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珺 《中华护理教育》2013,10(3):126-126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又安全的给药方法[1],因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患者能否正确服药是药物疗效能否最大发挥的关键.消化科患者口服药种类繁多,且服用方法与时间各异,临床工作中护士虽能按时正确发药并指导患者服用,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出院后甚至住院期间不能正确服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每例患者的服药种类设计了一种个性化服药指导卡,临床应用后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使用的口服药车由3层抽屉组成,打开抽屉,每位患者的口服药由塑料隔板隔开,按床号顺序依次摆放.发药时,护士由只标注床号的分格中取出颜色不同的药杯,按医嘱时间核对口服药单后发给患者.为了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杜绝给药差错的发生,我科将患者床头卡片摆放在药车分格中,患者的床号,姓名一目了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数口服药盒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小庆 《护理研究》2007,21(14):1304-1304
基数口服药是临床各科室必须储备的药品,以备病区住院病人非正常工作时间或急诊使用.病区小药柜常常根据专科特点配备不同种类、数量的基数口服药,其特点是基数少、品种多、专科性强、用量不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摆药机与护士严格执行"四查九对"制度、PDA的联合运用,对提高老年口服药服用的准确率及安全性的效果。方法从药房取回由口服摆药机摆好的各个时间段成袋口服药,在传统发药流程上弃去以往手写口服药单,改用直接携带PDA发放口服药,在发放前执行"四查九对"制度,即在原"三查七对"基础上增加一查二对,即增加患者或家属查对,增加药物与PDA上信息是否一致及查看口服药袋上的时间是否与当前发药时间是否一致的核对,观察将口服摆药机摆好各个时间段口服药与护士严格执行"四查九对"制度及PDA的随时更新医嘱的联合运用后是否有效提高老年口服药服用的准确率及安全性。结果通过口服摆药机、"四查九对"与PDA的有效运用可以降低老年口服药发放及口服用药错误率。结论通过将口服摆药机摆出患者各个时间段口服药与护士严格执行"四查九对"制度及PDA的及时更新医嘱运用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口服药发放及口服准确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且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肿瘤科患者多、病情复杂、患者文化程度及年龄跨度较大,所服用的药物种类多,护士工作量及压力大,故少服、漏服、不服、未按时服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住院患者每次的口服药均由护士准备,常规将口服药盛装于一次性口服药杯后发给患者。临床上普通的口服盒有三大风险:(1)大标识,只有护士随笔写的早、中、晚字样,胶布条字迹不规范,时间长了字迹模糊。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病人服药及时、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临床科室均储备基数口服药.内科特别是心血管内科常用基数口服药种类繁多,达六七十种,以往要辨认、寻找药物既费时又费力.为此,我们制作了可迅速找到基数口服药的字母检索药匣,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现将制作要点与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口服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药物吸收后,在全身发挥治疗作用[1].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很多患者并未在规定时间内将口服药服下、或遗忘后未服药.为此我们改进了护理工作以降低口服药留药率,并于心内科病房进行了口服药相关改进工作前后的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心内二病房住院并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年龄≥18岁.  相似文献   

8.
口服药提示卡在安全用药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药提示卡在派发口服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及制作口服药提示卡,应用于派发口服药中;护士在派发药时发现患者不在病房或患者外出做检查时,将提示卡放置在床头柜上,提示护士尽早派发药。结果应用口服药提示卡后,请假或外出检查患者返回病房至服药的平均时间从18 min缩短至5 min;非管床护士对患者仍未服药的知晓率从40%提高到100%。结论应用口服药提示卡进一步完善了"发药到口"的服务流程,确保了用药安全。有利于全体护士掌握患者服药情况、关注患者去向。随时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增强记忆。充分发挥患者的主动参与及避免了护士因为工作繁忙而导致的"忘记派药"或"超时派药";提高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孔小庆 《护理研究》2007,21(5):1304-1304
基数口服药是临床各科室必须储备的药品,以备病区住院病人非正常工作时间或急诊使用。病区小药柜常常根据专科特点配备不同种类、数量的基数口服药,其特点是基数少、品种多、专科性强、用量不定。因此,基数口服药管理一直难以规范,造成药品变质、过期。基数口服药盒设计规范了临床护理单元小药柜基数口服药的管理,保证了药品质量,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临床口服用药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从护理部-督导办-护士长三级质控及药剂科定期、不定期对临床口服药应用的检查,以及关于口服药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中,分析临床口服药存在的安全隐患.从口服药医嘱审核、配置与领取、存放与保管、发药到患者,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存在安全隐患.护理管理者应从严格落实医嘱执行制度及药品管理制度、加...  相似文献   

11.
韩梅  张炎  薛秀娟  许翠萍 《护理学报》2018,25(10):29-31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药房片剂口服药摆药差错,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5日—6月4日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24个病区住院药房取药记录,统计各类摆药差错.结果 住院药房片剂口服药摆药差错原因主要为停止医嘱信息未获取、摆药机摆药错误、碎药、人工加药错误、医嘱不规范.结论 从摆药差错入手加强护理部、药剂科、医务处、信息科等相关多部门协作使整体流程更顺畅;进一步优化摆药模式;药师口服药摆药过程查对制度落实需进一步加强;开展新入科医师书写医嘱规范化培训.以期降低摆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减少药物浪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对加强病区口服药发药制度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用药是护理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也是增进护患关系 ,取得病人信任的重要因素。口服药安全发放制度的管理口服药发送是患者在住院期间 ,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发药是指在严格的查对制度下 ,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 ]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减少质量缺陷 ,提高护理水平 ,控制和消灭发药及用药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 。影响安全发药的主要因素1.技术因素。指护理人员水平较低 ,经验较少 ,在发药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移动手持终端的信息化药物执行时间安全屏障在规范护士口服药执行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护理移动手持终端为操作工具,设计口服药执行时间安全屏障,包括限制口服药给药执行时间功能和近似延迟用药自动提醒功能,比较屏障使用前后口服药执行时间的正确率。结果应用护理移动手持终端的信息化药物执行时间安全屏障后与实施前比提前给药、延迟给药率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护理移动手持终端信息化药物执行时间安全屏障,可有效规范护士口服药给药执行时间,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与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对口服药发放流程改造的效果。方法以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改造前口服药发放流程发放口服药;以神经内科、胸心外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按界定阶段、测量阶段、分析阶段、改进阶段、控制阶段5个阶段进行流程改造。结果改进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口服药发放所需时间、发药时患者不在位率、口服药漏服率、服药时间不准确率下降,患者口服药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时间、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知晓率提高(P0.01或P0.05)。结论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可有效提高口服药发放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口服给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口服药片服用方便、痛苦小,其已成为医生们首选的给药途径[1]。在神经内科、心内科等老年患者集中的科室口服药种类繁多而且又分不同的时段(如餐前、中、后)服用,护士发药时需要向患者反复解释药物的用途并叮嘱用药时间,但有许多老年患者仍搞不清这繁多的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率中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找出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率为15.99%,目标值为6.95%,活动后降至1.72%,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82%上升至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优化发药流程,改善不规范护理行为,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率,减少药物浪费,确保患者服药到口,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住院口服药发放的流程重组,提高患者的安全。方法对住院口服药发放的新流程和传统发放的效果比较,改变传统住院口服药使用的药杯为一次性的打印药袋。结果流程重组后派发口服药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从重组前的每个患者只有3个增加到重组后的10个;减少了药师、护士在核对药物过程中手接触污染的环节;护士核对口服药的时间由重组前每个患者耗时(0.91±0.04)min减少为(0.63±3.05)min;护士发放口服药的时间由重组前每个患者耗时(1.19±0.08)min减少为(0.57±0.04)min。结论住院口服药发放流程重组有利于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感染风险以及提高护理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8.
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有事离开病房,其口服药就需随身携带,为了方便患者外出时带药,我科采用了以一次性注射器袋代替药杯或药袋的带药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发口服药时,询问患者姓名与呼喊患者姓名两种核对方法差错的发生率.方法 将我科住院的患者,根据发放口服药时核对姓名的不同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n=549)和改进组(n=544).常规组采用传统三查七对方法,发药时叫患者床号姓名,患者答应后发药;改进组发药时叫患者床号后询问患者的姓名,与口服药单核对一致后发药.结果 常规组应答错误发生率为5.3%,改进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核对姓名时询问患者姓名优于传统三查七对的姓名呼喊法.  相似文献   

20.
手术器械和手术用物的种类日益繁多,不同手术对手术器械的种类、数量要求不同,如何快速、有效、准确地提供手术器械用物,提高手术器械清点安全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我院器械工作组自制器械清点卡片应用到器械准备及手术前后清点的各个环节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