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病例报告教务处(046000)李健民,王新才附院功能科郭忠则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类严重的室性异位心律。也有人称多形性心室扑动和室颤前奏型室速[1]。此种室速为非持续性、反复发作,频率(>200次/min),QRS波群形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性别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近十年的临床病例和大量的动物实验依据.结果女性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死于心室纤颤外,其余10例均得到控制。结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的重点是消除诱因、控制原发病、应用硫酸镁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病情凶险,但处理得当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本文收集1985~1995年在我院明确诊断的室性心动过速23例.现对其病因及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17~84岁.按室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分: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QT间期延长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8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  相似文献   

5.
李志刚 《中原医刊》2005,32(4):27-28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室性心动过速,往往因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引起阿-斯综合征致患者死亡。5年中,我科在心电监护下,共发现20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圣华 《重庆医学》1996,25(6):372-373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在Q—T间期延长,即心肌复极时间延长诱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具有多形性QRS波群,此种心律失常来势凶险,死亡率高,临床并不少见。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TdP患者16例,经硫酸镁积极抢救,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史正山 《当代医学》2014,(26):96-96
目的:分析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治要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治疗后心律失常得以终止,其中28例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7例患者应用异丙肾上腺素,2例患者安置临时心室起搏器,3例患者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治要点,迅速做出诊断并给予硫酸镁、异丙肾上腺素、安置临时心室起搏器等治疗手段,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与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是临床上少见而特殊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出现晕厥、抽搐甚至昏迷,反复发作可引起心室颤动和死亡。其发病机理,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病因学和治疗均不同于一般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正确及时识别和处理极为重要,现将今3年来我科收治的3例Tdp做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引起阿一斯综合征,甚至导致病人猝死,本文集临床用硫酸镁抢救尖端扭转型室速实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在短期内转为室性颤动,临床上常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治疗。本文报道1例用硫酸镁静脉注射抢救成功的病例,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提供一点临床体会。患者,男,40岁,因患“肾结石”服蒿藤根汤剂三口,约...  相似文献   

11.
异丙肾上腺素抢救尖端扭转型室速8例临床分析王敏生(连云港市红十字医院222042)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复律,常引起室颤而导致患者死亡,笔者收集了近10a来8例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抢救此类心律失...  相似文献   

12.
小儿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青海省儿童医院马如雁,逢英,金青,刘淑贤,陈大勋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depointesVen-tricularTachycardia,Tdp-VT)是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特殊类型。发作时症状凶险,常...  相似文献   

13.
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端扭转型室速即多形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因其可引起室颤,心脏停博导致猝死,应引起高度重视,结合文献探讨一下治疗的经验。1 心电图特点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心电图特点是:发作时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着等电位线做连续扭转、频率200~250次/分,QT间期明显延长>0.5秒、U波成T波明显。当室早发生在舒张晚期落在其前面的延长的T波终未期即可诱发室速,在长—短序列之后易引起尖端扭转,在发作即将终止时、QRS波群逐渐增宽、振幅增高、亦有别于发作时的形态,最后发作终止或心室短暂停搏,或引…  相似文献   

14.
王葛安  晋丛海 《安徽医学》2002,23(6):61-61,63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之间的心律失常,以心电图QRS波的尖端围绕基线扭转,发作时可自行停止的一种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其中以后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引发Tdp多见.笔者分析了1989年2月~2001年8月所收治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是一种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polymotphic Ventricular taclaycar-din),属心内科急症,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的发作,其一是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其二是由于后天获得性的.如果观察不仔细、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2006-02~2007-08月,我院成功地救治了8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是法国学者Dessortenne于1966年提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1979年Sclarotsky又称之为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近年来认为是一种伴有Q-T间期延长的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介于室颤和室速之间的室性心律失常,又称之为暂时性室颤,病势凶险,而且在治疗上与常见室速不同,若对其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1 病因 1.1 缓慢型心律失常 为引起TdP最常见的原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引起TdP机率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者亦可发生,由于Q-T间期长,增加不应期的离散,引起折返,形成TdP。  相似文献   

17.
<正> 室性心动过速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pointes,Tdp)是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它有一般室速不具备的特殊性,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其治疗独具特点。现将我院1997-2002年来的记  相似文献   

18.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其QRS波尖端沿基线扭转,常短阵发作,伴短暂意识障碍,易转变为室颤而死亡.因发生机制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各异.年近来,我们以硫酸镁为主治疗Tdp1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QT间期延长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淑兰 《医学综述》1995,1(6):253-256
QT间期延长表示心室肌复极过程延迟,可使心肌易损期延长,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1 QT间期延长心电图与病理对照研究表明,QT间期延长是由于心室复极延迟所致,当心肌细胞复极延缓时,其膜电位与复极正常的心肌细胞之间存在电位差,易致传导性和自律性异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和QTc间期的延长,随心室复极时间延长,心室易损期也相应延长,如在易损期内发生早搏,则易发生折返激动,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VF)。预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VF易损指数=R-R×QT/R-R,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鸟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乌头碱中毒32例,其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15例的诊治经过。结果 13例患者经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终止,恢复窦性心律,临床症状消失;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洗胃和导泻以减少毒素的进一步吸收,运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给予硫酸镁和异丙肾上腺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