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滨海城市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物质空间载体,存在着人地矛盾关系、空间填充效率低下、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分形维数模型,在ArcGIS技术平台中对滨海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滨海城市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与空间占据效果。以期为滨海城市用地发展的规划构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快速和巨量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正不同程度上经历着空间急剧拓展和街区肌理的剧烈变化,呈现在大尺度空间形态上,则体现为结构形态的尺度变化和显著外拓,平原型城市的普适性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郑州总体城市设计为样本,通过梳理平原型城市的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对其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总体城市设计中平原型城市的空间形态规划理论和设计方法,以应对此类城市发展过程中典型的增长边界、城市骨架、结构模型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形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先介绍分形理论的基础知识 :分形、分形维数及其算法。然后应用该理论探讨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城市边界线、网络结构、土地使用、城市形态与增长、城市化空间过程等。所引述的大量证据表明城市在各个方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模型适合用来刻画城市的空间过程 ,从而为规划设计、政策分析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海口滨海岸线城市设计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建国  方立  陈宇  吕志鹏 《规划师》2003,19(9):41-45
海口滨海岸线城市设计以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为核心和切入点,重点发展与控制滨海岸线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与景观架构等。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应遵循岸线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的原则,采用滚动渐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尊重其原有的社会、文化与历史价值,加强滨水区与城市腹地及各开放空间的连接,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义乌市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形态重构.重点选取和处理了9个年份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信息,结合计算扩展强度、扩展梯度、扩展贡献率、分形维数以及开展相关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重构特征和机制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义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但速度出现下降趋势;扩展方向从单方向转变为多方向,扩展重点逐渐远离市中心并向外延伸;分形性质逐渐变好,但总体而言主城区的分形形态优于市域:自然、人口、经济、政策、交通、文化等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形态重构,但人口、交通和经济构成最重要的3类因素,这实际上反映了义乌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微气候变化引起的城市街区外部空间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有针对性地将胶东滨海城市街区形态的和谐循环发展与微气候的制约因素结合在一起,总结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微气候环境特征,挖掘和提炼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地形特征、空间结构、建筑布局及开放空间等空间形态要素与微气候风环境的关联因子,并加以分类、梳理、分析、归纳。在尊重、顺应、改善、优化微气候的前提下研究城市滨海街区空间形态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毛蒋兴  徐文丽 《规划师》2008,24(8):78-83
以南宁为例,采用城市管理部门和统计年鉴数据资料,以分形理论为理论基础,引入GIS空间分析雨回归分析等对南宁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开展系统研究可知,南宁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形态整体处哥快速转变过程中,城市边界轮廓呈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速度彰快,应引起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山地城市景观形态特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刚  舒沐晖  刘春茂  潘燕  蒋博 《规划师》2007,23(10):93-95
山地城市的坡地地形是山地城市景观形态有别于平原地形城市景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如岩、坡、坎、梯、坪、坝、岗、垭、十字、梁子等.这些坡地地形又因其在山地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以及本身用地功能与设施不同,而进一步演化出了更加多样的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形态.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海湾区是滨海城市特有的一种城市空间,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研究相关概念和实例的基础上,以番禺海莲湾发展概念规划作为实证研究,探讨城市滨海湾区发展策略和思路,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和布局的规划方法,总结一些经验和启示,以期能对国内兴起的滨海建设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库尔勒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型城市其城市形态呈现出阶段性发展,表现为点状积聚、飞地扩散、填充拓展、郊区新城的空间特征,并形成了适应孔雀河水系发展的组团格局。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空间紧凑度、分形维数等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及形态进行了梳理分析。结论表明其发展受其绿洲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交通结构、经济及社会发展和政策引导及项目驱动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是库尔勒城市发展之本,区位优势及交通结构是决定性因素;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等是库尔勒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政策推动以及城市建设等因素则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这就要求城市发展必须整合现有优势和资源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兆军  李晓东 《山西建筑》2009,35(32):18-20
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演化为切入点,揭示了城市空间发展及其形态特征,分析了影响乌鲁木齐市空间发展的自然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地价因素及开发区建设等,以期为城市管理以及新一轮规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起县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受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不同阶段的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空间形态的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本文通过对进入21世纪以来吴起县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总结吴起县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内外动力、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吴起县未来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形城市与城市规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彦光 《城市规划》2005,29(2):33-40,51
分形城市是自组织城市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与城市规划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组织城市研究领域。本文首先阐述分形城市的基本概念及其测度方法,然后论证分形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分形是大自然的优化结构,分形体能够最有效地占据空间。借助分形思想规划城市和城市体系,将能使我们更为有效地利用地理空间和环境,美化人类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山地城市街道设计及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燚 《四川建筑》2001,21(1):15-17
山地城市因其地理环境和山域特点,形成了与平原城市截然不同的规划布局和空间形态。街道的设计及其景创造直接影响城市设计。本文从道路布线,道路与建筑的关系,城市绿化系统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山地城市街道及春景观设计,如何构筑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沿海经济带"等战略的提出,滨海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着不同于以往的剧烈变化。文章选取30余个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在滨海城镇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外部形态、中观的功能布局和微观的内部空间三方面入手,探讨了滨海城市在快速城镇化时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特征。此研究不仅有助于认知滨海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和规律,同时为滨海城市由于空间结构演化所引发的灾害和城市问题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地形因素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着重要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该文选取大阪、蒙特利尔、香港和重庆分别作为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的典型代表,对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系统总结了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演变、空间形态、开发模式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相应的开发规划与节点设计策略。以期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地下空间,促进我国不同地形条件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侯鑫  曾坚  王绚 《建筑师》2004,(5):20-29
本论文结合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成果,认为城市文化本身即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社会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其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且突出体现于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之中。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在城市空间的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力图从多方面认识信息时代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势。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城市文化生态系统,面对信息科技的刺激,必然产生社会心理、哲学内涵等诸多方面的反应,因而在其综合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又体现出回归人本主义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绿道(greenway)是网格化的线性景观空间,绿道规划与城市形态发展形成共生关系,相互促进和影响。本文在分析美国和英国绿道系统与城市功能形态布局关系的基础上,以厦门市海沧市民公园环湖绿道为例,研究滨海城市环湖绿道与城市功能结构阻隔与渗透、通道与衔接、吸引与辐射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研究是城市发展历程的总结。本文运用边界分形维数、街坊形状指数等,对环县各时期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对各时期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环县自然、人文等因素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为同类型的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翁季 《道路照明》2005,(4):42-44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乡建设重点向西部转移,西部城市经济得以长足发展,城市夜景塑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西部城市多为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中相比,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在夜景照明规划设计中如何利用山地地形与空间特质.创造出富有山地城市特色的夜景形象,成为规划及照明工作者积极探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