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姚盛钧 《微创医学》2003,22(3):276-27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NO、NOS、MDA、SOD、C(VitC)、E(Vit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70例脑出血患者血清第1~4周NO、NOS、MDA、SOD、VitC、VitE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氧化剂NO、NOS、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于发病后1周显著升高,第2~4周逐渐下降;抗氧化剂SOD、VitC、VitE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降低,第2~4周逐渐升高.结论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NO、NOS、MDA水平显著升高,抗氧化剂SOD、VitC、VitE则明显降低,观察它们的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脑出血的病情演变.检测氧化剂及抗氧化剂含量是反映脑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出血(CH),脑梗死(C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114例,其中C1组和65例,CH组49例,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清NO,NOS,MDA,SOD,VitE,VitC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CI组,CH组NO,NOS,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升高,2周或3周开始下降,SOD,VitE,Vi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降低,结论:ACVD患者NO,NOS,MDA早期含量明显升,高,参与了ACVD脑组织损伤的病重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兔AS模型。生化法检测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主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血清丙二醛(MDA)、脂质和主动脉壁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及主动脉壁NOS活力、NO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其中NOS活力及NO含量于16周达峰值,24周呈现下降趋势;模型组全血SOD活力及MDA含量于实验8周出现显著变化,随着TC、LDL-C水平的升高,SOD活力进行性下降,而MDA含量持续升高,各阶段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氧化应激导致内皮功能紊乱、NO失活,可能是AS早期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生素C、E对五周龄生长期染铅SD大鼠血铅及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S活性及丙二醛(MDA)、NO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自由饮用0.615mmol/L的醋酸铅4周造成铅中毒模型。然后以维生素C100mg/kg、维生素E100mg/kg单独或联合灌胃1周。测量血铅水平,大鼠海马组织SOD、GSH—Px、NOS活性及MDA和NO含量。结果:与铅模型组比较,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E后,大鼠血铅浓度显著性降低(P〈0.05);MDA含量下降,且其联合治疗组与单独维生素C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GSH—Px、NO、NOS水平显著高于铅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降低血铅含量,减轻铅中毒引起的海马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NOS、NO活性。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的变化。方法 :检测 2 4例短暂性脑缺血 (TIA)、5 2例脑梗塞、45例脑动脉硬化患者不同时期血清NO、SOD及MDA含量变化并与 2 8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急性期 :血清NO水平 ,TIA组与脑梗塞组显著升高 (P <0 .0 1) ;脑动脉硬化组显著降低 (P <0 .0 1) ;各患者组SOD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1) ;MDA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恢复期 :TIA组与脑梗塞组NO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 (P <0 .0 1) ,稍高于正常人但无显著性 ;SOD活性较急性期明显升高 (P <0 .0 1) ,但仍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1) ;MDA含量较急性期明显下降 (P <0 .0 1) ,稍高于正常人 (P <0 .0 1) ;MDA含量较急性期明显下降 (P <0 .0 1) ,稍高于正常人但无显著性。结论 :在缺血性损伤发展过程中 ,NO水平与SOD含量起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氧化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E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SOD,MDA,LPO,NO,GSH-Px的水平变化,同时检测结肠炎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指数(CAI)与内镜分级.结果 UC患者组血MDA、LPO和NO水平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SOD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E治疗后可明显降低UC患者血MDA、LPO和NO水平,增加SOD和GSH-Px活性,同时CAI评分与内镜分级亦显著得到改善(P<0.01).结论 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E能显著抑制UC患者氧化损伤,减轻结肠炎症损伤,具有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Vit.C,E对60Co γ线照射家兔血清和肝脏SOD和MDA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Vit.C,E对^60Coγ线照射家兔的保护作用以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中国本兔随机分为12组,每组5只,Vit.C5组iv,剂量分别为10,20,40,80和160mg.kg^-1.Vit.E油剂ig5组,剂量分别为5,10,20,40和80mg.kg^-1,第3日进行^60Coγ线(4.5Gy)照射家兔,每5日处死,剖腹取肝脏和腹腔静脉血,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催化活必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辐射动物补充Vit.C和Vit.E组的肝SOD的催化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Vit.E的作用更明显,呈现了一定剂量效关系,各Vit.C组肝脏MDA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1),但血清MDA的含量轻微下降,各Vit.E组肝脏和血清中的MD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单独使用Vit.C的抗氧化作用,有时还会加重损伤;单独使用Vit.E具有一定的SOD活性保护和MDA清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但对外周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则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染氟大鼠血清NO、NOS、SOD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染氟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 ( NO)浓度、一氧化氮合酶 ( NOS)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含量的变化。方法 :血清 NO浓度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血清中 NOS活性采用 NOS催化 L—Arg生成 NO法、血清中 SOD含量采用亚硝酸盐显色法。结果 :( 1 )染氟大鼠血清中 NO浓度为 ( 1 1 .1 5± 3.58μ mol/L)、NOS活性为 ( 4.60± 1 .0 7U/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NO( 1 5.86± 5.82 μ mol/L)和 NOS( 8.1 1± 1 .2 2 u/ml) ( P<0 .0 5)。 ( 2 )染氟大鼠血清 SOD含量( 84 .53± 8.36NU /ml)与对照组 SOD ( 85.84± 1 4 .4 7NU/ml)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结论 :本文提示染氟可降低体内 NO浓度和 NOS的活性 ,而 NO与 SOD含量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TFP)对癫痫大鼠NO、NOS、SOD、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FP低剂量组、TFP高剂量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mL/kg、TFP低剂量组腹腔注射TFP1mg/kg、TFP高剂量组腹腔注射TFP2mg/kg,以上三组30min后腹腔注射戊四氮37.5mg/kg;对照组只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测定大鼠海马组织NO、NOS、SOD、MDA含量。结果模型组NO、NOS、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TFP低、高剂量组NO、NOS、MDA含量减少,SOD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FP能增加癫痫大鼠海马组织SOD含量,减少NO、NOS、MDA含量,能减轻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卡托普利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卡托普利治疗。另选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心搏指数(CI)变化及血清SOD、MDA、NO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及卡托普利组治疗前血清SOD、NO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MDA高于正常组(均P〈0.05);治疗3周后卡托普利组和对照组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12周后卡托普利组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卡托普利组血清NO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NO治疗后轻度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托普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CI显著升高(P〈0.05)。结论卡托普利干预可提高肺心病患者血清SOD、NO含量和CI,降低血清MDA水平;SOD、NO、MDA可能参与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致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卡托普利可能通过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肺心病中起重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抗氧化剂在胎儿宫内窘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各30例孕妇脐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VitE、VitC、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7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分子抗氧化剂观察组孕妇血中MD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1),而GSH、VitE、VitC水平上升(P<0.01),SOD、NO、NOS无变化(P>0.05)。结论低分子抗氧化剂可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时的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一氧化氮等自由基反应在梗阻性黄疸 (以下简称阻黄或OJ)及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 0例阻黄病人按胆红素水平、梗阻的良恶性以及有无并发SIRS分别分组 ,另取3 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检测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 (NO)、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阻黄病人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NO含量明显增加 ,而VitC、VitE、GSH的含量及SOD的活性明显减少 (P <0 .0 1) ;有SIRS的阻黄组与无SIRS的阻黄组良性梗阻比较得出相同的结果 (P <0 .0l)。胆红素浓度对各检测值有明显的影响 ,而良性梗阻与恶性梗阻各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体内的自由基释放清除机制和氧化 抗氧化机制紊乱可能在阻黄及并发SIR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等自由基的检测可能对阻黄并发SIRS病人病情监测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晓华  毛薇  钱大宁  王佳华 《浙江医学》2002,24(5):270-271,278
目的:了解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总抗氧化能力(TAO)、维生素E(VitE)水平的变化在银屑病患者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36例,静止期12例)、3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光光度法、比色法检测血清NO、NOS、TAO、VitE水平。结果:患者组的血清NO、NOS、TA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血清Vit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进行期患者NO、NOS水平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而TAO、VitE水平在进行期与静止期患者间无差异(P>0.05)。结论:NO、NOS、VitE、TAO在银屑病的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炎症、氧化应激和羰基应激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尿毒症炎症、氧化应激和羰基应激状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透析方式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及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毒症患者和非尿毒症患者以及不同透析方式下尿毒症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itE)、维生素C(VitC)、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及总羰基化合物(TCC)水平。结果与非尿毒症患者相比,尿毒症患者SOD、VitE、VitC水平较低(P〈0.01),CRP、MDA及TCC较高(P〈0.01)。腹膜透析患者SOD、VitC、VitE水平高于血仿膜透析组(P〈0.05),与聚砜膜透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DA、TCC水平低于两血液透析组(P〈0.05);CRP水平与血液透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聚砜膜组VitC、VitE水平高于血仿膜组,SOD、MDA、CRP及透析前TCC水平两组间无差异(P〉0.05);聚砜膜组透析前后TCC清除量高于血仿膜组(P〈0.01)。与TCC作多元回归分析所得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MDA(b=0.727,P〈0.01)、CRP(b=0.370,P〈0.01)、SOD(b=0.192,P〈0.05)、VitC(b=-0.153,P〈0.01)、VitE(b=0.054,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处于炎症、氧化应激和羰基应激状态。尿毒症炎症、氧化应激可能是尿毒症羰基应激的重要机制。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对尿毒症炎症、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的影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亚慢性铅接触对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和大脑皮质、海马一氧化氮合成,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探讨其影响的可能性机理。方法:wistar大鼠分5组,每组分别以醋酸铅0、18.4、184.0mg/L剂量经口染毒,于染毒7、14、30、60、90d先测试学习记忆行为,再测定全血血铅及大脑皮质、海马中NOS、SOD活性、NO、MDA水平。用暗室电击试验测试学习记忆行为。用原子吸收法测全血血铅浓度。用左旋-精氨酸法测定NOS活性,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用亚硝酸盐显色法测定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水平。结果:1.低、高剂量染铅组血铅水平在各时点均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亦高于低剂量组。2.暗室电击试验结果显示,染铅剂量越高,染铅时间越长,大鼠建立条件反射的时间越长。3.大脑皮质、海马NOS、NO、SOD、MDA测定结果显示,随着染铅剂量加大,NOS活性降低,同时NO水平下降,SOD活性显降低,MDA水平显升高。4.以学习记忆行为指标为应变量,血铅、海马和皮质NO、NOS、SOD、MDA为自变量的多因素分析,低剂量组血铅,海马NOS、皮质SOD进入回归方程;高剂量组血铅、海马NO、皮质SOD、MDA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亚慢铅接触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脑皮质、海马NOS、SOD酶活性及NO、MDA水平,干扰NO合成及脂质过氧化过程,进而影响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eatment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drugs, and study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Methods: 88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a treatment group of 46 case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Danshen Zhushe Ye (丹参注射液 Saliva Injection) and routine western drug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42 cases treated simply with drug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damage of the nerve function. Observation was also made on changes in the skull CT images, and in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 serums, and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nitric oxide (NO) in serum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15 day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reached 80.43%,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1.90%,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effective rate shown by the skull CT imag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51.61%,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5.16%, show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ut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GSH-px in serum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d the levels of MDA and NO, and activity of NOS in serum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The prompt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markedly rais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GSH-px in serums, lower down the level of MDA in serum, and markedly decrease NO level and NOS activity in seru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伴发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糖尿病伴发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内分泌科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血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浓度、一氧化氮(NO)、诱导型NOS(iNOS)和结构型NOS(cNOS)的活性,和血中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A、IgM和IgG的含量,以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观察组治疗糖尿病合并面瘫的有效率为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5%(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SOD、NO、NOS和eNOS均较对照组高;而观察组患者血清MDA和IgG、Ig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合并电针治疗糖尿病伴发周围性面瘫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能与电针治疗可以调节患者血中SOD、MDA、NO、NOS、IgG和Ig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在脑出血病人中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出血病人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比较49例脑出血患者及66例健废人血浆NO、NOS含量,分析上述指标在出血后三个时期的变化以及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l~3d组NO、NOS含量明显高于4~7d组、14d组和对照组,NO变化与脑出血和(或)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一定关系。结论:NO、NOS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变化对病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茶多酚(TP)联合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对染尘大鼠血液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石英粉尘组(SiO2组)、TP组、TP VitC组和TP VitE组,每组均为8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TP联用VitC、VitE可明显降低染尘大鼠血液中NO、MDA及NOS的活性及显著提高染尘大鼠血液中SOD、GSH-Px的活性(与SiO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茶多酚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E对石英粉尘引起的氧化损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