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瓢虫幼虫的各龄的体色、斑纹和毛瘤、色泽等变异大,给幼虫识别鉴定和田间调查造成困难。我们对新疆常见8种瓢虫幼虫逐龄观察比较,发现各龄幼虫胸足的跗冠毛的数量和爪基齿的形状无变异,而且容易观察识别。本文用跗冠毛的数量和爪基齿的形状将新疆8种瓢虫幼虫编制成简明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采自福建的小毛瓢虫属 Scymnus Kugelann 小瓢虫亚属 Scymnus(Pullus)Mulsant 六新种和方突毛瓢虫属 Pseudoscymnus Chapin 四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学院。(一)小毛瓢虫属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田瓢虫的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属于昆虫纲(Insecta)瓢虫科(Coccinellidae)的昆虫,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记录的达500属,4200种以上。在瓢虫科中有1/5属于植食性,是农作物的害虫;有4/5是捕食性的,主要以蚜虫、介壳虫、叶螨、粉虱以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是农、林、果、蔬不少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4.
前言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已目益重视将瓢虫的雄性外生殖器(简称雄外,下同)用为种间的分类依据。刘崇乐(1962,1965)曾就瓢虫外生殖器做过论述;雅布盖耶一希索里扬(1972)根据雄外的结构将食螨瓢虫属分为两个亚属;庞雄飞和毛金龙(1966,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原金蝗属在我国的种类,共计有10种,其中包括1新种,即红胫原金蝗Eokingdonella burrusitibia sp.nov.该新种近似于西藏原金蝗Eokingdoenlla tibetana(Mistshenko),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浅凹陷;2)前胸背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1.5倍;3)后足股节内侧基1/3黄色,端2/3黑色;下侧基3/4红色,端1/4黑色4)后足胫节上侧红色,下侧黑色,基部具淡色环;5)后足跗节黄褐色.附有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陝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花蚤科(Mordellidae)为鞘翅目(Coleoptera)异节类(Heteromera)中的一个较大的科,成虫白天活动,常见于花丛,体形侧扁,后足发达善跳,故称为花蚤。贵州省的花蚤缺乏报道,我们收集到一些标本,本文只记述采自梵净山的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的昆虫标本室。花蚤的腹部末节(第七腹节)背板呈长锥状突伸于鞘翅外,我们称之为臀锥(Pygidium);末节腹板也略突伸,则称之为臀下板。后足的胫节和跗节上常有横排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生防生产中七星瓢虫的存活率与利用率,达到更好的生物防治效果,以实验室自繁的七星瓢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每日蚜虫单次饲喂和两次饲喂(间隔7小时)两种模式,对七星瓢虫的种内捕食行为进行研究.在单次饲喂试验中,七星瓢虫在二龄与三龄期未发生种内捕食现象,但在四龄期发生了种内捕食行为,其捕食发生率为38.8%,其原因为单次饲喂无法满足四龄期幼虫的食物需求量.在两次饲喂试验中,同龄七星瓢虫在各龄期均未发生种内捕食行为.本研究表明,同龄七星瓢虫在足量饲喂蚜虫条件下不会发生同类捕食行为,为七星瓢虫在规模化生产应用中的食物供应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安阳县和林县的一些社、队和科研部门,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利用七星瓢虫食蚜的特性,闯出了一条利用瓢虫防治棉蚜的新路。1973年,安阳县36万亩棉田,利用瓢虫控制蚜害达16万亩。林县东姚大队,从麦田兜捕瓢虫,适时放入棉田,截至五月底,未用一次农药,蚜株率控制在10%上下,卷叶率仅1~2%。而相邻的田块,连续药治三次,卷叶率仍达40%。实践证明,利用瓢虫防治棉蚜,既经济、有效,又方便、安全,大有可为。安阳县贫下中农总结了五大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福建小毛瓢虫族(Scymnini)小毛瓢虫属的小瓢虫亚属 Scymnus(Pullus)Mulsant 7个新种和小毛瓢虫亚属 Scymnus(Scymnus)Kugelann 5个新种,均采自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新种的模式标本保藏于华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里县辛兴大队是一个集中产棉大队,每年防治蚜虫都使用大量农药,开支甚大,效果不佳。为了有效地控制棉蚜的为害,他们学习外地经验,大面积释放瓢虫。在去年释放成功的基础上,今年释放2400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0%),取得了蚜虫虫口减退率达89~98%的良好效果。他们在试验中发现,当麦田蚜株率分别达11.2%、80%、100%时,亩瓢虫数相应达20.8头、270.4头、4160头。在棉田,当蚜株率为20%和40%时,亩瓢虫数达5.6头和56头;当蚜  相似文献   

11.
孟氏隐唇瓢虫和澳洲瓢虫的繁殖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自苏联引进孟氏隐唇瓢虫及澳洲瓢虫以后,几年来对于一些地区发生的粉介壳虫及吹綿介壳虫起了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1957年在广东电白县的博賀镇长达20公里、寬約100公尺的木麻黄防护林带,数百头澳洲瓢虫及其子代,經过3个月时間,挽救了該林带为吹綿介壳虫所造成的毁灭危机,节省一大笔的治虫药剂費用。孟氏隐唇瓢虫經过三年的覌察,在广州郊区还不能建立群落。我們建議用室內方法大量来繁殖这种瓢虫,需要时大批释放到田間去防治粉介壳虫。这种瓢虫繁殖方法,可用馬鈴薯芽培养粉介壳虫作为食料而大規模繁殖,除馬鈴薯芽外,也可用南瓜来繁殖介壳虫。繁殖工作应在繁殖室里进行,現将用馬鈴薯繁殖程序简述如下: 1.将馬鈴薯放在通风的地方发茅。2.馬鈴薯稍发芽后,种在馬鈴薯种植木箱内(木箱长、寬各30厘米,高12厘米,每箱种薯約2.5斤) 3.将种有馬鈴薯的木箱移进繁殖室去,并进行經常澆水管理,繁殖室白天遮黑,晚上开窗通风。4.馬鈴薯芽长至25厘米左右长度时(在常溫下約需时一个月),接上紛介壳虫的幼虫,每箱約接上幼虫約4万头。5.接种粉介壳虫后,仍保持黑暗3——4天,以后每天将暗宝遮光布打开一定时間。6.接种粉介壳虫約經三星期或較长时間,即可按上隐唇瓢虫的成虫,每箱接上雌雄虫共30头,經約25天,每箱平均繁殖成虫240头。如一間繁殖室能容繁殖箱40个,則可得成虫9600头左右。7.收集瓢虫,放到有粉介壳虫为害的树上。澳洲瓢虫經过三年多的覌察,在广州地区很可能建立群落,不一定要用人工繁殖,但为了在早春使田間有更多的澳洲瓢虫,使提高其防治吹綿介壳虫的效能,我們建議用人工繁殖方法或保护越冬瓢虫方法来增加冬季瓢虫数量。人工繁殖方法,我們进行了一些試驗,但未得到完滿的結果。  相似文献   

12.
云南鲤科鱼类二新种记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记采于云南东部的鲤科鱼类二新种,命名为罗平金线鱼巴Sinocyclocheilus luopingensis Li et Tao,sp.nov.和长鳍直口鲮Rectoris longifinus Li Mao et Lu,sp.nov.,前者头的背面下凹,但不呈鸭嘴形,鼻孔也开始前移到吻端,侧线鳞51,体鳞大,胸鳍长,后伸接近腹鳍起点等综合特征区别于该属所有已知种;后者各鳍较长,背鳍最长鳍条大于头长,后压达臀鳍基中部上方,胸鳍后伸达腹鳍,腹鳍后伸达臀鳍起点,臀鳍后伸达尾鳍基,体侧无一条黑色带伸达尾鳍基,可明显区别于直口鲮Rectoris posehensis Lin.  相似文献   

13.
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斑弯叶毛瓢虫是湿地松粉蚧的本地捕食性天敌 ,本论文通过林间散放圆斑弯叶毛瓢虫评价其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通过散放瓢虫的成虫和幼虫 ,增加林间瓢虫的数量 ,能较好地抑制湿地松粉蚧的增长。散放瓢虫 5 0多天后 ,在散放成虫区 ,湿地松粉蚧的对照存活率达 0 .2 8,即控制效果为 72 % ;在散放瓢虫幼虫区 ,粉蚧的对照存活率为 0 .10 ,即控制效果达 90 %。从持续作用和控制效果比较 ,散放幼虫较好 ,且以瓢虫幼虫与粉蚧雌成虫益害比为 2 :5时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绿洲农业及沙漠生态中的瓢虫资源,本文采用定期定点扫网法收集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交错带内各个景观的瓢虫及蚜虫的种群数量,认识其发生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景观对瓢虫的保育作用及其内蚜虫对瓢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古尔班通古特南缘区域多异瓢虫数量最多(84%);交错带生境瓢虫发生高峰为6月,与交错带内各样点蚜虫发生高峰一致;农田生境内瓢虫与蚜虫数量均于8月达到高峰;植被最为丰富的近农田景观瓢虫数量最高(0.047头/d)。本研究可为交错带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及绿洲农业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在亚洲地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从上个世纪起,异色瓢虫在遗传学、进化论学说、种群动态学、生物防治等多个领域被人们广泛研究.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变异为科学家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色斑变异主要是其黑色部分(含黑色素)和非黑色部分(含类胡萝卜素衍生物)的分布范围与布局发生了更动.同时,不同色斑由一系列复等位基因所控制,表现为镶嵌显性遗传,镶嵌显性是控制黑色素形成的基因起支配作用;另外,外界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多样,例如鞘翅色斑的频率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文章对引起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变异的各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黑缘红瓢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食性瓢虫多以蚧、蚜虫、粉虱为食,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帮助人们消灭农作物和果树、林木害虫,提高作物和果品产量上,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但在白蜡虫养殖业中,盔唇瓢虫属Chllocorus中的两种肉食性瓢虫,则起着有害作用.其中,红点唇瓢虫C.kuwanae Silv.食害白蜡虫雌虫,在乐山地区发生数量较少,为害尚不显著.而黑缘红瓢虫C.rubidus Hope的成虫和幼虫均以白蜡虫雄幼虫为食,是白蜡虫的严重害虫之一.其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方法过去未见报导,1974——1976 年在峨眉县参加白蜡虫科研的同时,对该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秆蝇科(Chloropidae)的颜脊秆蝇属(Eurina)一新种,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颜脊秆蝇属Eurina Meigen 该属为Meigen 1830年建立,模式种是E.Lurida Meigen 1830。体中至大型;头部长大于高,且额明显向前突出;颜区后缩,有大体上明显隆起的颜脊;额三角区末端钝或尖伸达额的前缘;颊宽,宽于触角第3节;触角第3节长大于宽,末端圆或略尖,触角芒多毛。全世界已知10种,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Beeker 1911年记述我国台湾一种:东方  相似文献   

18.
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6种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龟纹瓢虫中肠类胰蛋白酶活性随日龄而增加,淀粉酶活性在羽化后不久急剧降低,表明龟纹瓢虫羽化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对蛋白的需求增加,而对淀粉的需求降低;龟纹瓢虫中肠脂肪酶活性在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急剧降低,这反映龟纹瓢虫对脂肪的需求在羽化后10 d左右最大,然后急剧降低;在人工饲料中添加蔗糖能提高消化酶活性,与促食作用有关.饲料中添加橄榄油、豆油、玉米油和菜籽油均能提高龟纹瓢虫中肠脂肪酶的活性,对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影响不大.此外,研究还发现雌虫的消化酶活性与雄虫的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特征将对于配制龟纹瓢虫人工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瓢虫,除了少数食植性的种类以外,绝大多数的肉食性种类是以蚜类,螨类等害虫的天敌而出现的,并且在生物防治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在内蒙古地区,关于瓢虫的调查和利用工作至今尚未开展。仅见于早期(1936年)日本学者对内蒙东部地区的瓢虫资源作过一些简单的调查工作,所发现的种类也很少。解放后区内对二十八星瓢虫 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 的危害情况及分布做了一些工作。而呼和浩特地区的瓢虫则未曾见过报道。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于一九八一年六月下旬至九月中旬在该地区进行了一些调查采集工作,共获得了十六种不同的瓢虫标本。经笔者初步鉴定为9种,有的种包括一些变异类型。分别隶属干2亚科,8属,其中12号和13号标本未鉴定到种。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0.
瓢虫家族     
瓢虫是我们常见的一类昆虫。林地、田间、菜园是它们生活的场所。在城市居民阳台的花卉上,也能见到它们的踪影。因其腹面平坦、背面隆起、形似瓢状而得名。又因其颜色鲜艳、斑纹美丽,北方农民还给它们冠以“花大姐”的美称。瓢虫是全变态昆虫,即每只瓢虫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瓢虫的种间和个体间差异较大,背部颜色和斑纹依种类不同而差异显著;颜色也复杂,常见的有红、黄、黑、灰、褐等颜色。斑纹大小、多少也很悬殊,有的斑块多近30个,而有的背面光光,一个斑点也没有。瓢虫成虫的头很小,大部分藏于前胸背板之下,触角呈球杆状,鞘翅发达,覆盖整个腹部,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