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通过对保护渣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将计算机与现代先进检测技术运用于保护渣物性参数测试过程中,开发了保护渣物理性能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为连铸保护渣的使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技术数据,达到了用科学的手段来评判设计保护渣的目的。测试系统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测试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邱斌 《连铸》2009,28(2):44-44
实验研究了MgO、Li2O对预熔型无氟连铸保护渣熔化温度的影响规律,测定了实验渣系的熔化温度。结果表明MgO质量分数在7.5%-9%、Li02质量分数在1.2%-2%时,实验保护渣具有较适宜的熔化温度。熔融状态的连铸保护渣,绝大部分呈玻璃透明态,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玻璃态,能够提供较好的润滑条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MgO、Li2O对预熔型无氟连铸保护渣熔化温度的影响规律,测定了实验渣系的熔化温度。结果表明MgO质量分数在7.5%~9%、LiO2质量分数在1.2%~2%时,实验保护渣具有较适宜的熔化温度。熔融状态的连铸保护渣,绝大部分呈玻璃透明态,具有良好的玻璃态,能够提供较好的润滑条件。  相似文献   

4.
龙潇  李翔  龙绍檑  杨秀超  李娟 《连铸》2021,40(2):48-50
保护渣的烧结特性直接影响连铸过程的稳定性,因此保护渣烧结倾向是评价保护渣性能的重要指标。针对保护渣烧结特性检测误差大,方法不统一的现状,介绍了一种检测评价保护渣烧结温度和液相生成量的方法。应力-应变法在惰性气氛下,对升温过程中的保护渣施加压应力,通过实时检测渣样的应变情况,得到保护渣微区液相生成信息。由于微区液相的生成行为直接影响保护渣烧结特性,因此,应力-应变法可通过渣样的应变数据得到保护渣烧结特性。试验验证表明,应力-应变法检测保护渣烧结温度及烧结速率准确可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连铸保护渣技术的发展历史,保护渣技术进步与连铸技术发展的关系,我国连铸保护渣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并介绍了国外先进的连铸保护渣最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了国内外无氟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优化实验配方,对无氟保护渣的熔化温度、熔化速度和粘度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添加剂影响保护渣的强弱顺序,并对添加剂影响保护渣性能的机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江 《连铸》2002,(3):33-35
综述薄板坯连铸保护渣物理性能及冶金特性,分析了化学成分的影响,提出薄板坯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应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向嵩  王雨 《连铸》2005,(5):43-44
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连铸保护渣性能预测模型,经对比分析表明,用神经网络对连铸保护渣性能进行训练和学习后,神经网络方法能有效和比较准确地对保护渣性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连铸保护渣碱度、粘度、表面张力、熔点熔速、析晶温度等物性参数的分析总结,提出调整这些物性参数的方法,并根据实际连铸机设备条件及所浇钢种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渣,最后对保护渣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连铸保护渣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提出了预测连铸保护渣性能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保护渣的化学成分以该模型预测其粘度。结果表明,模型估计与观测值相当吻合。并与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孙旭光  王冰  单世延 《机床与液压》2016,44(14):169-171
气动板形仪是一种有色金属箔材在线实时检测、控制板形的专用张力传感器。针对高速及超高速带材生产的实时特点,研究该传感器的动态性能对其检测控制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气动板形仪测力系统的组成,建立其机械动力学模型,并推导了测力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系统在欠阻尼时单位阶跃和单位脉冲信号的动态响应,得出的结论为气动板形仪测力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液态ZL101 Al合金吸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Sieverts定律,研制了检测液态Al合金吸氢量的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应用该系统实验研究了国际ZL101Al合金液态下的吸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融体温度和铝液与水蒸气接触时间是决定铝液吸氢量的关键因素,并且试块上气孔面积率随两因素的增强而急剧增加,实验系统测量循环时间为70s,测量温差小于0.02cm3/100g,可以在生产中用于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影响高速主轴性能的热态特性问题,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对高速主轴锥孔温度进行测量,采取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温度测量系统。通过现场试验,完成对测试系统的调试,实现高速主轴温度的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14.
黄风山  刘书桂  彭凯 《机床与液压》2006,(5):141-143,146
利用摄像机测量方向和激光测距仪测距精度较高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的点位式视觉三维坐标测量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建立了系统模型,推导出了被测点三维坐标的求解公式,并对系统测量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的测量精度较高,且系统模型及其求解都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5.
新型铜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挂片试验,电化学研究及表面分析,研究了W及 其与BTA的复合配方WB在内冷水中对发电机空芯铜导线的缓蚀作用,并与BTA的缓蚀性能进行 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W对铜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与BTA复配后,其缓蚀作用比W及BTA单 独使用时都强,是一种主要阻滞阳极过程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缩短新材料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以硬度测试的特点和机理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机械控制系统和软件,开发了具有32个工位的高通量硬度测试仪,从而实现材料力学性能的高通量表征。该设备可以实现硬度测量过程中的自动打点、自动记录、自动切换样品,测试所需时间约为普通手动硬度计的1/3,提高了材料性能的表征速率。采用高通量硬度测试仪对具有不同硬度的标准硬度块品、不锈钢样品以及高熵合金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通量硬度测试仪适用于硬度值不小于 200HV(约19HRC)的材料,示值误差为-0.2HRC,示值重复性为0.764HRC,测试精度满足硬度计的要求,测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缩短新材料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以硬度测试的特点和机理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机械控制系统和软件,开发了具有32个工位的高通量硬度测试仪,从而实现材料力学性能的高通量表征。该设备可以实现硬度测量过程中的自动打点、自动记录、自动切换样品,测试所需时间约为普通手动硬度计的1/3,提高了材料性能的表征速率。采用高通量硬度测试仪对具有不同硬度的标准硬度块品、不锈钢样品以及高熵合金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通量硬度测试仪适用于硬度值不小于 200HV(约19HRC)的材料,示值误差为-0.2HRC,示值重复性为0.764HRC,测试精度满足硬度计的要求,测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周媛  杨贵杰 《机床与液压》2007,35(7):182-184
为了获取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中转子位置信息,应用FPGA对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转子位置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设计并实现相应的位置检测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测角方案,给出了由FPGA实现的DDS方式查找表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无绝对零位的自启动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该设计可用于小卫星飞轮驱动电机测角系统,改进了系统精度和性能;同时可与其它功能模块或IP核组合用于其它驱动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通用航空飞机产品的加工质量,数字化定义模型和光学测量定位技术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中得到逐步应用。利用激光跟踪仪及其配套测量软件Polyworks对通飞曲面产品的测量过程进行工艺规划和测量路径可视化过程仿真,为曲面类产品的现场测量提供理论及工艺指导。为了提高测量拟合精度提出自由度定位基准点坐标对齐与最近点迭代算法对齐点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将产品测量坐标映射到设计坐标系下,完成数字化测量坐标系的统一,并实例验证。利用CATIA的开发接口采用CAA C++技术作为二次开发手段完成信息获取,并在计算机三维软件中与激光跟踪仪测量软件Polyworks完成测量点通信,利用宏脚本编辑语(MSCL)编辑程序将坐标转换之后的测量点进行路径仿真从而生成可视化的数字化测量工艺规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