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一起110kV变电站直流系统更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蓄电池充放电异常问题,通过对浮充和均充状态下电流分布分析,指出2组并联蓄电池在均充状态下电压不一致和充电电流过大是导致其充放电异常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接线或临时改变2组蓄电池运行方式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叶启明 《湖北电力》1995,1(2):41-42,59
220kV变电站直流铅酸蓄电池组浮充调试投运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叶启明1概述众所周知,大型电厂及变电站的直流蓄电池组是全厂(站)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如何达到直流蓄电池组在长期浮充运行中稳定运行,并在厂(站)用电故障时担负起直流紧急供电的重任,其根...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发电厂)直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对电网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分析浮充式直流系统蓄电池熔断器监测方式,并探讨现有蓄电池熔断器监测装置不能可靠完成监测任务的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从而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目前,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蓄电池组大多为密封的免维护电池,影响蓄电池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温度和浮充电压,温度和浮充电压的变化严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实际容量;平时对蓄电池组的维护和保持在一个理想的恒定温度,对蓄电池组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蓄电池是变电站电源重要组成部分,为直流系统提供稳定可靠供电。但运行中的蓄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难以在线测量其最大荷电容量,容易出现蓄电池退化导致的储能不足,变电站保安电源中断和保护系统供电中断等问题。为准确预测铅酸蓄电池退化趋势,本文提出一种计及浮充和均充影响的蓄电池退化趋势预测方法。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将随时序变化的蓄电池健康状态特征量进行模态分解,然后将退化特征量模态分解的结果作为输出、电池浮充时长和均充次数作为输入代入支持向量机(SVM)完成预测模型的训练。以数据驱动的方法建立蓄电池使用计划与退化趋势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最终实现蓄电池退化趋势的预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有效预测蓄电池在使用计划内端电压和内阻等健康状态特征量的变化,为变电站的直流系统的合理运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10kV武鸣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组发生容量异常降低故障,经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直流系统充电装置自动转均充功能失效。对直流系统和蓄电池组进行了更换改造后恢复正常运行,最后提出直流系统的运行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VRLA)作为变电站备用直流电源时,其大部分运行时间处于浮充备用状态。大量数据显示,在变电站中做备用电源使用的一部分VRLA浮充寿命为6年左右,远低于10~12年的设计寿命。VRLA的提前失效,严重影响着变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从变电站工况下VRLA运行状态和运行特性出发,探究VRLA浮充寿命衰减机制;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推演VRLA高温加速浮充耐久性试验内在机理,以此为基础拓展VRLA高温加速浮充耐久性试验方案;进行VRLA高温加速浮充耐久性试验,定义质量损失率、24 h开路电压(OCV)损失倍率和内阻增长倍率,探究质量、开路电压和内阻与VRLA浮充寿命衰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中型变电站广泛采用直流蓄电池组作为继电保护、自动控制装置、事故照明的电源。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浮充机给蓄电池充一个小电流,补充蓄电池组的内部自放电,以保持蓄电池组“满充电”状态,另外再由浮充电机供全站的直流负荷电流。当变电站因计划检修或事故停电,造成站用交流电消失浮充电机失去工作电  相似文献   

9.
蓄电池是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蓄电池的管理,改善其使用状况,对有效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通信蓄电池的概况,从使用放电仪对蓄电池进行科学的放电和记录分析,均充和浮充参数设置对蓄电池的影响,以及在日常维护中总结的一些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做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并运用这些方法,能够充分发挥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变电站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浮充电运行中存在的浮充电压值偏离标准值、蓄电池运行环境温度偏离理想运行温度的现状,对变电站直流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危害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固体绝缘材料空间及表面电荷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静  汪沨  印峰  王湘汉 《绝缘材料》2006,39(6):59-61,64
积聚电荷的测量对于研究高压绝缘材料介电及绝缘性能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固体绝缘材料内部及表面电荷测量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本文对积聚在固体绝缘介质中的空间电荷和表面电荷的测量方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使用维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铅蓄电池充电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禹唐  王希业 《电源技术》2001,25(5):375-377
阐述铅蓄电池的恒流或恒压正常充电方法及欠充、过充、快速充电问题 ,VRLA贫液阀控电池在充电时防止产生热失控的方法 ,及VRLA贫液设计时解决热失控的方法与参数。  相似文献   

14.
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比较耐电晕型和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电场,分析温度对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以此来研究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电晕型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场强高于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纳米粒子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耐电晕型薄膜的介电性能.此外,温度的升高促进电极发射电荷,增大电荷的能量和电导率,使得空间电荷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入陷的位置逐渐向介质体内移动,这与聚酰亚胺薄膜绝缘老化、击穿关系密切,是空间电荷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5.
碳减排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能够有效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之下,用于长距离、跨地区输电的大长度直流电缆在电力互联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直流电缆工作时间较长,维护工作较为困难,而电缆中又不可避免会出现电荷积累问题,其中的残余电荷将威胁电缆的安全运行,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造成电缆故障。因此,有必要对大长度直流电缆的电荷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从直流电缆中电荷的产生、测量和释放3个方面进行概述,总结了近年来相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未来热门研究方向给出参考。所做研究对大长度直流电缆的在线监测和寿命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被广泛用于电缆接头的附件中,但其在电缆实际运行中承受较大的压力,这可能会影响绝缘性能。通过计算不同压力下EPDM中电荷输运的关键参数,如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研究压力对EPDM中电荷迁移的影响。通过设计单极载流子阻挡实验,并结合改进的电声脉冲法(PEA)测量设备,计算0.6~1.2 MPa(间隔0.2 MPa)范围内6种压力下EPDM中电子的迁移率。另外,通过跳跃电导模型对迁移率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不同压力下EPDM中的迁移率没有显著变化,并且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和电子的跃迁距离也没有太大变化。结果表明:在电缆正常运行的工作环境下,压力不会影响EPDM的电气性能。  相似文献   

17.
铅酸蓄电池以其容量大、寿命长、性价比高、输出电压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优良的充电控制策略不仅能缩短充电时间,而且能相对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因此,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在其应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现有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了不同充电控制策略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为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铅酸蓄电池充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俄收  王远  吴文民 《蓄电池》2010,47(6):253-258
分析了铅酸蓄电池常规充电、快速充电和智能充电的原理及特点;阐述了初充电、补充充电、去硫充电、预防硫化过充电、锻炼循环充电和均衡充电的工艺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脉冲放电粒子荷电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冲电晕放电在脉冲期间产生大量的高能电子,形成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子荷电。依据粒子附近的电子密度Boltzman分布和电子在粒子表面传输的速率方程,在电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粒子表面势垒能的边界条件基础上得到粒子在脉冲电晕场中粒子荷电的速率方程,并利用龙格库塔法求解荷电速率方程得到粒子在脉冲放电条件下的荷电量。计算结果表明脉冲放电下的粒子荷电量平均是直流电晕放电的离子荷电量的20倍,最大荷电量是05~15μm范围内的粒子,荷电量是直流电晕的26倍。这一结果不仅与David的粒子自由电子荷电理论结果相似,而且与微细粒子电子荷电量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脉冲充电提高铅蓄电池充电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茹  李文坡  陈杰 《电池工业》2010,15(4):222-225
针对目前铅蓄电池充电方法不当而大大缩短电池使用寿命这一情况,采用三电极体系模拟小容量铅蓄电池。电化学测试系统代替充电器对电极体系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通过比较几种充电模式的充电效率,证实脉冲充电方法是一种低析气量、高效率的充电模式。重点考察了脉冲充放电时间比以及脉冲放电电流对充电效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脉冲参数并探讨了脉冲充电可以提高充电效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