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一种中铬铸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这种中铬铸钢的铸态显微组织为马氏体,经过空淬和回火处理之后得到回火马氏体。研究表明,经过空淬和回火处理的这种中铬铸钢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较好的冲击韧性,因而具有很好的耐冲击磨损性能,适合于对冲击韧性要求不是很高,但耐磨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2.
鲁沛沛  李卫 《热加工工艺》2012,41(12):132-134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硬度仪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耐磨蚀高铬合金钢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50℃油淬和250℃回火处理的中碳高铬合金铸钢显微组织基本为单相板条状马氏体,而950℃油淬和250℃回火处理的中碳高铬合金铸钢显微组织为混合马氏体。经1050℃油淬和250℃回火处理的中碳高铬合金铸钢V型缺口冲击吸收能量较高(11.2J),硬度54.9HRC,硬韧性配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回火温度对KmTBCr26高铬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子洲  匡毅  于金峰 《铸造》2004,53(10):788-791
利用X射线衍射及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回火温度对KmTBCr26高铬铸铁显微组织的影响并测定了相应的硬度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的KmTBCr26高铬铸铁属于过共晶成分,低温回火组织由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碳化物组成;高温回火组织由碳化物及共析组织组成.对于1000℃空淬试样,在460℃回火处理时可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等方法,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3.4wt%C高碳高铬铸铁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在960~1100℃逐步升高,基体由铸态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一次碳化物及共晶碳化物未发生转变,二次碳化物逐渐减少,残余奥氏体逐渐增多;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淬火温度为1050℃时,硬度达到最高值64 HRC。随回火温度在450~650℃升高,基体组织由回火马氏体逐渐转变为回火索氏体,二次碳化物增多粗化,硬度逐步降低;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50℃/1 h空淬+510℃/1 h空冷回火,试样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低价的硅、锰、铬为主要合金元素,加入少量的硼、钛和稀土等元素细化和净化铸钢的组织,设计研究了一种不含钼、镍等贵重合金的低合金耐磨铸钢,同时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略有提高。淬火温度超过950℃后,淬火组织略显粗化,且出现残留奥氏体,硬度反而下降。在950℃淬火时,低合金铸钢组织由强韧性好的细小板条状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且组织均匀性好,硬度大于HRC52,无缺口试样冲击韧性大于100J/cm2,综合性能良好。用于制造挖掘机斗齿,使用寿命比高锰钢斗齿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型高铬锰钒钛合金抗磨铸铁衬板的试验过程:以Cr、Mn为主要合金元素,提高材料淬透性和淬硬性,辅以V、Ti等微合金化以细化晶粒,净化晶界,改善碳化物形态、数量、大小与分布,弥补和改善因Mn加入量过大导致的组织晶粒粗化所带来的不足,提高了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最后通过最佳热处理奥氏体空淬+200~320 c℃回火,得到的金相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且碳化物呈菊花状,组织细小并分布均匀,硬度≥58HRC,冲击韧度≥6 J/cm2.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铸钢的合金化设计,研究了铸造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热处理的组织和性能.铸造无碳化物耐磨钢正火低温回火热处理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组成,属于非典型贝氏体或无碳化物贝氏体或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组织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属于马氏体-奥氏体复相组织.结果表明:铸造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正火或淬火后低温回火,材料具有高的强度、高的韧性和高的耐磨性,低碳铸造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并介绍了铸造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在矿山机械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ZGCr28高铬铸钢的铸态、不同温度正火和不同温度回火热处理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ZGCr28铸态硬度较低,正火加热温度为1 040℃时空冷铸件具有较高的硬度,100~200℃回火高铬铸钢具有良好的韧性,铸态和热处理后的组织为铁素体、(Fe.Cr)23C6碳化物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提出了ZGCr28高铬铸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对D2钢进行不同处理后,利用OM、SEM和XRD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并测试了硬度与冲击韧性,研究固溶-高温回火球化预处理对D2钢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2钢经固溶-高温回火处理后碳化物偏析程度明显降低,高温回火时碳和合金元素从过饱和的马氏体基体中析出,均匀聚集长大形成合金碳化物颗粒,改善了基体中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最佳的预处理工艺参数为780℃回火6 h,经最佳预处理-淬回火后,材料冲击韧性提高了23.8%。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对一种低合金高性能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对实验铸钢伸长率的影响显著,回火温度对其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的影响起主要作用。该铸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30℃下奥氏体化保温2 h后油冷,600℃下回火保温2 h后空冷,该工艺可以使此铸钢具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新型低合金耐磨铸钢的组织特点及力学性能,探讨了成分、热处理工艺对该材料的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现场应用表明:其使用寿命是高锰钢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新型低合金耐磨铸钢的组织特点及力学性能,探讨了成分、热处理工艺对该材料的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现场应用表明:其使用寿命是高锰钢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锰铸态耐磨钢的冲击磨损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冲击载荷大小对中锰铸态耐磨钢的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锰钢试样相比,当冲击载荷≤1.5J时,铸态耐磨钢有较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热址理工艺刊7Cr14V2铸钢的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Cr14V2铸钢具有回火二次硬化现象。经1070℃淬火,510℃回火,其耐冲击磨损性能及耐磨粒磨损性能均最佳;且随着回火次数的增加,其耐磨粒磨损性能提高9%,耐冲击磨损性能提高18%。  相似文献   

15.
黎振华 《铸造》2000,49(7):409-412
测定了控制冷却Si-Mn贝氏体/马氏体耐磨铸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并以此为依据,对这种钢的等温淬火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i、Mn复合合金化,可使钢的珠光体转变和贝氏体转变分离,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该钢理想的等温处理工艺为800℃奥氏体化+280℃等温3h。经此工艺处理后获得的下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铸钢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6.
稀土/钛变质贝氏体铸钢的高应力冲击磨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高硅贝氏体铸钢变质前后的高应力冲击磨损性能和失效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后贝氏体铸钢的磨损性能明显提高,其磨损量约是变质前的1/2。这是因为稀土/钛变质剂能有效地改善铸钢的晶粒和组织粗大、成分偏析造成的组织不均匀等问题,使铸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7.
高碳低合金耐磨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所研制的高碳低合金耐磨钢的强韧化、耐磨性及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低冲击磨料磨损条件下,试验钢的耐磨性优于中碳低合金耐磨钢和高锰钢。  相似文献   

18.
王定祥 《铸造技术》2012,33(6):670-673
介绍了钢铁耐磨铸件淬火,回火前的预先热处理,淬火操作控制,淬火介质及应用,常用等温淬火盐浴硝酸盐组成和使用温度等.  相似文献   

19.
4Cr3Mo2NiV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向红  王树奇  姜启川  洪扁 《金属学报》2005,41(10):1116-1120
研究了铸造热锻模具钢4Cr3Mo2NiV从室温到600℃的磨损行为,采用SEM,XRD和EPMA等对试样磨损表面和磨屑的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是氧化磨损和疲劳剥层磨损.磨损过程中氧化和疲劳剥层交替进行,使摩擦系数大幅度波动.高温磨损形成的氧化物主要是Fe2O3和Fe3O4,氧化磨损使磨损率降低;疲劳剥层使磨损率增加,磨屑呈脆性块状.  相似文献   

20.
对低铬铸铁,高铬铸铁及高锰钢进行了腐蚀磨损磨损试验,结果表明,Cr17铸铁在腐介质中具有好的抗腐损性性能,而高锰钢只在中性介质中有好的抗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