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分型的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丽宏  韩杰 《当代医学》2009,15(16):8-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OOSP分型和TOAST分型在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OCSP和TOAST分型;再分别评定不同分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随访1个月。结果在TOAST分型中,以ZSAO最常见;CE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出院时再次分型,一致率为638%。在OCSP分型中,以LACI最常见;TACI病因最常见于LAA,PACI病因较常见于SAO、SUE和LAA,POCI病因较常见于SUE和LAA,LACI病因最常见于SAO;TACQ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OCSP分型与最终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率为89。6%。结论OCSP分型与神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TOAST分型可准确反映病因。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屠永华  王玉锦 《医学综述》1999,5(9):418-419
<正>头痛是神经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但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它是研究头痛的中心。本文重点介绍偏头痛分类、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动眼神经对眼球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等.动眼神经麻痹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瞳孔功能障碍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其病因复杂,常见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梗死或出血性疾病、糖尿病、颅内炎症、颅脑外伤、先天性等.每种病因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均有其相应的临床特征.本文综述了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和相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为临床上快速、准确地寻找病因并进行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Ⅲ型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约占前列腺炎患者的90%~95%。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症状变化多样,发病机理不明确,临床上对其病因诊断和治疗缺乏有效的依据和方法。本文作者应用泽桂癃爽胶囊联合ɑ-受体阻滞剂那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中青年脑卒中病因追查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中青年脑卒中的病因。方法收集2006—2009年我院20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分析中青年脑卒中的病因。结果 20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DSA检查的阳性率为66.3%(134/202),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狭窄,其次为烟雾病;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静脉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瘤;一些少见的病因包括肌纤维发育不良等。结论 DSA检查在中青年脑卒中病因追查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肛门瘙痒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病因很多,如局部感染、痔疮、蛲虫寄生等。如果能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不难治。但有些肛门瘙痒,常因误诊误治而顽固难愈,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肛门湿疹。一、病因病理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因病理较为复杂。1.由复杂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如细菌、花粉、有机物等;2.局部病变,如内外痔、肛瘘、肛周脓肿等;3.疾病因素,如糖尿病、肠功能紊乱、营养物质缺乏等;4.精神因素,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中医则认为是由于风、湿、热邪滞留肌肤或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  相似文献   

7.
<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上常见,但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我们对2003年1月至12月50例VBI患者进行颈部彩超检查,其中30例行颈部MRA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明确VBI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肝硬化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导致小叶结构破坏、血管床扭曲及重建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数年甚至数十年),肝脏逐渐发生变形,质地变硬,临床上称这种病理改变为肝硬化。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炎病毒和酒精。肝硬化患者常见的  相似文献   

9.
<正> 肌肉注射后产生局部硬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给今后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给护理工作增加不少的麻烦。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肌肉注射后,因受药物的刺激,药物吸收速度慢,注射的深度不够,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局部微粒污染等,是发生肌注后局部硬结的常见病因。其机制因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 1.1 肌注刺激性的药物后,引起组织反应,对局部产生疼痛红肿,以后逐渐形成硬结。  相似文献   

10.
1例妊娠晚期伴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敏  李欣欣  庞丽敏 《吉林医学》2012,33(8):1745-1746
<正>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性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疾病、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手术与创伤、感染、药物等。另外妊娠也偶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妊娠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正> 临床上常见一组以尿频为主要症状患儿,经各项检查无其它阳性发现及器质性病变,称之为神经性尿频,其病因目前尚未明了。为了进一步探讨神经性尿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近3年来我们对该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试用谷维素、消炎痛和吡哌酸治疗,观察疗效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75-4576
<正>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多种多样,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造成儿童反复发作性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一般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链球菌或病毒的血行感染(即伤风感冒后),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多见  相似文献   

13.
长期发热是临床上常见而复杂的难题,病因繁多。就目前所知,其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恶性肿瘤与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三大类。在国内,长期发  相似文献   

14.
<正> 瘫痪的病因有多种,包括脑血管病、外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疾病、退行性病变、寄生虫、中毒、放射病、营养缺乏、癔病等。根据瘫痪体征只能诊断病变损害部位,而不能确定其病因。但是不同病因在发病部位上可有一定的选择性。它的发病年令、起病方式及发展过程也都具有一定特点,据此可进行病因的诊断(定性诊断)。以下根据瘫痪的分布情况,就常见病因的诊断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头晕"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美国及英国基于社区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头晕的发生率为21%~29%,其致病原因非常复杂,临床上常见病因包括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氏病、后循环缺血等,而其他一些头晕病因,虽然临床上很常见,但由于未重视,对其概念缺乏认识~([1])。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主要表现为反复慢性的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性的行走不  相似文献   

16.
发热待查亦称为发热原因不明(FeverOrigin Unknown,简称 FOU),是鉴别诊断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讨论常见发热性疾病的病因及误诊原因。常见发热性疾病的病因临床上,常见发热的原因有各种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产热与散热异常、体  相似文献   

17.
102例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和民 《九江医学》2008,23(2):29-30
白细胞减少临床上相当常见,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临床上白细胞减少绝大多数是由粒细胞减少所致.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发生机制也非常复杂.常见的病因有:感染、物理化学因素、血液疾病、脾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疾病、获得性或原因不明等.其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机理各不相同,明确病因有利于治疗.现将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住的102例白细胞减少症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训有  肖玉梅 《吉林医学》1991,12(3):168-169
<正>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而肝炎后肝硬化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为了探讨肝硬化时NAP的活性变化及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我们对3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31名健康成人的NAP活性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言闭经(Amenorrhea)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在诊断及治疗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的探讨。其病因是多种病因所引起,在激素治疗上最好找出病因或受害的部位并进行分类,一般常用的分类法是LsreeI氏所提出,将闭经的原因按部位归类。二、闭经的诊断诊断的目的首先是寻找病因,以便针对各种不同病因给于恰当治疗。但闭经原因错综复杂,器质性病变发生在内分泌功能组织内,在器质性病变症候出现以前即有功能障碍的表现,容易与功能性闭经相混淆,因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蚌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并分析常见临床特征在各病因组间的分布。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17例慢性咳嗽患儿,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的诊断程序进行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并记录其临床特征,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 结果 217例完成随访的病例中,病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1例(28.1%)、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24.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37例(17.1%)、感染后咳嗽35例(16.1%)。不同年龄段病因分布并不完全相同(χ2=31.718,P<0.05);~3岁组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31.5%),~6岁组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8.9%),~14岁组主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8.2%)。不同性别患儿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7,P<0.05);男患儿首位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6例(35.4%),女患儿首位病因为感染后咳嗽22例(25.3%)。不同病因组间慢性咳嗽的主要临床特征分布不同(均P<0.05)。 结论 蚌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前4位病因分别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不同年龄、性别间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不同;各病因组间慢性咳嗽临床特征分布不同,可为病因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