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色谱分离技术在糖醇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在糖醇工业中的发展和应用特点,以及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高纯度果糖的研究——黄祥斌等,中国甜莱糖业,2001(1),1~2 讨论了离子交换法制备高纯度果糖的工艺条件。并介绍了用蔗糖制备果糖的工艺流程。色谱分离技术在糖醇工业中的应用——彭奇均等,中国甜菜糖业,2001(1),3~7 论述了色谱分离技术在糖醇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在糖醇工业中的发展和应用特点,以及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两段活性污泥法处理味精废水的中试研究——白晓慧,环境工程,2001(1),25~27采用两段活性污泥法处理味精废水,试验规模0.…  相似文献   

3.
简述模拟移动床技术的发展和在糖类分离中的应用现状,着重介绍模拟移动床技术在分离单糖和糖醇、以及寡糖中的应用。与传统的制备色谱技术相比,模拟移动床采用连续操作手段,具有易于自动化操作,制备效率高,制备量大等特点,在糖醇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色谱分离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类型和分离特点,以及在木糖醇、果糖、海藻糖、甘露醇、麦芽糖醇、木糖等糖醇生产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试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200-204
前期研究表明,赤藓糖醇生产母液中除含有赤藓糖醇外还含有其他未知糖醇组分,该文采用HPLC和LC-MS分析对这些未知糖醇组分进行了定性鉴定。首先使用氨基色谱柱和Shodex SC1011色谱柱相结合对赤藓糖醇母液进行HPLC分析,通过对比两色谱柱对母液和糖醇标准样品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赤藓糖醇母液中的未知糖醇组分主要为阿拉伯糖醇和甘露糖醇,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核糖醇。LC-MS分析结果显示,母液中各组分分子质量与赤藓糖醇、阿拉伯糖醇(核糖醇)、甘露糖醇一致,进一步确认了HPLC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糖醇是糖类代谢的中间体,具有不影响人体血糖浓度,改善食品品质,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等优异性能,近年来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及农业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综述了糖醇在食品工业、医疗卫生、农业生产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简要介绍了糖醇在工业制造、农业杀虫等其他领域的作用,最后对糖醇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为糖醇的推广应用和促进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RP-HPLC法测定PC12细胞内外液中甜味剂赤藓糖醇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甜味剂赤藓糖醇在PC12细胞内外液中的含量变化情况,明确赤藓糖醇能否进入PC12细胞。方法:采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PC12细胞,提取对数期细胞并使用不同浓度赤藓糖醇处理细胞,应用RP-HPLC法(含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PC12细胞内外液中赤藓糖醇的含量。结果:当PC12细胞外液中赤藓糖醇浓度为0.4mg/m L时,细胞内液中出现赤藓糖醇色谱峰,在浓度0.4~2.0mg/m L范围内,随着细胞外液中赤藓糖醇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液中赤藓糖醇峰面积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当浓度为2.0mg/m L时,细胞内液中峰面积达到最大值。结论:PC12细胞内液中出现赤藓糖醇的色谱峰,提示赤藓糖醇能够进入PC12细胞,随着细胞外液中赤藓糖醇浓度不断增加,细胞内液中赤藓糖醇浓度也不断增高,为PC12细胞内外液中甜味剂赤藓糖醇的食品学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GC-MS联用技术作为质谱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本文综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白酒、葡萄酒和挥发油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进一步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方法在焦化工业和聚甲醛工业中的检测应用情况,为色谱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赤藓糖醇是一种新型热量低多元醇类甜味剂,在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广泛,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研究开发的“发酵法生产赤鲜糖醇的技术”,攻克了赤藓糖醇发酵残糖高、副产物多、提取收率低、产品质量差等诸多技术难题,该项研究2007年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0.
赤藓糖醇是一种新型的多元醇类甜味剂,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蔗糖的口味较为相似,且具有稳定性高、热量低、甜味协调、无吸湿性、抗龋齿性和生理耐受性高等优良特征。综述了赤藓糖醇的理化性质及低热值性、抗龋齿性、抗氧化性、高耐受量和促进益生菌生长的功能特征。同时,对赤藓糖醇的生产工艺现状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赤藓糖醇在未来食品、保健品工业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杨博 《甘蔗糖业》2021,(1):113-117
自我国广西等部分省区糖企开展二次创业以来,对从事相关产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文章认为,高校是培养蔗糖产业综合型人才的根本,基于双创视角开展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协同培养,能够从创新发展甘蔗生产技术、发展多样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升级制糖工艺等入手,为我国蔗糖产业发展提供管理、技术等方面复合型人才,解决当前我国蔗糖产业种植、生产技...  相似文献   

12.
魏学勇 《甘蔗糖业》2021,(2):115-120
制糖企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程度的加深,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生产、管理,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文章通过对甘蔗制糖企业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等进行分析,总结了甘蔗制糖企业工控系统特点与网络安全现状,以此为基础对甘蔗制糖企业工控系统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完成了甘蔗制糖企业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的构建。本文旨在为甘蔗制糖领域企业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安全防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进而全面优化糖企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下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泰国、澳大利亚糖业竞争力比较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泰国、澳大利亚等主要食糖出口国的产业技术经济指标,发现中国糖业竞争力明显较弱。在甘蔗生产环节表现为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在制糖环节表现为制糖企业规模小、制糖成本高、税费负担重、产品质量较差。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产业技术改进力度不足,政府管理体制不顺,对糖业的支持保护不够等。为提高中国糖业国际竞争力,确保食糖产业安全,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糖料生产基础设施水平和糖业综合技术水平,改革政府糖业管理体制,提高对食糖价格和产业链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糖业支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超滤、反渗透技术是应用较广泛的膜分离技术。本文介绍了超滤、反渗透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概述了这2种膜分离技术在制糖业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它们在制糖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具有无损检测、无污染、操作简单、分析快速、可在线实时监测、稳定性和重现性好、节约人力成本和试剂费用且易于维护等特点,并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近红外技术在传统制糖工业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我国作为世界蔗糖生产大国,企业应对新技术加以重视和应用。本文从糖料甘蔗和甜菜的收购、作物快速育种、制糖中间制品检测应用和成品糖检测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国内外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制糖工业上应用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近红外技术在制糖企业应用的优势和不足,并对该技术在糖业应用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企业和科研院所应用研究、在线检测、过程控制和结果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由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完成的"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的部分内容,重点分析其中的技术壁垒和研发需求2大要素,通过对2大要素进行排序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以使甘蔗糖业人员更多了解高值化蔗糖产业支撑体系技术路线图的内容及其目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广东以至全国蔗糖产业高值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制糖工业上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近红外分析仪对几百份白砂糖样品进行扫描分析燕与实验分析值进行比较,对近红外分檄技术在制糖工业上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由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中国糖业协会共同完成的"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的部分内容,重点介绍其结果,以使甘蔗糖业人员更多了解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的内容及其目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广东以至全国甘蔗糖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棕色绵糖     
介绍了国外市场上被认作具有特殊性能的棕色绵糖,并叙述了棕色绵糖的生产方法和应用范围,旨在为制糖企业开发新品种及提高附加值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制糖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制糖行业对生产过程实行控制协调,需要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糖厂化学管理软件系统在制糖领域的具体应用,对促进制糖企业规范、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