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注射用血塞通溶于不同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情况。方法:使用GWF-5J微粒分析仪测定注射用血塞通分别加入不同规格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后的微粒数。结果:同种输液相同体积不同方法溶解时,微粒浓度大致情况是输液 药>输液 药 专用溶剂>输液 专用溶剂>输液;同种输液不同体积溶解时,100mL>250mL>500mL;不同种输液相同体积溶解时,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结论:临床在使用注射用血塞通时要注意输液的选择和溶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血塞通在两种溶媒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英  邹光伟 《医药导报》2011,30(11):1520-1521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塞通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室温(25 ℃)下将注射用血塞通400 mg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配伍后,放置0,1.0,2.0,3.0,4.0 h,考察配伍液的性状、pH、不溶性微粒及吸光度变化。结果注射用血塞通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无明显变化,吸光度、不溶性微粒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室温(25 ℃)下注射用血塞通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在2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3.
邓晓媚  王晓宇  吴妍  史天陆  许露露  刘圣 《安徽医药》2018,22(10):2026-2030
目的 为了优化注射用血栓通调配工艺,并考察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lucos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5%葡萄糖注射液(5% glucose injection)和10%葡萄糖注射液(10% glucose injection)配伍的稳定性。 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注射用血栓通的调配工艺,测定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pH值及主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相对含量变化,考察注射用血栓通在不同溶媒中的8 h内的配伍稳定性。 结果 注射用血栓通用注射用水溶解完全。四种溶媒配制的成品输液在存放8 h内pH值以及不溶性微粒较稳定。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成品输液主要成分呈下降趋势。 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最佳调配工艺为使用灭菌注射用水6 mL作为溶媒注入药品西林瓶中,振荡5 min溶解,振荡频率为1 000 r·min-1;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8 h内稳定;5%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6 h内稳定,10%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建议现用现配。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血塞通主要用于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中风偏瘫、瘀血阻络及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胸痹心痛、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属瘀血阻滞证者[1].临用前,需用专用溶剂使其溶解,再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可用生理盐水代替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2].本实验将注射用血塞通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避光放置于室温25℃环境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其含量,以观察其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黎鹏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145-14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加血塞通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6例,用黄芪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是两周为一疗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与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发生,而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血塞通主要用于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中风偏瘫、瘀血阻络及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胸痹心痛、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属瘀血阻滞证者[1]。临用前,需用专用溶剂使其溶解,再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可用生理盐水代替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2]。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注射用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及注射用血脉通的化学成分,为注射用血脉通立项提供实验依椐.方法 用symetry shield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分别以ELSD和UVD为检测器,ELSD测定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15 ℃;气体(氮气)流量1.5 L·min-1,检测波长210 nm.在此色谱条件下,将3种药品的主要组分分别展开,表达成色谱指纹图谱,并对主组分进行结构识别,归属跟踪,对各自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 注射用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均为三七的总皂苷,有效成分基本相似,仅存在组成比例波动,其主要差别是剂型不同;注射用血脉通的主组分为三七三醇皂苷,与前两制剂的物质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可以对三七及其制剂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在灭菌注射用水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吡柔比星浓度为1mg/ml溶液,室温下,于光照及避光条件下放置,经0、1、2、4、6、8、10h考察溶液外观及含量变化。结果光照或避光条件下,10h内盐酸吡柔比星的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含量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在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性较差,应即配即用。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内毒素检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内毒素检查的研究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25001张嘉丽王学年焦志铁殷金华鲎法检查药品内毒素可作为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和10%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检查[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称GNS)能否以鲎法检查,未明文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盐酸丁咯地尔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水5%碳酸氢钠注射液5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丁咯地尔的含量,并观察输液的外观,pH值及盐酸丁咯地尔紫外光谱的变化。结论:盐酸丁咯地尔的5种输液混和液在25℃,37℃下放置9h内含量均在98.5%以上。结论: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吴妍  曹教育  吴凤芝  李民  刘圣  马旖旎  唐琪 《安徽医药》2015,19(9):1642-1646
目的:优选注射用左卡尼汀最佳调配方法。方法采用L8(27)正交试验优选注射用左卡尼汀的最佳溶解溶媒、溶媒量、振荡时间和振荡频次;考察左卡尼汀浓溶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以及0.9%氯化钠注射液(0.9%NS)配伍后成品输液在室温(23℃)条件下,0~8 h内左卡尼汀含量、pH、外观以及不溶性微粒数变化情况,判断其成品输液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左卡尼汀最佳调配方法为每1 g药粉用8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慢频次振荡1 min,所得浓溶液与5%GS、0.9%NS配伍8 h内含量较稳定,适宜配伍;与GNS配伍稳定性较差,6 h含量下降超过10%;与10%GS配伍稳定性最差,2 h含量下降近40%;各成品输液pH、外观和不溶性微粒数变化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正交试验优选出了最佳调配方案,为注射用左卡尼汀静脉用药调配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持,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LunaC18(150mm×4.60mm,5μm),以枸橼酸钠盐缓冲液(枸橼酸9.76g,枸橼酸钠1.03g,加水900ml溶解,调pH至3.0,加入10%四丁基氢氧化铵2.5ml,加水至1000m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杂质峰与主峰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离,三批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经检测有关物质分别为7.6%、7.9%、7.3%。结论:该法可用于检查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序贯静滴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质量浓度,配制头孢孟多酯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溶液,再取该配伍溶液分别与不同体积的奥美拉唑钠溶液配伍。于0,0.5,1,2,3,4,5,6 h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变化,测定p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液头孢孟多酯钠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头孢孟多酯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液在6 h 内外观无明显变化,与不同体积奥美拉唑钠配伍的配伍液随时间延长出现不同颜色的浑浊,在6 h内各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规定,头孢孟多酯钠的相对百分含量略有下降。结论:在临床上,若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静滴联用时,最好在两者之间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输液管道,完毕后再输注另一种药物,或者不将两者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任天舒  褚征  高声传 《中国药师》2011,14(7):1017-1018
目的:考察黄芪注射液与五种t1盘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外观观察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pH检测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比较黄芪注射液与五种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吸收光谱及微粒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和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变化,微粒数合格;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变化,但微粒数有突变;与果糖配伍后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合格,但pH及紫外吸光度变化幅度较大。结论:黄芪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性质稳定;不建议与果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血塞通注射液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测定血塞通注射液在兔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血塞通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 为指标进行测定。色谱柱 :HypersilC18(4 6mm×250mm ,5μm) ;流动相 :乙腈 -水 (3∶7) ;检测波长 :210nm ;流速 :1ml/min。结果 :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注射后在兔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 ,经PKBP -NI程序处理 ,得到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靠 ,可用于测定血浆中人参皂苷Rg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茚三酮柱后衍生化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以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与配伍输液的稳定性。方法根据丙氨酰-谷氨酰胺与茚三酮反应后溶液在570nm处有最大吸收的原理,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将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以1:5体积比分别与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果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以及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室温下,6h内检查性状以及含量的变化。结果丙氨酰-谷氨酰胺在1~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9),低、中、高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4.5%、97.6%和98.7%;RSD分别为0.52%、0.10%和0.06%。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分别与上述各组输液配伍后,6h内外观未见明显变化;0~6h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配伍,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输液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配伍后,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分离度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最佳载体为5%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输液中加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e Sod ium for In jection)后输液质量的差异。方法利用药典规定的方法,对输液中加入头孢哌酮钠前及加入后不同放置时间进行不溶性微粒等项目的测定。结果六个厂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配伍两种输液后,输液的pH在规定范围内,输液中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在测定时间范围内变化不大,但不溶性微粒存在超标问题。温度和pH是影响头孢哌酮钠溶解性的主要因素,头孢哌酮钠的溶解时间差异较大。结论从头孢哌酮钠的溶解时间和输液不溶性微粒的情况来看,推荐临床使用C或F。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栋  张帅  郭海琴 《上海医药》2012,33(1):24-25,29
目的:在25 ℃条件下考察24 h内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在3种输液中的含量变化,同时测定pH变化.结果: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在24 h内 pH值基本没有变化,有效成分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在12 h内基本无变化,在16 、24 h时有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在3种常用输液中12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2h内外观、pH值和含量无明显变化,但4h时西咪替丁在2种配伍液中的含量均有升高,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pH值略微上升。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宜在2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20.
注射用更昔洛韦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在25℃下注射用更昔洛韦与临床常用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后6 h内的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注射用更昔洛韦与4种输液配伍后0~6 h的含量,同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等。结果 25℃下6 h内,注射用更昔洛韦分别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含量、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更昔洛韦与4种输液不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