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99m)Tc-异腈类心肌灌注显像剂对97例透壁性心肌梗塞和10例非透壁性心肌梗塞行心肌断层显像并与心电图对照,结果表明:心肌断层显像对透壁性心肌梗塞定位诊断的检出段数高于心电图,前者167个,后者143个.透壁性心肌梗塞97例心肌断层显像显示放射性缺损区84例,放射性稀疏区13例;非透壁性心肌梗塞10例,显示放射性稀疏区5例,可疑稀疏区4例,正常1例。以放射性缺损区存在为诊断标准,透壁性心肌梗塞检出率为86.6%,非透壁性心肌梗塞检出率为0。  相似文献   

2.
目的: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患者均于住院期间作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前描记静态心电图,运动显像的同时记录心电图.结果:50例冠心病患者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者总的符合率分别为94.0%及80.0%(P<0.05),两者对陈旧性心肌梗塞的检出率相似,而99Tcm-MIBI静态与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对检出冠状动供血不足比静息与运动心电图特异性高.结论: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变的检出率和对病变范围的估价优于心电图,是判断心肌缺血敏感、可靠、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45例心肌梗塞患者~(201)T1心肌灌注显象结果。其中15例~(201)T1运动心肌显象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者符合率分别为85.7%和71.4%。31例心肌梗塞患秆~(201)T1运动显象和心电图对同时伴有心肌缺血的发现率分别为87×和70%。结果表明~(201)T1净态显象对心肌梗塞,~(201)T1运动显象对心梗是否合并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静息和运动心电图。观察心脏大小也有助于估计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用甲状腺片处理家兔6天后,由耳静脉内注射25μg/kgA或NA的结果。证实两种激素构成的复合因子能使动物心肌产生显著坏死。实验性心肌坏死的心电图改变与人类心肌梗塞时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如ST段抬高、坏死型Q波及冠状T波的形成非常类似。病理上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坏死亦与人类心肌梗塞的病理改变基本相同。据此提出上述两种激素构成的复合病因很可能是人类心肌梗塞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塞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以突发而持久的胸痛,心肌坏死引致的全身反应,独特的心电图演变过程以及血清心肌酶升高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临床心肌梗塞的解剖分型为透壁型和心内膜下型,这是传统地依据心电图Q波的有无而分型的。然而,心肌坏死的病理所见未必与上述心电图相符。有Q波和无Q波心肌梗塞在病理、临床及预后均有区别;因此,用简单的心电图标准描述梗塞比用推测的解剖部位更恰当。无Q波心肌梗塞的病人在就诊时,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开放率明显高于有Q波的梗塞病人。血管照影和  相似文献   

7.
国外许多学者对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塞常规心电图曾进行许多研究,但仍无一致意见。我们动态地观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塞演变与梗塞前心电图对照,下述2例均根据发作性胸痛和心肌酶活曲线诊断为AMI(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经临床、心电图及亚极量心电图负荷试验、酶学化验等综合判定而确诊为冠心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心肌梗塞患者101例,通过~(99m)Tc-MIBI 心肌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检出率为70%~80%.运动负荷心肌断层能提高检出率,而心电图亚极量负荷试验检出率为63.8%,说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是一项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无创伤性检查。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地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的减少和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律衰竭。对于心肌梗塞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动态,探讨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66例,对心肌梗塞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对其心电图的动态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6例心肌梗塞患者,其中下壁心肌梗塞患者28例,前间壁心肌梗塞患者28例,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7例,高侧壁心肌梗塞患者1例,无Q型心肌梗塞患者1例,无症状心肌梗塞患者1例。本组28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中,超急性期1例,急性期4例,陈旧性期23例;28例前间壁心肌埂塞患者中,急性期4例,陈旧性期24例;7例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中,急性期1例,陈旧性期6例;1例高侧壁心肌梗塞患者为陈旧性期;1例无Q型心肌梗塞患者未急性期;1例无症状心肌梗塞患者为陈旧性期。结论:心电图诊断对于心肌梗塞有着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既往根据体表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将急性心肌梗塞分为穿壁性和非穿壁性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但是,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体表心电图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急性心肌梗塞的解剖定位,亦即体表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并不能表示病理解剖学上的穿壁和非穿壁梗塞。尸解发现,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的心肌梗塞,解剖学上可无穿壁性心肌坏  相似文献   

13.
由心肌瘢痕组织形成的室壁瘤是心肌梗塞后的常见并发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是当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本瘤非创伤性的方法。本文报告二年来我院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本瘤的18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检查是心肌梗塞的重要诊所依据。本文就心电对先兆梗塞的诊断价值,多导心电图记录方法对梗死范围测定的应用,以及心电图对心肌梗塞并发症诊断价值等问题,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做如下的探讨。一、先兆心肌梗塞心电图检查的诊断价值心肌梗塞(AMI)的电病理学特征是以缺血性心肌损害电位变化为基础的综合反应,它直接反映在动作电位曲线2位相和3位相的倾斜度及时间的变化上,同时亦可出现零位相超射受阻(电位低下致使快反应电位受抑制被侵反应电位所取代),或由损伤形成界面电位而导致的心律失常。其心电表现特征是:豆.T波高耸…  相似文献   

15.
第二节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一、心肌梗塞心电图的改变机理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的突然阻塞,使依靠这支冠状动脉供给血液的一片心肌,因缺血而受损伤以致于坏死。病理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缺血,继而发生肌肉损伤,再进一步产生心肌坏死,达三者的变化,造成了典型的、一连串的心电图改变,如将电极放在各损害区域,分别得到下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 ,既使在临床诊断为心肌梗塞的患者中 ,于心电图病理性Q波处仍可能检测到 4 0 %~ 60 %的存活心肌[1] 。因为心肌梗塞后 ,心肌病理变化包括坏死心肌、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三种[2 ] ,后二者是可逆的。BeanLandsRs在冠脉血运重建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PET)研究中发现 :在心肌梗塞后有存活心肌组中 ,保守治疗死亡率达 30 %~ 4 0 % ,血运重建术后则可使 70 %的患者心衰症状改善。而在无存活心肌组中 ,血运重建后只有 30 %的患者可获得症状改善[3 ] 。因而 ,心肌是否有存活性成为冠心病治疗决策的关键。目前 ,公认为检测…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机制与临床意义(100093)北京香山海军干休所门诊部于志兵(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孟庆义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是在反映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相应导联上出...  相似文献   

18.
以12导联心电图观察AMI(心肌梗塞)溶栓后心肌再灌注和心肌复活的研究结果。对接受溶栓治疗经造影证实再灌注的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观察总结了再灌注和心肌复活的心电图征象,提出溶栓后ST下降≥20%作为再灌注的ECG指标;溶栓后由QRS测定的MI面积比溶栓前ST预测的MI面积减少≥20%作为心肌复活的ECG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下壁心肌梗塞(IMI)或纤维化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均为形成心电轴显著左偏的常见原因。但其形成机理不同,各自的心电图、心向量图表现亦异,鉴别上并无困难。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时心电图难以诊断,心向量图检查有助于作出判断。不仅下壁心肌梗塞,其他原因引起的下壁心肌坏死、纤维化亦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本文从心向量图、心电图分析下壁心肌梗塞或纤维化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的诊断特点。本文收集经Frank导联心向量图及同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三组病例。第一组为下壁心肌梗塞或纤维化合并左前分支阻滞(IMI+LAFB组)共18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QRS记分测定急性心肌梗塞范围及左心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心电图对心肌梗塞的诊断和定位有很大价值,但尚不能测定梗塞范围和左心功能。Maroko等应用心前区多导联心电图标测法,观察犬冠状动脉结扎后体表心电图ST上升之总和(∑ST)与梗塞大小或心肌CPK活性减少量相关。Awan等亦用同样方法标测前壁心肌梗塞,其病理性Q波数目与左室射血分值、搏出功指数及心指数负相关,与左室收缩失调程度正相关。Askenazi等提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R波振幅总和与左室射血分值相关。Selvester等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类心电活动;显示不同梗塞部位和范围的QRS改变。并设计了一系列测定心肌梗塞范围的指标。随后,Wagner等将该法加以修改,并简化为用普通心电图QRS记分作为测定心肌梗塞范围的方法。本文介绍Wagner等设计的心电图QRS记分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