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复苏情况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强心、利尿常规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于入院时、麻醉前、切皮前、停CPB、术毕各时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记录复跳方式、复跳后心律失常情况、术毕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多巴胺和硝普钠用量比。结果卡维地洛组各时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别,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跳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毕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多巴胺和硝普钠用量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卡维地洛可安全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有利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复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手术的疗效。[方法]在浅低温(33±2℃)、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空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及气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简单、安全而可行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婴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103例婴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大部分病例采用中度低温高流量灌注方法,部分别病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方法,其中3例小停跳常温(不低于34℃)常规灌注方法。结果:100例均心脏自动复跳,无意外发生。结论:婴儿体外循环以中度血液稀释,维持胶体渗透压;同时以高流量灌注为主,使其接近正常生理要求,保证重要脏器组织供血,维持机体氧供及内环境稳定。心脏复跳后,辅助循环时间足够,平稳过渡停止转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停跳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采用StThornasⅡ号停跳液)和实验组(采用含乌司他丁的StThomasⅡ号停跳液),对手术中心脏停跳液用量、心脏停搏情况、心脏复跳情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的观察。结果实验组停跳液能达到与对照组停跳液同样好的停跳效果,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术中、术后24 h、48 h和72 h的血CK、CK-M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停跳液中添加乌司他丁有利于心脏手术缺血阻断期间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311例6个月~3岁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微创切口不停跳外科治疗婴幼儿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将311例3岁以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1组190例,采用微创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2组121例,取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胸液引流量、住院天数。结果:微创、心脏不停跳组病人术后低心排发生率较停跳组低、胸液引流量较胸骨正中切口停跳组少(P<0.05),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停跳组短(P<0.05)。结论:微创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方法不但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心功能等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切口隐蔽,创伤小,是1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68例复杂性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4∶1含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期间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在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分别采用含血停跳液灌注(Ⅰ组)和冷晶体停跳液灌注(Ⅱ组),每组各34例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Ⅰ组先用高钾4∶1混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每隔20~30min用低钾含血停跳液灌注一次。Ⅱ组为应用4℃冷晶体心脏停跳液灌注,每隔20min灌注一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4%)明显高于Ⅱ组(76.4%)。术后心低排发生率,Ⅰ组(8.8%)明显低于Ⅱ组(17.6%)。结论4∶1含血心脏停跳液较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停跳房缺体外循环手术的特点。方法362例单纯房缺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以及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房缺病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心肌损伤轻,优于常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冷血液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用回顾的方法,将近期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Ⅱ~Ⅲ级、成年患者、第一次行择期换瓣手术而分别使用冷晶体停跳液和冷血液停跳液各50例病人的术后心脏复跳情况、使用多巴胺情况、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血清心肌酶水平、ICU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冷血液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效果.2组停跳液的灌注条件相同且停跳后均使用心脏局部冰敷.结果B组复跳时需用异丙肾上腺素的例数较C组为少(P<0.05),2组病人手术后须电击除颤复跳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巴胺用量和血压、心率的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心肌酶水平和ICU住院天数及手术结束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功能Ⅱ~Ⅲ级的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时,冷血停跳液与冷晶体停跳液具有基本相同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初期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两年来开展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经验体会,以提高体外循环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方法本组26例心脏患者,常规晶体预充排气,中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心肌保护采用改良圣托马氏心脏停搏液。结果心脏自动复跳18例,自动复跳率80%。全部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灌注师在术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在术中与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护士密切配合,合适的血液稀释以及积极的心肌保护均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同时,术中加强对血气、电解质、尿量的监测和术后加强随访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心脏复苏及药物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提高心脏复苏水平.方法 120例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后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应用药物辅助心脏复苏(恢复心脏跳动、调整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结果 心脏自动复跳52例(43.3%),电击除颤复跳68例(56.7%),复跳困难(除颤3次以上)3例(2.5%).全组病例心脏复苏后0.5~2.0h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送ICU继续观察治疗.共死亡3例(2.5%),其中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合理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有效应用心脏复苏药物有助于提高心脏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院前心肺复苏病人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抢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呼救-到达现场时间平均长达14min。复苏成功率1.23%。[结论]心搏骤停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与抢救开始的时间、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是否正确密切密切相关。应该缩短呼救-到达现场时间,加强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提高专业人员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院内心肺复苏成败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影响院内心肺复苏 (CPR)成败的相关因素 ,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 86例实施院内心肺复苏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分别为 5 3 .8%和9 .4 % ;心跳呼吸骤停 10min以内的患者经积极有效的CPR、气管插管、电击复律能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 0 1;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虽能提高初期心肺复苏成功率 ,但对后期复苏及提高存活率并无帮助。结论 :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及早电击复律和合理应用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26例猝死患者现场急救情况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126例猝死患者的现场急救措施及经过,总结抢救经验,改进不足,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区急救中心出诊抢救的126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患者中11例复苏有效(8.73%);115例复苏失败(91.3%);其中11例家属放弃抢救(8.73%);104例抢救无效最后死亡(82.5%)。11例复苏成功的患者均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及时呼救或现场即有目击者行徒手CPR术。结论猝死病人的现场抢救十分重要,包括早期识别和呼救、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的“四早”,是猝死病人的“生存链”,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4.
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之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不同特点,探讨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我科102例心脏原因和呼吸系统原因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及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及时建立气道易于初级心肺复苏成功,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初级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但最终成功率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心源性,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及时开通气道是心肺复苏的关键,而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主要由心脏本身病变决定。  相似文献   

15.
影响院内心脏复苏成功的多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振  游斌权  苏唏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0):1358-1359
目的 研究心脏猝死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其成功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76例住院患者心跳骤停心脏复苏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6例患者即刻心脏复苏成功率达47例(61.8%),完全成活率28例(36.8%),总死亡率63.2%。复苏成功与复苏开始的时间、心跳骤停的方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况呈正相关,与电除颤的次数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关系不明确。结论 即刻心脏电复律是影响心脏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是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的前提条件,基础心脏病是影响转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环境雌激素双酚A对小鼠脾细胞周期的的影响。[方法]每天分别以0.9mg/kg、9mg/kg、18mg/kg剂量给予小鼠腹腔注射双酚A,分别在连续染毒14d后处死小鼠,取脾,测定脾细胞周期。[结果]小鼠脾细胞G1期、G2期明显增加,而S期明显减少。[结论]双酚A可以诱导小鼠脾细胞G1、G2期阻滞,抑制脾脏细胞的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提高心脏骤停病人院前救治的综合水平以及影响心脏骤停院前救治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对目标人群中心脏骤停病人进行院前心肺复苏术,用院前心肺复苏术临床效果研究调查346份病例资料。结果:按照院前心肺复苏的条件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发现在呼救反应时间长短、有无旁观者参与、有无电击除颤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道开放后使用球囊面罩和气管插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骤停病人在呼救反应时间小于10分钟、现场有旁观者参与复苏、早期启用电除颤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心脏骤停患者83例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43例和中年组(〈60岁)40例,对两组患者心脏骤停相关因素和复苏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最常见心脏骤停原因为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窒息也是导致老年人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老年组患者死亡率(76.74%)高于中年组(50.00%),P〈0.05,正常出院率(20.93%)低于中年组(42.50%),P〈0.05。结论老年人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中年人低,对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抢救以及对窒息等意外的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9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及普通支架,普通支架组(Vision)80例,均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组患者术后均正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随访6-8个月,观察并记录再狭窄、主要心血管事件(泵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结果]6~8月中Cypher支架组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0例,2例泵衰竭;其中70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5例,占7.14%。普通支架组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2例泵衰竭;其中53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7例,占13.2%。Cypher支架组再狭窄率明显少于普通支架组,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论]与普通支架组相比,Cypher支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59%(36/4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49%(43/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卡方检验表明,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出现较大改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