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交警多环芳烃(PAHs)暴露对体内DNA氧化损伤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6-8月,以某城区41名男性外勤交警和34名男性郊区对照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环境空气PAHs浓度、内暴露指标尿中1-羟基芘(1-OHP)和DNA氧化损伤标志物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检测,通过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PAHs内外暴露水平对8-OHdG的影响.结果 交警组工作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苯并(a)芘[B(a)P]、PAHs浓度分别为0.096 mg/m3、3.20 ng/m3、38.32 ng/m3,高于郊区居民组相应值0.045 mg/m3、1.54 ng/m3、25.43ng/m3;交警组和郊区居民组人群尿中1-OHP浓度分别为(0.50±0.38)和(0.34±0.28)μmol/mol Cr(P<0.05),尿中8-OHdG浓度分别为(13.74±6.30)和(11.61±6.02)ng/mg Cr(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尿中1-OHP和吸烟是影响8-OHdG水平的重要因素,没有发现年龄、饮酒、锻炼习惯等调查因素对尿8-OHdG浓度的影响.结论 北京市交通污染对交警这一职业人群已产生一定的健康影响,环境空气PAHs暴露和吸烟是影响研究人群DNA氧化损伤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环芳烃(PAHs)暴露(环境空气暴露和吸烟)、GSTT1、GSTM1基因型对1-羟基芘(1-OHP)作为PAHs暴露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51名巡警作为研究组,48名内勤警察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环境空气中的PAHS浓度以及尿中的1-OHP浓度,采用HPLC方法分析环境空气中PAHs浓度和研究对象尿样中的1-OHP;PCR方法测定GSTT1、GSTM1基因型。结果对照组环境PAHs浓度为12.79ng/m3,研究组为20.85ng/m3。研究组、对照组内部相同吸烟条件下GSTT1、GSTM1不同基因型人群尿中1-OHP浓度没有差别,相同基因型下的非吸烟人群中,对照组尿中1-OHP浓度均小于研究组,吸烟人群中没有发现同样的规律。按吸烟分层后,研究组、对照组内部吸烟者尿中的1-OHP浓度均大于非吸烟者,并且对照组吸烟者尿中1-OHP浓度大于研究组非吸烟者。结论PAHs暴露及吸烟是影响尿中1-OHP浓度的重要因素;在环境空气中PAHs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吸烟对尿中1-OHP浓度的贡献更大。但GSTT1、GSTM1基因型不是影响尿中1-OHP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交警多环芳烃(PAHs)暴露的肺癌发生风险。方法通过检测交警及其对照人群尿中1-羟基芘(1-OHP)含量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分析1-OHP与CEA、NSE、CYFRA21-1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尿1-OHP浓度来预估多环芳烃暴露人群肺癌的死亡增加风险。结果 63名交警尿中1-OHP浓度(2.0μmol/mol Cr)明显高于其对照人群(1.1μmol/mol Cr),尿1-OHP浓度≥2.3μmol/mol Cr的交警与对照的构成比分别为34.29%与14.29%。交警血清CEA、NSE和CYFRA21-1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分别为14.20ng/ml与11.44ng/ml,9.38ng/ml与7.73ng/ml,0.99ng/ml与0.73ng/ml(P<0.05)。尿1-OHP的对数浓度(In[1-OHP])分别与血CEA、NSE和CYFRA21-1含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3862~0.4826,P<0.05)。通过交警与对照人群尿1-OHP浓度预估其苯并[a]芘(BaP)暴露的肺癌死亡率分别为157/10万与82/10万,14种PAHs暴露的肺癌死亡率分别为248/10万与132/10万。结论多环芳烃暴露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炼焦职业暴露工人与对照人群尿中1-羟基芘水平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焦炉工和非职业暴露人群尿中1-羟基芘的不同水平,并探讨可能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上半年,以某焦化厂265名炼焦作业工人和226名非职业接触对照人群为调查对象,职业接触组收集工作班末尿,对照组收集晨尿.根据环境中多环芳烃监测和调查表评价外暴露因素和可能的混杂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含量,比较两组人群尿中1-羟基芘的不同水平,并分析外暴露等级、吸烟、饮酒、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可能影响.结果尿中1-羟基芘浓度呈炉顶工〉炉侧工〉炉底工〉对照的趋势,几何均数依次为13.49、6.56、1.38和0.35 μmol/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人群尿中1-羟基芘浓度超标率分别依次为94.81%、84.73%、35.09%和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人群中≥20支/d吸烟组的尿中1-羟基芘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组,修正几何均数分别为0.47和0.31 μmol/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人群中饮酒组的尿中1-羟基芘水平明显低于不饮酒组,修正几何均数分别为0.33和0.47 μmol/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炉工尿中1-羟基芘水平较高,以炉侧工和炉顶工最为明显,非职业暴露人群尿中1-羟基芘本底水平与吸烟和饮酒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焦化工人尿中多种多环芳烃单羟基代谢物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焦化工人多种多环芳烃(PAHs)的内暴露水平。方法于2006年11月采集我国南方某焦化厂工人及对照人群尿样。尿液经过酶解、固相萃取(SPE)富集和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检测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HO-PAHs)。结果在尿样中共检测出8种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除两组人群4-羟基菲浓度中位数接近外,工人组其余HO-PAHs水平均为对照组1倍以上;其中工人组尿中1-羟基芘(1-OHP)浓度是对照组的7倍。吸烟会对受试人群萘和芴的内暴露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工人组尿中1-OHP浓度与2-羟基萘(2-HON)、2-羟基芴(2-HOFlu)、9-羟基菲(9-HOPhe)、ΣHOPhe和ΣHO-PAHs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吸烟和非吸烟工人r值范围分别在0.638~0.998和0.805~0.990之间,但在对照组中,1-OHP与其他尿HO-PAHs的相关性低于工人组,r值在0.436~0.993之间,且1-OHP与2-HON的浓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值为0.346)。结论在职业高暴露环境下,1-OHP能很好地指示PAHs内暴露水平;仅用1-OHP并不一定能反映一般人群实际PAHs的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中苯并(a)芘二氢二醇环氧化物(BPDE)-白蛋白加合物作为焦炉工人多环芳烃长期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与尿中1-羟基芘(1-OHP)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焦化厂37名焦炉作业工人(接触组)和47名非焦炉作业人员(对照组)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尿中1-羟基芘浓度分别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尿中1-羟基芘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42.10fmol/mg白蛋白和5.46 μmol/mol肌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16fmol/mg白蛋白,2.96 μmol/mol 肌酐,P<0.01).校正了个体的年龄、吸烟和饮酒状况后,接触组BPDE-白蛋白加合物浓度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79倍(P<0.05).接触组1-羟基芘浓度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2.45倍(P<0.05).并且在所有研究对象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与尿中1-羟基芘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s=0.349,P<0.01).[结论]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与尿中1-羟基芘水平显著相关,BPDE-白蛋白加合物可作为反映多环芳烃较长时期暴露的接触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尿中1-羟基萘(1-OHN)、2-羟基萘(2-OHN)和1-羟基芘(1-OHP)为生物标志物,评价汕头市郊普通人群体内多环芳烃(PAHs)暴露水平,探讨各代谢物间的相关性及吸烟对其浓度的影响.方法 2005年8月选择汕头市郊3个自然村[Y1(n=14)、Y2(n=13)和Y3(n=30)],随机采集尿液,以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串联质谱(LC-MS/MS)分析了尿中1-OHN、2-OHN和1-OHP的水平.结合问卷调查表统计分析吸烟对1-OHN、2-OHN和1-OHP浓度的影响.结果 尿中PAHs浓度水平依次为2-OHN>1-OHN>1-OHP.Y1、Y2和Y3的1-OHN的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42、0.56和2.56 μmol/mol肌酐,2-OHN为5.30、2.79和8.70 μmol/mol肌酐,1-OHP为0.33、0.26和0.76 μmol/mol肌酐.由于吸烟的影响,家庭主妇体内PAH暴露水平显著低于男性,吸烟对3种代谢物均有影响,但对2-OHN的影响尤为明显.2-OHN和总羟基萘(∑OHN)的相关性良好(r=0.978,P<0.01),且2-OHN/∑OHN与其它职业暴露研究结果 明显不同.结论 汕头该采样点人群体内PAHs暴露水平较高,已达到国外职业暴露水平,环境污染和吸烟是影响研究对象1-OHN、2-OHN和1-OHP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能否作为焦炉工人多环芳烃的暴露评价指标,同时探讨GSTM1、GSTI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GST活力的关系.方法选择某焦化厂39名男性焦炉工人和44名男性对照工人,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一般情况.采集静脉血分析血清GST活力和GSTM1、GSTT1基因型,采集尿样分析尿1-羟基芘(1-OHP)浓度.血清GST活力用试剂盒检测;尿1-羟基芘(1-OHP)浓度作为多环芳烃内暴露剂量,用碱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PCR方法.结果焦炉工人尿1-OHP浓度(中位数为5.60μmol/mol肌酐)和血清GST活力(中位数25.75 U/ml)分别高于对照组(尿1-OHP浓度:中位数1.32 μmol/mol肌酐,血清GST活力:14.54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GSTM1(-/-)和GSTT1(-/-)型工人的血清GST活力分别与GSTM1(-/ , / )和GSTT1(-/ , / )型工人的血清GST活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1-OHP对血清GS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ST活力和尿1-OHP浓度存在统计学正相关(r=0.357,P<0.001,n=83).结论焦炉工人血清GST有可能作为多环芳烃暴露评价的参数;未见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对血清GST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焦炉工外暴露等级与尿中1-羟基芘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焦炉工外暴露等级与尿中 1-羟基芘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某焦化厂 30 5名生产工人和 30名非接触者为调查对象 ,统一收集工作周末班后 6h尿 ,并收集个人信息。根据工人的工作岗位将调查对象分为炉顶、炉侧、炉底和对照 4个外暴露等级。采用碱水解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浓度。使用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暴露等级、吸烟和饮酒等情况对尿中 1-羟基芘浓度的影响。结果 尿中 1-羟基芘的浓度呈炉顶 >炉侧 >炉底 >对照的趋势 ,与外暴露等级之间呈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 0 5 35 ,P <0 0 1) ;在同样外暴露条件下 ,吸烟量显著影响尿中 1-羟基芘的水平(P <0 0 5 ) ;未发现饮酒对尿中 1-羟基芘水平的显著影响。结论 焦炉工尿中 1-羟基芘水平与外暴露等级之间存在良好的剂量 -效应关系 ,可反映多环芳烃暴露个体的内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焦炉工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多环芳烃类(PAHs)代谢为1-羟基芘(1-OHP)过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焦化厂焦炉车间生产工人150人和其他车间无职业性PAHs接触者39人为调查对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OHP浓度;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别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影响尿中1-OHP浓度的因素。结果尿中1-OHP浓度与焦炉工作业的位置呈正相关(P0.01)。低暴露组GSTT1(阴性)个体尿中1-OHP浓度较GSTT1(阳性)个体高;GSTM1(阴性)/GSTT1(阴性)全缺失型个体尿中1-OHP浓度明显高于GSTM1(阳性)/GSTT1(阳性)全野生型个体(P0.05)。结论在PAHs低暴露水平下,GSTT1可以影响PAHs代谢。GSTM1和GSTT1基因的交互作用可以影响焦炉工PAHs代谢为1-OHP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七五”和“八五”期间,湖北省环卫收入平均年增长率47.2%,增长速率高于全国平平水平。介绍了湖北省环卫收入的管理、使用情况,并提出若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外环境健康指标,初步建立我国环境健康综合监测指标体系,探索国内外环境健康监测指标差异,以期为开展环境健康综合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外环境健康综合监测网站平台和国内环境健康数据资源开展调研,归纳总结出国内监测指标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我国的环境健康综合监测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初步整理的环境健康指标监测体系分为环境类、健康效应类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学因素类,环境类包括空气、气象、土壤和饮用水监测数据;健康效应类包括慢性病监测、医院监测、死亡监测、高温中暑、出生监测和地方疾病监测数据;人口与社会经济学类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空间数据和生活方式等数据。基于国内外监测指标对比,发现我国目前缺乏对婴儿死亡率、吸烟率、期望寿命和空调拥有率等指标的全国性综合监测。结论通过对国内外环境健康指标的调研,初步建立了我国环境健康指标综合监测体系,探讨了国内外环境健康指标的差别,为进一步完善指标监测体系和为开展综合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桂林市环境卫生设施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预测了2000年和2010年环卫设施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桂林市环卫设施近期和中远期的规划设想,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Self-reported annoyance from electrical equipment has been in evidence since the mid-1980s, and the first reports of illness from everyday chemicals arose in the 1960s. However, the extent of the problem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stablished. AIM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annoyance related to electr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in a Swedish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o assess possible relationships with subjective health and daily functioning. METHODS: In total, 13,604 subjects, representative of the population of Scania, Sweden, answered a survey containing five questions regarding annoyance from five environmental factors: fluorescent tube lighting, visual display units, other electrical equipment, air that smells of chemicals, and other smells. The survey also obtained data on self-reported health (SRH-7), mental well-being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work situation and daily functioning. RESULTS: Almost one-third of the respondents reported annoyance from at least one environmental factor. Annoyance was more frequent among women, subjects of working age and immigrants. Subjects who reported environmental annoyance scored higher on GHQ-12 and lower on SRH-7, indicating impaired subjective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They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report deteriorated daily functioning. CONCLUSIONS: Annoyance related to electrical and/or chemical factors was common in a Swedish population. Subjects reporting environmental annoyance rated their overall health significantly poorer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association with subjective health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severity of annoyanc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re is some conne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noyance, well-being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生物芯片分析作为新兴的现代毒理学研究技术之一,弥补和克服了传统毒理学的不足,可以快速、高通量地对毒物暴露信息进行处理,并根据毒物暴露信息的差异性分析筛选毒物作用敏感靶目标。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及其实践的各个领域。生物芯片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环境污染物快速评价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环境流行病学评估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生物芯片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细胞学及组织分析中的原理及应用,探讨它们在环境毒理学与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有机锡的环境污染及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有机锡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从环境中有机锡的来源、有机锡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有机锡的形态分析技术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评述了生物标志物和暴露组学的定义及其在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应用的重要性。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标志物与暴露组,生命阶段暴露组映像,基于标志物的全暴露组关联研究和以生物标志物为中介、阐释暴露与疾病的关系。并对今后需要重点加强的研究方向给予系统介绍,包括生物标志物应用的有效性、标志物的器官特异性验证和多层次组学标志物之间关联分析的生物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8.
核酸适配子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适配子是采用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从随机单链寡核苷酸库中筛选出的能与靶物质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配体。核酸适配体由于具有精确识别、易体外合成与修饰等特点,它已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新药研发等诸多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其特有的性质,它们将在环境毒理研究及相关领域,如环境毒素的快速检测、生物体内毒性评价、毒性阻断研究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印刷车间设备噪声对人体健康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小型印刷厂印刷车间噪声水平的监测,调查印刷设备噪声对工人劳动环境质量和周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对印刷车间和厂界噪声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经实测对比验证印刷车间构筑物的隔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我国环境有色金属镉、铅、砷污染及其对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认为有色金属镉、铅、砷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和冶炼是环境镉、铅、砷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产生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继而危害暴露人群的身体健康,产生一系列急性和慢性病症.但环境有色金属镉、铅、砷污染与暴露人群肿瘤等相关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累积暴露量需进一步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危害认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暴露评价和危险度特性描述对该类环境污染健康影响作出危险度评价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