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研究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药敏、临床及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杂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SMZ/TMP、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住院时间长、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侵袭性操作是主要的高危因素.结论 应用广谱抗生素要慎重,明确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可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首选药物为喹诺酮类 SMZ/TMP.  相似文献   

2.
25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军荣  李榕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8):1537-1538,1542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特征,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治水平。方法对25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用纸片扩散(K-B)法测其耐药情况。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23.0%,居铜绿假单胞菌之后,列第2位;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广泛耐药,敏感率大于50%者仅有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感染患者中,有90.3%患有基础病,97.0%先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75.7%曾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之一,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慢性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施行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也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一旦感染,治疗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ICU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防治策略。方法对38例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情况、细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8例多有严重原发疾病,多发生在入住ICU后的2—5周内,曾进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留置静脉导管等有创性检查,以及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同时住院时间较长,多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药敏提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常发生于有较严重的原发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加强无菌操作、减少高危因素、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特征 ,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治水平。方法 对 6 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并用K B法测其耐药情况。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9 5 2 % ,居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之后 ,列第三位 ;药敏试验表明 :该菌广泛耐药 ,敏感率 >5 0 %者仅有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 ;在感染患者中 ,有 88 2 %患有基础病 ,98 5 %先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 ,70 6 %曾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之一 ,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慢性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施行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也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嗜麦芽窄食单胞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一旦感染 ,治疗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5.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7例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病人的发病情况、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实验室检查、细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例多发生于基础疾病入ICU后的2—4周内,药敏提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敏感性较高的主要为复方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等。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常发生于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同时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中,加强无菌操作、减少高危因素、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感染后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治疗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出现的47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的使用、ICU内的停留时间、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肺炎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仅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较为敏感,敏感率在80.85%~61.7%之间。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该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缩短住院和入住ICU时间、尽量减少有创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数据,为临床控制和预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病例及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结果共15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感染多发生在入院2周以后,以呼吸系统感染症状表现为主。有基础结构性肺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且以肺炎居多。患者感染前使用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老年、免疫力低下、肿瘤为高频致感染因素。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胸外科。药物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米诺环素(94.7%),甲氧苄啶-磺胺甲唑(90.1%),左氧氟沙星(86.8%),头孢哌酮-舒巴坦(57.8%),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4.6%),头孢他啶(51.3%)。老年组和成年组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侵袭性操作、免疫力下降的患者更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加强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测,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总结24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和对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4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复习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24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标本以痰为主,占92.3%;居检出临床科室前4位的依次为ICU(32.4%)、呼吸科(17.4%)、神经内科(14.6%)、神经外科(12.1%);高龄、侵入性诊疗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占77.3%、65.2%、100%;该菌对常用抗菌素耐药,敏感率超过50%的抗菌药依次为左氧氟沙星(84.4%)、头孢哌酮钠-舒巴坦(77.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76.9%)、复方磺胺甲噁唑(55.9%).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的患者,该菌耐药现象严重,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 对18例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发病情况、高危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例多发生于基础疾病入ICU后的2~4周内,药敏提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索耐药,临床治疗预后欠佳,关键在于有效预防。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ICU内危重病人为易感人群,常伴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加强监护病房的消毒,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内源性感染;降低高危因素及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尤在感染出现后应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或联合用药,对提高危重症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致病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诊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197例,分离出嗜麦芽债市假单胞菌197株,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内科,构成比分别为57.4%和13.7%。感染标本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临床15种常用抗菌药物中多数产生耐药,仅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和左旋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该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主要分布于ICU危重病人群,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分布、药敏、临床及细菌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病人的临床情况。结果 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70.7%,细菌清除率为69%。结论 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要慎重,明确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要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首选药物为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及复方新诺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02例标本培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阳性病历临床和检验资料。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病例下呼吸道标本占94.1%,其中定植菌占70.5%;ICU病例占80.3%;有侵袭性操作史占96.0%;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占100%,其中碳青霉烯类药物病例占59.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钠、头胞吡肟、头胞他啶、头胞曲松、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氧哌嗪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1.2%、88.0%、79.4%、79.5%、54.5%、92.2%、99.0%、96.1%、73.0%;敏感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率分别为83.3%、68.6%。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病例以存在于下呼吸道的定植菌为多。有效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替卡西林联用克拉维酸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儿心脏术后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小儿术后恢复室下呼吸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分类,同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术后恢复室下呼吸道分离阴性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肠杆菌产ESBL比率较高且对抗生素耐药性强,亚胺培南仍是治疗产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最有效的抗生素。非发酵菌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呈现对抗生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出现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预防耐药菌株的出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我院ICU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痰标本所培养的细菌分类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ICU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培养出的1149株细菌及其耐药性,采用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菌(82.2%)。前6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耐甲氧两林金葡萄球菌为主(6.7%)。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垃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是耐甲氧两林金葡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ICU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且以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非发酵菌为主,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及其抗消毒剂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K-B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和qacE△1-sul1基因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252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且耐药谱广。在25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有197株qacE△1-sul1基因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78.71%。结论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qacE△1-sul1基因携带率比较高,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耐药性特点。方法检测临床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2例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敏感性,结合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组中老年患者占59.52%;药物敏感试验显示有多重耐药性,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97%,对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的敏感率〉90%;年龄、基础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侵人性操作及应用广谱抗生素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危险因素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等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嗜水气单胞菌致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治疗效果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2013年的15例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人,其中5例痰标本,4例粪标本,6例分泌物标本.对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药敏分析并依据药敏进行治疗.结果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有5例肺炎型,4例急性肠胃炎型,6例皮肤感染型.且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耐药,对多数第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只有40%,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高度敏感,均为100%,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90%,氯霉素和四环素为70%.结论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非肠道感染增多,且耐药率较高,特别是免疫力低下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