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伟  王越  喻鹏 《安家》2009,(8X):88-101
不久的将来,北京将会变成一座无处不"创意"的文化之城,30余个创意地产项目会在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四处开花,并且成为撬动京城楼市的新鲜力量。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打破行业垄断,鼓励资源重组,强化资金扶持,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将创意与地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极具挑战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积累,很多项目早已将"创意"植入了"地产",并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创意产业是如何撬动北京楼市的?本刊将分别从全球创意产业的发展渊源、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北京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并通过学者、开发商、代理行等业界精英的独特视角进行评析,以此勾勒出北京创意地产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盛垒 《城市》2007,(10):30-3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进程的深化,世界经济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趋势.在此转变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生产性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创意经济应运而生,创意(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意经济已在国际上逐渐兴起,正成为现代经济的增长点.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经济又叫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活动,它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古董、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软件等诸多部门.  相似文献   

3.
赵讷  汪明峰 《城市观察》2016,(3):144-155
伦敦是世界上公认的"创意之都"。从1998年伦敦政府首次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至今,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并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2005年,上海首批创意园区挂牌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本文在文化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选取伦敦和上海这两个国际化大都市,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动力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上海及其他城市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其巨大的经济市场前景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到人才匮乏的制约,已严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和深入发展。高等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上具有先天的教育资源和科研优势,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高质量要求。本文从产业需求入手分析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产业需求的、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说淘宝是卖货的,那‘猪八戒网’就是卖‘人’的。把个人、工作室、公司放在‘猪八戒网’上贩卖智慧和创意,生产非标准化的、量身定制的文化创意类产品。"不久前,"猪八戒网"刚拿到26亿元投资,成为中国互联网服务交易平台最大一笔融资。"二师兄"朱明跃也成了财经界的"真神",许多人很想知道他是靠什么取得"真经"的。  相似文献   

6.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终要服务的是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上海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的建设,但不能说上海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建设,因为金融、贸易、航运都是服务业,把信息技术加进去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要成为"四个中心",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而发展实体经济,更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发展智能制造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基于各地特色文化的文创产品开发,掀起了一股全国性热潮,涌现了大量相关领域的新闻,如"故宫博物院:2016故宫文创产品销售额10亿""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管理专题培训在北京圆满结束""首届湖南文创设计大赛启动"等。然而,文创产品到底是什么?与创意产品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分类?不同类型的特点与价值是什么?如何分类进行开发与评估?有无如同广告设计界的普适方法论?此类问题还待由业内人士系统地进行探讨总结。笔者作为一家文创产品开发机构的创始人与创意总监,曾参与、负责国内知名景区"颐和园""雨花台""天波杨府"等文创项目的产品与品牌研发,愿尝试在本文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从项目研发的角度,对"文创产品"的定义与分类提出见解,并总结归纳出文创产品"3C共鸣原理",用于确立文创产品的开发重心与文创项目的评估方法等文创产品相关工作。以期形成行业共识,方便各界人士理解并参与"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运营,提高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质量,为中国文创产业的发展献上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经济学人》"中国想要什么"("What China wants",The Economist,Aug 23rd 2014)的系列文章,从经济的神话、文明的冲突、历史的终结几个方面逐一回应并反驳了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并由此在文末指出,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原生力,中国要赢得世界更多的尊重,首要的任务还是要重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是后工业时代信息经济发展背景下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其摆脱对物质资源的依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结晶,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与载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产资料。如何融合时代特征,有效地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资本,是当今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发展创意产业,这已经引起了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广泛的兴趣.中国也正在优先考虑如何发展创意产业.但是要想得出正确的答案,首先必须要准确鉴别什么是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但从我在中国参加的各种研讨会来看,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 在这一类讨论中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源自于对"创业"或"文化"产业这一表述的理解.现在中国许多此类讨论中,都习惯性地假设艺术和文化为主导的小企业是这个产业的核心部门,比如艺术家的工作室、工艺作坊和表演艺术等等,这是错误的.此外,与此相关另一种假设是,创意产业主要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杯,这一被称为"和平时期的战争"之盛事,魅力非凡,如今又一次成为全球热点话题,各大电视台、网络、报纸、杂志、酒吧或者广场,几乎每个地方的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世界杯。巴西世界杯即将汹涌来袭,各路商界巨擘已然竞相出动,无论是兵精粮足的官方赞助商还是艺高胆大的业界新秀,每一个不甘寂寞的品牌,都怀着对世界杯的理解和憧憬,不断寻找创意公关的灵感以借世界杯之力"名利双收"。而对如此巨大的公关营销盛宴,众人纷纷感慨"足球搭台,企业唱戏",笔者认为,其中唱戏唱得最好的莫过于以下三家。  相似文献   

12.
倪佑 《职业》2012,(7):73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近日被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这是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继2010年拿下全国首个以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后,摘取的又一块"国字号"牌子。作为全国目前惟一一家艺术创意类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园区总面积2351亩,包括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凤凰大厦、外桐坞艺术村落等7个项目。为充分发挥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创业带动  相似文献   

13.
梁强  罗永泰 《城市》2010,(11):67-71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创意阶层的迅速崛起,创意化逐渐成为现代都市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现代城市作为创新的枢纽,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与文化经济的重要形式,创意经济已渗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人类经济的新渡口。""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到来。"这些气势恢宏的语句,似乎都指向了文化创意产业。此前并没有大肆渲染,重磅造势,仿佛悄悄然开幕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时间,但却是风生水起。势如火山爆发,恍若一夜之间。将国人的意识层,刷上了一遍鲜亮的色彩。"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提法格外新颖,但很快就成了一个最为令人兴奋的,使用频率很高的,也成为临近年终时,2006年中国新闻界的一个热门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球关节娃娃是一种高端玩具娃娃,近年来在大都市里逐渐风靡。"养娃族"是一群受ACG审美影响、具有一定经济水平、在网络上群集的小众群体。"养娃"的行为源自个体对理想自我与理想客体的心理需求,反映了当前社会对身体美学的推崇与"颜值经济"的兴盛。而其"圈子"存在的多重矛盾性是当代青年在"独特性"与"大众化"间徘徊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霍秀媚 《城市观察》2009,3(3):140-14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广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也是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广州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需要。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广州还应强化区域文化中心的地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形成的产业经济,必然要用经济的方式来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是通过投资来实现产品和服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有组织的活动.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揭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理论、生产要素和结构,以及在资本投入和产品中涉及的物质资本、文化资本和组织资本.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通过文化资本投入而生成的生产和运营的产业,其资产的评估和测量也应以文化资本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娱乐泛化,受众低龄化,"饭圈"(亦称"粉圈",是各明星的粉丝圈)成为热词。"饭圈文化"是健康生长还是野蛮生长,可通过"饭圈"词汇这个透视镜来窥探一二。探究饭圈词汇的演变方向,揣测群体词汇背后的使用动机,既可摸清大众词汇可能受到的影响,亦可把握饭圈发展的脉络。通过分析饭圈热词的组成规律,研究饭圈热词使用背后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影响并制约着语言中字词的意义发展及其转变,但同时它们也为语言的多样式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将以中文的"狗"和英文的"DOG"为例,探讨这二者在不同背景下产生并发展出来的不同的文化意义。另外,本文还将试图找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留学生是英、美两国国际学生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最近在美国、英国两所名牌大学发生的与使用"中文"相关的事件提示我们:国际学生语境中,学生管理工作者不限制中国学生"说中文"相互交流,也不在意中国留学生的沟通中标签式地刻意"用中文",这是号称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名校的管理者应有的文化意识。中国留学生在涉嫌受到歧视时,愤起发声非常必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中文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世界上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中国越来越具有文化自信,国际学生语境中"说中文""用中文"将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