳米粒子的粒径在15 nm左右,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在30 nm左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合纳米粒子的分子质量为1.25×105~5.30×105g.m o-l 1.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磁性能测定表明,聚苯乙烯对Co3O4纳米粒子的包裹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乙烯醇、硝酸铝、水为原料配制出了硝酸铝/聚乙烯醇溶胶-凝胶纺丝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纺制了Al(NO3)3/PVA有机-无机杂化纤维,经高温锻烧后得到了平均直径约为50~250nm无机纳米氧化铝纤维。  相似文献   

9.
磁性纳米TiO2/Fe3O4的制备及光催化去除甲基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磁性纳米Fe3O4表面包覆TiO2制备磁性纳米TiO2/Fe3O4复合光催化剂.用XRD、SEM、FTIR对其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Fe3O4表面被锐钛型的TiO2包覆,该磁性纳米光催化剂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0~100 nm.将纳米TiO2/Fe304用着光催化剂去除水中的甲基紫染料,在紫...  相似文献   

10.
高致密Ni-Fe/Al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断裂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氧化铝陶瓷断裂韧性,该文采用机械-化学法(Mechano-chemcial Method)合成出高分散的Ni-Fe/Al2O3纳米复合粉体,并采用高温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了高致密、颗粒细小、分散均匀的氧化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热压块体相对密度最高达到99%,Ni-Fe晶粒大小为100~500 nm.断裂韧性从单相a-Al2O3的4.75 MPa·m1/2提高到6.24 MPa·m1/2,ψ(Ni-Fe/Al2O3)=19%.通过对材料微结构的表征,讨论了纳米Ni-Fe颗粒增韧氧化铝陶瓷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间规聚苯乙烯sPS-sPS/Al2O3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测量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用扫描电[英文作者]PA66/g复合,制备出sPS-sPS合金具有明显的增韧增强[英文作者]PA66/g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Al2O3粒子对于sPS/PA99/g-sPS合金具有明显的增韧增强作用;随着纳米A12O3粒子质量为6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纳米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蜂窝陶瓷涂层为研究对象,对制备涂层用的Al2O3胶液在蜂窝陶瓷涂层的质量分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胶液最大的因素是质量分数,质量分数越高,胶液的触变性越明显,凡是影响胶液触变性的因素,都能影响蜂窝陶瓷涂层的质量分数。高的质量分数的获得,实际操作与胶液发生触变的时间相协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不同Al2O3厚度的Co/Al2O3/FeNi隧道结,并在77K温度下测量了其输运特性。发现随着厚度的增加,TMR下降。但是当Al2O3厚度降为2nm时,磁电阻不再出现典型的双峰曲线,而是呈现高阻和低阻两个状态。测量了隧道结的TMR随外加电压的变化、伏安特性曲线、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综合所有因素,在文中制备条件下,Al2O3厚度为4nm时,隧道结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及三氧化二铝溶胶,将其掺入聚酰胺酸基体中,得到SiO2-Al2O3聚酰亚胺杂化薄膜,对膜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材料中SiO2和Al2O3粒子分散均匀,与有机相存在键合,材料热分解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短石墨纤维表面溶胶-凝胶法涂覆Al_2O_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短石墨纤维表面成功地涂覆了一层厚度约为1~2μm的Al2O3涂层,得到了在石墨短纤维表面制备Al2O3涂层较为合适的工艺条件:pH值为6,勃姆石溶胶浓度为0.4 mol/L,涂覆时间为16 h.采用XRD和SEM对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Al2O3涂层纯净,厚度均匀,与石墨纤维结合紧密;抗氧化性测试结果表明,涂覆Al2O3后,石墨纤维的抗氧化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Ce~(3+)和Tb~(3+)掺杂的BaO-La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技术制备Ce~(3+)和Tb~(3+)掺杂的BaO-La_2O~3-B_2O_3-SiO_2玻璃,并测试样品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由于Ce~(3+)在5d-4f轨道之间的电子跃迁,基础玻璃掺Ce~(3+)后吸收截止边明显红移;掺Ce~(3+)的BaO-La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荧光发射光谱为峰值位于410 nm附近的宽带,对应于Ce~(3+)的5d-4f跃迁;由于SiO~2比B_2O_3的光碱度大,玻璃的荧光发射波长,体现出随硼硅比的降低而略有红移;还原性气氛有利十提高玻璃中Ce~(3+)的含量,从而增强发光强度;对Ce~(3+)和Tb~(3+)共掺玻璃,Ce~(3+)和Tb~(3+)在波长200-311 nm间有激发带重叠,因存在竞争吸收,导致以此区间波长激发时Tb~(3+)的发光有所减弱;Ce~(3+)和Tb~(3+)在311-444 nm间也有激发带(或激发带与发射带)部分重叠,因Ce~(3+)和Tb~(3+)之间存在的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导致Ce~(3+)强烈敏化Tb~(3+)的发光.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旋哈密顿理论,在建立Al2O3Cu3+晶体结构和自旋哈密顿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掺杂离子位移模型,统一计算了Al2O3Cu3+晶体的自旋哈密顿参量,解决了前人工作中可调参量过多的问题.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说明采用的模型是合理的.结果表明,Cu3+离子掺入Al2O3基质晶体后,并没有准确占据Al3+格位,而是沿C3轴移动了0.0179nm.  相似文献   

18.
在(422)晶面的AgBr单晶表面上,真空升华所镀染料薄膜(厚约30nm)呈现均匀非晶聚集体。夹心器件:导电玻璃(受光面)/AgBr单晶/染料/Ag的光电流响应谱,与器件:Al/Al_2O_3(受光面)/染料/Ag很相近,可以认为AgBr的能带在与染料接触界面附近向上弯曲,类似于Al/Al_2O_3/染料界面的Schottky势垒,AgBr价带向上弯曲使空穴被“拉”向价带顶,导致部分自由电子复合以及减感。在AgBr单晶/染料体系中,对于增感染料,光电子从染料流向AgBr的导带;而对减感染料则相反。这些体系的伏安特性表明AgBr单晶中晶格与同隙离子之间的分布并不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9.
以TiCl4、La2O3、Al片为原料,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La2O3/Al2O3/TiO2纳米复合粉体,采用DSC-TG、XRD、TEM技术对该纳米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TiO2粉体经La2O3掺杂和Al2O3复合后,其耐温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该复合粉体经900℃煅烧后,粒径在32nm左右,锐钛矿含量约为77.2%(mol%)  相似文献   

20.
以硼酸三甲酯为探针分子对金属氧化物Al2O3和非金属氧化物SiO2的表面路易斯碱性进行了红外光谱研究.硼酸三甲酯可灵敏地与Al2O3和SiO2的表面路易斯碱中心作用,其红外光谱提供了Al2O3和SiO2的表面路易斯碱性强度的直接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