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6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浅表性胃炎组)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统计PGⅠ/PGⅡ值(PGR),采用ROC曲线分析PGⅠ、PGⅡ及PGR在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及PGR水平均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Ⅱ水平则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及PGR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PGⅡ水平则呈逐渐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GⅠ、PGⅡ及PG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766、0.889,取PGⅠ68.05ng/mL、PGⅡ13.25ng/mL、PGR3.09为临界值,各指标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分别为71.7%、81.7%、83.3%,特异性为81.7%、60.8%、84.2%。结论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均有明显改变,且不同年龄患者血清各指标差异明显。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检测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连续监测法检测50例胃癌、50例浅表性胃炎、50例胃溃疡、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及GPDA水平,以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目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PGⅠ/PGⅡ比值(PGR)明显降低(P0.05),GPDA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GPDA、PGⅠ水平及PGR均明显降低(P0.05),而P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76%(38/50)、68%(34/50)、80%(40/50)、72%(36/50)及58%(29/50)。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5.657,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p感染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血清PGⅠ、PGⅡ及PG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PGⅡ、PGR和GPDA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397、0.801、0.715;PGⅠ、PGR及PGⅠ+PGR分别与GPDA并联后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诊断特异性均≥70.00%。结论血清PGⅠ、PGⅡ和GPDA对于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胃部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变化及意义。方法自该院接诊胃病住院患者中选取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33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4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77例胃溃疡组,73例胃癌组,另从同期体检健康者中选取142例作为对照组,行血液采集,并以酶联免疫法行血清PGⅠ、PGⅡ水平、PGR测定,改良吉姆萨法行幽门螺旋杆菌(Hp)鉴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PGR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PG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R显著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617,PG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PG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水平变化及PGR与胃黏膜病变有关,故可将其作为胃部疾病检测的重要生化检测标志物,同时通过PGⅡ与PGR的分析还可用于对胃癌的诊断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自贡地区表观健康成人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的参考区间,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表观健康体检者2880名,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R,同时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筛查幽门螺杆菌(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检测血浆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在溃疡型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胃镜检查的患者547例,根据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非萎缩性胃炎72例、非萎缩性胃炎伴有其他病理病变232例、萎缩性胃炎42例、消化性溃疡82例、上皮内瘤变15例、胃癌104例(溃疡型胃癌43例,其他型胃癌61例)。采用TRF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分别检测其中447名胃病患者血浆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R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GR诊断溃疡型胃癌的效能。结果 TRFIA与CMIA检测PGⅠ和PGⅡ的结果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4、0.982,P0.05)。TRFIA与CMIA检测PGⅠ高值(TRFIA检测PGⅠ的结果≥240 ng/mL)样本的一致性较差。与消化性溃疡组比较,胃癌组血浆PGⅠ水平及PGR显著降低(P0.05),溃疡型胃癌组PGR显著降低(P0.05),其他型胃癌组血浆PGⅠ水平显著降低(P0.05)。溃疡型胃癌组血浆PGⅡ水平及PGR显著高于其他型胃癌组(P0.05)。PGR诊断溃疡型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最佳临界值为18.20,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70.8%;诊断胃癌的AUC为0.797,最佳临界值为18.37,敏感性为79.8%,特异性为70.8%。结论 TRFIA与CMIA检测PGⅠ、PGⅡ的结果相关性较好,TRFIA检测上限高于CMIA。PGR对溃疡型胃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及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PGⅠ/PGⅡ(PGR)水平变化情况,初步分析G-17及胃蛋白酶原(PG)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胃镜检查明确消化性溃疡且经14C呼气试验证实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199例,其中单纯消化性溃疡(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107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92例。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并计算PGR,分析上述指标与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G及G-17评估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组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消化性溃疡组(P 0. 05),而血清PGⅠ、PGⅡ及PGR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血清G-17升高( 15 pmol/L)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合并出血比例高于血清G-17正常或降低的患者(73. 2%比27. 4%,P 0. 05);利用血清G-17水平预测消化性溃疡是否合并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66。敏感性为90. 2%,特异性为68. 2%。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血清中G-17水平明显升高,血清G-17水平预测消化性溃疡是否合并出血具有较高敏感性;PGⅠ、PGⅡ及PGR水平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风险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在胃部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8例浅表性胃炎(CSG),26例萎缩性胃炎(CAG)、35例胃黏膜肠化不典型增生(IM/DYS)等癌前病变,16例胃癌(GC),对照病例24例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进行了测定,计算两者的比值(PGR).比较不同疾病组中PG的分布,计算不同疾病组ROC曲线,评价PG的诊断效果.结果 CSG组PGⅠ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CAG组和GC组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PGⅠ、PGR诊断CA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9、0.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R诊断CA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9、0.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R诊断GC的ROC曲线下面积0.863、0.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50 ng/mL+PGR<5作为胃癌前疾病的界定值敏感度为68%,特异度为90%.结论 血清PG测定有助于筛查胃部疾病,并且血清PG与PGR联合诊断胃癌前疾病可获得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胃蛋白酶原(PG)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18例RE患者(RE组)、60其他胃病患者(其他胃病组)和60例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血清HP抗体、PG水平检测,比较RE组、其他胃病组、健康组之间及RE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之间血清PGⅠ、PGⅡ水平、PGR和HP抗体阳性率。结果 RE组血清PGⅠ水平、PGR及HP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其他胃病组和健康组,健康组低于其它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Ⅱ水平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A、B级患者血清PGⅠ水平、PGR及HP抗体阳性率均低于C、D级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PGⅡ水平与C、D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患者血清PGⅠ水平、PGR及HP抗体阳性率降低,HP感染是RE的一种保护机制,病情随感染程度的降低而加重,血清HP抗体、PG水平检测在RE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联合^(13)C-尿素呼气试验在儿童胃炎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经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儿童患者156例,以病理学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p)培养评估Hp感染情况。比较在慢性胃炎Hp阳性和阴性亚组中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PGR)情况。结果胃炎Hp阳性和阴性亚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低于非胃炎Hp阳性和Hp阴性亚组(P<0.05),而PG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炎Hp阳性亚组血清PGⅠ、PGⅡ显著高于Hp阴性亚组(P<0.05),PGR显著降低(P<0.05)。结论 Hp感染与血清PG含量变化有一定相关性。血清PG检测联合^(13)C-尿素呼气试验可为儿童慢性胃炎病变的早期筛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分型与胃功能检测对胃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 HP(+)胃溃疡患者146例(胃溃疡组),其中活动期101例(活动期组)、愈合期20例(愈合期组)和瘢痕期25例(瘢痕期组);HP(+)慢性胃炎患者141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胃功能指标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Ⅱ水平,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 ratio,PGR);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分型,比较胃溃疡组和对照组Ⅰ型与Ⅱ型HP感染率;绘制ROC曲线评估HP分型和胃功能指标对活动期溃疡的诊断效能。结果胃溃疡组Ⅰ型HP感染率(59.6%)高于对照组(43.3%),Ⅱ型HP感染率(40.4%)低于对照组(56.7%)(P0.05);活动期组血清PGⅠ[204.17(114.31,302.75)μg/L]、PGⅡ[16.49(10.28,31.86)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122.91(82.04,181.74)、8.99(5.62,16.01)μg/L]和瘢痕期组[106.93(79.26,199.28)、9.33(5.30,14.36)μg/L],PGR[10.65(7.65,14.03)]低于对照组[13.89(10.23,18.68)]和瘢痕期组[14.41(11.36,17.74)](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Ⅰ诊断活动期溃疡的最佳截断值为226.77μg/L,AUC为0.684,灵敏度为44.6%,特异度为82.5%;PGⅡ诊断活动期溃疡的最佳截断值为12.60μg/L,AUC为0.724,灵敏度为65.3%,特异度为67.3%;PGR诊断活动期溃疡的最佳截断值为3.57,AUC为0.344,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3%;Ⅰ型HP(+)并PG(+)诊断活动性溃疡的AUC为0.605,灵敏度为35.5%,特异度为85.5%。结论联合HP分型与胃功能指标PGⅠ、PGⅡ对活动期胃溃疡的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联合C~(13)呼气试验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确立G-17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cut-off。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12月在该院行胃镜检查的体检人员396例,按病理组织学诊断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261例)、萎缩性胃炎组(104例)、胃溃疡组(31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定量测定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按试验盒说明书,以PG-Ⅰ70μg/L或PGR(PG-Ⅰ/PG-Ⅱ)7.0为阳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行C~(13)呼气试验,以超基准值4.0倍为幽门螺杆菌(HP)阳性。结果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的血清PG-Ⅰ、PG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Ⅱ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R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萎缩性胃体炎组、全胃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水平较萎缩性肾窦炎组明显降低(P0.01),萎缩性胃窦炎组、全胃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G-17水平较萎缩性胃体炎组明显降低(P0.01)。在血清PG-Ⅰ、PGR及C~(13)呼气试验中,任意一项阳性即判定为血清PG联合C~(13)呼气试验阳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联合C~(13)呼气试验检测萎缩性胃炎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78.68%,阳性预测值为65.74%,阴性预测值为94.41%;其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血清PG检测(P0.05)。根据ROC曲线,判断G-17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cut-off值为7.81pmol/L,约登指数为0.46。结论血清G-17及PG联合C~(13)呼气试验检测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大规模筛查胃部疾病的有效手段,适合对健康人群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以及血清中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的含量与HP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781例体检样本,分别用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该人群行血清HP抗体分型,PGI,PGⅡ和G-17水平测定。运用SPSS22.0分析系统,分析该人群HP感染率,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间及不同分型感染者间PGI,PGⅡ,PGI/PGⅡ(KPGR)和G-17水平差异,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体检者感染率及各水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HP阳性感染者占49.81%,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4,P=0.594),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3,P=0.014)。HP阳性与阴性者比较,血清中PGI,PGⅡ,PGR和G-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616~14.125,均P=0.000)。HPⅠ型感染者和HPⅡ型感染者比较,血清PGⅡ和PG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4,3.385,均P=0.001)。不同性别血清中PGⅠ和PG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12,4.478,均P=0.000),PGⅠ,PGⅡ水平男性较女性偏高;不同年龄组血清中PGⅠ,PGⅡ和PG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6~4.614,均P0.05),而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4~0.941,均P0.05),随年龄升高,PGⅠ,PGⅡ和G-17有升高趋势,而PGR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地区体检人群中,血清PG水平与性别、年龄、HP是否感染有关,且与HP感染分型密切相关。将HP抗体分型及血清PG,G-17水平联合作为胃功能常规检测,对早期胃部疾病的筛查和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联合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诊断胃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该院消化内科治疗并行胃镜检查的1800例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病理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胃黏膜正常)999例、萎缩性胃炎组758例、胃癌组43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并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Hp抗体水平。对比3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及Hp抗体。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分析PG单独及联合Hp抗体预测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准确率。对各项指标预测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临界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血清PGⅠ、PGR的表达在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呈逐渐下降趋势,3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PG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R表达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gG阳性率由低到高分别为对照组(32.53%)、胃癌组(65.12%)、萎缩性胃炎组(74.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G单独及PG联合Hp抗体检测对萎缩性胃炎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7.8%和81.8%,对胃癌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2.1%和76.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GⅠ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3.24、63.55μg/L,AUC分别为0.81、0.72(P<0.05)。PGR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13、3.53,AUC分别为0.67、0.63(P<0.05)。结论PGⅠ、PGR可作为胃癌的病情变化指标,PG与Hp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胃蛋白酶原(PGⅠ)、Ⅱ型胃蛋白酶原(PG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于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80例(病例组)、选取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检测两组血清中PGⅠ、PGⅡ、CEA和CA199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并比较4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病例组的血清中PGⅠ和PG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EA和CA199水平则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PGⅠ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3.96%、32.14%和0.648;PGⅡ为32.14%、87.64%和0.627;CEA分别为36.77%、78.96%和0.657;CA199分别为42.05%、81.55%和0.684;血清中PGⅠ、PGⅡ、CEA、CA199联合检测分别为82.64%%、88.14%和0.869。结论血清中PGⅠ、PGⅡ、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于诊断胃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健康人群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对健康体检的价值。方法利用Luminex 200多功能流式点阵仪检测958例体检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同时对各体检者进行C~(13)呼气试验,分析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该人群中男性血清PGⅠ水平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PGⅠ、PG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逐渐升高,而PGR缓慢下降。该人群中男性C~(13)呼气试验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3)呼气试验阳性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高于阴性者,PGR低于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PG的分布与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筛查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集8 607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水平测定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比较其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40岁,40~60岁,60岁)人群中的差异。结果体检人群中的血清PGⅠ、PGⅡ、PGR中位数分别为146.0ng/mL、12.0ng/mL和12.3。男性组PGⅠ、PGⅡ和PGR水平分别为154.0ng/mL、12.0ng/mL、12.5,女性组分别为133.0ng/mL、11.0ng/mL、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不同年龄组间血清PG的水平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高,血清PGⅠ、PGⅡ水平升高,PGR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Ⅱ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33、0.115,P0.01);PGR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0,P0.01)。结论上海地区体检人群的血清PGⅠ、PGⅡ、PGR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PGⅠ/PGⅡ(PGR)比值和胃泌素-17(G-17)水平在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消化道症状做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例,根据组织活检结果,将受检者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PGR和G-17,采用组织学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PGR比值下降,G-17轻度升高。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为46.67%,Hp阳性者的PGR比值下降。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对于萎缩性胃炎的筛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G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胃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20例浅表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20例胃溃疡及68例胃腺癌患者的血清PGⅠ和PGⅡ含量,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并结合病理和病情分期进行比较和ROC曲线分析。结果胃腺癌组患者血清PG I含量和PGR显著低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溃疡组患者PG Ⅰ含量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PGⅠ含量和PGR也较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胃腺癌组患者的血清PGⅡ含量基本保持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血清PGⅠ含量和PG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961和0.963(P均<0.05);胃腺癌患者PGR水平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清PGⅠ含量和PGR对胃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胃溃疡患者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40例,比较各组血清中的PGⅠ、PGⅡ水平以及PGⅠ/PGⅡ(PGR)。结果五组PG水平比较,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血清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对照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间、血清PGⅠ、PG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GⅠ和PGR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6.80ng/ml和6.84,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2.25ng/ml和6.34。结论血清中PG在不同胃病中的表达水平有不同,对鉴别诊断不同的胃病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在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中的临床诊价值。方法选取56例浅表性胃炎,40例胃溃疡及3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血清中PGⅠ和PGⅡ的含量,并计算PGR(PGⅠ/PGⅡ)的值。观察上述指标诊断胃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三组患者血清中PG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胃炎、胃溃疡组(P0.05);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三组患者血清中PGR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胃癌患者血清中PGR的水平明显低于胃炎、胃溃疡组(P0.05);采用胃蛋白酶原检测胃癌的阳性检出率高达81.2%,而胃炎和胃溃疡的检出率较低(26.8%、37.5%)。结论血清中PGⅠ和PGⅡ的含量对于胃病的检测具有重要辅助作用,尤其在胃癌的检测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