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裘维蕃 《植物保护》1963,1(1):30-32
关于大白菜的三大病害——软腐,霜霉,孤丁的防治问题,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基本研究及防治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难;也提出了不少问题。根据不同的角度,对防治的主导方面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任何看法都不能离开消灭或减少发病和增加生产这个基本原则。这里对一些  相似文献   

2.
管致和 《植物保护》1963,1(3):115-117
在华北地区,造成大白菜孤丁病流行的主要毒源是孤丁1号(芜菁花叶病毒)。这是以蚜虫为传毒介体的病毒病害。造成这种病毒病害大流行,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有毒源;(2)有传毒介体(蚜虫);(3)传毒介体的扩散飞行时期与大白菜感病期相吻合;(4)大白菜品种能感病;(5)具备适于发病的外界环境条件。其中,有无毒源的问题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栽培制度问题;在一般蔬菜  相似文献   

3.
张秦凤 《植物保护》1979,5(1):20-24
白发病是影响谷子生产发展的一大病害。在陕西省历年都有程度不同地发生和危害。以往沿用一般防治方法来进行防治,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为了探索其原因,于1961至1964年在我省历年发病较重的谷子主产地陕北地区进行了一些试验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证  相似文献   

4.
1960年进行的广泛调查及试验,肯定了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菜三大病害(孤丁、霜霉、软腐)的基础。虽然尚未发现有对孤丁和霜霉病的免疫品种,但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极其显著,各地均有一部分适应本地种植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可资应用,为了进一步解决品质等园艺性状和抗病性之间的矛盾,杂交育种的方法已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改变,白菜最主要的病害已由过去的孤丁病、霜霉病、软腐病增加到孤丁、霜霉、软腐、黑腐、黑斑、角斑六大病害,后期施药对控制白菜病虫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封垄后在外围施药困难,防效不佳,进地施药增加白菜的人为损伤,致使细菌病害加重,结果可能得不偿失。传统的后期防病虫技术亟待改进。留打药行种植,一方面直接减少有效生产面积,降低产量,几行白菜空一行与传统种植方式相违背,似乎不符高产目标,人们似乎难于接受。但另一方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京郊蔬菜病害愈加严重,已成为市场蔬菜供应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六十年代较突出的病害有:白菜三大病害(霜霉病、孤丁病、软腐病),黄瓜霜霉病、白粉病,西葫芦病毒病,茄子绵疫病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筹委会于6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白菜孤丁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辽宁、黑龙江、吉林、旅大、河北、山东、陕西等省市的科学研究和教学人员90多人。会议集中讨论了华北地区白菜孤丁病的病原本质问题。吉林农科院利用血清学的方法,观察采集来的28种病毒症状类型在动物抗血清中都形成了相应的抗体,同相应的病毒起沉淀反应;很多单位经多年观察,发现蚜虫的大发生与病毒流行是一致的,从蚜虫的传毒试验、隔离试验、治蚜效果中看出蚜虫对病害的发生有显著的媒介作用;很多单位认为高温干旱是引起病毒病害的主要条件,因为高温  相似文献   

8.
白菜孤丁病毒的抗血清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菜孤丁病毒在我国北方各省普遍发生为害。从1952年开始裘维蕃等在华北及东北各地就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对病原及传染方式等做了详细的阐明。但对于诊断方法的研究,还没有报告。据我们了解,裘维蕃及王祈楷已经在1956年制备了白菜孤丁病毒的抗血清。不过关于白菜孤丁病毒抗血清的制备和应用方面的各种问题,还没有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是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9.
 1950年在河北徐水县調查白菜病害时會見到矮縮而有坏死斑型的病害,一般称之为"抽瘋"或"孤丁";为害率在3%左右。同年在山东历城調查时亦曾發現比类病害;为害率在5%以下。当地农民認为病害的發生与栽培甘藍有关,而且与蚜虫有关。河北白菜区到处有这一类型的發現,但为害的情况不严重。1952年东北大白菜栽培区普遍發生这种病害,使菜株矮縮不长,損失極大;一般称之为"弧丁"。  相似文献   

10.
第1期小米杠叶病的研究1.杠叶病,小米的一个新的病毒病害··················…… .........................................·.·,·········……俞大拔、裴美云、静顺根(l)禺耸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形成的观察···……林傅光、黄河、王道本、霍守祥(19)中国白菜的一种病毒病害—“孤丁”·····················……裘推蕃、王祈楷(31)影响中国白菜孤丁必病的一些因素···············……裘推蕃、王祈楷、强国葆(45)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拭腕擅报·········……尹萃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芜菁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铎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3,17(B09):18-22
芜菁花叶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科的重要成员。作为引起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害的最主要病原,该病毒地理分布极广,自1921年Gardner和Schnltz首次描述了TuMV,迄今除南美洲外,其他各大洲均见报道。TuMV也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病毒病害的主要病原,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引起大白菜孤丁病、油菜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等,每年都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鉴于该病毒的经济重要性,我国针对该病毒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对该病毒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引致大白菜孤丁病的环斑型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在北京春季留种白菜叶的黄色斑驳中分离到一个毒原,编号为59—1号,这个毒源可以用汁液摩擦接种,但桃蚜接种不成功,接种在胶州白菜上产生花叶、抽心等孤丁病,在油青菜上产生黄绿色花叶,在黄苗榆烟上产生系统性花叶及环斑,在三生烟上产生系统性花叶及坏死斑,在心叶烟叶上产生局部黑褐色边的圆形坏死斑,在蔓院蘿叶上产生枯斑,不侵染黄瓜。致死温度为70℃,稀释终点为1∶10,000—1∶100,000,体外存活期为11—13天。这一病毒相近于 Valleau 及 Johnson 的番茄环花叶病毒(Tomatoring mosaic),不过致死温度较低。根据寄主反应特性,应该是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的一个株系,从白菜孤丁病的毒源来排列,称之为白菜孤丁二号。1960年秋从北京黄花烟的环斑中分离到一个毒源编号61—12,从白菜孤丁中分离到一个毒原编号61—20。这两个毒源虽然来源不同,但表现的寄主反应及其他特性完全一样,因此是同一个株系,它们都可以用汁液摩擦接种,不能用桃蚜传布,接种在胶州白菜上发生花叶,缩叶,坏死斑等孤丁症,在油青菜上发生深浅绿花叶,在黄苗榆烟叶上只有局部黑色边缘,近圆形的坏死斑,无系统侵染,在三生烟上发生系统性花叶及坏死性蚀纹及环斑,在心叶烟上产生局部深褐色边缘的圆形坏死斑,在蔓陀蘿上产生枯斑。致织死温度在90℃以上,稀释终点达1,000,000体外存活期在32天以上,在干燥低温下,在组中经42天仍保持其活力。这个毒原与典型 TMV 的抗血清起反应,因此认为是 TMV 的一个株系,但与59—1号显然有所不同,按白菜孤丁毒原的排列,称之为白菜孤丁3号。目前在北京地区已经发现的有白菜孤丁一号(芜菁花叶病毒),二号及三号(TMV)。一号是由蚜虫传布的,二号及三号不能由蚜虫传布,二号发现于,春季留种菜上,三号发现于秋季大白菜及烟草上,这些株系的相应关系及其自然传布方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中国白菜孤丁发病的一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孤丁的病原业已鉴定为无菁病毒(Turinp Viurs 1 Hoggan&Jhnson)的一个株系,而且证明在华北地区油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花叶病毒、萝卜(Raphanus sativus var,longipinnatus Bail.)的花叶病毒和甘兰(Brasso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的花叶病毒是和白菜孤丁同属于一个毒种而且很可能是同一个毒株[3]。  相似文献   

14.
应用1978年以来在武汉本所取得的试验数据和1961年以来的大田病害调查资料,在电子计算机上,分析了油菜感病性、播种期、传毒蚜虫、毒源和夏秋气候五项主要流行因素与病害的数量关系,及因素之间的联结和替代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病害流行和预测的数学模型。经1983—1986年实测检验,模型估计发病率的误差均小于5%。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国外报导很少,[11],我国早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有过较多研究,但多限于单一因素与病害关系的定性分析。因素与病害的数量关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病害的综合影响报导极少,尚未见到病害流行和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报导。  相似文献   

15.
在吉林省公主岭的蘿卜采种株上,分离到一种毒原(62-17-1号)。失毒温度为65℃10分钟,体外存活(20—22℃左右)16—19天,稀释限点1∶5,000—1∶10,000倍。其寄主范围不限于十字花科植物,与蕪青花叶病毒抗血清(白菜孤丁1号)不起沉淀反应,与蕪青花叶病毒(白菜孤丁1号)也不起交互保护反应。在十字花科多种植物上呈現环斑症状,故称为蘿卜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16.
<正>在果树生产中,春季如遇连续降雨,气温偏低,果树病害往往发生较重;干旱天气,病害发生较轻,如2011年,威海地区出现了60年一遇的干旱天气,梨(苹果)锈病、疫腐病、早期落叶病等病害发生较轻,说明果树病害的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1雨水过多易引发的果树病害种类集中降雨对大部分果树来说是弊大于利,在高湿的环境下,果树容易发病,早期落叶和果实病害  相似文献   

17.
陈昌兰  呂金超 《植物保护》1964,2(6):261-261
万县专区油菜病毒病为害严重,四年来(1961—1964)的试验证明: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掌握翅蚜消长规律适时药治,隔离及清除毒源等综合措施,可控制病害。1961年在我所32亩油菜园中,贯彻了上述措施,病株压低到1%以下,每亩产量达248.8斤。 一、选用抗病品种 胜利油菜发病率为0—3.5%,平均亩产216.3斤;“57—43”(我所选育)发病率为0.5—4%,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是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大田危害叶片及穗部,引起产量损失,为了明确叶瘟、穗瘟对产量损失的影响,为病害损失的预报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站于1983年进行了本项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品种:感病品种“筑紫晴”。2、处理: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用25%多菌灵500倍液按不同间隔时间喷药,至病害流行终止期。喷液量35—60公斤/亩(依植株大小而定)。具体间隔天数为5、10、15、20和  相似文献   

19.
在1961和1962年春季进行谷粒和稻节中病菌,在不同条件下存活力的试验。以经过洗涤的材料在24—28℃,保湿条件下,5—7天后,用显微镜观察,有孢子出现为存活的标准。1961年1月5日以500粒上午早糙病稻谷为一组,在低洼稻田中分别作表工所列的各项处理。  相似文献   

20.
纪桐云 《植物保护》1964,2(1):45-45
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以往文献记载多列为桑树病害,对其为害甘薯的严重性较少注意。近几年来,安徽有些地区由于此病的发生使甘薯受到相当损失。据1957—1958年调查,全省有25个县市发现这种病害,以后又有些地方陆续发现。1961年颖上县刘集公社苏义大队100多亩春甘薯有50%以上的面积发生了紫纹羽病;该县谢桥公社庙后大队160多亩甘薯,发生病害的面积占62%,一般病株率10—30%,严重的达66%,薯块在地里就烂毁。樅阳县在1961年调查,汤沟、长风等四个公社甘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