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GnRH类似物促进人早期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对人类早期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IVF的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实验一的培养基中,GnRH类似物的浓度分别是0,0.1,0.2,0.5,0.8和1.0μg/mL;实验二的培养基中都含有0.5μg/mL的GnRH类似物,而GnRH拮抗剂的浓度分别为0,0.2,0.4,0.8,1.0和1.2μg/mL.结果培养基中的GnRH类似物浓度在0.5μg/mL及以上时,实验组的桑椹胚/囊胚生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的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也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基中含0.8μg/mL及以上浓度的GnRH拮抗剂时,实验组的桑椹胚/囊胚生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GnRH类似物对体外培养的人早期胚胎有促进分裂的作用,这种促进早期胚胎发育的效果在8-细胞期就能显现出来.GnRH拮抗剂能抵消GnRH类似物对早期胚胎发育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2.
余柯达  毛佳婷  柴娟  包云  高辉  师帅 《浙江医学》2021,43(23):2517-2520,2526
目的采用鼠胚实验(MEA)检测新建体外受精(IVF)实验室的培养环境和培养体系是否符合辅助生殖技术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要求,并探讨不同培养环境(O2浓度)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ICR小鼠进行体内受精和IVF实验,观察不同受精方式来源的早期胚胎的受精及发育情况,并比较不同O2浓度下体内受精/IVF早期胚胎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体内受精组共获卵1387个,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6.37%、94.74%和91.72%;IVF组共获卵1345个,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0.67%、94.75%和91.05%。体内受精组的受精率明显高于IVF组(P<0.05),但两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内受精组中,二气培养(三气培养)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7.04%、93.09%和88.19%(85.79%、96.21%和94.75%),二气培养与三气培养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气培养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均低于三气培养(均P<0.05)。IVF组的二气和三气培养环境下的鼠胚发育情况与体内受精组一致。结论MEAIVF和体内受精的囊胚形成率均达到了IVF实验室的质控标准。建议IVF实验室进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时选用三气培养,其可有效减少活性氧对早期胚胎的氧化应激作用,并可提高其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3.
王利红  连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11):67-69,I0008
目的应用鼠胚质控中的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模型,探讨两种胚胎培养方式(四孔皿与微滴法)在单胚观察时间上的差异以及对2-细胞鼠胚体外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取6-8周龄的昆明白雌性小鼠。采用HMG10IU促排卵,48 h后注射HCG 10IU促卵泡成熟,取形态正常的2-细胞鼠胚。每5-10个胚胎培养在含500μL培养基的四孔皿中(A组),或单个胚胎接种在含50μL的培养微滴中(B组)。培养后,每隔24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一次,计算单胚观察时间,并检测24 h时的≥4细胞胚形成率、48 h的融合胚形成率7、2 h的囊胚与扩张囊胚形成率、96 h囊胚孵化率。结果两种培养方式于同一试验条件下分别试验5次,A组培养83个胚胎,B组培养69个2-细胞鼠胚。在每一个观察点上,微滴培养的单胚观察时间远超过四孔皿培养(P〈0.001)。但两组各时间点的胚胎发育率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尽管微滴单胚培养方式的胚胎暴露培养箱外时间长,但与四孔皿多胚培养方式比较,两者间2-细胞鼠胚的体外发育潜能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不同时期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1-细胞、2-细胞、4-细胞及桑椹胚期鼠胚,分别在含0(对照组)、0.005、0.05、0.5、5、10μg/mL胰岛素的KSOM中培养.结果在1-细胞及2-细胞阶段添加系列浓度时,0.005μg/mL及0.05μg/mL胰岛素组不仅提高囊胚率、孵化率,而且提高囊胚细胞数.4-细胞阶段添加系列浓度时0.05μg/ml胰岛素组能够提高囊胚率、孵化率以及囊胚细胞数;而至桑椹胚阶段再添加系列浓度胰岛素时,囊胚率、孵化率以及囊胚细胞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时适宜的胰岛素浓度为0.05μg/mL;桑椹胚之前添加胰岛素对小鼠胚胎发育是必要的.在一定发育阶段内,随着胚胎的生长对胰岛素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d3移植和冷冻后剩余胚胎的体外发育潜能。方法对剩余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其囊胚发育率和质量,并分析治疗周期中剩余胚胎囊胚形成情况和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收集115个IVF/ICSI-ET周期中的603枚剩余胚胎,囊胚培养后获得了222枚囊胚(36.82%),其中优质囊胚49枚(8.13%);36个周期(31.30%)共获得53枚冷冻囊胚(8.79%);12例含有剩余胚胎来源囊胚的解冻移植周期,临床妊娠4例;≥6细胞、2PN来源胚胎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剩余胚胎有囊胚形成的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囊胚形成组(P〈0.05)。结论根据d3胚胎形态学评分预测其发育潜能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囊胚培养筛选出剩余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的并冷冻保存,是提高病人每个治疗周期可用胚胎数的可行方法;剩余胚胎囊胚形成情况可有效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取卵时间对兔ICSI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Piezo操作系统对实验兔进行辅助体外受精。结果hCG注射后14、16、18h取卵,ICSI后的受精率分别为82.2%、75.9%和0.0%,对受精卵进行体外发育培养,桑椹胚的发育率分别为72.9%、70.0%、0.0%,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62.2%、53.3%、0.0%。14h和16h之间受精率、桑椹胚率、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14h采卵比16h要好;18h和14h、16h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取卵时间影响实验兔的ICSI体外受精率及胚胎的体外发育率,hCG注射后14h取卵最有利于兔ICSI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植入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用添加不同浓度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的CZB培养液对小鼠早胚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囊胚发育率和胚胎细胞数的变化。结果: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注射后138h,0.1ng/ml EGF添加组扩张囊胚率、孵化囊胚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100.0ng/ml EGF添加组扩张囊胚率和孵化囊胚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且囊胚细胞死亡较多。结论:EGF通过刺激囊胚期细胞分化而促进胚胎体外发育。但高浓度EGF抑制胚胎体外发育并使早期胚胎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囊胚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来自体外受精/单精子显微注射的第3天胚胎进行体外延长培养,观察囊胚形成情况。受精后早期胚胎培养采用G1,囊胚培养采用G2。结果 87例患者平均取卵(10.52±5.09)个,平均受精(7.02±4.02)个,形成胚胎(6.98±4.12)个;其中310个做进一步胚胎培养,取卵后第5天形成囊胚100个,囊胚形成率为32.26%。原核为Z1的囊胚形成率高于原核Z2、Z3和Z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胚胎细胞数≥10个或≤6个的囊胚形成率均低于胚胎细胞数为7~9的囊胚形成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I~II级第3天胚胎的胚胎囊胚形成率高于III~IV级的胚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体外延长培养能有效筛选具有发育潜力的胚胎,第3天胚胎形态评分不能完全预测其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监测体外鼠胚胎培养实验中卵裂率和囊胚率,评估本院新建的生殖胚胎实验室是否符合人类胚胎体外培养要求。方法 采用SPF级昆明系小鼠行体内和体外受精实验,雌鼠通过腹腔注射PMSG 10 U/只,48 h后腹腔注射hCG 10 U/只进行促排卵,促排卵后,体外受精组经手术获得精子和卵子行体外受精培养;体内受精组在雌鼠促排卵后,将雌鼠和雄鼠合笼饲养过夜,第二天清晨处死可见阴栓的雌鼠,手术获取受精原核胚进行培养,观察两组胚胎培养过程中的发育情况。结果 体外受精实验进行20个周期,共获卵946枚,受精率、囊胚率分别为(79.02±4.05)%、(80.12±5.27)%。体内受精实验进行14个周期,共获卵618枚,其受精率、囊胚率分别为(80.65±4.22)%、(81.35±3.06)%,两组间受精率和囊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监测体外鼠胚培养实验中卵裂率和囊胚率评估我院生殖胚胎实验室环境,结果表明符合各项指标质控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时,添加胰岛素的作用、浓度及所需阶段.方法用添加不同浓度胰岛素的mKSOM培养基对小鼠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及选择最适浓度对不同阶段鼠胚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所有添加胰岛素的浓度组,囊胚发育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005μg/mL和0.05μg/mL浓度组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各浓度组.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胰岛素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结论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时添加胰岛素能够促进胚胎发育;胰岛素浓度增至μg/mL对在ICR小鼠胚胎无毒性作用;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的适宜胰岛素浓度为0.005μG/mL和0.05μG/mL;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胰岛素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陈悦洲  原玮  任永生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25(6):340-342,F0003
目的:采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小鼠胚胎共培养,观察其对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然后与体外受精的小鼠胚胎进行共培养,观察共培养对小鼠胚胎卵裂率、孵化率以及囊胚期胚胎总细胞数的影响。结果:与无上皮细胞相比,共培养明显促进了小鼠桑椹胚率(71.3%和61.2%,P<0.05),囊胚率(50.0%和39.7%,P<0.05),囊胚孵化率(34.8%和24.3%,P<0.05)和胚胎总细胞数(44.1和35.6,P<0.05)。结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能够促进小鼠胚胎的体外发育,对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环境具有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APreliminaryObservationontheDevelopmentofMouseEmbryosCo-culturedwithHumanOviductalTissueorConditionedMediuminVitroZhongYu;Zh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卵泡壁颗粒细胞条件培养液在人类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将卵泡液中回收的卵泡壁颗粒细胞,分别置于添加0.1%聚乙烯醇(PVA)和添加10%胎牛血清(FCS)的TCM-199培养系统中进行体外培养。结果 在无蛋白培养系统中,颗粒细胞能够缓慢生长,第三~五天达到生长高峰,群体倍增时间发生在培养的第二~三天,培养第一~五天可分泌雌二醇到培养液中(3.22~4.65pmol/ml)。在有蛋白培养系统中,颗粒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无蛋白的培养系统。使用颗粒细胞条件培养液,获得的囊胚在囊胚腔的大小和细胞数量上,均优于商品化囊胚培养液。结论颗粒细胞条件培养液有利于人类4-细胞以后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探讨IVF-ET周期中单原核(1PN)胚胎形态学及继续体外培养潜能,指导其临床利用价值?【方法】 对受精后16 ~ 18 h观察到的486个1PN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原核大小?极体及卵裂情况;通过囊胚序贯培养法将其中374个1PN胚胎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囊胚形成情况?【结果】 374个1PN胚胎共形成囊胚179个(47.86%),其中优质囊胚41个(22.91%)?行囊胚培养的374个1PN胚胎原核直径为(27.64 ± 3.30)μm,大于未达囊胚培养标准的81个胚胎的(26.22 ± 3.38)μm,以及对照组2PN胚胎(24.08 ± 1.85)μm(P 0.05)?IVF来源的1PN胚胎原核直径为(27.80 ± 3.44)μm大于ICSI组(26.77 ± 2.29)μm(P 0.05)均高于后者?不同极体数目(不确定?2PB?1PB)的1PN胚胎间原核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其优质囊胚率有统计学差异(39.39%,20.00%,17.65%;P < 0.05)?D3评分级别越优?卵裂球数目越多者,其囊胚形成率(P < 0.05)和优质囊胚率(P < 0.05)越高?【结论】 对于IVF来源的1PN(2PB)胚胎,可通过对其形态学和胚胎发育潜能进行初步筛选,冷冻发育良好的1PN囊胚,在无可利用的2PN胚胎情况下,可选择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15.
卵裂期胚胎中的凋亡征象及其与胚胎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体外授精的人卵裂期胚胎中是否存在凋亡,探讨卵裂期胚胎的凋亡征象与胚胎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DNA凋亡和测定Caspase 3的表达水平,检测人卵裂期胚胎中的凋亡.并分析卵裂期胚胎中胞质碎片占胚胎总体积的比例和发育速度与TUNEL阳性率和Caspase 3的表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碎片比>20%组胚胎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碎片比≤20%的胚胎(P<0.01),Caspase 3平均荧光强度在碎片比>50%组明显升高(P<0.05).发育正常、迟缓和停滞胚胎之间胚胎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育停滞组的Caspase 3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发育正常和迟缓组(P<0.05).结论 人体外授精的卵裂期胚胎中存在凋亡征象,凋亡主要与胞质碎片有关,胚胎发育停滞可能是胚胎凋亡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外源性NO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内成熟、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受试雌性小鼠超排卵期间分别腹腔注射NO供体硝普钠(SNP)1.0、5.0和10.0 mg/kg,对照组雌性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hCG 15 h后处死小鼠,收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观察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受精率、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 5.0 mg/kg SNP组M Ⅰ期卵母细胞和M Ⅱ期卵母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和1.0 mg/kg SNP组升高(P<0.05,P<0.01),而受精率降低(P<0.01),10.0 mg/kg SNP组小鼠在注射药物20 min后全部死亡;5.0 mg/kg SNP组2-细胞胚胎以后各阶段胚胎的卵裂率低于对照组和1.0 mg/kg SNP组(P<0.01),并被阻滞在桑葚胚期;5.0 mg/kg SNP组形态异常胚胎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和1.0 mg/kg SNP组(P<0.01).结论 较高浓度NO抑制卵母细胞体内成熟、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并影响胚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昆明系小白鼠行体、内外受精技术,对新建IVF胚胎培养室及技术员操作水平进行评估。方法:①手术获得昆明小白鼠雌雄配子,行体外受精;②手术获得昆明小白鼠体内受精胚(原核胚);培养观察两组鼠胚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结果:共进行24个周期的体外受精实验,取卵938枚,受精率89.87%、卵裂率96.32%、囊胚率95.39%;共进行24个周期的体内受精实验,取卵916枚(包括原核胚),受精率96.29%、卵裂率97.21%、囊胚率93.57%。结论:两组鼠胚实验结果表明,体内受精胚在体外发育更稳定,其对新建IVF胚胎培养室能够进行很好的质量控制;体外受精胚随小鼠批次及饲养环境等不同,在体外培养时其受精率、2-细胞率等会发生波动,但其对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能进行更好的评估;两者结果均能对新建胚胎培养室进行各项质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周期中序贯培养体系和单一培养体系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培养体系的选择和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5例行IVF/ICSI助孕的患者,将同一个患者的卵子分为2组,分别在Vitrolife的序贯培养体系G-IVF/G1/G2培养液(序贯培养组)和Irvine的单一培养体系CSCC培养液(单一培养组)中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观察2组不同培养体系中胚胎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情况。结果:与单一培养组比较,序贯培养组受精率、双原核(2PN)受精率和多核受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VF患者中,序贯培养组和单一培养组的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CSI患者中,序贯培养组和单一培养组的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序贯培养组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单一培养组(P=0.015)。在IVF和ICSI患者中,单一培养组第3天胚胎致密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序贯培养组(P=0.001)。在序贯培养组中胚胎形态表面光滑均匀,单一培养组中胚胎表面较为粗糙且有颗粒状。结论:G-IVF/G1/G2序贯培养体系和CSCC单一培养体系对人卵母细胞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侯文文  胡卫华  吴满意 《安徽医学》2013,34(8):1062-1065
目的检测新建IVF实验室培养体系的可靠与否。方法采用鼠胚生物学实验(小鼠体外受精和小鼠体内胚的体外培养)和人精子体外存活实验检测IVF实验室的培养体系,并观察鼠胚的体外发育情况和人精子体外存活情况。结果小鼠体外受精实验的平均囊胚形成率低于小鼠体内胚实验组(85.50%vs 90.51%),人精子体外存活实验结果稳定(SMI0.85),受测样品合格。结论上述方法很好地检测了IVF实验室的稳定情况,而小鼠体内胚的体外培养更能准确地检测新的IVF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